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乡愁》
课题:乡愁
知识目标:1、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2、学
习诗歌中借物抒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通过诵读、欣赏、联想等方法,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便激发学生“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
Ⅰ.预习见疑
余光中福建永春人,现居台湾,诗人和诗评家。
Ⅱ.质询研讨
1.边读边思:这一段的“乡愁”是什么?
参考答案: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母子分离
边读边思:这一段的“乡愁”是什么?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夫妻分离
边读边思:这一段的“乡愁”是什么?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母亲去世
边读边思:这一段的“乡愁”是什么?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与大陆的分离
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
——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
2、这四节诗的顺序能否变换?
不能。四节感情层层推进,层层加深。也符合时间顺序。
3、这四节诗哪一节是重点?为什么?
最后一节。这里,“乡愁”升华了,由思念亲人升华到思念祖国,盼望统一。
4、为什么要把乡愁比喻为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呢?
诗词,要运用“形象思维”,避免“抽象思维”。比喻为邮票等,就“化抽象为形象”,增加诗作的艺术感染力。这种写法叫做“托物寄情”。
5、这首诗的形容词用得极为准确,请找出加以体会。
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
以一种轻描和淡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情绪。
6、数量词也运用得很准确,请指出。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
7、这首诗具有结构美和音乐美,请加以说明。
结构上完全相同。韵律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叠音词增加了节奏感。“头”字作韵脚增加了音乐美。
Ⅲ.巩固深化
我的疑惑和收获:
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邢台市第六中学()模式()年级(上、下)()学科导学案使用时间:编制:(人员)编号:(使用序号)审核:教研组长:班级:小组:姓名:
篇二:《乡愁》《乡愁》学案
学习目标
1在已有的“诗教”基础上,扩大学生阅读视野,加深阅读印象。2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具有质疑、解疑、归纳、综合的能力。3背诵《乡愁》。学习难点
通过品位语言来鉴赏诗歌,通过个人质疑、集体解疑来理解诗歌。学习角度诗歌品味课主要学习过程
欣赏--朗读--品味--迁移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能想起一些表现乡愁的诗句吗?(生交流后写在下面)
2其实,现当代诗歌中也有很多写乡愁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出生于南京。因眷恋母乡,神游古典,自命为“江南人”,亦自称为“五陵少年”。历任台湾师大、政大、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曾在美国讲学四年。作品多次获文学大奖,诗文皆有很深造诣,梁实秋评价说:“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诗集有《舟子悲歌》《蓝色的羽毛》《五陵少年》等。散文集有《白玉苦瓜》《掌上雨》《听听那冷雨》等。(FLASH演示)二品味1朗读
(1)同学们不但被优美的画面感染了,更被这位先生的朗读打动了。的确,他的朗读语调深沉,语速缓慢,感情真挚。但我相信,我们班的每个同学读来,都会别有一番滋味。你可以独自一人来品味这首诗歌,也可以邀请三、两好友,一起读好他。(多媒体出示整首诗歌。学生自由离座朗读。)(2)指名读
(3)齐读:让我们一起来诵读这首充满离愁的诗歌,你可以看着媒体,可以看着我,也可以闭上眼睛,随着旋律,在心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2品味
(1)乡愁写得真美啊!同学们读得也美!就像古人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2)自学及小组学习
(批注要求1、品味:批注诗歌中的好词好句。
2、质疑:将疑问写在记事帖上,贴上展示板。
3、解疑:浏览展示板上的问题,选择你认为可以解答的,在兴趣组中探讨、交流。)
(3)师生互动。
学生质疑并集体解疑。1、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里,乡愁一直萦绕在诗人心头,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呢?
2、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但很多诗人却把它寄托在具体可感的事物中,如:李白就通过“明月”寄托乡愁,那么这首诗是通过什么来表达乡愁的?
3这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4诗人是怎样把抽象的乡愁形象化的?
5你有哪些疑惑?
3拓展
(1)读了余光中的《乡愁》后,我好象也沾上了几分诗情,突然间诗兴大发--师作诗:“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乡愁是雕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童话。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乡愁是别离时母亲依依的挥手。”大家也来试着表达心中的那份浓情诗意吧!请选择一、二句,写在卷子下方。(多媒体出示:乡愁是„„)
(2)放飞想像的翅膀,用散文的形式再现乡愁。(每组选取一小节)
4《乡愁》一诗语言的质朴之美在于如同口语,富于生活气息;典雅之美又在于精丽,富有独特的韵味,是经过锤炼加工的。{台湾乡愁作文}.
(示范:时间词美:“小时侯、长大后、后来、而现在”这些词不露痕迹地表示出时间的变化、情感的递增;)
5欣赏
每位同学都当了回小诗人,挺过瘾吧!只要积累更多的优秀作品,我们的诗歌就能更上一个层次。这里,我推荐几首同样描写乡愁,但和余先生风格迥异的佳作。有席慕容的《乡愁》,舒兰的《乡色酒》。任意选择一篇轻声读一读„„谁愿意先来诵读!(指名读并请学生谈谈感受或略作赏析。)乡愁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乡色酒舒兰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年少乡色也好你圆
人也圆三十年后我从椰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三师小结:《乡愁》从语言上来说,朴素、自然、亲切。就好象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侃侃述说着思想的故事。与母亲的母子情,与妻子的夫妻情,与祖国大陆的鱼水情。从小到老,时间愈久,思乡愈切。而且每一段落的结构都相同,字数也相同,形式也一样,读起来确有音调和谐之美。如果说《静夜思》
是古诗中脍炙人口的思乡名作,那么余光中的这首《乡愁》就是现代诗歌中的佼佼者。他同样是全世界华人游子的诗!让我们再一次轻声的来读一读,来细心品一品这首《乡愁》吧!(多媒体演示)反馈练习
1、常识填空《乡愁》的作者,是台湾著名,。这是一首诗。乡愁指。2语段研读小时侯,乡愁是。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1、《乡愁》一诗的作者是(地名)著名爱国诗人2、在诗中横线上补全诗句3、从全诗看,诗歌的前3节抒发的是思念1节抒发的是思念的爱国之情。
4、“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浅浅”是不深的意思,对其深层含义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说明台湾与大陆相距并不遥远;
B、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而造成的不统一的状况应该结束;C、台湾与大陆不能密切往来,这实在是令人痛心的事情;
D、诗人伫立台湾,远望大陆,面对“浅浅的海峡”却无可奈何。1、这首诗属于()
A散文诗B抒情诗C叙事诗D寓言诗2、诗中表时间的词语是,四个词语在内容上交代了,又,使全诗井然有序。
3、古人作品中写乡愁的名句有很多,唐朝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代表作,请写出其中的两句:
床前明月光,。举头望明月,。你是否联想到古人以“月”为触发点,写思乡之情的诗句:4、诗人把乡愁比作乡愁是。乡愁是。5、赏析:乡愁席慕蓉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故乡在席慕蓉的印象中是,是,她把乡愁比作,表现诗
人。【疑难问题】
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端坐在木桌前。如豆的灯火映照着他那双湿润的眼。窗外,清冷的月光如泻。他正在小心翼翼地粘贴着一枚小小的邮票。信封上,是他母亲的名字。——他给母亲写些什么呢?是叙说离家求学的艰辛,还是追忆儿时盘桓母亲膝头的亲密?是倾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怀,还是应答母亲日日村头槐树下的翘盼?„„他还在恭敬地粘贴着。他粘贴的哪里仅仅是邮票,他粘贴的是母子身处两地遥相思念的亲情啊!他邮寄的又哪里仅仅是信,他邮寄的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拳拳赤子之心啊!
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这正是一个少年——如烟如梦的乡愁啊!”少年的嘴角长出了短黑的胡须。此时,他正背手伫立在船舷边,遥看着远方。手心里,握着那张窄小的船票。他在遥望着什么呢?是回忆起大红灯笼中迎娶新娘的喜庆,还是想起离家奔波外出谋生的辛酸?是回忆起夫妻聚首恩爱团圆的甜蜜,还是想到一次次独自登船时,妻子朝雾中的挥手别离?„„
故乡渐渐地近了,近了。可,一想到短暂的聚首后,仍是长久的分离„„他不由得又握紧了手心中那张窄窄的船票。
他,又一次地回到了故乡。他在一座新坟前跪伏着,哭拜着——这次,他面对的是和亲生母亲的生死别离!忘不了啊,幼儿时靠在母亲温暖的怀里贪婪地吮吸她的乳汁;忘不了啊,孩童时玩乐得忘了回家,母亲在村头暮色中声声焦急的呼唤;也忘不了,成人后离家闯荡时,母亲那一句句语重心长的叮咛和慰藉„„
可,母亲!您怎么就走了呢?这仁爱厚慈的土层,竟活生生地将我们母子分隔开来——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人生百年,弹指一挥间。那半个世纪前的一段兄弟仇怨已成过往,而由此带来的五十多年的骨肉分离理应结束。到那时啊,我的大陆!我愿手挽起裤腿,在您的牵引下,赤着脚,淌过这一湾浅浅的海峡;到那时啊,我的大陆!我愿匍匐在你宽厚博大的胸脯上,脸贴着你,对你大喊一声:“母——亲!”
篇三:《乡愁》《乡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诗歌,把握诗歌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2.抓住意象,走进诗歌意境,品味诗中情感。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台湾乡愁作文}.
1.重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诗歌。
2.难点:抓住意象,走进意境,感受情感。
〖学习课时〗
1课时
〖知识链接〗
1.余光中
台湾当代著名诗人。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抗战时期,先后辗转重庆、上海等地。40年代末,随父母迁居香港,后去台湾,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先后在数所大学任教,也曾到美国和香港求学、工作。目前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已出版诗集、散文、评论和译著40余种。文学大师梁实秋评价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其代表作品有诗歌《舟子的悲歌》、《白玉苦瓜》、《乡愁四韵》等。
2.写作背景
《乡愁》写于1972年。大陆与台湾由于人为的长期隔绝,互不往来近40年。漂泊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同胞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国和亲人,余光中也不例外。60年代起余光中就创作了不少怀乡诗,有一首人们争诵一时:“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白发盖着黑土,在最美最母亲的国土。”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3.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几段生活经历
?抗战爆发后,小小年纪的余光中做了流亡学生,逃到大后方去读书求学,寄宿。②在台湾大学毕业后,52年入伍服役,56年退伍,入东吴大学任教,结婚。两年后去美国留学进修,该算是新婚别。台湾基隆港上船,横渡太平洋,美国旧金山港登岸。身在异国,心在家里。
③1958年母亲去世,遗体火化。他把母亲的骨灰匣安放在窗台上的盆花丛里,写诗为母亲招魂,并有打算送母亲的骨灰匣回她的故乡(江苏武进)入土安葬,但这一孝思,到写此诗时并未能实现,后大约是安葬在了台北市郊的圆通寺,那里该有一方小坟吧。
④人到中年以后,头脑里憧憬日少而回忆日多,于是“鸟倦飞而知还”,有了落叶归根的愿望。他说:“在台湾,我的研究生宿舍窗外就是台湾海峡,落日就在我的面前,落日的方向就是大陆的方向,我每天黄昏可以看着落日,想象对岸......”但一湾海峡,就是涉不过去。〖导与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二、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分步达成学习目标
㈠找规律,快速背诗歌,总结诗歌形式上的美。
具体步骤导引:
1.反复读背。
2.寻找诗节之间的规律。
3.用文字总结诗歌形式上的美(可从结构、音韵两方面考虑)
㈡找意象,用心品诗歌,欣赏诗歌凄美的意境。
(注:①意象:这里指诗歌中寄寓了作者情感的具体事物。②意境:这里指诗歌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具体步骤导引:
思考1:乡愁很抽象,不好表达。诗人用了什么妙法将乡愁写得具体形象?
思考2:“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分别对应哪个阶段的乡愁?它们与乡愁各有怎样的联系呢?{台湾乡愁作文}.
思考3:“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分别改成“大大的”、“宽宽的”、“高高的”、“深深的”不是更能表现乡愁的浓重吗?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思考4:“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会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参看“知识链接”的相关内容,补充某些细节描写,试着将诗节展开成一幅幅“乡愁”的动人场面。(小组成员可分工合作,一人负责一节,必要的话动笔写下来。)
㈢想意境,反复诵诗歌,感受诗人浓烈的情感。
具体步骤导引:
1.根据以往读诗的经验,处理好节奏、重音、语速、语调。
2.反复掂量四节诗中四个不同阶段的乡愁,看看“乡愁”的浓淡有不同吗?如有,到底是怎样的不同,又是怎样渐变的?
3.根据上述分析,再次朗读诗歌,准备展示。
三、学习成果展示老师订正整理
四、拓展训练
1.仿照课文,用上比喻写一句话。“乡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个新的意象,站在1972年余光中的角度,结合现在的现实,续写诗的第五小节——“未来呀,乡愁是......
3.阅读席慕容的《乡愁》诗(见课本第5页),比较它与课文在修辞的运用、诗歌内容和主题上的异同?
五、课堂小结
六、学习反思
1.我的收获:
2.我的疑问:
篇四:《乡愁》《乡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设计思路:现代诗歌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丰富的想象性、高度的凝练性与鲜明的节
奏性,是一种适合学生朗读的文学体裁。诗歌“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可以通
过一种手段直观表现出来,那就是朗读。《乡愁》诗句匀称、音韵和谐,是一首非常适合朗
读的诗歌。同时诗歌选取的意象十分独特,和以往固定的一些意象(如柳、月等)相比,
显得十分新颖。构思精巧,全诗以时间为序构架诗篇,层层铺垫,将感情推向高潮。
二、教学目标
基于上面的设计思路,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为如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乡愁》,读出节奏、重音和韵律。
2、能找出诗中的四组意象,自觉使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想象诗境,并体会创设意象对
表达主题的作用:使抽象的情绪变得具体可感。
3、在朗读的基础上,能体会诗歌的构思巧、形式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诗中的四组意象,自觉使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想象诗境。
四、教学时数: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背景
1、导入语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古代诗歌中就有
许多描写乡愁的诗篇,同学们能背诵一些吗?
例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乡愁》,看看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又是如何来倾吐心中的乡愁的!
2、简介背景
(插入背景)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乡愁》写于1972年,)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
时而抬头远眺。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
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二、朗读诗歌,感受音韵美
指导学生达到诗歌朗读的第一个层次:读准字音、读出音韵、节奏和重音。
(一)读准字音
1、PPT投影:窄(zhǎi)坟(fén)
2、学生自由朗读(PPT投影全诗)
3、听录音朗读
(二)读出音韵、节奏和重音
1、提问:凭着你的语感,结合背景,试着说说在诵读此诗时感情基调如何?语速
如何?
明确:感情基调:忧郁深沉(诗的主题是乡愁)
语速:稍慢舒缓
2、提问:凭着你的语感,结合背景,试着说说在诵读此诗时哪些地方需停顿,哪些字词应该重音?语气如何?并说出理由。(分节回答)(1)PPT投影以下内容:
读出节奏和重音
怎么划分节奏:按音节和意义划分
什么地方需重音:能突出对象的特点,能体现中心、突出主题,段中的关键、句意的重点或情感强烈的地方。(也就是说,重要的、需强调的地方)
重音的表现方法分为以下几种:重音重读重音轻读重音高读重音慢读
(2)具体分析每一节诗哪些地方需停顿,哪些字词应该重音。
明确:第一节诗:
(插入背景)自己小小年纪,做了流亡学生,逃到大后方去读书求学。学校里有一个取信栏,他每天去那里看两次。紧着心弦,扫视着那一长排信封的队伍,要看看有没有熟悉的字迹──母亲的字迹,写着自己的姓名的。多次失望之后,收到一封信了,比伙食团打牙祭还快活。恭读了一遍又一遍,都背得了。然后细察信封上的邮票,那上面盖着邮戳呢。一个小圆圈内有一个大城市,母亲就住在那里呢。看能看见,摸能摸着,就是没法回到那个小圆圈内去。浩浩长江万里,他在这头(上游),母亲在那头(下游)。
小时候(重音“小时候”,以下类推)重音慢读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重音“小小”,以下类推)重音轻读
我/在这头(重音“这”,以下类推)重音慢读
母亲/在那头(重音“那”,以下类推)重音慢读(第一节语气:稍平淡,回忆的口气)
第二节诗:
(插入背景)诗人余光中是先成家,后立业,成亲后便外出谋职。回家探亲总要乘船,这时候的乡愁,除了对母亲的思念,还有对爱人的惦念,那缕缕乡愁就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这窄窄的船票上多了份甜蜜的爱情。真是船票窄窄,相思殷殷。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第二节:增加了遗憾的语气)
第三节诗:
(插入背景)诗人自己少年起就在外漂泊,一直想好好孝敬老母亲,抚慰她那一颗望儿回家望穿双眼的慈母心,可是,“子欲养而亲不在”,因为远离故土,诗人不仅未能在母亲膝前尽孝,就是在白发苍苍的母亲去世时,都未能让老人家看上自己一眼,就让他带着长长的思念、未了的心愿长眠于地下,念及此,怎不让人肝肠痛断啊!
后来啊(注意“啊”与前一字连读轻声,不能当单字重读)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语气悲伤)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语气悲伤,“在里头”可拖轻微颤音)
(第三节语气:深深的失落和痛苦)
第四节诗:
(插入背景)余光中先生是台湾人,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在福建永春。1949年随国民党军队去了台湾。光阴似箭,时间的脚步已经迈进了70年代的门槛。可是,在大陆和台湾之间,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双方没有任何的交往。余先生当时痛苦的想:也许这辈子真的再也回不了大陆了!诗人在他的诗《从母亲到外遇》中这样写道:“大陆是母亲,不用多说,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一片故土„„我离开她时,才二十一岁呢!再还乡时已六十四岁。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这不啻于泣血的悲啼,含泪的呼唤!“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之痛啊,却也只能把浓浓的乡愁寄予这湾浅浅地海峡。所以海峡浅浅,乡愁浓浓。
而/现在(语气转平和)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语气要激愤)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那头”拖长音,表现深深的惆怅和期盼)
(第四节语气:而今的惆怅)(三)总结原因
提问:为什么那些字要着重强调?
明确:1、“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这几个形容词突出了对象的特点,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之情。
2、“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些表现时间的词语,既写出了诗人的经
历,又体现出诗人情感的步步增强。(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像一根红线贯穿全诗。前三节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层层推进,到了最后一节,感情推向高潮,集中表现出诗人身居孤岛四年大陆的强烈情感。前三节是最后一节情感的铺垫,最后一节是前三节情感的升华。)
3、“这头、那头”表示方位的词语,用空间上的隔离表现诗人产生的乡愁。
四、小结
《乡愁》是一首游子思乡的深情恋歌,是一首如泣如诉动人心魄的真挚的情诗。让我们再次朗读这一首诗,读出我们的理解,读出我们的感悟,读出我们的爱国心声!
全班齐读
五、作业布置:
背诵这首诗
六、板书设计:
重音:能突出对象的特点,能体现中心、突出主题,段中的关键、句意的重点或情感强
烈的地方。(也就是说,重要的、需强调的地方)
重音的表现方法分为以下几种:重音重读重音轻读重音高读重音慢读
篇五:《乡愁》“乡愁”是马致远笔下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乡愁”是柳永梦醒后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乡愁”是李清照的浅吟低唱;“乡愁”是苏轼的慷慨悲歌;“乡愁”是漂泊异乡的游子剪不断的情结;“乡愁”是一坛海外赤子饮不尽的烈酒;“乡愁”是梦里的“长城”;“乡愁”是“一片槐树叶”,载着诗人浓浓的情思,漂洋过海„„
1.理解并积累生字、生词;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反复朗读,把握诗歌的基本思想,重点分析借物抒情的写法,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3.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一、新课导入
“华夏数千年文明,很多日常可见的事物成为了中华文明的凝聚和积淀,他们是中国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它们是一种符号、一种意蕴、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同学们知道有哪些中国的象征物?”(学生会提到如长城、黄河等,点明这便是游子思乡的载体)接着,利用多媒体展示多张长城图片,配以《长城谣》歌曲。
(学生对长城产生直观感受,营造思乡爱国氛围,引出台湾女诗人席慕容的《长城谣》)再由学生介绍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为体会作者情感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2生词注解
隘口:狭窄的山口。
荒莽:荒僻的莽原。
蝉翼:蝉的翅膀,形容物体很薄,文中形容树叶很薄。
3作者名片
席慕容,1943年生于重庆,蒙古族女诗人,蒙古名字全称穆伦•席连勃,意为大江河。出版的诗集有《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等。其中《一棵开花的树》《山路》《出塞曲》《悲歌》《渡口》等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纪弦(1919—2013),祖籍陕西。原名路逾,曾用笔名路易士。纪弦是台湾诗坛的三位元老之一(另两位是覃子豪与钟鼎文),在台湾诗坛享有极高的声誉。主要作品集有《火灾的城》《爱云的人》《烦哀的日子》《不朽的肖像》《在飞扬的时代》《摘星的少年》等。4背景追溯
《长城谣》选自《无怨的青春》。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家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因此,在诗人心中,长城除了是民族、社稷的象征,还是诗人寄托乡愁乡思的个性化对象。
《一片槐树叶》写于1954年,当时诗人已经远离大陆故土六年了,思乡之情与日俱增。也许是一次偶然翻检旧书,夹在书中的一片槐树叶赫然映入眼帘,由此触动了诗人心中最敏感的一根弦。于是谱写出了这首海外游子萦怀祖国、思念故乡的衷肠之曲。
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
学习《长城谣》
(一)整体感知
1欣赏配乐朗诵,学生认真听,听出节奏、重音和快慢,初步体会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