第一篇:《风景散文》
桂林纪行
桂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区,从桂林到杨朔游览漓江,就像欣赏一百六十六公里长的巨幅锦绣画卷,奇秀的山峰拔地而起,晶莹的流水碧波回环,正像导游所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每当回忆起美丽的桂林山水来,我总是思绪起伏,感慨万千,心中有一种特别的情感在涌动,因为我与桂林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就从第一次走进桂林开始吧。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那时,我就从书本上、电视上或者道听途说,在头脑的潜意识中形成了一个朦朦胧胧美丽的“桂林”,正是带着这种模糊、向往的心绪,随部队赴广西执行战备任务,多次途径桂林,似乎灵动的桂林山水扑进了我的眼帘,印进了我的脑海,我这才对桂林山水有了全新的感觉、质的升华,使桂林山水在头脑中揭开了模糊的云雾,真正置身于秀山美水间,不过,因部队任务特殊,每次到达桂林,都是匆匆而过,只欣赏了桂林山水的“外表之美”,在潜意识中形成一个美丽“轮廓”,而真正领略桂林山水的丰富内涵是在2002年,我有幸参加了在桂林举办的新闻报道培训班,使桂林山水在我的脑海里由浅到深,由表及里地在层层加深,我真正感悟出了桂林山水的内在之美和灵性。这时,我才惊叹大自然竟如此之美,从而对“桂林山水甲天下”深信不疑,也明白了历代多少文人墨客为什么都盛赞桂林山水之美,因情所致,我也不由地拿起笔来颂扬桂林之秀美。
2002年7月,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写作同行到广西南宁集结后,直奔桂林。临行前,我们都带着一个美好的愿望,要身临桂林山水之境,用相机拍摄出大自然的美丽瞬间,用文字来赞美桂林山水的灵性,折射出一个完美的桂林山水,并用大自然的现实生活来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再现一个美丽、真实的桂林。桂林山水很奇特,超然于从未到过桂林人的想象,行车途中导游就欣然告诉我们,桂林山水以山青、水秀、洞奇被称为“桂林三绝”。“三绝”和谐共溶,构成了一幅幅绝妙的山水画,真是人间仙景,无景不成桂林,整个桂林处处是景,一步一景,我慢慢观察,在思维中慢慢回味,确实如此,桂林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山连着水,水连着洞,山中有洞,洞中有水,站在山上望水或行在水中看山,雄、奇、险、秀、幽尽在其中,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我们一行先游览了独秀峰,这座山峰平地而起,巍巍壮观,集奇、秀、险于一身,远望秀丽多姿,近看气势雄伟,登上独秀峰山顶,似有众山皆在脚下之感,站在山顶极目远眺,居高临下,桂林山水尽收眼底,这里可拍照的景色实在太多,几个同行在这里不停地“咔嚓、咔嚓”,扳动着快门,美丽的景色增添了情趣和韵味,定格的瞬间又增添了艺术的享受,我也用相机把独秀峰的一叶与象山的风韵拉到了一个画面,简直是美奂美伦。
从独秀峰上盘旋而下,不觉就到了象山,也叫象鼻山,如其说是游览道不如说是远看,漫步走在象山的对面,平心静气,抛却一切杂念,这样才能真正欣赏到大自然的美景,我那
时触景生情,悠然而生出无限的遐想,此时的象山,仿佛一头巨象矗立江中,把南来北往的客人视为“熟客”,只管尽情悠闲地饮水,尽情地展现着大象的雄姿。
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象山,一行乘车游览漓江。一到漓江,我们简直就惊呆了,这真是桂林山水中的绝唱,就是历代著名画家,倾尽手中的画笔,也画不出真正漓江山水之秀美,它在万座峰峦怀抱之中,清水环绕山峦,山峦浮于清水,引领着游客尽情地享受,时而美丽如画,群峰竞姿,时而朦胧若诗,约隐约现,遗憾的是,我们游漓江的时候,天公不作美,隐天蔽日,这样不过拍照受到影响,不影响观景,江上烟波浩渺,一会儿,云雾漫山环绕,一会儿,云雾消散,青峰倒影在江中,在江中,还时而观看到民族歌舞,时而可听到对面传来美丽的民歌声,还有穿着五颜六色的黎族姑娘,悠闲地划着小船,荡悠悠,荡悠悠,停在了漓江美景构图的最佳位置,又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景色迷人,人更增色,山、水、人、船的美丽组合,好一幅秀丽的山水风景画,胜似水墨桂林,立在船中畅游中,朋友中不知谁说了一句“船在江上走,人在画中游”,更引起了我的联想,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乐园之中,我迅速举起相机,把美景留下,到了大约一半游程,我发现左测的一座山峰,就象古代一名大将,身披盔甲,骑着战马,所向披靡,我立即把它拍成照片,说给朋友听,似乎深有同感。此时,假若一人划着小船独览此景,想到哪里都遂愿,那将更胜一筹。
游览了漓江,我们便乘兴游览芦笛岩、七星岩,这是桂林两个著名的岩洞,此前,我从未游览过岩洞,我们一行沿着台阶登上了离地26米多高的芦笛岩,我立刻被洞中迷人的景色惊呆了,这简直就是一个天造地设的庞大艺术宫殿,令我更吃惊的是,这样大的岩洞是怎样形成的,里面巨大的岩石是怎样运走的,我怀着探迷者的心态逐一游览,岩洞仿佛神工鬼斧雕琢而成,在这里,听潺潺泉水,览洞中秀色,洞内石笋、石柱、石幔、石乳、石花密集成林,各类沉积形态变化万千,怪石林立,琳琅满目,拟人状物,惟妙惟肖,有“高山瀑布”、“水晶宫”等迷人的景色,在“花果山”一侧,隐约看到了西游记中躺在这里睡觉偷懒的“猪八戒”,另一旁有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还约隐约现地看到“唐僧”和“沙僧”,洞中几根数百米高、形态各异、五颜六色的石柱顶天立地,沿着石阶缓缓而上,一个天然“大厅”不由映入眼帘,顿时油然而生出一种在这里聚会的感觉,有一种神奇之感。步行游览之后,我们便十人一组,乘船游览岩洞,更有情趣,更增一种惊险、神秘、悠闲之感,美不胜收,只有身临其境,才能领略到洞中的美妙胜景,美中不足的是,洞中光线太暗,如此美丽的景色无法拍出理想的照片,最美的景点都被个人承包了,自己设灯光拍照赢利,而有煞风景,我们只好把美丽的岩洞留在自己的记忆里,游览七星岩与芦笛岩有点相似,没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
我们还游览了叠彩山、伏波山等,众山叠嶂连绵、姿态万千,一路饱览胜景,我们收获多多,不虚此行,桂林山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
第二篇:《散文行文思路》行文思路”题的解答思路
。
行文思路就是文章思想的路径、脉络,它具体表现为文章的结构。结构与思路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结构服务于思路,思路外化为形式,二者是辩证的统一。分析行文思路,即在分析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结构,即在梳理行文思路。以下主
要结合2009年高考语文真题对“行文思路”题的解答规律加以说明。
一.“行文思路”题命题的一般规律
1.此类考题考查的文本范围较大。它主要是针对全文的考查,有时是针对某
个语段的考查。
2.此类考题的位置几乎总在最后。从全国一卷来看,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共四道题,如果考查“行文思路”,则此题总是在最后一题出现,其中的重要原因就在于“行文思路”考查范围常常指向全文,此题出现在最后,符合考生的阅读心
理和阅读进程。
3.此类考题的解答形式一般是主观表述式。命题人要求考生自己针对文本阅
读范围,自己选定理清思路的角度,对文本加以归纳、概括。
二.“行文思路”题解答的一般技巧
1.认真审题,揣摩命题人所暗示的答题角度。
2.辨明文体,依据四大类文体的各自特点思考“行文思路”的解答思路。
3.必须首先从某一恰当的角度出发,将文本语段合理地归纳为相对集中的三
四个“版块”,然后对各个“版块”加以概括表述。
4.“行文思路”解答时的一般表述句式是:某段至某段写的是某某„„
三.四大类文体“行文思路”的一般特点:
1.散文:这是高考现代文阅读重点考查的文体。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形”是文中所写的事件,“神”是文章的思想感情。
多数情况下可以从散文“神”(情感变化)的角度来归纳概括其“行文
思路”,抒情散文尤其如此。{散文行在风景中}.
有时可以从散文蕴含的道理(“神”)的角度来归纳概括其“行文思
路”,哲理散文尤其如此。
有时可以从“形”(散乱的事件)的角度来归纳概括其“行文思路”,
叙事性散文尤其如此。
有时可以从时间、空间变化的角度来归纳概括其“行文思路”,游记散
文尤其如此。
2.记叙文:高考中较少考到记叙文(含小说)阅读。记叙文的特点在于叙事
性,事件的连贯性。
多数情况可以从“开端—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情节进行
角度来归纳概括其“行文思路”。
有时可以从事件发生过程中“时间”或“空间”变化的角度来归纳概
括其“行文思路”。
有时可以从“倒序”“顺序”“插叙”“补叙”这样的叙事顺序的角
度来归纳概括其“行文思路”。
3.议论文:高考现代文大阅读中很少考到议论文。议论文的特点在于其严谨
的说理逻辑性。
可以从“并列式”“总分式”“递进式”这三种基本结构的角度来归
纳概括其“行文思路”。
可以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说理逻辑的角
度来归纳概括其“行文思路”。
4.说明文:高考现代文大阅读中极少考查说明文阅读。说明文的特点在于科
学严谨,层次分明。
可以从“时间”或“空间”转换的说明顺序的角度来归纳概括其“行
文思路”。
可以从说明对象的“事理结构”或“逻辑顺序”的角度来归纳概括其
“行文思路”。
四.几点重要结论:
1.辨文体。辨明文体特征是解答“行文思路”题的第一要务;{散文行在风景中}.
2.定标准。确定切分文章结构的标准,是解答“行文思路”的核心所在;
3.归纳与概括。依据所定切分标准,正确归纳语段“版块”,准确表述,是
解答“行文思路”题的最终目的。
例一:{散文行在风景中}.
2009年四川卷第15题: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请概括回答。(4
分)(文本:英国作家凯·杰罗姆《想像》)
参考答案:
以“想象”为线索,以心理活动描写为主要方式来展开故事情节。
[命题分析]
此命题应该是考查学生对小说情节结构即“行文思路”的分析的,但是答案与题干不相关。可见此题题干表述不规范,应该表述为“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
以什么方式展开的”,这样才能与答案相对应。
例二:
2009年重庆卷第16题:文章是围绕“瓷器的意味”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
思路。(6分)(文本:池莉《瓷器的意味》)
参考答案:
(1)由现实生活中瓷器的雅引出话题
(2)追溯瓷器从俗到雅的历史过程
(3)点出做人如瓷器尽自己本色的境界
[命题分析]
此题题干表述规范,明确要求考生梳理“行文思路”,并且暗示考生应该从“瓷器的意味”这个核心话题来归纳概括。答案第一小点归纳概括的是文本的第1、2段,引出瓷器的意味这个话题;答案第二小点归纳概括的是文本的第3、4、5段,探讨瓷器由俗到雅的意味变化;答案第三小点归纳概括的是文本第6段,
深入思考瓷器的对人生的启迪意味。
例三:
2008湖北卷第19题: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
路。(6分)(文本:季羡林《雾》)
参考答案:
①作者开篇说“不喜欢”雾。
②来到加德满都后,作者开始“喜欢”进而“欣赏”后来“赞美”加德满都
的雾景。
③雾引发了作者的理性思考。
④作者最终“陶醉”在雾境的幻象之中。
[命题分析]
此题命题规范,题干明确要求考生紧扣“雾”这个线索,分析“行文思路”。答案第一小点分析的是文本第1段,第二小点分析的是文本第2、3、4段,第三小点分析的是文本第5、6段,第四小点分析的是文本第7段。全文思
路是:不爱雾—喜爱雾—思考雾—陶醉雾。
例四:
2008年湖南卷第20题:本文可分为三大部分,(1)~(3)为第一部分,(4)~(5)为第二部分,(6)为第三部分。请分别从每个部分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词语(每处2个字),概括山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4分)(文本:朱光潜《谈静》)
参考答案:
感受静趣裨益
[命题分析]
此题是“行文思路”题考查的变式,题干中已经将文本结构做了切分,要求
考生就所切分的“版块”进行行文思路上的高度概括。
例五:
2008年江西卷第17题: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6分)(文
本:萧乾《朦胧的敬慕——悼念鲁迅先生》)
参考答案:
答: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①②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③-⑩段分写:其中③-⑤段写作者为鲁迅守灵的所见所感,⑥-⑩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⑾-⑿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
[命题分析]
此题是典型的“行文思路”分析考查题,题干上并没有暗示考生切分“版块”的角度,需要考生结合文体特点自行确定。参考答案很规范,先明确回答了结构方式,再作“简要分析”,紧扣文本指出其思想路径。
例六:
2008年重庆卷第15题: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文本:迟子建《时间怎样地行走》)
参考答案:
童年时代感受到人的生活和快乐受时间的支配;青少年时代有冷落时间到感受时间无处不在;成年以后由感受时间隐藏在生活里到领悟时间引领生命。
[命题分析]
此题命题规范清楚,暗示考生从“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这个角度来梳理思路,参考答案正是从“童年时代”对时间的感受、“青少年时代”对时间的感
受、“成年以后”对时间的感受这三个阶段加以概括的。
例七:
2007年四川卷第16题:本文是怎样谋篇布局的?结合原文简要回答。(6
分)(文本:赵丽宏《焰火的变奏》)
参考答案:
从空间上,夜空与湖泊两相映衬;从时间上,现在与过去交织与碰撞。
[命题分析]
此题审题重点是“怎样”二字,实际上是考查文本“行文思路”的切分标准是什么。文章前四段重点描写今日焰火之美,文章后半部分追忆过去战争年代里
恐怕的炮火,以与前文形成对比。此题的答案过于单一僵化。
第三篇:《精品散文阅读:有些风景》精品散文阅读:有些风景
有些风景
东风破
有些风景,在过去的旅途中,遗忘在了身后;有些故事,在渐行渐远中,已定格成了曾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心伤,一段曾经的过往,等痛过了以后,便懂得了放下。光阴的流逝,不断模糊记忆中的一丝丝痕迹,曾经走不出的往事,是铭记着某些记忆,或、某个人,某一段曾经的故事。等有一天在身的瞬间,悄悄地沉淀在心底,是因为只是曾经。我如今习惯了在孤单中,看幸福的人,走悲伤的路,习惯了在寂寞中,听悲伤的歌,写伤感的文字,抚慰那一颗曾经千疮百孔过的心。
秋风写意时光,落叶记取过往,多少春去秋来,时过境迁的记忆,无论要我怎么去轻握,不管我再怎么去打捞,都找不回最初的美丽。就如同许多次,我站在光阴流逝的风景中,用一颗极为平静的心,怀念那些给我生命书页上,轻轻划出痕迹的人,我感念时光给我的记忆,让我记住了他们悄无声息的闯入和离别,在我的世界里,留下最美的一程残缺和一段美丽,斑驳了最初的色彩,不再显得那么单调。笔尖下的荒芜,终不过满纸物是人非。流光随着渐行渐远的踪迹,看不清故事的摸样,却也让人在心疼的瞬间直至落泪。有多少往昔,有多少心伤,不经意间在记忆的深海中,破茧而出,挣脱出尘封许久的烙印,起舞跃动在纸上,指间的笔不由使唤的在凌乱的思绪中,游弋而来,将心伤又一次的雕琢成记忆的字眼,轻轻推开那一扇往事的门,回看心伤,终是曾经。
漫长的时光,不由的慨叹匆匆。我轻身在夜寂静的窗前,不停地反过问自己;我迈步在月华如练的城市中,不断的无所适从,许多次不愿将手中的笔,再记取关于过往有关的任何文字和心情,许多次不愿将心伤,再一次的叠纸成鸢,放飞在冷风中,寻找曾经令自己迷失的归途,即使现在孤单的依旧没有陪伴,即使身边所有的熟悉,悄无声息的离开。往事成空,落花从水。过境的回忆,轻抚起眼角的泪,在落叶四起的天空下,不免再次想起曾经的爱过的人,想起那些停留在心底的美好,牵手走过枫叶铺满的长街,一幕又一幕的美好,总会在记忆中滋生出幸福的曾经。而今,有太多画面,在我的记忆中,就这样深情的演绎成故事最后的心伤,反复辗不停的在轮回中,如流水过客,再也看不清来过痕迹。一场虚幻,终究是镜中花、水中月。时间总是无情的,洗刷着过往,带走记忆,曾把那些忘不掉的故事,在我的经年追忆中,终究划清了过去和未来。回望如弹指云烟,流光如白驹过隙,一切都是曾经,即使曾在那些漆黑的深夜里,我一个人徘徊在孤独的边缘,无助的在思念中煎熬你给我等待的漫长,彷徨在无数悲伤中,细数关于你的回忆,飘零成伤的追忆,至今,我也不再那么痛了。我知道你给我的心伤,永远只是过去,整整的折磨了我一个曾经。{散文行在风景中}.
生命路上,有这样一种人,是必须去铭记与遗忘的。她在不同的时间里,出现在了我们的世界,她在不同的地点中又身离开,教会我们怎样去爱一个人,纵然身之后,消失的再也不见,遥远的天涯,从此看不到思念中的尽头,就算悲伤的紧握,那支离破碎的一丝记忆,蔓延成心底流淌不息的心伤时,那个人,在遥不可及的曾经,再回望,永远成了一个再也回不去的过去。选择理性的去生活,我逐渐喜欢上阳光的味道,我不再喜欢久居在冰牢中的冷漠的自己。我不再恐惧黄昏与黎明之间,那漫长在寂寞中的煎熬。我不愿在一次次的让自己沉陷进过往的城池,将那些沿途走过一程又一程的风景,再一次在我的纸张上谱写成画,排序成章。不想再让错失在生命中的流逝,重回播放在我的记忆。那些岁月中捡不完的,永远都是曾经的心伤。于是学会遗忘便是最好方式。
安静与简单,忧伤且快乐,这该是一种成熟的心境!当曾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