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后感
导航

农村学校品德风貌

2020-12

篇一:《农村小学品德社会教学》

浅谈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

目前,受社会、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学校不重视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加上教师素质低下,跟不上这门课程的发展形式。至使品德与社会课程流于形式,成为所谓的副科,可上可不上,可有可无。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高度重视农村小学品德课程的重要性

品德与社会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作为一名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是在日常学习中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如针对学生做家务这一问题,学生们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同学们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上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就适时引导学生,让他们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回家后,学生们要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这一问题就成功的解决了。这样在老师的鼓励下、同学的建议下,去实践做家务这一活动,得到的可能会更多。

二是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学生们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

篇二:《农村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农村小学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及措施

我校地处农村,家长祖辈吃够了不识字的苦头,认为自己的孩子只要念成书,以后能跳出农村,脱离农田活,所在学校就是好学校,所在班级就是好班级,所教教师就是好教师。在农村工作的教师中,相当一部分同志也存在片面的认识,认为只要把学生的文化课教好,提高升学率,就可以上下都有个交待,就算完成了本职工作.甚至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别的方面可以不强求,偏心祖护他们,正好迎合了家长的这种思想。

目前,不仅仅是一种局部现象,在其它一些地区的学校也程度不同地存在。因此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不能光以升学率作唯一标准,而应以学校是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培养全面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才能作为整体标准客观地衡量一所学校办学的成绩.那么,目前农村小学应如何加强德育工作呢?根据我校几年来德育工作的实践,我以为要从教师、家长、学生三方面抓起。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形势对农村小学教师的迫切要求首先必须提高小学教师德育工作的理论水平,认识到加强德育工作的意义,要求小学教师掌握德育工作的目标、内容、基本途径和方法,组织他们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学好党中央有关文件和邓小平同志多次重要讲话,使他们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政策理论水平,真正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应用科学,使教师首先能从理论高度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一生中的影响.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品德,基本素质如何,既体现我国社会文明程度,又将对

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民族精神乃至国家的前途命运具有深远的影响。少年儿童可塑性强,富于上进,易于接受良好的引导,小学阶段正是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的最佳时期,也是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进行启蒙教育的重要时期.是将后初中,乃至高中、大学教育阶段所不能代替的,少年时期不良习惯一旦养成,往往会伴随一生。因此加强小学德育工作尤其显得必要和重要。而且学校各级各类人员都有责任。

校长是统帅。小学校长在学校行政中处于中心地位,这一职责要求校长应当成为学校领导班子中团结合作,治校育人的核心。“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学校中学生听从老师,老师服从校长,要落实教育法规、方针、政策,协同当地社会组织和学生家长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共同办好学校,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德育放在首位,采取切实措施,坚持不懈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校长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积极倡导和开展德育工作,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针对间题.结合本地实际,做到有的放矢,不走过场,才能使德育工作收到实效,真正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生动活泼的得到发展,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班主任是领头羊。班主任老师是班级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

导者,是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学校、少先队大部分德育工作任务要得到切实的贯彻.很大程度取决班主任工作。因此要求班主任必须掌握小学教育学和心理学,而且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身为教育者应从方方面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应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净化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分辨是非,识别善恶.比如有位高年级女同学,进城遇见一骑车青年撞倒一个老太太仓慌而逃,当这位学生扶起老人被老人诬陷,花去近千元医疗及营养费.家长认为现在社会风气不好,不该管闲事,责骂孩子,孩子问老师是谁的错,老师肯定地告诉她,这是社会上的个别现象,骑车青年,这个老人及其家属会受到良心与道德法庭的谴责,而你虽然受了些经济损失,同学和老师是理解你的,你做得对,老师遇到这种情况还会像你那样去做,转变社会风气,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首先让我们从自己做起吧。班主任老师主动帮助这位受委屈的同学50元钱,又发动全班同学捐助,孩子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师主的理解,创伤的心灵得到抚慰.这件事说明从小正确引导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假如说今后再不要做这种蠢事,这个孩子美好的心灵可能会从此受到扭曲.

现在法制教育大力普及,法制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风气一定会越来越好。通过这种思想教育对社会,对家庭,对个人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要求每个班主任老师,首先就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对祖国,对人民充满爱心的人。才能用自己的言语和行动教育好自己的学生。

各科的任课教师是具体的实施者。要提高自身的修养。根据{农村学校品德风貌}.

各科的不同特点,挖掘教材的思想内容,调动一切积极手段,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

比如语文课用《小英雄雨来》、《王二小》等篇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用《我的战友邱少云》进行集体主义和纪律教育;用《周总理的睡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一定要以热爱中华民族,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解放军的基本观点渗透在教学内容中。数学课、自然课、体育课也应以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的辉煌成就,列举大量的数据,激发学生报国热情,用中华健儿为国争光,勇于拼搏的精神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和锻炼,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学校要沟通家长的思想认识,协调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不少家长由于不懂教育规律,往往与学校教育不一致。人人都望子成龙,怎么个成法.怎样才算成材,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使家长与学校的培养目标达成共识,这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根本需要。提高全民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劳动大军,是我们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共同目标.学习目的必须明确,思想教育必须跟上,在德育工作中家长必须积极配合学校教育.让家长支持理解学校的德育工作,统一认识,互相配合,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致和协调,这是学校顺利开展德育工作的有力保障。

我校具体实施:

几年来,坚持不懈,抓德育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

1、加强各种教育活动的管理,组织好各种教育活动,常规性德育活动如升旗仪式,重要集会,开学典礼,散学典礼等,对

振奋学生精神面貌,统一学生的思想认识都起到积极作用。

2、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对约束、规范学生的行为,为建立良好的班风校风产生很大的作用。

3、对学生进行“两史一情”教育,开展“爱祖国、爱家乡,做贡献”活动,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4、开展校外活动,帮助村委进行公益劳动,通过植树、修路、农田基本建设等活动开展劳动教育,组织纪律教育,培养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为五保户和孤寡老人献爱心做好事,培养了学生为人民服务,助人为乐的思想。

5、培养优秀班集体,班主任主要做好学年、学期,各周的活动计划和总结.进一步做好双差生的转变工作,开展多种竞赛评比,让每个同学都来轮流当好一天班长,当好一天值日生,这样既锻炼他们的工作能力,又增强每个人的贵任心,同时形成“班班争先,我为班争光”的良好风气促进校风的好转.

6、利用校风校貌对学生进行熏陶。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虽然设施有一定豪华气派,但必须整洁宁静。美化环境,校园内种树、种花、种草、书写标语、定期更换板报、班报、墙报,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利用优美、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得到审美教育。

加强小学德育工作有多种途径,而教师起主导作用,家庭教育以及全社会必须给予积极的支持配合,学生通过学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手段,潜移默化.逐步领悟,体验和感受到各种教育工作的教育内涵,自觉地引起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篇三:《浅谈优化农村学校品德课堂的策略》

浅谈优化农村学校品德课堂的策略

李志球

番禺区沙湾镇福涌小学

电话:84732661

新课程标准提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品德课堂,以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后的思想品德课程教材内容注入了很多新的元素(融合了多种知识,知识的综合性强),无论从教材的编排,还是教学目标的定位、学科的地位都有了非常大的变化,经过一轮的新课改实践,品德课堂也较以前生动起来,它与别的课程一样,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与青睐。如何让品德课堂生动活泼又高效?我谈谈自己在本课程中的体会。

一、教师重视,学生爱学

教师要摆正品德学科的位置,积极钻研新教材,研究新问题,创新课堂教学形式,牢固树立课标意识,有教好新课程的信心,将新课程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有利于学生发展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重视培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认真花心思上好品德课,会带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因此,要善于发挥教师自身的创新潜能,做创造型的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只要能够做到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回归社会,推陈出新,学生就会对品德课兴趣盎然,品德课自然生动有效。在探索教育教学新过程中定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整合教材,学科贯通

要优化品德课堂,使品德课生动活泼,教师要善于开发课程资源。新教材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多样,融入了其他学科的元素,教师可以拓展的教育内容多,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移动的画板》中

就有数学、美术等学科的知识在里面,教学时,先让学生来到操场,弄懂东南西北方向及其景物,然后才让学生按一定的距离、比例画出学校平面图,相当于进行了一次综合性的学习,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思想品德教材强调德育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地方文化、风俗以及校本化课程等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切入点进行拓展教学,延伸课堂,从而使教学与课程回归真实的学生生活,即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收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学习第六单元《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时,可以建议学生周末时和父母一起去附近的商店、超市购物,这是他们非常乐意,非常感兴趣的,让他们感受超市里那种热闹的气氛,商店工作人员的热情,体会到超市购物的方便,并懂得购物的一些小知识,学到一些购物的技巧。

三、创设开放性课堂

开放的课堂,还是以学生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教师就要将学习

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教学需要与学生实际尽量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音乐、讲故事、做游戏、小品表演、辩论赛、诗朗诵、等融入课堂,把学生带入一种身临其境的境界,生动有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新课充满活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无论是《品德与生活》还是《品德与社会》都采用了讨论、走访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实验操作、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等教学形式。这些活动形式能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高道德认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品德学科的教学活动可以与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级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不拘泥于课堂,学校、教室。如:学习二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第三单元《纸和环保》,在学生了解了纸的制作过程以及纸资源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后,再通过大量资料了解到人们浪费纸、乱砍树木的现象,同学们

认识到珍惜纸资源的重要意义,然后我们开始讨论节约用纸的方法,并提议一起做再生纸。看他们兴致很高,我让他们自由组成小组,然后准备好废旧报纸或其他废纸,撕得碎碎的在小盆里泡了三天,然后找来豆浆机帮他们磨碎,稀释成纸浆,倒在筛子里晒干,就是再生纸了。同学们很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做出来的再生纸都放好,说是做收藏、作纪念。学了第四单元《奇妙的光》我带他们到操场造彩虹,他们像快乐的小鸟,有的用用圆珠笔,有的用水瓶,有的同学发现用塑料直尺也能造出彩虹,一个个同学像发现新大陆那么激动,纷纷跑来叫我看······学了《我们的节日》,我教他们做节日的美食:包粽子,然后他们回家和家长一起做,家长会上很多家长反应孩子变得热爱生活,动手能力强了。

只要是教学活动的需要,品德课让孩子们走出教室,哪里都可以成为教学活动的课程这一课堂具有广阔的空间,是开放的课堂,流动的课堂。

四、布置实践性作业,延伸课堂{农村学校品德风貌}.

作业设计注意结合生活实际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努力使每一次作业对学生是一次教育。如学习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说说我们说的社区》,我布置了一道作业:与同一社区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仔细调查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里有哪些不足的地方,想办法解决或改善这个问题。结果林地村的几个同学经过观察,发现村子前的那道河涌有不少漂浮的垃圾,都是人为扔下的;也有人不愿意多走几步,远远朝那垃圾桶把垃圾扔过去,垃圾桶旁到处是垃圾······他们合力用纸皮做了块宣传标语:请把垃圾放进桶里,谢谢!并把它绑在垃圾桶上。其他小组有的同学说,一起去了找小区管理处,给他们一些改进的意见······尽管完成作业效果各不一样,但体现出一定的能力和责任感,培养了他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服务意识,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五、注重评价

评价让每个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成长的快乐、探索的自信。评价机制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激励作用。评价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记录形式,真实、细致地再现学生活动,如:评语、家长访谈、成长资料袋等,我常常利用校讯通表扬学生(如告诉家长他们的孩子当天上课表现或其他方面的情况做得好或者有进步,请家长再表扬、鼓励孩子)。另外,可以让家长、同学、教师等共同参与,使评价更互动、民主,我们班制定了一个操行评分标准,从品德、行为习惯、学习、活动、对父母、长辈、他人的态度等方面考查学生,分别有同座评、教师评、四人小组评,每同学有100分底分,只要某同学违反了规则就扣分,做得好的就加分,一月统计一次,90分以上的为优秀档次,能得表扬信一封,一学期下来,获得四张表扬信者可得老师的一份小奖品。同学们很在乎自己是否扣分,所以逐渐约束自己的行为,学习也认真多了,平时团结协作,爱憎分明,坚持两个学期,同学们各方面进步很大。通过评价给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导向,通过评价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让学

生全身心放松学习,给他们合作、实践的机会,给他们足够的空间,提供自我活动机会,促进学生的发展,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

篇四:《如何当好一名农村学校的思想品德课教师》

如何当好一名农村学校的思想品德课教师

一直以来,特别是新课改以来,许多人都认为当好一名品德老师是很容易的事情,因为它不需要像英语或数学老师那样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这种观点表面上看似乎很有道理,但事实并非如此!不可否认,不管是专业的或不是专业的,每一位老师都可以教思想品德,成为一名品德老师。然而,难道仅仅凭一位老师能上品德课,就可以说品德老师好当吗?显然,这是不科学的!事实上,当好一名品德老师并不比任何一个科目老师容易!因为品德老师除了像其他科目老师传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是其他科目老师所不能比拟的!也正因为品德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当好一名品德老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如呢?下面我就从我二十余年的教学中总结一下还不是很成熟的观点。

一、了解教材,熟悉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人教版的。例如,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的编写目标主要在学生由一至四年级家庭、学校、社区与家庭的生活领域渐渐扩展到祖国和世界的场景时,以五年级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我”、“我们”的意识的形成,对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祖国、民族的了

篇五:《浅谈农村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泉州市上村小学钟琼霞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培养和造就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作为工作在基础教育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中农村小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尤为重要突出。关键词:农村小学思想道德成因建设

一、当前农村孩子存在的思想道德现状。

1,因本人所在学校也属农村学校,对于一些情况还是有比较深

刻认识。虽说我们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然而,随着打工潮的到来,留守儿童的增加,农村学生的品德日剧下降令人担忧。原本有学校和家长的共同教育,变成了学校的单方面教育了。同事地处农村,部分家长祖辈吃够了不识字的苦头,认为自己的孩子只要念成书,以后能跳出农村,脱离农田活,所在学校就是好学校,所在班级就是好班级,所教教师就是好教师。在农村工作的教师中,相当一部分老师也存在片面的认识,认为只要把学生的文化课教好,提高升学率,就可以上下都有个交待,就算完成了本职工作.甚至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别的方面可以

不强求,偏心袒护他们,正好迎合了家长的这种思想.

2,从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发展时期,家长在重视经济建

设的同时忽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一些不良的思想也走进了学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在学校蔓延,学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一是学生价值定位和价值取向发生变化。二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小学生心理不良问题日益增多。

二、影响农村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因素。

1,家庭因素:父母文化程度较低,教育孩子方法不当,不会科

学育儿;父母经常外出,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子女的生活学习,交予祖辈照料;父母思想保守,素质较差,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经常体罚孩子,甚至出现家庭暴力。

2,学校因素:(1)严重的“重智轻德”倾向。尤其是学校上

层管理者很少像关注学生成绩那样关注品德教育,甚至学校的考评上也单一的以学生的成绩为准,出现了“学生的分,老师的命根”的怪圈,只要教出成绩好的学生,那就是优秀教师。这也在教师、学生意识中加深了“重智轻德”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