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感人作文
导航

如何从物理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反思

2020-12

篇一:《如何确立物理课堂教学的课时教学目标》

如何确立物理课堂教学的课时教学目标

布卢姆(美国教育家)说:“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课时教学目标是对每一个课时的教学活动所欲促成的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方面变化的程度和结果的具体预设。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有效备课的出发点,也是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前提。

能够规范的制定与表述课时教学目标既是教师教学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又是保证课堂优质高效的前提。

一、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存在的问题

1.由于对教学目标重要性认识的不足,导致对目标的设置应付了事

不少老师在设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往往是从《教师教学用书》上信手拈来,私下交谈得知:原来将教学目标照抄过来仅是为了应付学校领导的教案检查。更有甚者,有的教师在教学之前根本就未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认为讲完规定的教材内容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就达到了教学目标。

现代教学论认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大支柱,而教学目标占据首要位置,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因此,教学目标不应是教师随心所欲的编造物,也不是教案上装点门面的摆设,更不是课堂教学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一切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得以形成的最高基准点”。其主要功能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导向功能,即把教学活动导向一定的方向的功能。在教学活动中,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那么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以至整个教学工作的开展,都可以围绕一定的方向进行;第二是激励功能,即激励教学活动的功能。向学生指出教学目标时,教学目标能够激励学生向这种教学目标的达成而努力,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之努力达到这种教学目标;第三是标准功能,即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的功能。要评判教学活动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教学要求,其基本的标准是教学目标。我们需要以教学目标为标准,拿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进行对照,根据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的符合度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判。《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教学目标比较客观,具有广泛性,是供教师参考的,但它不是圣旨。虽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每位教师所面临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事物的感受程度、教学资源的选择、教师的教学风格等是不同的,对学生达成目标的设计也应该是不完全一样的,所以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能力,生成相应的目标体系,不能一成不变地照搬他人“经验”。况且,精心拟定教学目标,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为了达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教师应务必树立目标意识,在充分分析课标、教材及学生的

基础上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并确保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2.由于对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混淆不清,导致目标中的行为主体错位。

在众多教师所设置的教学目标中出现诸如“使学生„„”、“让学生„„”、“培养学生„„”、“提高学生„„”之类的行为描述,甚至一些比较权威的教学期刊上所发表的教学设计中也是如此,比如在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中即出现“通过对托里拆里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话语。这些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思考,仍然是围绕着教师自己要做什么,应该怎样教,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是不符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目标设计要求的。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行为变化的结果,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而教学目的是一种理想,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方向与指针、是普遍的、统一的、抽象的,是教学目标的概括和总结。

新课程理念下设计教学方案时用的“教学目标”这一概念,与以往我们所惯用的“教学目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一,教学目的是由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制定的教师自己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针对的是教师的工作;而教学目标则是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的标准,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尤其是定位在后者上。其二,教学目标不像教学目的那样提出的是概括性的指向和要求,而是带有策略性和条件性的,是具体的,可操作、可观察、可评价的。在新课程改革中使用“教学目标”这一概念,不仅仅是概念的简单替换,也不仅仅是目标领域划分上的调整或修改,而是教学理念上的革新,突出了学生在教学关系上的主体地位,关注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从只考虑自己如何教转变为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学,重点考虑学生通过学习有什么变化、应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在编写教学目标时,无论是一般的行为目标或是具体的行为目标,在陈述时都应写成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不应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因为教师并不是学习行为的执行者,而是教学行为的实施者。

3.由于将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混为一谈,导致目标设置空泛化

在教学设计中,大量存在着把课时教学目标写成课程目标的情况。比如在某次教研活动中,一位授课教师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设置为:①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③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④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这些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表面上看写得很华美,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这仅是对《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简单照搬,其中不少所谓的教学目标根本无法在一节课的具体教学过程

中得以落实,使得教学目标空泛不实。

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虽然都是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及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但两者之间的区别又是明显的。

课程目标受国家为基础教育规定的教育目的制约,是总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课程目标是整个课程实施后所要达到的目标,即课程目标的实现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一节课的教学只能在很具体的某一点或几点上达到预期的结果。为了实现课程目标、直至实现培养目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本学科、本学段的课程目标分解成单元或章的目标,并要进一步分解和制定节的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因此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相对于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是下位概念。

制定一节物理课的教学目标,务必要明确:既不是写单元的教学目标,也不是写物理学科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理念,表述的应是本节课具体而明确的可评估的学习结果。

4.由于缺乏教学目标的表述技能,导致目标设置中的行为抽象模糊

在一些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目标中,诸如“理解杠杆平衡条件”之类的表述比比皆是。由于“了解”、“理解”这些行为动词指的是某种抽象的内在感觉,不具备可观察、可测量的性质,无论是教师本人还是学生都无法从中获取测量、评价本节课教学的具体信息,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有效实施。

根据行为学的定义,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终了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变化最低表现水准或学习水平的结果。教学目标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测和测量,应尽量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目标。为了有效提高教学目标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应尽可能选用那些意义明确、易于观察的行为动词,如“解释”、“说出”、“给„„下定义”、“比较”、“叙述”、“分析”等。鉴于此,对于上述的“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这一目标陈述,可以描述成“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明杠杆的平衡条件,能举出三种生活中采用杠杆原理的实例,能写出杠杆实例中的力臂和力的关系式”等行为目标,以证明学生确实已“理解”杠杆的原理。

5.由于没有理解三维目标间的关系,导致目标的设置人为割裂

物理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据此,许多教学参考书所提供的教学案例,以及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设计教学目标时,总是从这三个方面入手,逐条表述,唯恐有疏漏。比如一位教师设置的“现代顺风耳—电话”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

②了解电话交换机的用处;

③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根本区别。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多媒体、老师的演示、实物剖析,了解电话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②通过学生讨论,说明电话交换机的作用;

③通过学生活动,展示什么是数字通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讲述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的精神,了解技术改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②通过学生讨论和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合作的意识。

按照三维目标分列的形式设置如此丰盛的目标,应该说其愿望是好的,并且从表面上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但细细分析又觉得琐碎繁杂,主次不分,面面俱到(当然在表述上还存在着不规范及行为主体错位等问题)。从实践效果来看,其不足之处有三:(1)易引起误导──认为三唯目标是可各自独立完成的。(2)不利于目标的实施——因为这些目标间相互割裂,独立存在,在用这些目标教学时,往往要找搭配,难免丢三落四;再者,目标制定得太多会使一节课的教学重点不够突出,会分散教学注意力,给自己造成混乱,也不容易让学生明确主要学习什么和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结果。(3)设置上有困难——根据课程目标体系的阶段安排与教材等课程资源的特点,并不是每一堂课都包含三个均等的维度,如果每堂课都一定要设置这三方面的目标,必定会有些牵强附会(比如有的老师把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当做情感方面教学目标的标签),有时会脱离教学实际,成为一种形式。

尽管课程目标是从三个维度陈述的,但其实质是一个互相渗透、水乳交融的统一体,而不是一个各自分立、强行捆绑的联合体。一方面,知识、技能的获得是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和发展基础,但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如果不能和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素质培养协调起来,抛开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养成,就会变成机械的训练和记忆,这样基础教育为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基础的价值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削弱,甚至完全丧失或适得其反。另一方面,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素质的培养,必须以相应的知识技能的获得为依托,与知识技能的获得过程统一起来,才能落到实处,离开知识技能的获得来考虑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素质的培养,只能流于空谈。

笔者认为,三维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体现,教师应把三维目标作为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原则和思路,既要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要确定目标的重点。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多元性,并不是不分主次,胡子眉毛一把抓,设计课时教学目标,无须按三个维度分列陈述,更无须使此格式成为新课程对教学目标设计的统一要求。

既然一个知识点所对应的三维目标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那么按知识点统一叙述──每一知识点从三个维度进行叙述(三维一体),会更利于体现教学目标的系统性、层次性,且更便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实施与目标的达成。

二、课时教学目标的设定依据、表述方法及制定过程

1.课时教学目标的设定依据

教学目标不是随意确定的,也不能只凭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来定,而应有所依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是确定初中物理课时教学目标的根本依据

课程标准是确定学段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它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课程标准把教学要完成的基本任务规定为课程目标,而课时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也是进一步细化,因此,初中物理课时目标设计必须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加以全面考虑,所设计的教学目标要能在课程标准中找到依据。

(2)初中物理教科书是确定初中物理课时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

初中物理教科书是众多专家依照课程标准精心编写的,凝聚了大量的专业智慧和实践经验,它是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可以补充或开发新的教材,但补充或开发新的教材的前提是尽可能“吃透”并“利用”现有的教材。因此要深入研究教科书,把握教科书的编排体系,理解编者的编排意图,根据教科书内容的价值取向和特点,合理有效地确定课时教学目标,以逐步落实课标中相应的目标要求。

(3)学情是确定初中物理课时教学目标的必要依据

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才可能成为最好的教学。所谓适合学生的教学,也就是在学生原有基础上提出新的可以达到学习目标的教学。我们制订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考虑课程标准和教材,还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现状,其中包括学生的心理、生理状况和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否则,教学目标不是太高,就是太低,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初中物理课时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

目标编制的核心是目标的表述问题,能否科学、精确地表述教学目标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检测。《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主要是按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来描述的。结果性目标主要用于对“知识与技能”目标领域的刻画,而体验性目标则主要用于反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领域的要求。

一般来说表述教学目标的四个要素称之为: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1)行为主体。行为主体指实现教学目标时学习行为的执行者,前文谈到,它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虽然我们在表述目标时,有时可能省略行为主体,但目标指向的必须是学生。如“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虽然省略了主体,但教学目标指向的对象是学生这一点是明

篇二:《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大楼中学

董开颜

2010年7月物理是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的一门新课程,学生表现出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在如何学好

这门课程,学习方法上似乎有些茫然不知所从。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特别是通过对上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发现教学中存在以下问

题:

1、对学生了解不够,对学生关注不到位。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满足于教给学生知识和结论,更要注重学生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新课标渗透了sts(科学、技术、社会),体现了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教学中,我对新课标的这两点要求认识不够,弱化了

学生关注生活、运用物理走向社会的能力培养。如学生在试卷第2小题“对温度的估计”与

第6小题“对半导体材料的认识”两题答对率只有58%。

2、有时课上讲得太多,学生练习得太少,没有把握好校正时机,基础知识夯实得不牢固。

3、透镜的应用、热学知识理解难度较大,部分学生还是似是而非。从考试结果来看,学

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缺失。

4、实验探究训练不够。对学生课外小实验利用不好,以致学生对实验观察、动手、分析、

归纳、概括、探究能力比较缺失。教学中我对实验中相关现象、规律、问题都进行了引导分

析、详细讲解,而且也进行了与考题类似的练习。可是考试结果看来答对率仍不高,只有50%。

由此反映,教师“填鸭式”教学远不如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现

象中归纳、概括规律的探究式学习效果,而且单纯的演示、填鸭式讲解、机械化训练也束缚

了学生的想象、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发展。在今后,我将从以下方面来改进教学:

1、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继续做好分层教学,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积极做到

分层布置作业。强化后进生辅导。

2、全面落实知识、能力、情感三类教学目标的。认真备课,控制好讲、练时间,针对性

精选习题。

3、对基础知识讲解透彻、分析细腻;准确把握重点、难点,避免课堂教学中,重点知识

不突出,误将“难点”当“重点”讲的现象,避免重点、难点错位、失衡导致教学效率和学

生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

4、向扎实有效课堂努力。力求多种教学模式并用,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

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运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等有效的学习形式。

5、注重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

控制变量法、归纳法、转换法等。加强学生对物理研究方法的了解,使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

的领会,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学习物理的能力。

6、注重实验探究教学与训练。训练贯穿教学全过程,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重视知识

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多与日常生活和现代社会问题相联系。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

际,去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篇二: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郭国培

初中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所以

从初二的物理教学开始,首先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踏上初中物理台阶,其次是要让学

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物理知识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首先,知识、能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

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所以,教师要科

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的内部条件,采用良好的教学方法,重

视学生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

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知识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

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

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往往对重点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者误

将“难点”的知识当“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下降。最后,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得清晰到位,没有

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不是马上就能接

受。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的方法和思路,准确流畅地把知识传授

给学生,达到共识。

二、对教学方法的反思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

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就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加强课后辅导。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第二、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

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出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

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

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主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要注重科学探究,多让学生参与探

究,经历探究过程,体验获得探究结论的喜悦。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

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

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血液。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

素养和教学水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

十分必要的。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

量法、转换法等学生如果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得更加

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能力。

三、训练方法的反思

第一、解题要规范,对新生意开始就要特别强调并逐渐养成解题的规范性,其次再是正

确率,规范性养成了,正确率自然就提高了。第二、训练贯穿教育全过程,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我们的教学思路应该由原来的覆

盖题型、重复不断的模仿练习转到以问题为载体,训练学生思维,渗透物理学的思想方法。

目前,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已成为一种潮流,就是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其自主性得到了充分

的发挥,学生能在参与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体验,产生感悟,学到方法,从而有效地发

展能力。我们应该从中受到启发,并在教学实践中注意运用和改进。第三、训练扎实,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第四、作业要布置了必收,收了必批改、批改了必讲评、讲评了必订正、做到反馈全面,

校正及时。

四、对教学技能的反思其一、讲授正确,语言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非常重要。物理学是

一门有着严密逻辑性的学科,首先不能讲错,推导流畅,过度自然。其次语言要规范简练,

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其三,板书精当、

书写工整。其四,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规范。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

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错误。总之,我们作为引路者,有意识地降低初中物理学习的门槛,先将学生引进门,哪怕先

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好学”的假象,我们都是成功的。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的智慧就会在

玩与错中碰撞出火花,会在玩与错中逐步走进科学的殿堂。篇三:初二物理教学反思二初二物理教学反思

一、问题提出:

老师们为物理复习课辛勤劳累,有时候得不到应有的收效?原因在哪里?经过这个问题

的思考,我觉得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在涉及“基本知识”的复习课中,老师们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成条文或画图表概括的手

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识方法,这种做法,往往表现为老师津津乐道,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漫不经心,没精打彩,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一当老师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则

学生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明显反映出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

的迫切要求。问题是物理的心脏,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道理就在这里,因而也就理所

应当地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发挥主导作用。

2、在涉及“物理技能、物理思想方法”的复习课中,以往的教学往往是阐述一种方法后,

立即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样,学生

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

以住,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现象。在解答问题上,

学生就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就是当前物理复习课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二、解决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物理复习课的质量,使师生辛勤劳作,换得丰富的硕果?我认为,

要想让学生听懂学会,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安排练习的机会。例如在复习力的平衡问题时,

可以根据解答平衡问题的几种方法,设计一组可将有关溶于其中的小题目,让学生做,这样

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掌握物理、运用物理的知识,解决

物理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回顾所学的方法并作出相应的选择

判断,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知识复习与能力提高,最后,老师可以再进行归纳解答相关几种

解法。为此,我认为用这种方法进行物理复习教学,是解决当前物理复习教学效率低,质量

不高的有效方法。

三、方案设计:

课前针对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几组题目,将有关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

方法与物理思想溶于其中,换言之,即以题目为骨架编拟课时教案,在具体教学中,以题目

开路(先出现题目,再出现其它),然后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和解答。教师

借题发挥,画龙点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

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变“讲练讲”为“练讲练”,

变“一法一题”为“见题想法”。

四、方案实施:

1、选题时,各题组要紧紧围绕课时复习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

思想、解题规律,重复出现,螺旋式递进,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

来龙去脉,加速从模仿到灵活运用的过程,能深深印入到学生的脑海中。

2、题目的选编以考纲为纲,以教本为本,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起到示范作用。

3、一组题目解完后,带领学生回过来反思,本题复习了哪里基础知识?利用了哪些基本

技能和重演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温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物理

思想?哪道题可以推广,引申变式?哪些题还有哪些解法(一题多解)?把后两个疑问交给

学生,使他们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高,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

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4、题目要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随时调节教学。因为能让学生当场了解解题过程,知道

正误,及时反馈,教师由此也能立即获得学生方面的信息。纠正或强化,随时解决,不烧夹

生饭,这样教与学的针对性都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了什么?还未掌握什么?哪些学生

掌握了?哪些学生还未掌握?等等。篇四: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反思杨健萍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反思杨万中学杨健萍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包括六章内容,下面是我对各章节的具体反

思。

《机械运动》教学反思本章是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的第一章,也是初中学生接触物理学的第一章。本章一

共4节内容,相对于以前的教材来说,难度稍微大一点,我用了10个课时的时间完成了本章

教学。从学生掌握的情况来看,这几个方面学生出问题的几率比较高:

1、第一节是“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一节的内容比较直观、具体,学生接受起来比较

快,但是由于以前测量、记录时的错误习惯,很多知识点掌握不牢,老是容易出错。比如被

测物体末端在刻度线上的读数,很多学生忘记了估读的“0”;还有就是对于单位的掌握,由

于学生没有学指数运算,单位换算有一定的难度,当然这可以通过介绍相关的数学知识来解

决,而对于每个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具体使用,很多学生就是茫然的,特别是新接触的微米

和纳米,还有比较小的毫米,认识不是很清楚;另外有些学生对于分度值的理解不是很好,

老是把分度值记为“mm”或者“cm”。

2、第二节是“运动的描述”。这一节的内容比较抽象,理解性的知识点较多。比如与参

照物有关的问题,学生老是分不清楚一句描述物体运动的语句中,哪个物体是研究对象,哪个物体是参照物。

3、第三节是“运动的快慢”。这一节的内容有点把第一节和

第二节的特点融合在一起的意思,学生对于速度公式的理解和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这两

个知识点的掌握不是很好,特别是后者计算时容易张冠李戴。还有就是这一节涉及到运动图

像,虽然教材没有要求,但是我还是讲了的,而学生没有学习正比例函数图像,掌握起来有

一定难度。

4、第四节是“测量平均速度”。这是一节实验课,从学生学习的情况来看,掌握得还不

错,无论是对于实验的原理,器材,还是步骤,都还是比较清楚。初二的学生才开始接触物理,由于数学知识的欠缺,处理物理知识的方法不完善以及以

前的一些错误习惯,在学习第一章时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单元复习,平常小测验

等多种手段加以解决,相信只要用心,应该能取得不错的效果。2013年9月19日《声现象》

第一章这章内容相对简单,重在理解与记忆。声音的传播速度中要注意强调不同的声音

在同一介质、同一温度下传播速度相同。本章的重点是声音的三个特性,即:音调、响度、

音色,以及它们各自的决定因素。在声现象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有关回声定位的计算。对

于路程、速度、时间三个物理量,学生只是在小学学过,但还没有学过用字母表示,所以是

学生的难点。另外,这里的计算是学生学习物理应用题的第一次规范化计算,在教学中要循

序渐进,强调物理计算题与数学的区别,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2013年9月29日《光现象》

上完课后,静心回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和得与失。这节复习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突

出知识重点兼顾全面复习巩固,以生活情景展开课堂讨论,重视课堂反馈,强化基本知识、

能力的训练,以达到提高复习教学的效果。

1、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建立较完整的知识结构,注意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光的反射

与折射贯穿全章,是重中之重的知识点,它是一根主线,把各部分的知识紧紧联系在一起,

平面镜成像也是本章复习的重点知识。在复习教学中,在突出重点的同时,注重前后知识间

的有机渗透,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

2、教学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注重学习方法的及时总结。

光现象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及自然现象的联系极为密切,在复习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此

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运用概念、规律解释现象,说明道理,进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的能力,同时加强说理、探究题的训练。

3、本节课也存在不少不足。教学中忽视了实验教学。关于光现象的知识,很多可通过实

验观察来探究学习,虽然很多实验用专用仪器操作,但许多实验可取材于瓶瓶罐罐,并且拼

拼揍揍即可完成操作、得出有关结论或验证有关知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像

规律及其应用是学生的难点:规律难记、容易混淆、记住了不会灵活应用。如果条件许可,

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这样一来,学生对实验规律印象深刻,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容易探讨。在探究完实验规律后应要求学生记

忆过关凸透镜成像规律,再结合适当的习题巩固强化。还要联系生活,多从生活中找例子。

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像的变化规律学生不容易掌握。特别是投影仪中的调节。时间久了,学生

容易把物距与像距混淆,导致错误。所以教学中应注意强调。2013年10月15日篇五: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本学期我们物理组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落实学校领导工作部署,以重实际,抓实事,

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教材改革为契

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如何从物理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反思}.

改革措施,抓好教学监控,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从而争取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我们必须

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我们初三物理备课组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

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件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

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校教师将一轮课程改革

视为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

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

准》,教师们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而是改造、创建新的现实,

培育出有创造能力的人。从而形成了实施新课程的成败在教师,教师的要务在于更新教学观

念的共识。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学

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

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相信学生都存在发展潜能,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

的条件。树立学生发展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学生情感的体

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获取知

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的过程。由于新教材加强了教育的开放性,加强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

技的联系。教师教学中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局限,立足学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现

篇三:《初中物理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作者:李海涛(初中物理新野物理班)评论数/浏览数:0/85发表日期:2012-12-09

11:31:44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课堂教学反思对每一个教师都很重要,可以帮助教师明得失,析成败,进一步指明努力目标,促进以后课堂的简练高效,如何能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我把我的体会公布一下,大家讨论。我认为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还是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一、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例,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在这一学年中,我常研究别人的案例,并结合我的学生的特点,批判的运用,效果较好。

二、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这一学年,学校号召科任教师要坚持每周至少听二节课,通过教师间的相互听课和交流,是我的收获很大。我认为,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所以,作为一线教师、尤其是年轻的一线教师,更应加紧听课活动,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其实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听人说,一个教师若能认真的写三十年教案,他只能说是一个合格的教师,若他能坚持写三十年的教学反思,他便便称得上教育专家。所以,在这一学年中,我坚持写课堂中的一些困惑和我教学中的点滴收获,

总之,虽然新课程下关于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篇四:《初中物理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上传:刘晓静更新时间:2012-5-168:46:46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必备的一种能力。教师通过反思,能够不断觉醒自己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思维方式,改善教育行为方式,凝练教育教学艺术。教学是一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工作,一个教师要想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除了“采百家之花,酿自己之蜜”外,更重要的是靠自己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和积累经验,“千锤百炼”。而这些经验的积累,专业素质的提高,恰恰来自于课后经常的教学反思。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因此,教师只有养成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不断自觉反思的习惯,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对过去的教育教学经验的一种回忆、思索和评价的过程。它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思,同时又是做出新计划和行动的依据,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进步和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目的。教学反思的对象是教育经验,说具体点就是教育理念、教育思维方式、教育行为方式等。而真正值得反思的,一是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就是要结合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回答自己是怎样看待学生,如何设计和分解教学目标,怎样处理知识与能力、知识与品德等方面的关系,甚至要思考自己与课程的关系等问题。二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理念的形式,是支配行动的重要因素,怎样去思维,就会怎样去行动。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反思,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记录和思考。

一记成功之处,就是将课上感觉特好的成功点记录,如教学中引起师生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上一些精彩的片段“镜头”如师生对答、学生争论、智慧碰撞、情感交融等高潮和亮点;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运用的感触;教法改革和临时应变的教学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改进和创造性处理;这些可供以后教学时参考,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二记失误之处,侧重于审视自己课堂教学的失误之处,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如问题情景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有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等等;可以是大的问题,也可以是小的问题。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时应吸取的教训。同时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教学的新思路,写出改进的策略和“二度设计”的新方案。三记学生见解,常言道,教学相长,学生的一些独到见解犹如智慧的火花在闪烁,不仅对其他学生有启发,对我们教师教学也有开拓思维的良好作用。如课堂上学生的独特见解、学生的精彩回答、学生的创新思维等源于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精神世界的独特感受,都是一种教师可利用的丰富的可贵的课程资源。

四记学生的问题和建议,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也必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是个别的,有些是普遍性的,也有一些是教师意想不到的,还有一些是富有创新性的,可能教师一时也难以解答。这些问题应及时记录下来,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对症下药,实施补救措施,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思维和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自身的教科研水平。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和发扬教学民主,对于学生的教学建议也应该做必要的记载。

教学反思的方法是行动研究。教师的反思必须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看到自身的教学活动存在问题时,其反思才是有力量和有效果的。

首先要培养自己勤于反思的好习惯。平时在学习、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听课等方面处处学做有心人,不能仅凭自己所谓的经验,而是把教学当作一种钻研,一种追求,每一个疑惑都当成可思考可利用的教学资源,长年累月,才可水到渠成。

其次,反思记录要及时、精要、提炼。教学反思有其时效性,时间一久真情实感容易淡化,智慧的火花也容易溜掉,甚至捉也捉不回来,想记录的事实材料也容易忘掉。最好是当时记,记当时,不过

夜。反思记录不宜庞杂冗长,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要做到有感而发,它可以对一堂课或一课书整体内容作分析探讨,但更多的是对一个提问、一个建议、一个词语、一个符号、甚至教师一个手势、眼神的运用等等做记载和探讨。建议我们教师主动在备课笔记上预留空间,经常及时地记录所感所思。

第三,教学反思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时间上看可以“课后思”“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可以是“月后思”“考后思”,一个阶段考试后,及时进行教学效果分析,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家长意见,掌握反馈信息,帮助自己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还可以是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形式上看可以是个体的回顾,也可以是集体的交流。对青年教师来说,经常上公开课,邀请同行和专家听课评课,创设良好的交流研讨的氛围,认真听取同行专家专业化点评,摒弃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空泛评论,倡导深度的反思分析和交流,是一种真真切切的助推力。

古人云:思然后知不足,知不足后思进。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要想由知识传递型教师成长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反思是必由之路。教师要逐步形成对自己教学活动的经常性反省的习惯,更好地监控自己的教育活动,从而改善自己的教育行为。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一个教师只有客观地分析认识自己,认真地反思自己,才能在反思中积累经验,在经验中学习而不断成长起来。

反思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

上传:刘晓静更新时间:2012-5-168:45:29

反思是教师获取实践性知识、增强教育能力、生成教育智慧的有效途径。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众多的研究表明,反思对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验加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途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入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能有什么改进。”他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