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别让“爱”成为一种伤害》
别让“爱”成为一种伤害
作者:伍盛波
“调皮”的孙子难管教,奶奶被逼无奈采用“捆绑”教育,将两个孙子绑在家里的柱子上,但她万万没想到,离家不到半个小时,两个孙子已经瘫软在布带上,窒息而死。【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2013-08-06】
近年来,青年人外出打工挣钱谋发展,留下老人、孩子在家,“留守儿童”就这样应运而生了。作为“留守儿童”——这一新型的社会群体随之出现所带来的管教问题尤为重要,他们的管教几乎落在“隔代托管”的爷爷奶奶的肩上,这种“祖辈爱”往往会走向两个极端,最终导致“爱”成为一种伤害。
“过分溺爱”是一种伤害。过分溺爱,无法养成孩子独立生存的能力,只会造就孩子依赖父母的思想;过分溺爱使孩子滋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拿来主义”思想,环境一旦有变化,就无所适从,形成许多无谓的恐惧和焦虑,最终形成孩子懦弱、胆小的性格特征;过分溺爱也将会严重阻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使他们的情绪、习惯、行为停留在较低的水平;过分溺爱会让孩子失去实践的机会,使孩子无法经受失败的痛苦,更没法偿到成功的喜悦快感,不良习惯将不知不觉在溺爱的温床上发育。
“严厉的爱”也是一种伤害。“留守孩子”由老年人照顾,这种现象在乡村里普遍存在。由于老年人文化水平偏低,又忙农活又照顾孩子,对于他们来讲压力实在太大,遇上屡教不改的“调皮”孩子的
管教,不免会使用体罚、惩戒、甚至“捆绑”的教育方式。从“施教者”的角度看,对孩子“严加管教”确实为将来的成长起着很好的“奠基”作用,历来就有“黄荆条子出好人”“严师出高徒”“不经风雨怎么能见彩虹”这类经过实践检验而证实了的成功的“育人经验”的说法,可是,在现代教育中,这种“体罚教育”“育人经验”不再适应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站在“受教者”的一面看,过重的体罚教育会损害儿童的智商,也危害孩子心理健康,甚至给孩子造成错误的人生价值观;另外,滥用体罚还会破坏一种亲密感情,造成严重的亲情隔阂的后果,也可能丧失惩戒的效果,以导致孩子学到“以暴制暴”的错误解决问题的方式。
家长管教孩子切忌滥用体罚,以免对孩子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以致出现不良心态和心理偏差,甚至造成生命危险的悲剧,如果孩子犯错,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娇宠溺爱,更不能简单粗暴,要尽力引导孩子找到错误的根源所在,充分帮助孩子正确认定自我,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要做到严爱结合,运用自己的情感和理智促其健康成长。
作者:伍盛波地址: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清水乡中心小学电话:13982965638邮编:641309
篇二:《谈家庭溺爱问题》谈家庭溺爱问题
随着家庭独生子越来越多,家庭溺爱问题越来越严重,不论是做父母的还是做儿女的都应该重视家庭教育问题,因为我们的习惯及个人性格的形成都与家庭有着直接的联系。下面我将和大家具体谈谈家庭溺爱问题。
一、家庭溺爱产生的原因
社会原因: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由于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最近几年我国家庭几乎都只有一个孩子。所以每位父母都把自己的小孩当成是掌上明珠,含在口里怕化了,拿在手里怕掉了。而且由于我国采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市场经济带来了金钱主义,攀比之风,每位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最好,所以一般孩子的需求都会给他(她)满足,而孩子受攀比之风的影响,常常看人家有不管自己需不需要都让父母满足自己,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的任性的特点。
父母的观念:1.父母认为就应该把自己所有的爱都给自己的孩子。父母只有这一个小宝贝,父母常想:不把自己的所有给自己的孩子,那还给谁呢?以前家庭小孩多,父母的爱还可以分到其他孩子的身上,现在就这一个孩子,于是就把所有的爱都给了这一个孩子。我理解父母的这种对于孩子的无私的爱,但是我认为凡是都要节制都要适度,过犹不及。事情做得过火了就会进入“走火入魔”。2.父母过度担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因为就只有这一个孩子,父母总担心孩子的安全健康等认为只要是孩子需要的就要满足他(她)不希望孩子受一点点的委屈,只要自己能够满足孩子的就一定要满足他(她)。其实这种心理也能够理解,毕竟就这一个孩子嘛,没有了这个孩子,身为父母几乎就失去了生活下去的意义与价值。但是做父母的应该理智地爱孩子,有些爱是孩子真正需要的,而有些爱是害自己的孩子。
子女的观念:1.孩子认为父母为自己所做的都是应该的。子女认为你们就我这一个孩子,你们不对我好要对谁好?你们抚养子女是应尽的义务与责任,我所需要的你们就应该无条件地满足我。2.孩子过度爱自己。我们说爱自己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因为只有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他人。但是有些孩子就是自己宠爱自己,不允许自己受一点委屈,不允许自己吃一点亏。别人有的东西我就应该有,我只要想要的就应该得到满足。
二、家庭溺爱的表现
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有些家长经不住孩子的哭闹,只要孩子哭或向自己的父母撒娇,父母就会满足孩子的需求。有些物品是孩子确实需要的,父母可以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给孩子买,有些物品是孩子的一时喜欢而且没什么用处,有些父母也会给自己的孩子买,因为她们只考虑到这件东西是孩子想要的。有时甚至自己的孩子没开口要某样东西,父母看
到其他家的孩子有某样东西也就会给自己家的孩子买,因为他们认为别人家孩子有的我们家的孩子也要有。
从不让孩子做家务活包括孩子自己的事情:有些孩子从小到大都没做过一次饭,洗过一次衣服,甚至不知道怎样布置自己的房间,我们大学生有很多不会自己换被套,不会用煤气灶、电饭锅。因为她们从小都没做过,她们在家连吃苹果都是父母洗好拿给他们吃的。我们有很多学生是高知识分子却在很多方面不能“自理”,离开了父母她们几乎就无法生存。有许多住宿孩子都是把要洗的衣服聚在一起,等到礼拜天一起打包带回家有父母来帮他们来洗。
孩子犯错了也从不管教:常言道:爱之深,责之切。孩子犯了错父母该说服教育的就该教育,该责备的就该责备,有时确实有必要打时,也应该掌握分量地打。但我们的父母有时却不是这样,小时候孩子犯错,父母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做错了就做错了吧,但殊不知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她们小时候不改正长大了就更难改了,孩子做错了事,父母管教,孩子就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长大了,父母就更不愿意责备孩子了,他们认为孩子有自己的自尊心,如果训斥孩子会让孩子自尊心受到打击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殊不知这样只会让自己的孩子缺乏承受能力。如果到社会上很难适应社会,承受不了别人的批评与责备。
三、家庭溺爱的危害
让孩子产生自私心理:从小父母都把最好的给自己的孩子,这让孩子认为最好的永远是属于自己的,于是在和他人相处的过程中通常只做对自己有益的事,而不会顾及到他人的感受。由于从小自己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在和他人的相处中,如果自己的需求没有达到,就会对他人产生一种敌视,不能够和他人和谐相处。在和长辈或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她们不懂得尊长爱幼,因为她们从小就是接受而不知道要给予。不知道给予的人我想在这个社会是无法和他人相处的。
让孩子不知道感恩:现在许多孩子都认为父母给自己的都是应该的,自己为父母做点什么,父母都要给钱的,要不然是不会帮父母做的。她们不知道父母所做的一切是多么的辛苦,不了解父母为自己付出了多少,不知道要帮父母分担一些家庭负担,不知道关心父母的心情与烦恼。别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没有存着一颗感恩的心。
让孩子不能独立成长,适应社会:通常由于在家父母都是包办一切的,这样就让孩子成为父母身上的寄生虫,离开了父母她们就不知道该做什么要做什么以及怎样做,这样她们就很难自己独立成长,离开父母她们的生活到处都是障碍物。而且她们从小心灵就没有受到过心灵打击,她们很难适应社会。
让孩子不能辨别是非。由于父母对孩子的错误不加以批评,这就让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她们的心中永远认为自己所做的永远是正确的。
四、父母如何避免家庭溺爱正确教育孩子?
父母从观念上改变:对孩子是要有无私的爱但要学会节制,因为只有一个孩子而有一种恐惧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理智地爱孩子。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做。不要包办一切,让孩子学会打理自己的一切,这样他才能展翅翱翔。
不论是好事还是坏事让孩子与自己共享与分担,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的建设中来。要学会和孩子“共享”,有好的东西美味的东西也要和孩子一起分享,因为这样孩子才会从小养成与他人分享的习惯才不会自私。把自己的重担告诉孩子,让孩子知道支撑这个家不容易,让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
父母可以买一些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或参加一些培训班,让自己科学正确地教育孩子
五、对于父母溺爱,作为孩子能做些什么?
父母对自己溺爱时能及时提醒父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即使父母要帮自己做但也要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父母分担一些重担
总之家庭溺爱问题关系你我他,我们有必要对其高度重视。
篇三:《别让溺爱把你的孩子宠》溺爱把你的孩子宠“废”
分类:父母教育作者:搜狐母婴来源:搜狐母婴发布时间:2009-03-1216:28:12
点击量:343
我和宝宝在路上走着,小东西突然盯上了杂货店里的棒棒糖。“妈妈,棒棒糖。”“对呀,这是棒棒糖。”我装傻。“妈妈买。”她正面提出要求。“不行,糖吃多了要长黑牙的。”我只好正面拒绝。小人儿眼圈一红,小嘴一瘪,哭了。
谁惯坏了宝贝?
我们这一代年轻的父母,大多都经历过物质匮乏的童年。也许,正是出于某种补偿心理,作了母亲之后,我迅速迷上了逛儿童用品商店。各类婴儿用品不用说都是要最好的,奶粉一定要吃最贵的。各式童装不停地买,所幸宝贝长得快,又容易弄脏,每件衣服都还有机会轮得到穿上一穿。不过到后来,连我自己也分不清到底是在为宝贝操办,还是在满足自己的某种曾被压抑了的购买欲了。
渐渐等到宝贝可以陪着我一起逛商店的时候,我也成了一个很好说话的妈咪。我不但很愿意答应女儿的请求,甚至还会不停地问她,是否要这个,要那个。女儿一开始面对五颜六色的花花世界还有些茫然,有些被动。但那些摆在货架上的东西,从颜色、形状、功能到口味无不竭尽迎合之能事,吸引着小宝贝的眼球。她很快就进入角色,积极适应着我们这个物质资源极度膨胀的年代。
不用说,家里很快堆满了从各个休闲游乐场所买回的劣质风车、面具、氢气球等玩具,都是女儿在一时新奇过去之后弃之一旁的。而大多数零食也总是撕开一个口子,试试味道不好就被丢在一边。少数几种喜欢的零食则变成了她的主食,以致宝贝一坐到餐桌边面对真正的主食就无精打采。
我不知道大多数父母是否都是从这样的后果出现以后才开始反思的。其实有些大道理我们早就懂得——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佛说人生有八苦,求而不得即其一。今天是一根小
小的棒棒糖要不到,将来可能就是一份理想的工作、一段美好的恋情与我们失之交臂。哪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我们自己不也正是从不断的挫折中成长起来的,并从中受益不少吗?只是做了父母,面对自己的宝贝,就一个个没辙了!
10个做法会把宝宝宠坏{别让溺爱成为错误}.
大家都知道太宠宝宝不好,但很多时候却对自己的错误做法并没有意识,下面就总结出11个会把宝宝宠坏的错误做法,家长一定要对这些行为敬而远之哦!
1.有求必应
打从孩子出生开始,你就给他所有他要的东西,如此一来就算他以后长大成人还是会倔强的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世界欠他的。
2.他出口成“脏”你一笑置之{别让溺爱成为错误}.
当孩子讲出不得体的话甚至口出秽言时,你却只是笑了笑,这将会使他认为自己很可爱他说的话很讨喜,你的反应不外乎是鼓励他下次再挑些更讨喜的话来讲。3.从不训练他精神独立
从小一切帮他打点好一切事情由你来负责,等到他20岁时再突然告诉他“自己决定吧!”,我们不难想象孩子们对这种突如其来且迟来的恩准反应会无所适从。
4.从不告诉他你错了
如此将造成他日后严重的罪恶感,若我们一直避免把错字冠诸孩子的不良行为,一直不告诉他孰是孰非,待某日他抵触了法律,犯下了父母再也无法替他掩饰的罪行,他还以为整个社会都与他作对,是他自己受到迫害。
5.替他收拾所有弄乱的东西
像个名符其实的老妈子一样地跟在他后面,捡起他丢再地上的书鞋子脏衣服,帮他整理房间做东做西打理一切,养成他日后推卸责任,将别人的好意当成是理所当然的恶习。
6.毫不限制他的读物
小心啊~,虽然碗筷洗了餐具消毒了,孩子嘴巴吃得干净,脑子吃的却是垃圾。
7.当他的摇钱树
若金钱对他们而言太容易到手,想买东西时只要他们摇一摇吵一吵钱就掉下来了,不让孩子明白金钱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赚取的,如此要他们如何能了解"钱歹赚",如何使他们能有正确的金钱概念。
8.满足他所有的口腹之欲
当你自始至终永远满足他的需求时,你会发现一次的拒绝,就足以对他造成伤害极大的挫折感
9.永远站在他这边
站在孩子这边固然是好的,但要永远吗?当孩子真的犯错时呢?你能想象这种心态“都是别人不好他们都对我的孩子有偏见”会造成他日后一生多少问题吗?永远站在孩子这边,永远教他与邻居师长警察对立,不过是提早让他走上不归路罢了
10.我就是拿他没办法
当孩子们闯了大祸犯了大错,若你只是一次又一次拿这句话来搪塞,替自己的不是找借口找台阶下,孩子们以后如何能尊重你呢?他难道不会想,“既然没办法,那就干脆让你一辈子都没办法好了”。
拒绝宝贝三部曲
其实,家长也不是故意要把宝宝宠坏,怎奈有时看着宝宝期待的大眼睛就是不忍心拒绝,其实,拒绝孩子有时是必须的功课,记住这下面的三部曲吧,有时候拒绝也是一种爱。
第1部曲:投鼠别忌器
大人常常“斗”不过宝贝,当然不是因为实力不够,而是“投鼠忌器”。比如我家女儿的杀手锏就是眼泪,稍不如意小嘴一咧就开场了,眼泪哗哗地流,很快就成了一个“泪人儿”,不由人不悄然动容。
不过当我发现宝贝渐渐喜欢把眼泪当武器之后,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忙着息事宁人,答应宝贝的请求。当然也告诫自己,不要因为被宝贝哭得心烦意乱,就开始使用家庭暴力。既然
被拒绝的宝贝并没有像她表现出来的那样伤心愤怒,那我们大人就更没有必要方寸大乱了。所以我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冷眼旁观,你哭你的,我就是不为所动。
一次,女儿要买一把玩具水枪,我不答应。我先是耐心地跟宝贝讲道理,可是她根本听不进,而是在大街上哭闹着冲走了。我没有追上去安慰她,而是躲了起来,暗中跟着她。只见她横冲直撞,一边却不时回头张望,没有找到我之后,就开始往家的方向走。我第一次发现她居然可以独自从我们家附近的十字路口找到我们住的那栋楼。一路上她已不知不觉地停止了哭泣。直到自己摸到单元楼道口,看到我终于现身,她才又无比委屈地“哇”的一声又哭出来:“妈咪你怎么才来呀?”这时我再好言相劝,指出她的错误,她都照单全收了。
第2部曲:拆解宝贝的小花招
拒绝宝贝之所以失败,还在于父母低估了宝贝。我的女儿就“诡计多端”。比如我在超市里告诉她不能买哪种零食,她会说:“我只是看看,又不买。”然后就一直拿在手里。付账的时候,她把自己手里的东西也交上去,然后信誓旦旦地说:“我买回去吃饭以后再吃。”等到付账完毕就会要求:“我只打开看看好吗?”接下来当然是顺理成章地“只尝一点点”。只是到家里的时候,一包零食已经差不多被“尝”完了。
此外,女儿的小伎俩还有迂回作战法、旁敲侧击法等等。比如看到她钟爱的东西,她会建议说:“妈咪,我们买一个送给某某小朋友吧。”这时最好要么说某某小朋友也有,要么说上次爸爸给她买了,很好之类的。
第3部曲:给宝贝设置小障碍
某些时候,父母也可做点让步,同时趁机和宝贝谈谈条件。比如,给宝贝买了棒棒糖,就要求她得坚持刷牙之类的。这样既是人为地制造一点障碍,让她感到达到目的不是那么轻而易举。而且,也可以培养宝贝一些好的习惯。只是,若碰上宝贝被揭穿阴谋之后,恼羞成怒,胡搅蛮缠,拒绝和谈,那也就只好硬下心肠,借鉴前面说的冷处理方法了。
十态度让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分类:父母教育作者:摇篮网来源:摇篮网发布时间:2009-03-1216:38:44点击量:408
对孩子来说,他需要父母指导他如何生活、如何学习技能和积累经验,但孩子在接受父母教育的同时却很在乎他们的态度,这些态度也决定了孩子对父母教育的接收程度,然而,态度却是父母最容易忽视的。
那么,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他们最不能接受的态度有哪些呢?
一、居高临下
这可能是传统遗留下的问题,许多父母在面对孩子时,
总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
专家表示:在人格上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如果父母总以家长自居,即使父母的批评有时百分之百正确,孩子们也会“口服心不服”。因此,专家建议:父母们应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样大家的感觉都会很好。
二、求全责备
毕竟还是个孩子还小,当他在整理被褥、画画或者投掷皮球时没有做好,父母不应苛刻对待他们的表现,如果父母们总是苛刻地对孩子说,“你还差得远呢”,就会有意或无意地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
三、频频夸奖
别以为赏识教育就是要不停地夸奖孩子,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理解,它更大程度上是指理解孩子和鼓励孩子。过度的无谓的夸奖只会使孩子骄傲自满,而且,听惯了父母夸大其辞的赞扬后,在步入社会后他们很可能只能听好话而听不进反面意见,由此人生易遭挫折。
四、过多限制
孩子眼中的世界不可能和父母眼中的世界一个样。父母过多的限制会让孩子感觉收到束缚,这是孩子最为反感的。
五、关心过头
“今天谁来了电话?”、“日记上记了些什么?”……
每件事情父母都要问个明白;要知道
篇四:《家庭溺爱与幼儿心理形成关系》家庭溺爱与幼儿心理形成关系
摘要:家庭生活是人类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个人心理的形成、性格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是个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一个人的智力、体力的成长,道德品质的发展,个性特征的形成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孩子的生活大部分是在家里度过的,他们最初的道德观念、价值观正是在家庭中形成的。个人的各种心理态度、心理品质、心理特点、性格以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
家庭中教育的观点、方式,家庭成员的作风、习惯、品德修养,家长的心理品质、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性格特征都深深地影响孩子的心灵。人的心理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先天遗传和生理发展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而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家庭溺爱幼儿心理
一、出现家庭溺爱的原因
1、就是大多数独生子女的两代家长都认为:“孩子还小,等他们长大了,自然就会懂事”的宠爱加溺爱意识所造成的。因为人性中有很多弱点,比如自私、懒散、好吃、好喝、好享乐、好表现„„大家认为孩子还小,等他们长大后再教育也不迟,这就为教育孩子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孩子的很多毛病,都是小时候养成的,就像得病一样,病得轻的时候好医,到病入膏盲的时候,也就拿它没办法了。到他们长大后,连自己都知道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时,已经为时过晚。
2、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度的把握。有一部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太强烈,甚至还非常崇敬:“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训言,对孩子过分严厉,这使孩子身心受到严重伤害,暴力倾向极为严重。孩子为了逃避罚责,从小便弄虚作假,滑马溜嘴,不管任何人,都不加选择地去骗,时间一长,就会形成品德上的偏差,不要说搞好学习,就是做人也成问题。另一部分家长却对孩子溺爱有加,所谓“含在嘴里怕化了,捏在手里怕破了”就是这种心情的准确表达。
3、职业妇女的增多,使这种现象尤为突出。特别是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这已经成为影响孩子教育的瓶颈。隔代教育毕竟存在着诸多教育方面的失误。一是老人的隔代亲情怀,容易导致对孙辈们的溺爱;二是老人教育孩子的力不从心,容易让孩子的某些坏习气滋长;三是老人与时代滞后的思想意识,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毕竟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与祖辈的关系,有一些差别,对孩子的认识也是不同,更容易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出差错。当然,也有个别祖辈,在教育孙辈问题上,比父母更明智,但毕竟只是少数。因此,要避免不正确的隔代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4、社会不良环境对孩子成长的污染。社会上的黄、赌、毒和一些低级下流的思想意识以及钱权崇拜,也在不断浸蚀着孩子们沌洁的心灵。比如:孩子见义勇为了,但大多数成年长人显得极其冷漠;孩子拾金不昧了。
5、以分数论英雄的片面发展观,伤害了大多数孩子的自尊,让大多数孩子
成了少数孩子的殉葬品。因为毕竟学得好的学生在少数,大部分孩子只是平平而过。说得不客气一点,我们的整个基础教育,都只是在为几个考上北大、清华的尖子生服务,其余的孩子成了这几个少数精英分子的陪读。陪读教育让孩子们的失去了人生的追求和理想,人生的价值观同样产生了偏差,他们只好用钱权崇拜和拚命追星来解脱自己。{别让溺爱成为错误}.
二、出现的家庭溺爱表现
1、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
3、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
4、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
5、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
6、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
7、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
三、家庭教养方式及内容对孩子心理的影响
家长的过分溺爱和严厉粗暴这两种不良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危害最大。
过分溺爱的教养方式主要体现在父母在同孩子相处时缺乏爱的分寸,视孩子为掌上明珠,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使孩子在家中处于特殊地位,事事都替孩子操办。这给孩子的个性、心理健康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实践证明,在溺爱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性格中会形成压抑、意志薄弱、胆怯、迟疑、情绪的稳定性差等特点,还可能养成自制力差、感情脆弱、不合群、动手能力差等特点。
严厉粗暴型的教养方式同样会导致孩子严重的心理问题。这种教养方式父母对孩子要求过分严厉,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孩子动辄打骂,丝毫不顾忌孩子的自尊心。令孩子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对于孩子确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极为不利。同时,还会使孩子形成有缺陷的个性,如自我中心、冲动、冷酷、淡漠、好斗、压抑、胆怯、自卑、孤僻等问题。严重的会导致孩子神经错乱,心理失常。目前的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着很多误区:表现在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身体素质培养,轻心理素质培育;重智力开发,轻非智力因素培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这使得青少年中体壮如牛却胆小如鼠、意志薄弱;身材高大却自私自利、心胸狭窄;知识丰富却能力低下。科学的家庭教育应涵盖孩子身、心、智、{别让溺爱成为错误}.
德等诸多方面,应是对孩子全方位、立体性的培养和开发。
家庭教育内容的缺陷,表现在家长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内容方面,某些时候表现在家长无意识地对孩子进行了不良影响。如家长在遇到不顺心事时,经常在家中发泄对他人、对社会的不满情绪。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使包括孩子在内的所有的家庭成员对现实的阴暗面看得太重,导致心理失调,信念迷失,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往往有种迷茫无助的感觉,不良的心理就此形成。
家庭教育如何取得成功,不能靠简单的模仿,因为来自不同的生长环境、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性格、兴趣、爱好,不同层次、不同素质、不同条件的家长,所以要因地制宜、因“才”(子女)施教。只有这样,我们的家庭教育才不至于走弯路,才不会出现让人追悔莫及的偏差与失误,才能够令我们的家庭教育走向成功。而成功的家教能让孩子受用一生。
四、如何解决溺爱问题
1、不要特殊待遇
如果什么时候都给孩子特殊照顾,有什么好东西都给孩子留着,会让孩子感觉自己在家地位高人一等,这样孩子就会自感特殊,习惯于高高在上,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关心他人。
2、不过分注意孩子
很多家庭都习惯以孩子为中心,家里的事物安排都围绕着孩子,当亲戚好友来访,也常常围着孩子逗他玩。对孩子过于注意,孩子便会容易骄傲。因此,他会觉得自己是家里的中心,而且人人都喜欢自己。
3、不要轻易满足孩子,更不要有求必应
对孩子的要求要慎重考虑,不能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总是害怕孩子哭闹,因此就对孩子百依百顺。容易被满足的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生活、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新闻里面的孩子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4、不包办代替
很多父母担心孩子做不好事情,于是任何事情都代替孩子做,结果导致孩子三四岁了还要父母喂饭、穿衣,五六岁了还不会做简单的家务。这样孩子就不会变得勤劳、善良,也缺少同情心和上进心。
5、不要过分保护孩子
其实孩子并不是天生就胆小的,往往是父母对孩子过分地担忧而导致孩子胆子越来越小。如果父母在确保孩子安全的情况下,少一些担忧,多一些鼓励,在摔跤后不大惊小怪,而是让孩子自己爬起来,孩子就不会变得懦弱胆怯。
孩子
6、不剥夺独立
没有父母的陪伴,就不让孩子走出家门和别的小朋友玩,孩子一脱离自己的视线父母就变得十分紧张,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孩子无异于被剥夺了独立性,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担心无能、丧失自信。
7、不当面袒护,很多时候,孩子在外面和别的小朋友有了争执,总是有父母偏向、保护自己的孩子,而不管孩子是否有错误。有的家庭里,孩子受惩罚时总有爷爷奶奶出来替孩子说好话,时间长了,孩子就把家里管教较松的那个人当做自己的“保护伞”,结果不仅使孩子性格扭曲,是非观点混淆,甚至还影响到
家庭的和睦。
如果父母能够做到以上七点,那么对孩子的爱就能远离溺爱,让孩子健康成长。
对孩子要“爱”而不“溺”。望子成龙是每位家长的心愿,但是,一切由家长全权代劳,甚至孩子有求必应,过分溺爱孩子,使孩子养成唯我独尊的性格,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不利,更不用说让孩子适应社会了。孩子说的对的,尽量尊重她的意见;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要讲什么道理,告诉无论她怎么要求都不可能的,并且一定要做到,这样坚持下来,就会帮助宝宝树立起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这样的界限和区别。最重要的是坚定和温柔的坚持,如果半途而废,一定会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8(3)
6.
39.
生价值取向对比调研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8(12):58.
家长如何避免溺爱孩子导致的问题!
家长溺爱孩子容易造成问题,那么,如何避免溺爱孩子呢?现在,老师就为您讲解一下!
1、设定简单明了的规矩
你可以这样想:如果你把话说死,不留下重新解释的空间,就可以避免以后的争论。好好琢磨琢磨下面两句话的区别:“哦,好吧,你可以吃一块饼干。”(这给你的孩子留下了无穷的希望,也许要第二块也没问题哦!)和“你可以吃一块饼干,不过,不能再要第二块。就这样。”
2、不管怎样都要坚持这些规矩
规矩就是规矩。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时候:我们对孩子说不能再吃第二块饼干,可是之后又会劝告自己其实没必要这么苛刻。这里的窍门是眼光要放长远。也许这一次吃第二块饼干确实没什么问题,可是你真的想要每次你设定了一个规矩之后就来反悔吗?如果你第一次反悔,可能以后都会反悔。
3、不要对孩子的乞求让步
这很好理解——一旦你这样做了,就等于是告诉你的孩子乞求这招儿好使,不是吗?比如,孩子不听话,哭着要孩子,很多家长心一软,就把玩具给孩子了。时间长了,孩子就知道不满足他的需求时,他就会用哭的方式来得到家长的让步。
4、让你的孩子说服你
如果你的孩子想要某样东西,而你还没想好要不要随他,那就让他给出充分的理由来吧。他想看喜欢的电视节目?如果他说他的作业都做完了,钢琴也练完了,你就完全可以放心地答应他嘛。
5、要求孩子做完家务活儿以后才可以玩{别让溺爱成为错误}.
什么家务活儿都不会干,对你的孩子来说没有一点儿好处。有研究表明,能把家务做好并有责任感,有助于孩子具备应对挫折的能力。
6、不要害怕让孩子失望
我们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伤心难过,不过,有句话说得好:“你不可能总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而且也有研究表明:学会接受失望,会让你的孩子受益匪浅,他在今后的人生中会更懂得如何应对心理压力。
7、让孩子为自己想要的东西努力争取
很多专家都认为,如果想要的东西得到太容易,孩子们就会被宠坏,因为这会让他们认为自己得到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如果你的孩子想要一辆新自行车,你就可以建立一套表现好的奖励机制,让他自己一点儿一点儿地挣。
篇六:《李天一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