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和谐”就是配合恰当、谐调,相处融洽。和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与人要和谐,动植物要和谐,人与自然要和谐。人们保护树木、森林,禁止乱砍乱伐,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引起的洪水,泥石流等灾难的发生,使人类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中生活,这叫和谐。
但在现实的生活中,存在着诸多的不和谐因素,尤其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不和谐的关系体现在许多的文学作品中。20世纪以来,经过了工业革命的进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洗礼的现代作家,开始将目光聚焦在人对自然的疯狂的掠夺、占有和征服所导致的自然的危机。例如,著名画家莫奈将其成名作《日出印象》中的伦敦大雾画成紫红色,使观众愕然,但是当人们走出展厅时不免瞠目结舌,因为他们发现伦敦的大雾果然是这种颜色,这是由于众多的工厂和数以千计的汽车所排放的废气所导致。还有其他的一些作品,描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比如,浪漫主义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展示的是人类社会之外的大自然的美好,作家试图通过对带有乌托邦性质的瓦尔登湖的描绘,来抵制人类那种凭借科学技术干扰自然和统治自然的行径,为人类寻找一条自我拯救的路。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契诃夫的《草原》等诉说的是人对大自然的眷恋之情。而《鲁滨逊漂流记》,则记写了一个面对荒凉、冷漠的孤岛,人的力量和意志是如何被激发和唤醒的故事。在这些作品中,作者没有找到答案,却将困惑留给了读者。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对立的一面。其中,人与自然统一的根本基础在于:人首先是自然的存在物,人不仅来源于自然,而且其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了与自然进行物种、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只要人类还存在,不管发达到什么程度,都改变不了人是自然的存在物这一铁的事实,但到现代,人类对自然破坏很严重,这也并非是危言耸听,人类确实由于自己的贪得无厌而正处于巨大灾难的边缘。人类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改造自然,在南美的热带雨林中,经常冒出阵阵浓烟,那是因为人们为了扩大耕地而砍伐森林,放火开垦耕地;人类为了追求商业利益而无节制地开采各种矿藏;在印度,人们为了获取劳力而大量繁衍后代;在日本,人们为了追求蓝鳍金枪鱼寿司(一种贵族食品)而大量捕杀蓝鳍金枪鱼,由此一来,使其数量锐减,生态系统遭到恣意的破坏,环境危机日趋严重。就以中国为例,沙漠扩大,中原地区沙尘暴铺天盖地,水土流失虽已治理,但仍未彻底解决。还有不少厂矿企业无视国家有关环保法规、法律的存在,随意排放工业废料,使得许多河流水质受到污染,甚至鱼虾无存。
人是自然之子,却是一个不孝之子。上帝赐与人智慧,自然供给你衣食,千百年来对于人类的攫取,自然无不微笑着接受,如同母亲对不懂事的孩子的宽容。我们都应该明白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没有人可以摆脱自然而存在,人与自然就好像鱼与水,鱼离开了水就无法生存,鱼污染了水就等于自杀。“人定胜天”的狂妄冷却成理性的思考,如果人类继续下去,也许有一天,当我们在睡梦中醒来时,这个世界已面目全非飓风席卷飞沙走石,到处是滚滚黄沙浊浪涛涛。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和谐自然也是为自己生存,为自身和谐社会的构建添砖加瓦;人是群居类动物,和谐自然,和谐社会的建设更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朋友,来吧,让我们共同携手为和谐自然、和谐社会来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