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读《善待错误》有感》
读《善待错误》有感
作为一名老师,经常会对孩子犯下的一点儿错误,进行批评教育,有时甚至还会夸大事情的严重性。可是批评教育后的效果并不好,有的孩子会好个两三天,有的孩子这耳朵进,那耳朵出,根本不在乎,久而久之也就成了“厚脸皮”。今天看到《善待错误》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1、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应该及时帮助他分析,及时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如果之后还是犯错了,就这件事不要急于做出批评,应该帮助他及时分析原因;
2、当孩子犯错时,首先应先引导孩子分析这件事的厉害关系,让他知道自己错了,并主动认错,着这样的情况下在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他会更容易接受;
3、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有时孩子犯一点错没关系,关键是要培养孩子不怕犯错、善于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的习惯。
看过此文章之后,以后学生犯错,我会给他们一定的反思时间,待他们冷静后,再进行事情的厉害分析并进行思想教育。
篇二:《高一期中满分作文900字:善待自己》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攀附着一些助力,下面这篇高一期中满分作文900字,讲述的事关于成长的故事。高一期中满分作文900字:善待自己漫步在幽静的院落里,夏日的清风徐徐从耳际拂过,碧绿的瓜叶也随之轻轻跳跃,隐约露出身下肥嫩水灵的黄瓜。突然间,我惊诧于如此肥硕的瓜果,何以悬于如此纤弱的藤蔓之上,还这样茁壮地成长?走过了,我看到了盘结在瓜身上的坚韧的青藤,还有瓜身上一道道的被青藤勒出的伤痕。在感叹瓜果如此亏待自己的同时,恻隐之心油然而生。我伸手一根根地拨开青藤,当最后一根青藤离开瓜身时,我听到的却是瓜坠入土中的一声闷响。我愣住了:原以为青藤是瓜们成长的束缚,却不知它原来是生命的支柱;原以为那是瓜们无知的自虐,却不料那才是对自己的善待。常常会反感于生活中的种种规矩、原则,以为它们是追求自由的桎梏,是扼杀创造力的元凶。然而,离开它们,生活真是那么美好吗?恐怕不尽然。果真如此,我们很容易从放松滑向放纵,最初的欣喜将会被随岁月而渐次累积的茫然所取代。徘徊于人生岔路口时,我们仍然希望找回曾经的那些规矩和原则。如果不顾那些规矩和原则,扭曲自己的人生,就不是对自己的善待。瓜果尚且知道为了成长宁愿被青藤勒住,那我们这些自命有超群智慧的人类又该如何呢?我想,善待自己不是简单地抛却原则,而应适当地坚持原则,寻找一些能有助于自身成长的青藤。这些青藤能让我们在面临种种不良诱惑时,及时地悬崖勒马;能让我们在风雨飘摇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能让我们在茫然无措时,仍然拥有强大的精神支柱……这些青藤,可以是你的处世原则,可以是你生活中的道德准则,可以是你不懈追求的理想……当然,被青藤勒住,难免会不舒服,不自在,有时甚至会感到伤痛,会留下永不磨灭的伤痕。但为了成长,付出这些代价又何妨呢?毕竟善待自己不是追求一时的轻松,而是为了得到永远的快乐。我走向瓜藤边。从松软的泥土中拾起那依旧水灵却失去生命光泽的黄瓜,不觉间竟有些为自己的顿悟而欣喜。善待自己,就让自己勒着青藤成长。那道道被勒出的伤痕决不是你晦暗的痛苦记录,而是你光辉的青春舞步。这篇高一期中满分作文900字,不难看出通篇比喻说理,形象而生动,浅出而深刻。
篇三:《善待错误收获精彩2》善待错误收获精彩
摘要:当今课堂知识的达成度,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但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某些错误信息,或许也是一种教学资源,如果利用得当,会给课堂带来勃勃生机。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教学错题信息巧妙利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到相应的变动。”如今的数学课堂虽然“走教案”的现象渐已销声匿迹,但“课上得顺畅,没有磕碰”倒也冠冕堂皇地登上了课堂评价舞台,一度成为颇受欢迎的公开课评议开场白。真正成功的数学课,教师就应该及时捕捉各种即时产生的教学信息,抓住稍纵即逝的教学机遇,引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建构与再创造中去,使课堂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跌宕起伏感,教师和学生都将为能在这诗意的课堂栖居而怦然心动、悠然神会。
一、巧用“错误”,峰回路转
所谓“错误”是指师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错误”伴随教学始终,它有时发生在学生方面,有时发生在教师方面。如教学《平行四边形公式的推导》一课时,我把长方形稍稍一拉成平行四边形后,问学生:“你知道现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吗?”
让我始料未及的是几乎全班都肯定的回答仍是“7×5=35”,班上的数学科代表还慷慨陈词了——因为两条邻边还是7和5,没变!无疑,已有的“长方形面积计算”的认知基础局限了孩子们的视野,这的确就是孩子们的看起来似乎有些糟糕的“思维实际”,不过从中我们不也正能窥见孩子们建模的一斑吗?孩子们潜意识里已试图运用“邻边相乘”的旧知识解决新问题了呀,不正说明“转化”的数学思想已深入孩子们的小心灵了吗?“怎么办?”真是急中生智:我一声不吭,微笑着一拉、再拉,拉至几乎上下邻边挨近时故意提高嗓门问:“那照你们的想法一定还是五七三十五喽?”孩子们或搔头挠耳或面面相觑,还窃窃私语——不对呀!明明接近0了呀!{善待错误的高中作文800}.
学生错误“错”得顺其自然,而在操作中感到困惑,困惑后产生的探究欲望是强烈的,这就是“错误”带来的附加值。课堂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偏差”“失误”也必然是其中的一部分,当我们追求课堂的真实自然,敢于暴露学生的“错误”时,“节外生枝”的不顺反而会给课堂注入新的生命力,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一定是孩子们的共同兴奋点,课堂更是呈现出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神采!出错是学生的权利,老师要做的就是面对学生的错误,能用平和的心态对待他们,积极地利用错误,把它们转化为宝贵资源,用错误来展现课堂的精彩。{善待错误的高中作文800}.{善待错误的高中作文800}.
二、接受“差异错误”因势利导
现如今,教材越改空白越多了。空白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就变大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生的思维是“鸟”,我们要为他们“开天”;学生的思维如果是“鱼”,我们应为他们“造海”。只有让学生有了舒展灵性的空间,
才能创造出奇迹的窗口。在面对学生的种种想法,我们应在平等的立场上给予指导,不能一棒子打死,也不能听之任之,信马由缰。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才是应该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一个人到学校来上学,不仅是为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为了更睿智。因此,他的主要智慧努力不应当用到记忆力上,而是应当用在思考上。”
如《圆的认识》一课,我要求学生利用身边的一些工具在纸上画圆,一些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居然用圆规画得有模有样,稍逊一筹的则圆规不动捏着纸转动,而一些后进生却还只能找来圆形物体沿着轮廓边缘画。于是我不动声色地问:这两种方法画出的圆有什么不同?一部分学生说:“一种有圆心,一种没有圆心。”话音刚落,马上有异议者倐地站起来说:“怎么会没有圆心?”并大显身手了一番:把没有圆心的圆形纸片对折、打开、再对折、打开„„嘿!不由分说,全班学生都动起来了,继而又找出了半径、直径,还自发地不要老师讲解,自个到书上找到它们的定义以及联系呢,进而小组交流、全班讨论!
在合作交流中,初具“经验”的学生,通过对自己的“先前经验”进行解释,说明和共同论证,可以使得自己的经验进一步清晰、丰富、完善和科学;“先前经验”稍缺的学生,能够在交流中感受别人的思维方式、参与研究的思维过程,共享学习的集体成果,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石木无火,对击始发灵光,不同的智力强项在合作中发挥,不同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这样的课堂才是不加修饰的“原汁原味”。
三、善用歧路错误,进入佳境
我揣着教学“必备品”开始《循环小数的意义》一课,按照课前的预设施教:
1、拍节奏,悟规律;2、找规律,猜图形。“这些图形是有规律的,下面的除法竖式呢?”我话锋一转,“请动手计算1÷3=?,58.6÷11=?这两道竖式题。”随后,我把同学们求的商0.33„„及5.32727„„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第1题的商从小数的第几位开始循环的?第2题的商呢?”„„一切都按原先规划的那样推进,我感到满意。
“老师,我们学循环小数有什么用啊?”一位学生突然一问,班上哗然了。孩子们都来劲了,纷纷举起小手:“学习循环小数这样的知识,没多大用处。”“我认为,刚才的竖式计算完全可以用计算器,免得浪费那么多的时间。”“我不同意,如果学习确实需要,该花时间还是要的。”“用计算器多好!何必花这么多时间去算。”“可我们都没有带啊!这就是老师的责任了。”„„
出人意料之外的问题,打乱原本正常的教学步骤。一向自信的我有些发慌,但我马上镇静下来,竖起大拇指对着同学们说:“大家的发言太精彩了,真是好样的!”随即,我调整了教学设计:把原先要在课堂上做的竖式题放到课外,,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计算器完成;把课后的作业“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也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移到课堂。孩子们又投入到对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的探索——春夏秋冬、日落日出、周一到周日、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转。还有学生站起来说:“人都是从出生到死亡,也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可马上有人异议:“这不是依次不断重复地出现,因为人死了不能再复生。”“人死了虽然不能复生,可他还有儿子、孙子„„”瞧,唇枪舌战来了!{善待错误的高中作文800}.
善用教学中的错误,它表现为老师的教灵活地顺着学生的思路发展,尤其当学生的回答或愿望与老师的预设不一致的时候,教学中随机折射出的不仅是教师{善待错误的高中作文800}.{善待错误的高中作文800}.
的智慧,也是教师的魄力。说是智慧,因为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看似“离谱”的回答、“茫然”的眼神中,听出创造、读出渴望来;说是魄力,因为当预设偏离实际时,取舍本身就是一种教学风险。让教案搁浅,教师要舍得投入。课堂是学校展开教育活动的主要阵地,是学生快乐成长的小乐园,因此,应当充满七色阳光。开放的课堂是动态的、人性的、成果的课堂,应该弥漫着民主、平等、积极的愉悦之情,放飞着学生的理想,使学生敢说、敢想,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只有让学生在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从而萌发强烈的求知欲望,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才会因学生灵动的智慧把课堂变得精彩,变得有趣。正是由于,种种现象的发生,让我们的课堂才变得有活力。课堂是千变万化的,他为我们提供了挑战的空间,我们要用智慧去捕捉教学中的“亮点”,去展现课堂上的精彩瞬间,让我们的课堂在智慧中绽放美丽吧!
篇四:《善待挑错》善待挑错
面对《咬文嚼字》的挑错,著名作家没有勃然大怒,也没有耿耿于怀,反而以理解和感谢回应,值得令我们深思。诚然,这体现了著名作家的胸怀,面对挑错虚心接受,也正是感谢别人挑错的态度,使他们从众多作家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代名家。
常人往往骄傲有余而谦卑不足,缺失了谦卑使他们无法正视前进的道路,从而误入歧途。所以善待别人的挑错,垂下自己高傲的头颅,才能使自己脚踏实地不断向前。从历史上看,诸多明君对这个道理的理解都入木三分,唐太宗李便是其中之一。在唐太宗的统治时期,面对着欣欣向荣的社会,唐太宗不免变得骄奢淫逸,陷入了声色犬马的放荡生活之中。魏征作为谏臣,担心唐太宗就此沉沦,不能够善始善终,便以著名的《十渐不可终疏》进谏。他提出了十点唐太宗没有能够善始善终的缺点,希望唐太宗能够保持贞观初年的良好作风。唐太宗看过之后深感羞愧,不仅接受了这些建议,并表示自己必将每天阅读以提醒自己。正是这种面对挑错虚心接受的态度,成就了唐太宗的一世英名,也成就了贞观之治和强盛的唐朝。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如果面对别人的挑错,不虚心接受而刚愎自用,就会失去了解得失的一面镜子。蔡桓公的经历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最开始蔡桓公的病只是小病,扁鹊好意提醒,反而被斥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后来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扁鹊再三劝说,蔡桓公仍不为所动。后来蔡桓公病发时才想起扁鹊的劝说,但为时已晚。后人将此事简化为讳疾忌医,为不接受他人挑错者敲响警钟。
善待挑错,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人生哲学。古今中外的学者大家,无不时时注意这一点。笛卡尔曾说:“反对的意见在两方面对于我都有益,一方面是使我知道自己的错误,一方面是多数人看到的比一个人看到的更明白。”曾子则从自身出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接受自己的挑错。毛主席则将两者结合起来,开创了批评与自我批评,保持了中国共产党的优秀作风。
回首看来,历史和先哲告诉我们的道理其实很简单:人生在世,难免失手;若能多怀一份善待挑错的胸襟,多携一分善待挑错的智慧,那么旅程将会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