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等生是一个可塑性强、有潜力可挖的群体,他们完全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跳一跳,摘到优异成绩的“桃子”。他们之所以暂时没有做到,原因有三:一“跳摘”的信心、动力不足;二是“跳摘”的方法、方向不对;三是“跳摘”的力度不够。针对以上三种不同的情况,我采取相应的措施,力求收到最佳效果。
针对第一类学生,我要做的就是鼓足他们的信心,让他们知道“桃子”并不是可望不可及的。我找他们谈心,了解每个人的真实想法,目的是设法打破他们那种得过且过心态,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斗志。我对他们说,人的潜力是巨大的,每个人都没有自卑、自暴自弃的理由。思维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可以把全世界图书馆的信息都装进去,人类的思维仅仅开发出7%到8%,所以,永远不要说自己尽力了。勤能补拙,天道酬勤,付出才有回报。我给他们列举了不少后进生经过努力变为优生的事例,讲大科学爱因斯坦成才的故事,布置他们看名人励志演讲视频。我还指出每个人的闪光点和不足,让他们认识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针对第二类学生,我的做法是让优生“现身说法”,给他们讲解“摘桃子”的方法。每个班都有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这些优生尤其是单科尖子都有自己的“独门秘籍”,这是一种不可忽视、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源。这些“秘籍”虽说不是万能灵药,但总能给同龄人带来或多或少的启迪。基于此,我每期都要召开几次中等生和优生的碰头会,请语文成绩最好的同学讲如何构思作文,请英语成绩最佳的同学讲记单词的秘诀,请数学成绩最棒的同学讲解题的思路……让他们的“独门秘籍”惠及更多的同学。光说说还不行,我还安排优生和中等生结成对子,让优生发挥学科特长优势,给有需要的中等生做有针对性的辅导。
针对第三类学生,我的做法是开展各种平等的竞赛,让中等生“这一潭平静的水”激荡起来,让他们尽最大的努力去“摘桃子”。每个学生都具有进取心和荣誉感,尤其在一定氛围的熏陶下,在巧妙的方式唤醒下,学生的这些意识会更加强烈。这是引入竞争机制的心理依据。例如,我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首先将中等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学生的层次和水平都差不多,然后制定评分标准,分项量化计分,让学生分组来pk,看哪一组的书背得快,哪一组的作业做得好,哪一组在课堂上发言最多,哪一组的成绩进步快等,对于得分高的组及时给予表彰鼓励,尽量让大多数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实践证明,这样做,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成绩进步很快,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跨入了优等生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