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后感
导航

学会尝试

2020-12

第一篇:《学会尝试》

学会尝试-21世纪教育的强烈呼唤2

(二)学会尝试可构建新的教育评价观

学会尝试发生了两个转折,一是由"评分"到"评论",评分是针对既定的标准答案而言,评论是针对尝试的过程而言。二是教师角色的转换,在学会尝试环境下的教师,不是专家指导者,而是一个探索者、高级的学习者,是向学生提供有用的东西,这样,教学过程就由单向的灌输过程变成师生共同探索和尝试的研究过程,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和学。美国学者认为创造性的七大障碍之一,就是相信只有一个标准答案。事实表明,即使严密的数学虽答案较为固定,但也可一题多解;语文课本身就带有很多模糊性、多义性的东西,大到语文宗旨,小到一句话、一个字,都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中国的学生几十年如一日一直在读考试用书。一直在研究标准答案,并记忆标准答案。这样的现状只能通过学会尝试才可彻底改变。学生尝试的表现形式有尝试思考、尝试表达、尝试研究。原来一堂趋向标准答案的机械学习,一旦有尝试的参与就会变成以发散思维为特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逐渐培养起中小学生从小就亮明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形成自己的思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使学生形成如下习惯不要总说"我和标准答案一样",而是经常说:"我认为……","我的结论是……"。

(三)学会尝试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尝试精神是一种真正的科学精神,它对待问题的方式是:先有自觉学习,再进行争鸣,最后才是教师的评价和引导。学会尝试可使学生正确地对待错误和失败。有的老师惧怕学生尝试失败,而不敢让学生尝试。实际上,正是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人们才学会学习。对学生尝试中的失误,应采取包容的态度,在尝试中纠正错误。真正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还要经历失败的痛苦。只要体验过失败,才会反思为什么不成功,进而寻找成功的途径。甚至只有不断经历失败,才逐渐积累起成功的经验。学会尝试可让学"体验失败,承受挫折",这不仅是求知的前提,也是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必备素质。

真正的学习都是带有个人意义的尝试学习。美国教育不仅在课堂教学上,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尝试方法,即使在家庭教育方面也处处渗透着全方位、立体化的尝试。如让婴儿从小单独睡觉,尝试一个人独处;孩子跌跤,父母不管,让他自己爬起来,自己的事情自

己做;大人鼓励孩子做登山、攀岩、跳海等危险性运动,只有尝试冒险,才有开拓精神;18岁以下的孩子都自己挣钱读书,尝试生存;父母一般不给孩子继承权,使孩子有机会尝试经历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中国的家教强调示范、帮助,与美国教育截然相反。所以中国学生很难学会尝试。

三、"学会尝试"的构想

"学会尝试"并不是一种具体的学习策略,也不是简单的教学方法改革,而是具有严密理论体系的系统工程。经过十余年来的研究与实验,我们认"学会尝试"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一)深刻理解"学会尝试"的教学论意义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多"悟"少,这和课堂教学没有给学生"尝试"的机会有关。真正有意义的知识,是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悟"出来的,而不是教师主动地"教出来"的。教出来的东西往往很快就忘,而悟出来的东西,经历了自己的主动尝试,在尝试过程中真正了解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则会终身难忘。有人曾给"素质"下过一个耐人寻味的定义,即"把老师教的东西忘掉之后剩下来的东西"。这其实是指自我感悟的东西、自我尝试的东西。学会尝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智力因素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生尝试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面对尝试题,一般都有尝试的要求,有解决问题的愿望。根据邱学华的研究,利用课本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讨论的相互作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相信80%以上的学生尝试成功。尝试成功带来极大的内心喜悦,使学生从小就相信自己具备研究、发现的能力,这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成份。相反,传统的教学一味等待教师讲解,自我解决问题的愿望也逐渐淡薄。

光依靠减负还不能彻底杜绝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面对应试教育带来的问题,我们的明智做法只能是尽量地让学生多尝试一些问题,多思考、研究、发现一些问题。提出"学会尝试"就是相信学生、相信人有自我发展的巨大潜能。实际上,人天生就是一个有个性、有思考、有追求的主体。鉴于此,就应该让孩子尝试学习,而不能一切都让教师讲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头头是道。放手大胆让学生尝试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权力。

(二)"学会尝试"的教学论体系

1、在教学目标上,打破传统的行为目标单一形态,强化展开性目的和表现性目标。行为目标突出外显行为的可测量性,在传授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展开性目的主张教学是一个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只有当知识具有个人意义时,才证明学生已经真正掌握了知识。展开性目的适用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表现性目标在培养学生创

造精神方面是不可缺少的"学会尝试"把目标的着眼点放在了展开性目的与表现性目标上,它注重过程教学,特别强调让学生讲清算理,主张一题多解,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独立解决问题。学生在做尝试题时,由于知识程度不同,肯定会出现不同的答案。面对错误答案,教师不必惊慌。尝试教学的进展正是对错误的分析,让学生在过程中真正理解知识。学生经过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全身心地参与了教学,有了相互交流与学习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有独到的见解,创造精神也会慢慢培养起来。

2、在课程形态上,打破学科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加大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与隐蔽课程的比例。传统教学多依靠理论的灌输和抽象的讲解完成,这种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模式,只能培养鹦鹉学舌的死记硬背人才。尝试教学注意到了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每堂课都有讨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充分利用了活动课程的优点。让学生学会尝试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综合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这就要强化综合课程的价值。在尝试的过程中,猜测、试一试、发现、相互学习、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与尊重等,都可看作隐性课程的因素。以学科课程为基本形式,以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与隐蔽课程为补充形态,已成为当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学生尝试顺应了这个大潮。

3、在教学方法上,大力采用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研究性学习法,处理好感性与理性、理论讲授与动手操作的关系。传统教学多采用强行灌注和机械训练的方法,尝试教学强调学生全身心参与,而不仅仅是抽象的推理、判断。即使对于抽象的数学,也要让学生亲自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在实际的操作中把握抽象的理论。

4、在教学手段上,要求尽快推广与普及现代化教学技术。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有人专门进行尝试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协作研究。实验表明,现代教学手段的适用,为"学会尝试"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加速了课堂教学尝试化的进程。试想,当需要掌握的信息可以生动逼真地随时呈现于屏幕上,有时学生还先于教师掌握一些知识,这时的教师再向学生讲些什么?这就会使教师的角色不得不由讲授者转为思考者、组织者、合作者,也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学会尝试。面对新世纪的科技发展和经济变革,我们建议教育改革要同时抓好硬件与软件。所谓硬件,即尽快配齐多媒体液晶投影机、多媒体网络教室等,以减少学生的无效劳动,增加学生的尝试时间。所谓软件,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提高师生的尝试素质,教学的目标是学会尝试。

5、在教学形式上,特别注重个别教学,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尝试教学并不是对学生撒手不管,而是时时刻刻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如在尝试练习时,教师在

巡回检查中发现典型问题,就为教师讲解提供了材料。一旦发现练习中的错误,主张当堂问题当堂解决,不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这就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三)深刻理解"学会尝试"的内涵

学会尝试并不是专指认知领域,仅适用于学生创造性解决各种书本上的习题。而应延伸到情感领域,让学生尝试体验人生的各种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也要延伸至意志领域,让学生尝试冒险、冲破规则,培养起目的性、自制性、坚持性,果断性等意志品质。尝试与其说是一种方法,毋宁说是一种精神、境界、信念、勇气。而后者恰恰被当代教育所忽视的,这就是敢于冒险的精神、不断向极限挑战的境界、尝试最终走向成功的信念、克服困难的意念。

学会尝试不局限于学习或智能方面,它是带有普遍意义的全方位尝试,应扩展至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

就智育而言,我们提出以下六点建议。一是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模式,大力推广先试后导、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模式,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尝试的引导者;二是鼓励学生尝试开拓阅读范围,扩大知识面。尤其要与经典、元典文化接触,重点帮助学生学会查阅资料,收集信息调查研究,自行完成力所能及的探索课题或论文;三是大力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独立探索和教学创造有利条件;四是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并且进行科技成果的转化;五是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加辩论会、讲演会、夏令营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六是改革评价体系,重点考察学生的尝试勇气和创新意识。

就德育而言,应尝试让学生及早地认识社会,走向社会,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不断迎接社会的挑战。重点培养学生学会服务、学会理财、学会贸易,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生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如针对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游手好闲,可以让他们帮邻居带孩子、养羊养猪、帮助整理花园草地。针对学生花销大方,有浪费现象,可让学生到超级市场做装袋工,在录像带出租店上夜班,还可选定一天作为孩子与父母共同上班的日子,了解与学习父母的生存之道。这种教育比纯粹的书本教育要有效得多,可避免政治课考满分,思想品质极差的情况。更重要的,这些尝试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也明白了在学校应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在社会自己应成为什么样的人才。

就体育而言,真正的体育不是循规蹈矩的达标,也不是让学生遵守纪律的手段,而是一种尝试勇气,冒险精神的培养。"任何激励人心的体育活动,都具有相当程度上原始的奔{学会尝试}.

放自由、无拘无束的特征。⑧冒险、无拘无束正是突破常规的精神来源,是发现与创造的前提。体育是在以冒险精神为动力的运动中,体现出自发性、攻击性、情绪性的特点。我们建议,应适当增加为冲击极限而不断冒险的项目,如攀岩,蹦极、漂流、拳击、摩托车赛、汽车赛。

就美育而言,不是通过设置美术课,音乐课,学会一些基本技能和技巧,而是开发想象力,培养审美情操。比如画画,可按照尝试教学的模式安排,每次先给一个题目(出示尝试题),再让学生结合课本自己琢磨(自学课本),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尝试练习),画完后教师讲评(教师讲解)。学画的过程,学生没有一点标准、要求,不设样板,不定模式,完全让学生进行发自内心的尝试。尝试的结果可能是"不成比例,不讲布局,不管结构,无方圆规矩,甚至连基本笔法都没有",但毕竟在尝试的过程中具备了尝试的勇气。在这方面,中外学生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中国学生以"像不像"为标准,对照标准答案看"复印"得如何;美国学生的"好不好"为标准,是指"创造"得如何。中国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模仿"、复印、"拷贝"、"克隆"以往的定性结论,而很少对其批判、改造、创新与发展,这与学生没有"学会尝试"有很大的关系。

总之,学会尝试既是教学的基本手段,也是教育的终极目的。如果在尝试中让学生学会尝试,一切教学教育活动即围绕尝试进行。那么,中国学生的素质肯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注释:

①《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8月版,第132页。

②《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32页。

③《鲁迅杂文集(1)》,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④《鲁迅杂文丛(1)》,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97页。

⑤《鲁迅杂文丛(1)》,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119页。

⑦《鲁迅杂文丛(1)》,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103页。

⑧袁振国:《走进体育》、《新华文摘》2000年第3期,第132页。

第二篇:《让孩子学会尝试》

让孩子学会尝试

总记得几年前春天的一个周末,和同事带着孩子到野外游玩,被路边的几棵野果树吸引了过去,幼小的孩子不管青的红的,蹒跚着跑上前去就摘,我忙说:“青的还没熟,不好吃,要摘„„”我话还没说完,就被同事挡了回去:“什么样儿的好吃,什么样儿的不好吃,不要告诉她,让她自己去尝!”同事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深思。是啊,多简单的一个道理,我怎么就想不到呢?某些时候,我们为了追求急功近利,致使这样的错误常常发生,孩子们少了一些尝试的机会,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学会在实践中分析问题,使孩子不断完善自己。每一次的尝试都会是一次提升,如此往复,孩子的能力就会提高。

现在的孩子人多是独生子女,根本不用为生活操心,更不用为生存发愁,不仅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而且总有一些人哄着、让着,似乎失去了尝试失败的机会。然而,尝试失败,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完善自己是重要的宗贵财富,它能够让孩子在不断的尝试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自己,最终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理应在这方面做得更好。

从哲学角度采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经过尝试,才能知道自己想要做的是否合理或者可行,也只有尝试,才能让人从中学会成长。

每一件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让孩子适当地去体验失败,可以让他们在失败中学会本领,提高自己,只有这样,他们将来才能自食其力。国外的很多父母都是凭着这种紧迫感来教育自己的孩子的,使他们的孩子从小就具备了不怕挫折,不怕失败,敢于尝试的顽强性格。

当孩子在不断的尝试中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现状分析孩子的优势和劣势,让孩子明白今后该如何提高自己。在锻炼孩子竞争意识的同时,加强培养孩户的心理承受能力。

需要父母注意的是:孩子失败是正常的,不要怕孩子失败,就剥夺孩子尝试的机会。只有让孩子不断地尝试,才能让孩子认识到尝试的重要性,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学会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自己。

我们要帮助孩子正确对待失败,分析失败,从中完善自己。因为,在以后的人生历程中,孩子会面对许多挑战,考试,升学,等等,有

成功的喜悦,更有失败的困扰,这就需要父母教会孩子在不断尝试中,从失败中成长。

第三篇:《尝试探索学会学习》

尝试探索学会学习

使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着较大的偏差,许多学生概念理不清、推理不真、计算不准、作图不规范。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片面依赖于教师的教,被动学习造成的。

现代教育着眼于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对学生的要求不仅是“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正如苏霍姆林基所说的“学生来到学校,不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互助学习。自主、互助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与同学探索获取知识。具有自主、互助学习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精神。因此培养自主、互助学习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无疑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把思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兴趣是学习最直接的内部动力,是发展智力最活跃的因素,学生有了这种内在的兴趣动机,才可以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然而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掩盖了实际的趣味性,使学生望而生畏,望而止步。心理学指出,兴趣可由客观的生活意义和主观情绪上的引力所知,那么,让数学回到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去,就能有效地激发兴趣。我在引导学生探索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后,设计题目如下:

例1如图A、B两点被池塘隔开,在AB外选一点C,连接AC和BC,并分别找出AC和BC的中点M、N,如果测得MN=20m,那么A、B两点的距离是多少?为什么?

还有其他方法测量A、B两点的距离吗?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各抒己见,又找出了利用全等和相似测量A、B两点距离的方法。一题多解,广开思路,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

例2已知三角形的各边分别为4cm、5cm、6cm,则连接各边中点所得三角形周长是多少?再顺次连接新三角形各边中点组成的又一小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按此方法继续下去,第n个小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的思维处于“欲而不能”和积极兴奋的最佳状态,在迷惑好奇的情境中,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激起思维的波澜进行思维活动,从而对剖析本质属性及解法规律有更深刻的理解。一题多变,拓广、延伸、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例3图形中的趣题:如图1中的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了4

第四篇:《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是我国影响较大的一种教学方法,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较多,它是由江苏特级教师邱学华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后提出的。

什么是尝试教学法呢?简而言之,尝试教学法不是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现代教学论与传统的教学论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的过程。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经不是“学到什么”,而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了。因此,教师的使命不应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进而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尝试教学法适应现代教学论思想的要求,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变传统的“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我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曾采用过此种方法,取得过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尝试教学法的有关问题作一点探讨。

一、尝试教学法的思想基础

1.哲学基础

尝试教学法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作为它的哲学基础。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协同活动的过程。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教”是变化的条件,是外因;学生的“学”才是变化的根据,是内因,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我们知道,内因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所以“教”必须通过“学”才能起作用。诚如恩格斯所言:“就个人而言,他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因此,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另一方面,没有教师的循循善诱,启发开导,也很难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学过程中应以教师为主导。尝试教学法就充分就发挥了这两个“主”的作用,并在课堂教学程序上加以体现。

2.教学论基础

一定的教学论思想产生一定的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注入式教法,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符合现代教学论思想的要求。尝试教学法的应用,引起了

教学过程的一系列的变化: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从教师讲、学生听转变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先练,教师再讲;从学生被动听讲、死记硬背转变为主动探索、解决问题;从技巧教育为主转变为思考性教育。

尝试教学法在现代教学论的指导下,促进了一个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有机结合;符合两个规律——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教材的发展规律;体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