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鞭牛的意思

biān niú

鞭牛

成语词典网m.377r.com

词语解释

鞭牛[ biān niú ]

⒈  旧俗立春日造土牛以劝农耕,州县及农民鞭打土牛,象征春耕开始,以示丰兆,谓之“鞭牛”。

成语词典网m.377r.com

引证解释

⒈  旧俗立春日造土牛以劝农耕,州县及农民鞭打土牛,象征春耕开始,以示丰兆,谓之“鞭牛”。参见“鞭春”。

唐 元稹 《生春》诗之七:“鞭牛县门外,争土盖蚕丛。”
宋 吴自牧 《梦粱录·立春》:“前一日, 临安府 造进大春牛,设之 福寧殿 庭。及驾临幸内宫皆用五色丝彩杖鞭牛。”
清 顾禄 《清嘉录·正月·打春》:“立春日,太守府堂,鞭牛碎之,谓之打春。农民竞以麻麦米豆抛打春牛,里胥以春毬相餽貽,预兆丰稔。”

成语词典网m.377r.com

网络百科

鞭牛

  • 鞭牛又称鞭春牛或鞭春,吴越地区的传统年俗。立春日或春节开年,造土牛以劝农耕,州县及农民鞭打土牛,象征春耕开始,以示丰兆,策励农耕。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周礼·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气。”后来一直保留下来,但改在春天,盛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以至成为传统民俗语文化的重要内容。
  • 成语词典网m.377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