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心作文教学案例》
爱心作文教学案例
润泽马菊梅
问题提出:
作文是心灵的写照,是认识的再现,是感知的流露。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感情就有什么样的文章,但是一些学生为了使自己的作文有“真情实感”,进而获得高分,不惜“牺牲”自己的亲生父母。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可以想象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多贫乏。学生的情感体验之浅,我们在平时的作文中也可多见,如要求学生写感人的事,学生就会写“奶奶雨中送伞”、“父母送子就医”、“教师挑灯备课”,等等。而且有些事例可能就是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写过了,一直写到现在。
总之,一句话,“学生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
为什么学生一碰到作文就无从下笔呢?读了那么多年书,经历了那么多事,为什么还是“没什么东西可写”呢?我认为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对于书本,对于生活,学生并没有真正地用心去体验过。“体验的缺失”是学生作文空洞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在这里不想对“造成学生体验缺失的原因”作过多的分析,只想对“如何加深学生的体验,让学生作文时言之有物”作一过有益的探讨。要实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的教学理想,需要作文教学活动的各方面、各环节整体的努力,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注意利用教材,有针对性地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其进行人生观、世界观、是非观的教育,培养其健康的心理素质,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生要旨,给学生以感化、熏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理论依据:
200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真情是“亲自”感受到的心灵境界,是主体从自己的内心情感出发,积极主动地去体验生命及其价值。如果学生对生活、生命和生存没有自己独到的经历与感受,学生是很难或者说是不可能写出具有独到感受的文章来的。那么如何在作文时诱发学生的真情呢?这正是我们所要探讨的。我把三四年以来我所坚持的“真情实感作文教学”的实践,在这里作一个小结。
实施案例:
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并让学生以此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围绕一事一物写一篇作文,具体生动,融入真情实感。
2.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做到有条理、有中心地说话。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养成爱思考、爱探究的兴趣和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了解关爱普通人,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2.培养学生善于与人相处,与人共事,与人合作的精神。
活动重点:
1、学生准备过程中的合作性和个人的独立自主性。
2、细心观察,用心思考。
活动准备:
1、分组:课代表和班委组织同学分组,本着自愿的原则,人数尽可能均匀,分为三个大组:A、关爱身边的伙伴。B、同在一片蓝天下。C、人人都献出一份爱。
2、收集整理材料:收集体现爱心、同情心、互相帮助的文章、故事,包括自己做过的乐于助人的事情。以小组为单位,将文章或故事或打印或复印或摘抄整理成册。
3、观察身边的亲人、朋友、邻居等,思考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关爱,观察街头摆小摊的、捡破烂的、以及生活艰难的,思考他们应该怎样关爱他们。{作文把爱心带给他人}.
活动过程记录:
一、我唱爱心,真情流淌
声频播放《爱的奉献》的歌曲,让学生倾听,激发学生情感。
学生的反应:部分学生轻轻跟着和。(点击课件出示歌词,理解爱的含义,让爱心在教室内流淌。)再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人们互相帮助的图片,引导学生的思考。
二、感悟真情,抛砖引玉。
配乐朗读,讨论交流读后最感人最动情的语句或情节,研讨感人动情的原因。(学生讨论发言,各抒己见。)
生活需要爱心
爱心驱散了生命中的浑浊,洒下绚丽的阳光,如果说幸福是火,爱心就是燃烧;如果是水,爱心就是流动;爱心与幸福时相依相存的。
——题记
生活需要爱心,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寒交迫的人分外感到人间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丝流淌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看到重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中的歌谣,是孤独无依的人即刻获得心灵的慰藉……朴素动人的爱心,也成就了许许多多是以爱心的人们。
记得曾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出身贫苦的孩子为了积攒学费而挨家挨户的握销商品。有一天傍晚,他奔走了一整天,又累又渴又饿,可身上只剩下了一角钱,于是他决定向下一家人讨口饭吃,可不想,遇到的竟是一个天使般的女孩,他无法向她张口讨饭,便向这位女孩讨口水喝。女孩看出了她的疲惫与饥饿。微笑着给了他一大杯牛奶,这个善良的女孩没有像这个男孩要钱,并且说他的妈妈教导过他:人要施以爱心,不图回报,泪水涌上男孩的眼眶,他向女孩表示了自己由衷的感谢。其实这个男孩打算是要退学的,可如今,他仿佛看到上帝在向他点头微笑,他便觉得浑身是劲,那股男子汉的豪气像山洪一样迸发出来。
若干年以后,有一位来自小城镇的姑娘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一身束手无策,便将他送到了大城市中让专家们治疗,当时一位有名的医生参加了会诊,但他看到病历上所记载的家庭住址后,他马上直奔病房,开到病床前,他一眼就认出了这个病人就是当年送过他满满一大杯牛奶给他喝的天使。他回去以后,决心竭尽所能,一定要回报这位‚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的姑娘经过艰辛的努力,手术成功了,姑娘健健康复。这位医生要求医院把账单送到他的办公室,他付清了一切费用,并微笑着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姑娘坚持要知道他。应该支付多少费用。可当账单送到他手中时。他不敢看,因为这笔费用一定数额巨大,但她最后还是鼓起勇气,翻开账单,不想,上面却写着‚医药费——满满一大杯牛奶。
有人说,太阳无语,却带来了温暖;大地无语,却显示广博;海洋无语,孕育生命。我要说-爱心无语,却造福人间,让我们行动起来,给自己献爱心,给别人献爱心,把爱心带给别人,你将获得莫大的幸福。
(教师小结并点击课件)“说真话,诉真情”是文章的灵魂。
‚说真话‛(板书)在我们作文时极其重要,只有敢说真话,肯吐心声,真正做到像巴金所说的“把心交给读者”,即篇篇写的都是“掏心窝子”的话,那样,才能使读者感到真诚,感到可信,才能使你写出的那些话产生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我们写作时坚持“说真话”,实际上是把生活和写作,把做人和作文这二者真正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它不仅对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写作者个性的发展、完善,对其健全人格的培养、形成,也有着重大的影响。
‚诉真情‛(板书)也很要紧。“诉真情”才能使人感动,引起共鸣。人有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这是先天的禀赋,不学而能。所以,情贵在真:发自天性,出于自然。从这一点说,虚情、矫情、煽情、造情等等,都是不可取的。写文章之所以一向都强调写“真情实感”,道理也正在这里。
活动讨论:教师提出问题:A、身边有哪些人需要我们的关爱,我们应该怎样关爱他人?
B、同在一片蓝天下,面对一些生活困苦的人,比如路边小摊、
捡破烂的、乞讨的人,我们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
C、怎样从自身做到“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教师指导:
“关爱身边的人”:侧重于讨论怎样针对需要关爱的人的情况,给予切实的帮助,怎样使每个人都感到集体的温暖,与大家一起快乐地成长?说话要注意掌握分寸,要得体,要尊重受帮助人的自尊心。
“同在一片蓝天下”:交流对街头墙角那些摆小摊的,捡破烂的观察,思考所得与感受,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得出的感受,甚至相反的感受都可以交流,讨论,可以开阔思路,鼓励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人人都献出一份爱”:讨论应当采取哪些行动,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弱者?说话要注意针对一定的关爱目标,提出具体的行动方案,不要空谈,要注意
引导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有的同学要向父母要很多钱去捐款就是不正确的。三、我忆生活,真情写作
教师让学生根据以上三个要求,把自己准备做的一件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计划写在小纸条上,贴到黑板上。教师利用音频播放名为《祈祷》的歌曲,学生课堂热情高涨,踊跃的在黑板上贴上自己的计划。
纸条1:我的同桌学习很贪玩,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我准备从此监督他背书、复习当天学过的知识,帮助他把学习成绩提高。
纸条2:我的奶奶眼睛得了角膜炎,总是红红的,每当听到奶奶疼痛得哼哼时,我就心疼,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后做一个医生,把奶奶医好,把更多的病人医好。
纸条3:妈妈每个星期都给我零花钱,我准备把它攒起来,捐给需要帮助的人们。
纸条4:我们村有一个孤苦伶仃的老爷爷,我们小组准备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帮他打扫卫生,做家务,陪他聊天。
这个过程结束时,黑板上贴满了小纸条,有的学生甚至贴了好几张,无数小纸条随着拂过的清风欢畅的飘扬,每一张小纸条代表每一个纯洁而善良的灵魂,它们透视出孩子真、善、美的内心世界,当他们亲手写下每一句洋溢着爱心的话,又满怀坚定信念的把它们贴在黑板上时,他们不仅对老师许下一个美丽的承诺,对全班同学许下承诺,对这个让他们充满期待的世界许下承诺,更是对自己许下一个成长的承诺。教师在选择部分纸条朗读时,课堂气氛异常安静,有些学生的眼角泛起泪花。
一周的访谈、观察、记录让我们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的小事都能体现亲情的伟大,要是我们在写作时能尽可能地抓住真实、生动的细节进行定格放大,运用多种手法将细节写真实、写具体、写生动,用我们最美的语言将自己的对亲情的体会、理解和感悟真实地表达出来,那么我们的作文便是成功的。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最真实、最感人的语言描叙“家”的故事,题目自拟,500字左右。(点击课件,出示写作要求。写作的时间完全交给学生,教师不多说一句话。这段时间看似寂静,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活动都高度紧张的时刻。)
四、互动评改,推荐展评
让学生细心阅读自己的作文,发现和修改错别字、病句,根据评分细则对自己的作文逐项评价,同桌互阅作文,订正错别字,共同商讨文中病句的修改,再四人一小组共同评点交流,评定成绩,最后大组评议,各大组选出讲评范文一篇及主讲人,准备朗读和评点交流。
(教师点击课件:提出评分细则和对学生自评、互评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对作文的基本原则、要求和写作技巧有切身的体会,自行完成本次作文评价,自己发现作文的优点和问题,促进作文水平的提高。)
学生以大组为单位选出讲评范文和主讲人之后,主讲人上台朗读并结合本次作文训练要点做讲评。(教师此时指导学生结合作文中的语句、段落进行评价,如‚我觉得这编作文文从字顺,如‘……’一句就写得很美。‛)各大组主讲人
总评之后,教师适时组织和动员其他同学发表意见,补充讲评。最后,教师进行过程评价,着重对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和作文评改、讲评过程进行评价,肯定作文前的有效准备,表扬他们认真评改,对己、对人负责的处事态度。
教师小结:上完这节课,同学们的善良和真诚让老师无比感动,我为能拥有你们这样的学生而感到自豪与骄傲。你们能不能信守自己的诺言呢?(学生大声回答: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我们只有在充满爱心、富有同情心的互帮互助中才能生活得更幸福,只有我们每个人都献出自己的一点爱,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教师播放音频《让世界充满爱》。
五、布置作业:
用多媒体展示作业。
回家后,写一封信给自己的爸爸妈妈,说说藏在心里很久却没有机会表达的爱与感激吧。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一直以来,作文就是绝大多数学生最头疼的东西。一提起作文课,学生就会心生“厌烦”,对于上课也就没有了兴趣,一旦写起作文来,搜肠刮肚、东拼西凑,要么仿写范文、编织故事,使文章显得干巴巴的,缺乏真情实感。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他们割裂了作文与无限广阔的生活的关系,没能很好的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在作文中表达出来,没能说真话,诉真情。本次作文指导训练,我按第五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这一主题而展开,由于“家”是活动的环境和感情的“载体”,跟学生密不可分,很易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择真实写作的材料,培养学生真情作文。为此,我把写作要有“真情实感”作为切入点,提前安排、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家庭实际状况在“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和“妈妈的唠叨”三项活动中任选一项进行访谈,聆听和记录亲情的故事。这样,既使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张扬自我、以心换心”,又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我突出了写、议、评、改四个字,力求做到随着学生写作过程的发展,思维的训练也步步推进。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充分创设情境,配乐让学生朗读范文,欣赏照片,鼓励学生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意见,抛砖引玉,激发写作欲望。学生写作阶段,我没多说一句话,以“能交给学生的时间就交给学生,能让学生做的就让学生去做”为原则,另据新课程标准的写作评价建议,在学生完成作文后,我让学生对作文进行自评、互评,并在此基础上由学生推选代表讲评自选范文,我仅在各阶段进行指导和最终进行评价,真正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使得学生在一个民主合作的氛围中,形成多向的信息的交换,把学生的作文训练引向高效健康的轨道上。最后的结课拓展,意在让学生走进“大家庭”,懂得感恩,懂得理解、关爱他人;课后训练让学生完成作品后,交由父母阅读、反馈,让家长们也参与到此次作文中来,品味一下自己孩子的文章,了解一下自己孩子对亲情的感悟。事实证明这一举措也是可行的,从许多家长评语中可以看出,他们被孩子的细心、懂事所感动,有的甚至没有想到自己一个小小的举动会对孩子有这样大的影响,这无疑拉近了他们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距离。
第二篇:《爱心献给你》爱心献给你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叫闫翠香,来自湖屯镇中心小学。今天我说的内容是《爱心献给你》
一、教材分析
“爱心献给你”是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内容。本课主要让儿童初步感受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爱,并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爱,从而养成乐于助人、热爱劳动的良好品德,爱周围的人及身边的花草树木和动物,形成爱亲敬长、团结友爱的良好态度,做一个有爱心、负责任的人。
本课的内容是按照“认知——探究——实践”的思路设计的,我也是按照这一思路设计活动、组织教学的。在教学中,我以情景图和故事来展现生活中爱的范例,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中别人给予自己的爱,以提出问题、思考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如何爱别人,以搜集、调查、讲述爱心故事的方式来巩固学生的认识,并激发他们把这种认识落实到行动上。
二、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初步感受生活中别人给予自己的爱,激发对自己身边人们的热爱之情。行为与习惯: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初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基本的文明行为,自觉保护身边的花草树木和动物等。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讲述自己亲身经历或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爱心故事。
过程与方法: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尝试用调查、搜集等方式探究问题。
三、教学重点
体会到我们的生活时时处处都被爱所包围,同时形成爱别人的愿望,学会爱别人的方法。{作文把爱心带给他人}.
四、教学准备
配合教学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五、教法、学法
教法:⒈情境式教学。对于二年级学生,情境教学仍然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活动开始时我通过做拍手游戏让学生迅速进入教学情境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增强教学实效性。
⒉对话式教学。教材给我们呈现的一个个话题,是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载体,采用对话的教学方式,变“说教”为“谈天”,使学生以对话一方的身份参与其中,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探究案例所体现的爱心传递。
⒊活动式教学。我们的品德与生活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道德层面的讨论上,有了道德情感,更应升华为道德行为道德品质。但是,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天天捐款捐物,爱心行动更体现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上,而亲手制作爱心卡的活动,实际上是用宣传、感恩的方式将我们的爱心链接起来,这是可以倡导学生去做并且能够做到的爱心传递。
学法:
⒈收集整理资料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中,收集资料既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学习能力的体现。为了指导学生有效收集助人为乐的事例或图片,我提供了收集途径:看电视、上网、查阅报纸书刊、请求家长的指导帮助;我还为他们准备好小卡片,帮助学生整理资料,潜意识中体会爱心卡片所传递的爱心。
⒉对话式学习{作文把爱心带给他人}.
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对形成他们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有着特殊的价值。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用对话的方式探究文本、探究案例,在对话过程中,学生将感悟到同学之间爱心的温暖与可贵,这种内心体验将促使学生愿意为传递爱心付出行动。{作文把爱心带给他人}.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师:我知道,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玩游戏,今天上课之前我们就一起玩一个拍手游戏。(出示拍手歌)
跟你同桌面对面,像老师这样,看着大屏幕,跟着老师一起做,一起唱拍手歌.{作文把爱心带给他人}.
点击电脑课件,拍手歌歌谣
你拍一,我拍一,我把爱心献给你
你拍二,我拍二,互相帮助在一块儿
你拍三,我拍三,尊老爱幼我为先
你拍四,我拍四,我来为你做点事
你拍五,我拍五,欢欢喜喜跳个舞
2.师:谁来说一说从儿歌中知道了什么?
3.师小结,引出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就应当像拍手歌中唱到的那样,关心他人,尊敬他人,把爱心献给身边的每个人。
(板书课题:爱心献给你)
(设计理念:以《拍手歌》游戏导入新课,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大家都能感受到身边处处涌动着的无尽的爱。)
二、故事引导,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无尽的关爱之中,我们的亲人、老师、同学等等身边的许多人都在给予我们不同方式的关爱。那么在接受他人挚爱的同时,我们能为别人做点什么呢?
1、读故事,谈体会
我这里有一则小明写的一篇作文,咱们一起读一读。
助人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