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感人作文
导航

新闻知识“神五”新闻两篇jiaoxuesheji

2020-12

【篇一】新闻知识“神五”新闻两篇jiaoxuesheji新闻两

1. 了解新闻的特点,培养写作新闻的能力。

2. 通过整体把握和层次划分,掌握新闻的结构特点,进而学习新闻的写法。

3. 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了解扬利伟的英雄事迹,严格要求自己,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

了解新闻的特点,掌握新闻的结构特点,学习写作新闻。

教具:多媒体。

一、 导入。

世界载人航天历史大事回顾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1号飞船升空,历时108分钟,代表人类首次进入太空

1963年6月16日,前苏联尼-捷列什科娃乘东方6号飞船上天,历时2天又22小时50分,成为世界第一位女宇航员。

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走出上升2号飞船,离船5米,停留12分钟,首次实现人类航天史上的太空行走。

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走出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月舱,在月面停留21小时又18分钟,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第一人。

神州五号是目前世界上可利用空间最大的载人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内绕地球飞行了14圈,进行了约60万公里的太空旅行。

中国在1992年正式启动载人航天计划,2003年,神州五号的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第三个踏入太空的国家,整个世界为之惊呼,美国总统布什在致中国的贺电中说“中国正在成为拥有高新技术的国家,并且具有极大的潜力。”

二、 走进课文

心随飞翔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

心现场目击

王光荣

阅读课文,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1、文章题目“心随飞翔”有什么样的意义?

2、概括导语部分的内容,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文章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记叙现场的所见所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5、归纳本文的主旨。

点拨:

1、“这一刻,我们的心也随之飞翔!”

“神州”五号飞船仿若矫健的雄鹰,在太空中尽情地飞翔……

“心随飞翔”表明了人们对“神州”五号的关注,以及“神州”五号发射成功之后人们的自豪、激动之情。

2、点明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历史时刻。

表现了人们期待、兴奋、激动地心情!

3、本文以时间为顺序,详细记载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正式实施的过程。

能使文章条理清晰、一目了然,文章结构严谨。

4、文章以记叙为主,但稳中也不乏描写、抒情议论的语句。

集中体现了人们的激动、自豪的心情。

综述:《心随飞翔》一文通过真实记录2003年10月15日在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现场目睹“神州”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前后那激动人心、永载史册的一幕,颂扬了我国伟大的航天事业和为这一光辉事业付出艰辛劳动的航天工作者们,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

作者邮箱:wchenlijuan2005@yahoo..

《“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导语为第1、2、3句。(为表达强烈的感情,这3句独立成段)其余为主体。

3、本消息主要报道了什么内容?

明确:写事为主,侧重报道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事件发生的进程和社会反响。

 英雄潇洒走苍穹

1、本文是消息还是通讯?标题采用哪种形式?

2、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内容:

——①总述中国航天事业的英雄杨利伟。 

②采访英雄杨利伟,写他如何战胜了航天的艰险及他平时的刻苦训练。

③对英雄杨利伟的新期待。

 三、比较阅读两

杨利伟作为“当今青年人真正的偶像”具有哪些素养?

1、他为国家、民族的航天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境界高尚。

2、他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科学技术,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并把任务完成得最好。

 五、品味语言。

1、朗读课文第37页第四题中所列出的句子,说说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包含着什么思想意蕴和感情色彩?

2.此时,指控大厅大屏幕蔚蓝色的背景上,相互交织而又排列有序的飞船飞行曲线,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优美画卷,真实而又形象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技术人员的精心指挥和准确控制下,“神舟”五号飞船仿佛矫健的雄鹰,在太空中尽情地飞翔……

句中加点的词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比喻

3.2003年10月15日这一天,成就了一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想,也书写了一名青年军人的特殊光荣。

句中加点的短语“特殊光荣”有什么含义?

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飞天第一人,既他是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第一个飞行员。

六、作业设计:

从学校最近发生的大事中选取一件,写出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消息。要求用双行标题。

 

“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

了解“神五”载人航天飞行的相关知识及航天英雄杨利伟的事迹。 

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杨利伟的坚韧品格和为国奉献的精神。 

3、掌握新闻的特点和原则。 

二、教学重难点:(要求中的1、3点) 

三、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习《心随飞翔》一文。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生速读文章, 思考:

  1、找出消息的导语、主体、结语所属的段落(见课文。教师可适当形成板书)。

  2、从主体部分看,作者在指挥控制中心目击了几个场面?各是什么?【主要有三个场面:①发射准备过程。②发射过程。③地面与航天员的对话。】

(三)精读课文。学生思考讨论:

  1、 写发射准备过程的内容中,有哪些特点?【①从现代化指挥控制中心大厅里的四块巨幅液晶屏幕引出我国西北大漠载人航天发射场传来的壮观画面,最后定焦在“神 五”上,既扩展了消息所报道的场景,又突出了报道的重点。②以记录式的客观的第三人称与第一人称的写法,突出了现场的紧张与激动的气氛。】

  2、写发射过程、地面与航天员对话的内容中,语言有哪些特点值得我们借鉴?

   【① 在写作中运用高度概括的感性词语将所见所感化为笔下景观。②以分行排列的短促句式,在叙述中插入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渲染现场气氛,表现场景,表 达感情。使文章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如:“这一刻,我们的心也随之飞翔!这一刻,所有语言是那样苍白!喜悦与胜利的泪水夺眶而出!”是以短句为主,突出 情感的激越和按捺不住,融叙述、描写、抒情为一体,抒发出如诗如画、如火如荼的激情,格调高昂、奔放。】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习《英雄潇洒走苍穹》,比较两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速度《英雄潇洒走苍穹》,思考:

  1、文中写了杨利伟的几件事?【①克服失重状态。②转椅训练。③离心机训练。④水上应急训练。⑤节食控制体重。⑥唱宇航员之歌。】

  2、作者说,杨利伟“是当今青年人真正的偶像”。从文中所写几件事看,杨利伟具备哪些素养?他和你心目中的偶像是否吻合?【提示:因为他为国家、民族的航天事业而用勇于献身的精神,他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科学技术,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并能把任务完成得最好。 提示:崇拜“偶像”,应该注重其内在精神品质和真是才能,而非华丽的外在包装和炒作。】

(三)比较《心随飞翔》《英雄潇洒走苍穹》两文写法的不同。

《心随飞翔》   《英雄潇洒走苍穹》 

写事件的消息   写人物的通讯  

由于强调“快”“短”,写作视角较宏观,侧重报道事件发生的进程和社会反响。 可用较长的时间和篇幅,比较全面报道英雄杨利伟“走苍穹”之前如何备战,遨游太空时如何战胜困难的事迹,突出杨利伟为新时代偶像的精神品质和崭新风貌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学案

《“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学案(两课时)

1、了解“神五”载人航天飞行的相关知识及航天英雄杨利伟的事迹。

2、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杨利伟的坚韧品格和为国奉献的精神。

3、掌握新闻的特点和原则。

一、文体知识。

1、广义的新闻是指消息、狭义的新闻是指。

2、新闻的基本结构是:、背景、结语。其中不可缺少的是前三部分。

3、新闻的要素又称“五个w”,即:“”(when)、“”(where)、“”(who)、“”(what)、“”(why)。这五个“w”与记叙文的五要素是完全一致的。

4、两行标题的形式有:“正题+副题”、“引题+正题”。拟标题时,标题要注意虚实结合,“”是指包含有具体新闻事实内容;“”是指描绘气氛、揭示意义或点明意图。5、

补充: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特写的特点:a.内容集中在一点,着力于细节描写;b.现场感强烈,注重记者的直观反映;c.有较强烈的文学色彩,形象化的刻画人物或事物

二、速读《心随飞翔》文章,结合“新闻文体知识资料”完成下列练习。

1、本文是一则。(文体)

2、《心随飞翔》是,《中国首次„„目击》是标题,作用是。

3、导语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本文的导语是第段至第,介绍了、、等。

4、从主体部分看,作者在指挥控制中心目击了几个场面?各是什么?

5、主体部分采用第人称和第人称的写法,作用是。

※6、“这一刻,我们的心也随之飞翔!这一刻,所有语言是那样苍白!喜悦与胜利的泪水夺眶而出!”等句子,语言上有哪些特点值得我们借鉴?(即课本第37页第四题)

三、速读《英雄潇洒走苍穹》,思考:

1、本文是一则。(文体)

2、文中写了杨利伟的几件事?

①。②转椅训练。③。④水上应急训练。⑤。⑥。

3、作者说,杨利伟“是当今青年人真正的偶像”。从文中所写几件事看,杨利伟具备哪些素养?他和你心目中的偶像是否吻合?

1、按规定字数(不超过8个字)为下面的消息拟一个标题(不出现数字):

某报载:连日来,太平洋高气压一直停留在日本列岛上空,导致了连日的高温闷热天气。日本关东、中部、关西等地区8月4日的气温均在39.5摄氏度以上。静冈县4日正午的最高气温达39.8摄氏度以上。

2、以下一则有题目的消息缺少导语,请将导语补写出来。

我省将撤销15个公路收费站

我省公路建设近年取得巨大成就。公路与高速公路里程增长迅速,但是,目前全省共有128个收费站,存在过多过密,收费标准较高等问题。张省长在公路收费与改善投资环境座谈会上要求,要探讨实行多元价格体制;对运输企业、私家车、小吨位车辆收费实行优惠;高速公路收费应尽早实行联网“一卡通”,减少收费环节,要适当减少公路收费站。

3、将下面一段消息概括成“一句话新闻”。

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近日联合颁布《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规定》,对境外就业中介实行行政许可证制度,并定于2002年7月1日起,出境就业的中国公民必须与境外雇主直接签订劳动合同。这将使中国境外就业人员的劳动权益得到当地国家法律和劳工部门的双重保障。

4、将以下材料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

2003年,“神五”绕地14周;2005年,“神六”在太空翱翔5天;这次,“神七”将实施中国首

次航天员舱外活动。和美国载人航天相比,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堪称“跨步,飞奔和跳跃”。

美国海军分析中心亚洲事务专家迪恩•陈说:“中国载人航天吸纳了美国与苏联的经验与教训,不必一切从头开始。令人感兴趣的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行次数比美国少得多,这种发展经验对其他国家会有很大帮助。”迪恩•陈还特别强调:“美国和苏联在载人航天发展过程中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中国迄今为止非常完美,我希望中国能保持完美的记录,这对各国发展载人航天都非常重要。中国在走一条完全不同于美俄渐进式载人航天发展的道路。”

5、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

据新华社11月30日电在美国畅销品牌婴儿奶粉中检出“微量”三聚氰胺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一改此前在三聚氰胺问题上的表态,于28日宣布设定婴儿奶粉中三聚氰胺及其副产品三聚氰酸(即氰尿酸)的安全值。

虽然晚了两个月出台,美国婴儿奶粉标准和中国的标准是完全一样的。

FDA负责食品安全的高级官员史蒂芬桑德洛夫28日向外界宣布,在美国销售的婴儿奶粉,三聚氰胺的含量最高不得超过百万分之一,三聚氰酸的含量最高也不得超过百万分之一。

根据FDA新设定的安全值,最近被检出含有三聚氰胺或三聚氰酸的美国两大畅销品牌婴儿奶粉均为“安全”。

6、将下面一则新闻稿改写成一句话新闻。

就美、日两国将发表涉及台海问题的联合声明、将台海纳入“安保”范围一事,中国外交部19日作出回答,表示严密关切此事。中国外交部表示,美、日军事同盟是在冷战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双边安排,不应该超出双边范畴。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事关中国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美、日发表任何涉台共同文件,借此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国主权,中国政府和人民都坚决反对。

中国外交部强调,当前,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美、日两国应恪守在台湾问题上所作的承诺,不做任何有损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事情。

7、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后面题目。(7分)

央视网消息:当地时间2009年2月2日下午,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进行演讲。演讲过程中,一名西方人模样的男子突然起身叫嚷,并向讲台投掷鞋子。温家宝总理说:“这种卑鄙伎俩阻挡不了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人类的进步、世界的和谐是历史潮流,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2月7日,傅莹转达温家宝总理的意见说:“对青年学生还是以教育为主,希望校方给他继续学习的机会。浪子回头金不换,希望该学生正视错误,用发展的眼光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所说的内容。(3分)

(2)针对上面的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4分)

《“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学案参考答案

4、从主体部分看,作者在指挥控制中心目击了几个场面?各是什么?【主要有三个场面:①发射准备过程。②发射过程。③地面与航天员的对话。】

5、以记录式的客观的第三人称与第一人称的写法,突出了现场的紧张与激动的气氛。

6、【①在写作中运用高度概括的感性词语将所见所感化为笔下景观。②以分行排列的短促句式,在叙述中插入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渲染现场气氛,表现场景,表达感情。使文章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如:“这一刻,我们的心也随之飞翔!这一刻,所有语言是那样苍白!喜悦与胜利的泪水夺眶而出!”是以短句为主,突出情感的激越和按捺不住,融叙述、描写、抒情为一体,抒发出如诗如画、如火如荼的激情,格调高昂、奔放。】

1、文中写了杨利伟的几件事?【①克服失重状态。②转椅训练。③离心机训练。④水上应急训练。⑤节食控制体重。⑥唱宇航员之歌。】

2、【提示:因为他为国家、民族的航天事业而用勇于献身的精神,他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科学技术,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并能把任务完成得最好。提示:崇拜“偶像”,应该注重其内在精神品质和真是才能,而非华丽的外在包装和炒作。】

《心随飞翔》《英雄潇洒走苍穹》

写事件的消息写人物的通讯由于强调“快”“短”,写作视角较宏观,侧重报道事件发生的进程和社会反响。可用较长的时间和篇幅,比较全面报道英雄杨利伟“走苍穹”之前如何备战,遨游太空时如何战胜困难的事迹,突出杨利伟为新时代偶像的精神品质和崭新风貌。

1、参考答案:热浪袭击日本。

2、参考答案:××日,我省召开公路收费改善投资环境座谈会,张省长在会上透露,我省近期将撤销15个公路收费站。

3、参考答案:我国自7月1日起实行境外就业中介许可证制度。

4、中国载人航天技术跳跃式发展。

5、美国婴儿奶粉标准向中国看齐。

6、中国外交部19日表态:中国坚决反对美日发表任何涉台共同文件。

7、(1)温家宝剑桥演讲从容应对扔鞋事件。

(2)答题要点:这一事件充分体现了温家宝总理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的风度(或大国领导人的风范)。主要从两方面评价,一是对卑鄙伎俩的义正词严,二是对青年学生的宽容大度。

【篇二】新闻知识“神五”新闻两篇jiaoxuesheji《短新闻两篇》教学设计

《短新闻两篇》教学设计

1.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

2.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和在阅读中筛选信息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

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和在阅读中筛选信息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

一、导入新课

1、新闻知识

(1)什么是新闻?

广义:是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等诸种新闻文体的总称。

狭义:专指“消息”。

(2)什么是消息?新闻知识“神五”新闻两篇jiaoxuesheji

消息,是指以记叙为主要表现手段,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传播价值的事实进行迅速及时报道的文体。

(3)消息的特点

用事实说话

迅速及时

简明扼要

(4)正题、引题和副题的作用

一般说来,正题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或主题思想。

引题主要阐发意义、渲染气氛、介绍背景等作用,副题则多是对正题起补充、说明作用。消息的构成

(5)消息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构成。

消息的开头一般有“电头”,如“本报讯”、“新华社×月×日电”、“本报社通讯员××报道”之类。“电头”后空一格,紧接的是导语。

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者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

导语的任务是以简约、精炼的文字,把所要报道的新闻事实的揭示出来,以唤起读者的注意,并引出新闻事实的主体。

信息区间主要集中在导语一段,因此,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导语部分。当然,为了保险,有必要对提供的材料做全面阅读,对新闻材料作一个分析,辨别一下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即时信息和背景信息等,以便准确确定重点语段或语句。

主体则具体展开新闻事实的叙述。

主体的任务主要是用充分、典型、有说服力的材料阐述和说明导语所提示的事实或观点,同时补充导语未涉及的其它具体内容,提供新闻背景,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使之更为充实。

(6)记者对于所报道的事件有三种参与的情况

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身份出现,只是纯客观记叙,不掺杂自己的感情和判断,只是由事实本身说话;

另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出现,但会在叙述事实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渗透自己的感情

(7)新闻作品要具备以下五个要素,即“五个W”: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为什么)。

2、《别了,“不不列颠尼亚”》是一篇报道香港回归祖国的报道。1842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抢占了香港岛。1860年英国侵占了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的地方。1898年,英国又强行“租借”了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九龙半岛北部大片土地及其附近的岛屿。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庄严宣布废除一切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不平等条约,坚持香港必须回归祖国的立场。经中英两国多次谈判,1984年12月19日,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之后,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归祖国。本文就记叙了这一庄严而神圣的时刻。

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的。这篇新闻报道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德军于1939年在波兰布热金卡附近建立的一所关押和处死犹太人的监狱,也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到苏军解放时为止,有400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因此,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发现了一座用铁丝网围起的集中营,当时在押人员有7000多人。奥斯维辛集中营就此为外人所知。1947年7月2日,波兰议会通过一项法案,将集中营原址辟为殉难者纪念馆,并在其周围划定一个默哀区。1979年,奥斯维辛集中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普利策奖也称为普利策新闻奖。1917年根据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的遗愿设立,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已经发展称为美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荣誉奖。现在,不断完善的评选制度已使普利策奖称为全球性的一个奖项。

二、整体感知

1、注音写字

瞩目()婆娑()窒息()雏菊()塞进去()要塞()闭塞()剥花生()剥夺()

diān()簸diān()峰diān()痫xī()笑笑xīxī()()zhuàn()写编zuǎn()

zhǔpósuōzhìchúsāisàisèbāobō

颠簸巅峰癫痫嬉笑笑嘻嘻撰写编纂

2、梳理思路(1)《别了,“不列颠尼亚”》结构图:

第一部分(部分)(第段)):(归纳内容)

第二部分(部分)(第段)):(归纳内容)

第1段是导语部分。它告诉我们,香港末任港督乘“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这标志着长达150年的英国统治的终结。

第2段至结尾是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具体叙述了英国殖民者的告别仪式。文章共有10段。有8段写的是现实的场景,分别是:4时30分,末任港督的降旗仪式;4时40分,彭定康离开港督府;6时15分,英国告别仪式;7时45分,降旗仪式;0点左右,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0点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这些仪式的叙述都很简洁,作者突出仪式本身的涵义,这表现在介绍了每一种仪式之后,作者总要引用一些背景材料,使得每一个仪式都显示出历史的跨度,有着历史的意义。作者并不直接出面发表议论,但是情感和评论都暗含其中。

(2)《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结构图:

第一部分(第段):(归纳内容)

第二部分(第段):(归纳内容)

第三部分(第段):(归纳内容)

第四部分(第段):(归纳内容)

第一部分1-3段,美好的和平景象。

第二部分4-6段位置、作用、参观心情

第三部分5-15段参观者的行动,写残害人的地方,以及内心感受。

第四部分16段与标题呼应,突出文章主题。

三、问题探究

1、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含义?

标题有两层意思。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

2、《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中,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纲,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于一个现实的场景,依靠一些关键词衔接在一起,比如提到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就引入一些关于港督府历史的背景材料;而降旗的仪式,则让人联想起156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

自然的衔接,使得这些背景材料看上去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靠现实的场景串在一起,与之融为一体。另外,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

3、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回归祖国,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所以把英国告别的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4、分组讨论《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二战后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新闻报道很多,罗森塔尔的报道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它却成了新闻史上的名作。品赏的重点放在下面三个问题。(1)为什么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这主要得益于他独辟蹊径,突破了“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做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字里行间灌注着个人的情感。作者无一句正面控诉,却强烈表达出自己的愤懑,字字句句敲打着读者的心,让读者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

后一问题最好让学生找几篇新闻,对比着看看。我们平时所见的大部分是相对客观的报道,本文则是主观性很强的报道。

(2)这篇新闻名作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新闻报道有什么不一样?

这篇新闻名作之所以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新闻报道不一样,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作者善于捕捉真实的细节和材料,透过平静的场景和画面去发现、挖掘有正义感的人们心灵情感深处所掀起的火山、风暴,诅咒战争、拥抱和平、呼唤良知,给读者以巨大震撼和感召。二是打破新闻报道的传统套路,运用双线架构,一方面写奥斯维辛集中营,一方面写参观者的见闻感受和心情,相互交织,融景、事、情为一体,使气氛更加沉重,内容更加厚重,主题更加深重。三是在通常的情况下,新闻的情感倾向也应当是从场面和情节的描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由记者特别地把它指点出来,可是本文却有不少直抒胸臆的笔墨,不仅有参观者的见闻感受和心情,还有记者本人的好恶喜怒。难能可贵的是这些笔墨并不是赤裸直露、无依无靠、漫无目的,而是讲究含蓄、节而有制,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前提下,一语中的。(3)如何理解这篇新闻的主题?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立的最大的集中营,被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最大的“杀人工厂”。这篇消息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战后访问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的。发表之后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为新闻史上的佳作。作者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做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用自己实实在在的感受来感染读者,使他们如身临其境,感到震撼与窒息。

四、句子理解

1、“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的含义是什么?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强调这次降旗不再是以往港督换任的重复,它是具有标志意义的最后一次2、“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应如何理解?

象征英国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与象征香港回归祖国的特别行政区区旗,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启示人们发现这一仪式的深厚内涵

3、7时45分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也只是一笔带过,但作者把这一事件放在历史今昔的对比上,有什么用意?新闻知识“神五”新闻两篇jiaoxuesheji

有一种历史沧桑变化的感觉,使得曾经的坎坷,在人们脑海中“积淀成了神圣而执著的理性”,也使得“今夜的喜悦变得更加凝重”。

4、文章一开始描述了奥斯维辛现在的情景: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平的景象。可是为什么作者却说这是“最可怕的景象”“像一场噩梦”?新闻知识“神五”新闻两篇jiaoxuesheji

景象固然美好,却与这里的历史不相配。这里曾经是个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应该“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然而一踏进集中营,作者却吃惊地发现,这个该被历史永远诅咒的地方,竟然有着这么和平美好的景象,作者一时无法接受,所以感到可怕。作者无一字控诉,可是由此所体现出的强烈愤懑的感情,让读者感到无比压抑。

5、如何理解: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作者的一种讽刺任纳粹党多么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或许是一种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可见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五、课堂小结

1997年7月1日凌晨,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标题中,我们看到了“不列颠尼亚”号在中国人的目光中,渐渐消失在茫茫的海面。而在另一面,我们看到了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中国历史上屈辱的一段终被洗雪,传递出中华民族在这种特定历史时刻的自豪感,同时,此刻所传递的情绪又是复杂和深沉的。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没有什么新闻”就是最好的“新闻”,奥斯维辛留给人们的,将永远是战争的血腥、残酷。德军屠杀人民的滔天罪行,它要让人们牢记,不要因为今天的阳光灿烂就忘记了过去残酷的战争以及战争带给人民的灾难。同样是来反思战争,写奥斯维辛,作者选取的角度不同一般,注重历史与现实的对比,通过对比突出战争的残酷,且侧重写自己的感受,让读者产生共鸣。题目表明:在奥斯维辛,历史比现实更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与思考。

【篇三】新闻知识“神五”新闻两篇jiaoxuesheji5.《“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学案

年级:高二学科:语文主备人:肖小霞易燕辉审核人:肖春艳使用人:陈陆英

上课时间:2015.10.5--10.6课题:《“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课型:新课课时:2课时

《“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学案(两课时)教师版

1、了解“神五”载人航天飞行的相关知识及航天英雄杨利伟的事迹。

2、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杨利伟的坚韧品格和为国奉献的精神。

3、掌握新闻的特点和原则。

预习检测,读准加点字的音。

怦怦直跳(pēnɡ)苍穹(qióng)色彩斑斓(bānlán)椭圆(tuǒ)烧灼(zhuó)目眩(xuàn)坚如磐石(pán)呛水(qiàng)中枢(shū)

夺眶而出(kuànɡ)框架结构(kuànɡ)矫健(jiǎo)矫揉造作(jiāo)

1

6、“这一刻,我们的心也随之飞翔!这一刻,所有语言是那样苍白!喜悦与胜利的泪水夺眶而出!”等句子,语言上有哪些特点值得我们借鉴?(即课后练习题第四题)

三、速读《英雄潇洒走苍穹》,思考:

1、本文是一则通讯。(文体)

2、文中写了杨利伟的几件事?

①。②转椅训练。③。④水上应急训练。

⑤。⑥。

3、作者说,杨利伟“是当今青年人真正的偶像”。从文中所写几件事看,杨利伟具备哪些素养?他和你心目中的偶像是否吻合?

四、比较《心随飞翔》《英雄潇洒走苍穹》两文写法的不同。

第二课时

一、【能力训练】

2

1、按规定字数(不超过8个字)为下面的消息拟一个标题(不出现数字):

某报载:连日来,太平洋高气压一直停留在日本列岛上空,导致了连日的高温闷热天气。日本关东、中部、

关西等地区8月4日的气温均在39.5摄氏度以上。静冈县4日正午的最高气温达39.8摄氏度以上。

2、以下一则有题目的消息缺少导语,请将导语补写出来。

我省将撤销15个公路收费站

我省公路建设近年取得巨大成就。公路与高速公路里程增长迅速,但是,目前全省共有128个收费站,存

在过多过密,收费标准较高等问题。张省长在公路收费与改善投资环境座谈会上要求,要探讨实行多元价格体制;对运输企业、私家车、小吨位车辆收费实行优惠;高速公路收费应尽早实行联网“一卡通”,减少收费环节,要适当减少公路收费站。

3、将以下材料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

2003年,“神五”绕地14周;2005年,“神六”在太空翱翔5天;这次,“神七”将实施中国首次航天

员舱外活动。和美国载人航天相比,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堪称“跨步,飞奔和跳跃”。

美国海军分析中心亚洲事务专家迪恩•陈说:“中国载人航天吸纳了美国与苏联的经验与教训,不必一切

从头开始。令人感兴趣的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行次数比美国少得多,这种发展经验对其他国家会有很大帮助。”迪恩•陈还特别强调:“美国和苏联在载人航天发展过程中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中国迄今为止非常完美,我希望中国能保持完美的记录,这对各国发展载人航天都非常重要。中国在走一条完全不同于美俄渐进式载人航天发展的道路。”

4、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后面题目。(7分)

央视网消息:当地时间2009年2月2日下午,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进行演讲。演讲过程中,一名西方人模样的男子突然起身叫嚷,并向讲台投掷鞋子。温家宝总理说:“这种卑鄙伎俩阻挡不了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人类的进步、世界的和谐是历史潮流,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2月7日,傅莹转达温家宝总理的意见说:“对青年学生还是以教育为主,希望校方给他继续学习的机会。浪子回头金不换,希望该学生正视错误,用发展的眼光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所说的内容。(3分)

(2)针对上面的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4分)

3

二、【知识链接】

(1)【新闻标题鉴赏】

①《千里赴蓉只为活出个熊样》

报道的是04年被解救的天津受虐黑熊艾玛,被送往成都治疗的事情。“千里赴蓉”,简要说明了黑熊是被展转送往成都寻求治疗的,而且这种拟人手法也合乎黑熊受到的关切;“只为活出个熊样”,继承前句语境,轻松幽默地吸引起了读者阅读新闻的欲望。看完新闻,又感觉这幽默是借对黑熊的调侃之名,而对虐熊者进行谴责,继而引发读者的怜悯之心。

②(肩题)墓价4000元碑价1500,一亩地年租350元能建200座墓新闻知识“神五”新闻两篇jiaoxuesheji

(主标题)《墓园暴利人“死不起”了》

从肩题就可以看出整个新闻要说的问题了,墓园暴利一直为人们所敢怒不敢言,这条新闻不仅为人们代言说了这个问题,而且尖锐地道出了老百姓的心声-----人“死不起”了,愤怒与谴责之意活然而出,让人百般玩味。

③《“徒儿”休得无礼》(摄影报道)

西安名胜大雁塔南侧有尊高大的玄奘铜像,经常有孩童爬到“唐僧”身上玩耍,周围游客缤纷,这等行为甚是不雅。这个摄影报道的大照片就是这样一个随意的场景,但因为标题的传神,而让报道的分量得以提高,报道的意图也因为这“借体”教化,而更易实现。

(2)【世界载人航天历史大事回顾】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1号飞船升空,历时108分钟,代表人类首次进入太空

1963年6月16日,前苏联尼-捷列什科娃乘东方6号飞船上天,历时2天又22小时50分,成为世界第一位女宇航员。

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走出上升2号飞船,离船5米,停留12分钟,首次实现人类航天史上的太空行走。

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走出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月舱,在月面停留21小时又18分钟,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第一人。

中国在1992年正式启动载人航天计划,2003年,神州五号的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第三个踏入太空的国家,整个世界为之惊呼,美国总统布什在致中国的贺电中说“中国正在成为拥有高新技术的国家,并且具有极大的潜力。”

神州五号是目前世界上可利用空间最大的载人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内绕地球飞行了14圈,进行了约60万公里的太空旅行。

4

【篇四】新闻知识“神五”新闻两篇jiaoxuesheji《短新闻两篇》教学设计

《短新闻两篇》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

2、培养在阅读中筛选信息的能力。

3、学习两篇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简练、概括力强的特点。

4、通过学习第一篇文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5、引导学生认识法西斯的暴行,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

2、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

教学难点:

1、新闻报道如何既报道事实,又抒发感情。

2、一些难句的理解。

教学设想:

1、通过介绍香港近百年的发展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讨论纳粹暴行(扩展至南京大屠杀)对于我们人类的戕害,以及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课外查找一些香港历史和纳粹暴行的背景材料,以辅助阅读。

2、质疑、探究式教学

3、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别了,“不列颠尼亚”》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说说自己了解的关于“香港回归”的事情。由此,导入对本课的学习。

二、感知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

2、请同学自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请思考: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的表示时间的词语?

明确:体现新闻的及时性和真实性。]

三、鉴赏课文

1、读了这篇新闻,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明确:扬眉吐气,大快人心——言之成理即可。

2、如何理解课文标题的含义?

明确:一方面,参加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港督彭定康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

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被洗刷。

3、本文中,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1)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

(2)讨论、明确: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纲,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于一个现实的场景。如:提到港督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就引入一些关于港督府历史的

材料;而降旗的仪式,则让人联想起156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自然的衔接,使得这些卑贱材料看上去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靠现实的场景串在一起,与之融为一体。另外,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

4、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明确: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的7月1日脱离英国的统治,回归祖国,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所以把英国告别的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5、做课后“研讨与练习”三的第1、第2小题。

第1题:象征英国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与象征香港回归祖国的特别行政区区旗,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启示人们发现这一仪式的深厚内涵。

第2题:英国人从海上登陆香港,开始了长达156年的殖民统治;而如今,香港回归祖国,参加仪式的英国官员又从海上消失在茫茫的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也是一句概括性很强的话,把香港百年的沧桑巨变凝聚其中,暗含着历史和现实的对比。

四、齐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文意;在朗读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布置作业

1、做《同步作业》巩固

2、预习下一课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一、导入新课

“二战”期间,日本人在南京展开过杀人比赛,创立过731细菌部队;其实我们民族所遭受的灾难,在另一个国度也同样上演着,纳粹在西欧酿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惨剧,今天我们将随着美国记者罗森塔尔沉重的脚步走进奥斯维辛,用我们明亮的双眸审视纳粹德国的“杰作”,用我们善良的心灵去碰撞那段不忍碰撞的历史。

二、速读课文

要求:1、不动笔墨有读书,拿出钢笔,注意力更集中,读书效率更高

2、了解奥斯维辛集中营,划出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对不理解的内容作出标记。

三、简介奥斯维辛(指名回答)

补充:奥斯维辛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建立的最大的集中营,是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最大的“杀人工厂”,这里是希特勒惨绝人寰的种族灭绝政策的执行地,这里有400万人惨遭杀戳,其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影片《辛德勒的名单》就是介绍奥斯维辛的,其中一位党卫军的头目对一批又一批新来的囚犯说过这样的话:“我警告你们,你们不是到一个疗养院来,你们是到一个德国的集中营来,你们除了从烟囱里出去外,就没有别的路走出这儿。”

二、学习课文内容

1、读后对奥斯维辛集中营有什么印象?课文里哪些地方引起你的这种感受?作者如何表现的?

明确:可怕、恐怖

通过阅读第7—15自然段;毒气室——焚尸炉——女监房——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

2、作者是否记叙了发生在这些地方的惨绝人寰的杀戮,如果不是,记者的眼光又是落在什么上面的?

明确:作者并未直接描写集中营那些残酷的遗迹,而是将眼光转移到了其它参观者身上,参观游览的主体实际上是其它游客,记者正是通过观察他们的感受和反应来感染读者的。

3、参观者参观时的感受和反应如何?(让学生在原文中找并划出来。)

明确:开始时——“默默地迈着步子”、想象成了现实——“布履不由得慢了下来”看见毒气室时——“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

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死囚牢房时——“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看到狭小的女牢房时——“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

看见试验室时——庆幸“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会“羞红了脸的”

参观纪念长廊时——沉思

参观执行绞刑的地下室时——“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

参观结束时——“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4、读到这,大家有什么感受?

明确:恐怖,发抖,惊惧,窒息,(原文的语言,也是我们大家的感受)压抑,沉重„„

5、这种手法叫什么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侧面烘托:人们的表情变化,从侧面证明了集中营的恐怖,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像的,纳粹法西斯的暴行惨绝人寰,灭绝人性,令人发指。

6、用这种手法写新闻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新闻有何不同?

明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事实的迅速及时、简明扼要的报道,这样一种新闻文体,即是消息。它的特点是:及时性、客观性、简明性。新闻要求以事实说话。

罗森塔尔突破了“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做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定,传达出每一个良知者的共同心声,具有震撼人心的作用。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

四、质疑、探究

1、作者在开篇描写了一幅美好的和平的景象图画,然而面对如此美好、和平的景象,作者却说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像一场噩梦”,为什么?

明确:如果这种景象出现在维也纳的多瑙河旁,只会锦上添花。可怕的不是景象本身,而是布热金卡出现了这种景象,布热金卡的历史与此太不相配了,布热金卡曾经是一个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灰暗的天空、凋零的花朵、沉闷的色调才是与它最相配的景象。两种不相配的东西叠合在一起,作者因此感到“可怕”。无一句控诉,却强烈表达出自己的愤懑,同时在开头给读者造成情感上的震撼和心理上莫名的压抑。同时可怕的是人们忘记了它的过去。

(文章结尾处也有这么一种景物描写:“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大家看看,这一段与第一自然段是不是重复了,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

明确:从结构上看,文章最后一段再次照应首段,使整篇文章浑然一体。从内容上看,用美好的景象象征今天美好的生活,和过去形成对比,强调了奥斯维辛曾是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提醒人们牢记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2、“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如何理解?

明确: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纳粹的讽刺:纳粹的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细节的魅力)

3、“这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为着一个美好而隐秘的梦想而微笑。”读到这里你是不是也有一种甜甜的、温馨的感觉。?

明确:不是,特沉重!

这也是一处细节描写:充满青春与梦想的照片,美好的生命化为灰烬,这是对法西斯的控诉。这也与现实构成了对比、反衬,多么可爱的一个姑娘,而今安在哉?以相片中的有,反衬现实的无,更突出现实的无,更突出了那种上天入地再难寻觅斯人的撕心裂骨的痛!(温和的微笑——对生死的超脱,生命的坚韧;为梦想而微笑——绝境之中不泯灭内心对美好希望的向往;美好而又隐秘的——深藏内心的一份信念和信仰)

4、照片上的姑娘,临刑前她在想什么?在遇难墙上现在她又在想什么?如有兴趣,请结合具体情境,发挥自己的想象,课后写一篇小作文,练练笔。

5、作者为什么说“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明确:作祷告,无非是为了求得上帝的谅解或是求得上帝的保佑。但是在这个“人间地狱”里,作祷告的地方是没有的,因为刽子手丧失了人性,双手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他们是不可能向上帝祷告忏悔自己的罪行的;而无辜的人们成为刽子手刀俎上的肉,无计可逃,他们也没有办法求得上帝的保佑。这也是多么令人伤痛,多么令人无奈,多么令人绝望啊!

五、探究本文的构思

1、文章题目为“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没有什么新闻”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既然没有新闻,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篇文章?你是怎么理解的?

明确:奥斯维辛早就因它的那段沉重、血腥的历史而出名。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对于追求新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报道了。

2、但作者还是写了不是新闻的新闻,为什么?请从原文中找到答案。

明确:第六自然段:“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是啊!此时的他已被深深地震撼,感到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

3、使命感是什么?

明确:否则的话,就对不起逝去的那些人,并以此祭奠亡灵,揭露罪恶,反省人性。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4、新闻报道获得了美国新闻界的最高奖—普利策新闻奖。美国普利策奖主席称它是罗森塔尔写得最好的作品。这是什么原因呢?

让我们来欣赏它的颁奖词: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作”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在恐怖与快乐(第一和结尾自然段景物的描写)、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它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不朽的名篇。

六、谈读后的感受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那段历史虽已成往事,但它留给人类的绝不只是断壁残垣和受伤的心灵。我们应该去反思:人类是高级动物,为什么还会出现奥斯维辛这样有计划地大批屠杀自己同类的行为?为什么从古至今几千年的时间里,全世界没有硝烟的日子寥寥可数?为什么现在还有人去跪拜凶手的灵位?

同学们,二战到现在,六七十年过去了,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细菌实验室也在静静地躺着,河北卢沟桥上的石狮子仍然蜷伏着,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每天都会迎来许许

多多的参观者,在那里,也没有什么新闻。但那些地方的一草一木时时都向我们发出呐喊:请牢记历史,决不能让惨剧重演。我们应该牢记我们的使命,好好学习,为保卫我们的美好生活,为强盛中华而努力,因为未来属于我们。

七、布置作业

1、做《同步作业》巩固

2、小作文:照片上的姑娘,临刑前她在想什么?在遇难墙上现在她又在想什么?请结合具体情境,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篇作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别了,“不列颠尼亚”下午4∶30告别仪式第一次降旗晚6时15分告别仪式第二次降旗子夜时分交接仪式降旗与升旗零点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毒气室焚尸炉女监房参观感受牢记历史试验室纪念墙细节描写珍爱和平绞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