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感人作文
导航

情感失落的散文

2020-12

第一篇:《商松岩的散文失落的心》

失落的心,有几颗,飘在空虚里?

失落的心,有几颗,飘在寂寞里?

失落的心,有几颗,飘在彷徨里?

失落了心的人,有几个,飘在茫茫人海里?失落了心的人,有几个,无助地张望在断崖边?失落了心的人,有几个,沉醉在烟花缭绕的风尘里?瞬间,一切就化为了灰烬。瞬间,承诺就成了尘烟。瞬间,真假是非都不重要。单纯跃为成熟,纯真沦为世俗,热烈凝成冰雪。瞬间,憧憬被生活撞得粉碎,所有的烦恼都飞了,缤纷的心空一片苍白。心儿就这样失落了。失落了心的人就这样迷失了。在喧闹的尘世中,失落了心的我们,为什么会这样彷徨痛楚无助?在繁华的生活中,失落了心的我们,为什么会这样空虚怨怒不安?我们仓皇地从现实中出逃,怅惘无奈驱赶着失落的人啊,堕入了无边的网。我们在虚拟的空间里飘浮,像一个又一个无名的游魂。虚拟的身份,暴露的是真实的思想;虚拟的情感,暴露的是赤裸裸的人性。网友、网恋、网婚,要网的是失落的情感。博客、论坛、黑客、才艺美体,要网的是失落的思想还有失落的自尊。

失落的心啊,不愿就此离去,不愿就此死去。就算飘在虚拟的世界里,也想求得重生的机会。

失落的心在飘啊,就像辽远的天穹中一颗颗的星辰,星光点点却照不到天的尽头。星儿挂在天幕上,让我们仰慕它炽烈的存在。心儿要飘到哪里?才让我们感受到真实的存在?

心儿失落了,灵魂没有了心中的家,我们的思想、情感、自尊,该用什么承载?苦苦追寻在现实的世界里,是什么,让我们隐晦了内心最真实的需要,最美好的向往?白日里的阳光没有温暖的力量,无力地映着一个又一个苍白的面孔,黯然失神。我们就这样从现实中仓皇出逃,到虚拟的空间,寻求虚拟的慰籍。

现实的空气啊,真的是这样的混浊吗?令人几乎窒息!

单纯的心,如何才能求得一线生机?单纯的心失落了,思想、情感、自尊,要飘到哪里,才有重生的希望?

我们终日忙碌地生活,竭尽了所能,要的究竟是什么?

金钱、权力、地位、名誉、美貌,让拥有的人儿幸运,让无缘的人儿失意。

幸运的人儿啊,闪耀着眩目的光辉,那就是灿烂吗?为何灿烂的人啊,依然失落了!灿烂的光辉如此斑斓缤纷,为何却不能温暖失落的心?

失意的人儿啊,在迷惘中坠入了断崖,在长夜里忍受着凄寒孤苦,忏悔无罪的过往。失落的心啊,焦灼无助,沉沦在一片荒野乱岗中。心儿失落了,留下思想,迷失了

方向。心儿失落了,留下情感,四处流浪。心儿失落了,留下自尊,何去何从?心儿失落了,留下思想、情感、自尊,飘到网上,呼唤失落的心啊,不要就此离去,不要就此放弃,不要就此死去。就算飘在虚拟的空间里,挣扎在虚拟的网上,也要寻求重生的希望。

第二篇:《品味散文的纯美》

品味散文的纯美

摘要

散文是一种从内容到形式都非常自由灵活的文体。从教材的体系中发现这些篇幅短小,取材广泛,结构灵活,表达自由,具有强烈感情。优秀的散文不仅能给学生以美的的语言范本,诗的意境享受,还能开拓他们的视野,启迪他们的思想,撞击他们的心扉,因而达到教学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初中语文教材中,散文作为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范文,很能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因此,散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感受和体验,获得审美经验。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散文中的美学因素,和学生共同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美和运用教学形式艺术化的外在美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散文审美教学

散文是语言艺术,是美的化身,它的浓烈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使其深受师生的喜爱,因此相对其他文体,教学中更受学生的欢迎。如何真正使散文教学获得成功,深入学生内心,给他们一次爱与美的洗礼呢?在此,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闻一多主张诗歌要讲究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我认为散文要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等方面去赏析。

一、深情朗读,品味散文的语言美

生动的语言,形象的修饰,体裁的运用,章句的排列等若配合和当,往往使作品更为出色,体现了外在装饰般的动人的美。如果将这种美声情并茂朗读出来,是欣赏和理解内涵的第一步。对这种美的观照和审视将强化我们鉴赏过程中的审美愉悦,也加深我们对散文美的多方位的认识。

1、注重语感的培养。{情感失落的散文}.

散文的语言十优美,如果以朗读带动和促进散文语言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给学生最直观、最有效的范例。因此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朗诵水平,在语速、语调、感情方面做细致的指导,让学生听时形成做朗读标记的习惯。散文本是一种适宜朗读的文章,文章的情感抒发不同,指导的方法也就不同。比如朱自清的《春》,恬美而有生气,感情极其细腻、丰富。在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以轻松,欢快,轻柔的语调进行朗读,以此营造出一种和谐,惬意的氛围。梁衡的《夏感》要读出夏天的紧张、热烈、急促,就要选择稍快、热情、奔放的语调。《背影》则要读出它的平和、质朴、感动。《散步》则要读出一家人温馨、和睦、幸福的美感。

2、配乐朗读,渲染气氛。

乐曲是有声的力量,当它与文本散发的情调相一致时,对文本的理解能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适合的音乐背景伴于深情的朗读,对学生是一种有力的直观的冲击,在这样强烈的情感氛围中,学生能自然而然的进入文本的意境之中。比如《春》可以配之以的《寂静之声》,开头的深山鸟语就把学生带入了鸟语花香的春天;而像《荷塘月色》则可选择恬静的《月光

奏鸣曲》体会夜的幽寂和月光的朦胧。;《绿》可选择《大自然》。音乐与文学语言的结合,也拓宽了学生的审美视野,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操。

3、多种朗读方式相结合。

单一的朗读方式会让学生感到倦怠,要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可将各种读法交错使用,从读的熟悉程度来说,有泛读,熟读,背诵;从是否发声来说,有朗读和默读;比读的形式来说,有单读,齐读,散读,诵读、赛读等;从读的方法来说,有跳读,速读,精读,细读,自主读,合作读等等,各种读法,各有用处,要有机地交错使用。

二、披文入境,品味散文的意境美

散文和诗歌一样追求意境美,“意”,情思也;境,形象也。“文中有画”才会牵动读者的幽思,拨动读者的心弦,以致耐人寻味。

1、展开想象,身临其境。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段给人的美感非同一般,我们可以见出该段重点是荷塘的月色,故文中先用一比喻写月光,用“流水”似的“泻”来形容圆月的普照,给人月华似水的真切的感受。“薄薄的青雾”句看似唐突,实乃紧扣住“月色”二字:上有月光映照,下有荷叶反射,白雾便成若有若无之青雾。透过薄雾看荷塘,景物皆如此朦胧飘忽,作者便用“像笼着轻纱的梦”句来形容,“梦”为喻体,恰好是月色之美,美得令人感到不真实的写照。至于下文的“梵婀玲”“树影”都是构成此段美好意境的绝不可少的一环。总之,在这幅画面中,月光、荷塘、青雾,造成了绘画的构图美,明与暗,层次和色彩造成视觉上的美感,小提琴演奏名曲,给人以音乐美,造成听觉上的美感,调动了人的各种感官,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品析修辞,咬文嚼字。

《春》这一课,其中的一段“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踢几脚球„„”这段描写春天的小草,一个“钻”字,用了拟人的手法,就把尖尖的草破土而出的情状写活了,春草那绿绿的情态,多种多样的姿态仿佛触手可及。

朱自清的《绿》中的:“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渣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清新洒脱的比喻,奇特富有神韵的想象,让人痴迷陶醉,拍案叫绝。

三、心灵碰撞,品味散文的情感美

“一切景语皆情语”,散文是重在抒情的文体。无论是写事还是写人。都离不开一个“情”字。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如是必显。”正是揭示了此种情形下的鉴赏方法。散文是主情的艺术,因而最牵人情思。教师要充分利用作品中的信息源,创设情感教学的情境,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经验来解读作品,以唤起学生心中的情感波澜,与作者产生思想感情上的交流、契合以至共鸣。

举朱自清的《背景》为例,作者在用家庭灾祸设置好父亲送子远行的背景后,描绘了父亲送子的几个场面,尤其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行动,此时似电影镜头叠现的情势,使“我”多次的流泪。人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在文中,我们却一再发现,作者

一次又一次的泪流满面,那一种强烈的情感,一次次撞击着读者的心,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父亲深沉的挚爱和他那颗水晶般透明的赤子心。文中还运用了多出细节描写,中间两次实写背影,详略有度,尺寸各异,作者用了几乎三分之一的篇幅工笔细描父亲穿铁道买桔子而出现的背影,饱含作者铭感五衷的深情,把作品推向抒情的高潮,嗣后写离开车站的父亲只用了一笔:“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地人里,再也找不着了”,作者对父亲离去的失落、依恋和愁绪交汇的感情潮水也随之夺眶而出,感人肺腑。

四、挖掘文眼,品味散文的哲思美

文眼有时出现在篇首,有时出现在篇末,有时出现在篇中,它使文章的内容前后互有照应,体现了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和深刻的文章内涵,无论在哪,理解文眼对理解文章的主旨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此一来,抓住文眼就能举纲张目,有效地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许多文眼既是行文的线索,又是文章的主旨。

比如《紫藤萝瀑布》中,这样写道:“花和人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仓,那里面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由花到人,由花的生命想到人生命的价值,觉得要从悲伤和痛苦中解脱出来,投身到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中去。共同营造出一个优美的意境,理解了这些情景交融的语句,我们也就会跟着走进了这一片美丽的世界,认识一种新的生命,懂得了作者对未来的满怀憧憬。小思的《蝉》中,“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出现在结尾,不仅是蝉的生命意义,也是人的生命意义,先抑后扬的写法,更使读者对生命产生了至高的敬畏。。

因此,我们只有用尊重散文教学规律的眼光,引导学生慢慢去欣赏、去体味,才能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深入,理解透彻,才能发展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李扬镜:《中国现代散文精品欣赏》,海南出版社,1995.9.第1版:351.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6册)

刘勰《文心雕龙》

呼唤具有审美特质的散文教学

《散文教学艺术漫谈》——杨斌

第三篇:《散文》{情感失落的散文}.

写景抒情散文写作指导

一、导入:

复习:所谓的借景抒情,是指作者把自己内心要表达的某种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景物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在这其中,情由景所背负,景为情而浸蘸,情是灵魂,景是载体。情:内核,关键。

名言链接:{情感失落的散文}.

要写好风景,首先要立足“情感”。

——格非

散文可以偏重于风景,但必须有思想。

——丁玲

现代散文的作者处处不忘自我,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

——郁达夫

二、品味揣摩:

借景抒情

所谓的借景抒情,是指作者把自己内心要表达的某种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景物含蓄委婉地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

天净沙·秋天净沙·秋思

[元]白朴[元]马致远

孤村落日残霞,枯藤老树昏鸦,

轻烟老树寒鸦,小桥流水人家,

一点飞鸿影下。古道西风瘦马。

青山绿水,夕阳西下,

白草红叶黄花。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的残照,在路旁的层楼脊上还看得出来。店头的灯火,也星星的上了。日暮的空气,带着微凉,拂上面来。城外一带杨柳桑树上的鸣蝉,叫得可怜,它们的哀吟,一声声沁入了我的心脾,一种淡淡的悲哀,把我的全身溶化了。

——郁达夫《还乡记》

车过了松江,风景又添了一味和平的景色。弯了背在田里工作的农夫,草原上散放着的羊群,平桥浅渚,野寺村场,都好像在那里作会心的微笑。一家泥墙草舍里忽有几声鸡唱的声音,传了过来。草舍的门口有一个赤膊的农夫,吸着烟站在那里对火车呆看。啊!我几年不与你相见的和平的村落啊!选最能表现自己感情的独特景物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

真实情感

选本身带有感情色彩的传统景物借助恰当的修辞手法

(1)于坚《云南冬天的树林》

一片叶子的落下是一次辉煌的事件!

它只是在风来的时候,或者雨中,或者随着一只鸟的沉浮,一匹兽的动静„„忽然就从那绿色的大陆上腾飞而起。

它从他的角度,经过风的厚处和薄处,越过空间的某几层„„它并不向下,而是漂浮着。躺下„„内心充满的不是孤独、反抗或期待(期待另一个季节),不是

忍受,而是宁静、自在、沉思或倾听。

点评:{情感失落的散文}.

于坚是一个“有情人”,也是“有心人”,他躺在自然的怀抱中,聆听自然的絮语,凝视自然的神韵,描绘出了云南冬天树林的色彩、温度乃至生命。

不应流于所谓的绿叶象征向上,落叶必定凋零俗套,应除去他们的遮蔽,以审美的姿态去接近事物本身。达到物我同一的澄明之境。

(2)矛盾《雷雨前》

然而猛可地电光一闪,照得屋角里都雪亮。幔外边的巨人一下子把那灰色的幔扯得粉碎了!轰隆隆,轰隆隆,他胜利地叫着。胡——胡——挡在幔外边整整两天的风开足了超高速度扑来了!蝉儿噤声,苍蝇逃走,蚊子躲起来,人身上像剥落了一层壳那么一爽。

霍!霍!霍!巨人的刀光在长空飞舞。

轰隆隆,轰隆隆,再急些!再响些吧!

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

点评:

茅盾《雷雨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雷雨来临之前的风、雷、电,以及人的状态,暗含了革命处于低潮但又是新的高潮就要到来之时的社会现状。

三、散文模式研究:欣赏一篇完整的写景抒情散文。

(一)听雨

快乐的叶子

雨声,蕴含一种淡淡忧愁的诗意。[抒情诠释]

听雨,则是觉察人生苦闷后的洒脱,“帘外雨潺潺”闭帘细听窗外雨声,犹能得雨之真味。[引发联想]

细雨斜飞,无论飞落何处,隔窗听来,皆似飘风一般不知其所终。雨声渺渺而带哀色,似最能震颤心灵深处暗藏的忧伤心弦,而与之一起律动,一起摇撼着灵魂。人生的苦闷遂纷至沓来,心灵饱受淋漓之苦。此种雨声带来的感受虽不得意,但隐隐然自有一种淡而高远的孤清。似乎天地荒芜,惟有淅沥的雨声与听雨者自己才是宇宙中唯一的存在。[感悟哲思]

雨声不自觉地寄托了听雨者绝对的孤独,而听雨者呢,因雨声自应有不可言传地一笑,是心有灵犀的会意,还是放开怀抱的欢畅?

听雨,最妙犹在深夜。[变换角度]

夜色苍茫,抹去了所有的颜色,遮掩了一切的亮光。窗外一切若无,惟有雨声潺潺。张耳细听,在无穷的暗夜里,真是清妙的天籁呀!如飞珠溅玉,声声滴在心灵的最敏锐处,给予听雨者最直接地震荡,像落叶飘风,像静夜飞花,像寒山寺的钟声,像赤壁的划然一啸。[诗意描写]

夜雨潇潇,空阶滴到明的惆怅都因这空灵的妙音而冰雪消融了。李义山吟咏,“留得残荷听雨声”真是悲秋后的旷达![文化链接]

听雨,能听出人生的一种况味来,又岂止留在残荷上的一片雨声。[含蓄结尾]

思考:文章的写作思路?文章的写作角度?

借景抒情散文写作模式一:

引出景物——诗意描写——联想想象——感悟哲思

(变换角度)

诗意描写——联想想象——感悟哲思

(变换角度)

诗意描写——联想想象——感悟哲思

„„„„

教师示范:

月是诗意的,梦幻的。

鲜亮的月色,如一泓柔水,化在万物之上,似有一种淡淡的香,轻飘飘弥散在夜空。仰望苍穹,目光直抵那无垠的太空,心也完全溶进了这浩瀚的宇宙,没有私心杂念,没有烦恼忧伤,只存清明和澄澈。

当大地被蒙上一层梦幻般的色彩,空气中便流淌着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优美的旋律同回忆一样悠长,若隐若现的琴音里仿佛牵着许多东西。

那音乐之手,似正在轻轻梳理着一种灿烂。

(二)飘落心灵的枫叶

我是怀着失落、彷徨的情绪走到这儿来的,可我回去的时候却感觉心里充溢的是一种对命运的顿悟,真实而又朦胧。

早上来公园的时候是起着风的,又因为时近晚秋了,所以小路边的梧桐林虽将那秋日里和熙的太阳捣碎后筛得满地都是,却也禁不住在秋风中洒下些枯黄的树叶来,扬扬洒洒,飘落在地。透过这眼前浮动秋叶的空气,我似乎又看见了父亲那浑浊却又饱含无奈伤痛的眼神,又听见了母亲劳动归来不停的喘息。面对这样的家境,残酷的命运竟让我痛苦地作出决定——为了这个贫困的家放弃学业,随乡邻南下做工。或许这种命运不止降临在我一个人的身上,但我现在才如此真实地感受到命运残忍的一面,它来得如此急促,似乎很快便要冲毁我那还很薄弱的心灵防线。我真的无法接受,没想到生活的阳光道我只是迈了几小步便又要终止。

眼前秋叶仍在不停地随风零落,一片接着一片,这是生活在为我哭泣么?忽然有一种想伸手抓住一片落叶的欲望,于是慢慢地伸出手去,一片火红的梧桐叶立刻飘落到手掌上。仔细端详这片秋叶,竟然发现秋叶曾经被撕裂过,在那业已枯萎的身躯上仍很清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