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刚才,X副县长对我县茶叶产业发展作了《抓住机遇、拓展思路,努力开创全县茶叶产业发展新局面》的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我县茶叶产业发展的现状、开发潜力、发展态势及存在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我县茶叶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及主要措施,为开好这次会议确定了指导思想。下面,我从部门的角度,谈几点工作意见:一、XX县茶叶产业发展情况我县茶叶种植分散,遍及全县6乡1镇。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17774亩,其中,采摘面积14995亩,丢荒面积2280亩,新植面积449亩。年产茶叶鲜叶576.5万公斤,其中:春茶148.3万公斤,夏茶287.7万公斤,秋茶140.5万公斤。全县现有茶叶初、精制加工厂24个,其中,精制加工厂3个,初制加工厂21个。拥有各种加工设备164台(套),从业人员201人。2004年共加工生产茶叶68.97万公斤,其中:加工毛茶40.99万公斤,精制茶27.99万公斤(春茶加工毛茶10.9万公斤,精制茶7.5万公斤;夏茶加工毛茶22万公斤,精制茶13.8万公斤;秋茶加工毛茶8.2万公斤,精制茶6.6万公斤),实现总户值642.33万元,销售收入567.53万元。涉茶农户3140户,13472人,茶农人均增收420元。二、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种植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茶叶遍及全县6乡1镇,茶叶种植以农户为生产主体,涉及面广而分散,未形成规模化种植,大部份茶园分布在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增加了生产成本。给科学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二)科技意识差,管理滞后,茶园丢荒现象严重我县茶农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科技意识不强,病虫防治、修剪和培肥管理工作跟不上,茶园出现“遍地开花,处处结果”,丢荒现象十分严重。截止2004年10月,丢荒面积就达2280亩。农业科技培训工作滞后,茶农凭据多年的经验进行管理,茶叶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不高。(三)茶叶品种单一,茶树品种严重老化、退化我县种植的茶叶品种为70年代引进的FF大叶种,经过30多年的采摘,大部分茶园已老化,品种退化严重,茶园普遍产量低、品质差、抗病虫能力弱等问题,亟待进行茶园改造和引进新的品种进行改良。(四)管理体制不健全,各生产部门恶性竞争长期以来,我县茶叶生产没有设置专管机构,一直属代管,全县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秩序混乱,没有一个部门全面掌握茶叶的生产发展情况。茶叶流通体制放开后,企业主们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经营上,无人顾及生产管理工作,各部门之间恶性竞争,相互内乱,导致茶叶产品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我县茶叶产业的发展。(五)设备陈旧,缺乏专业管理和加工人才,茶叶加工水平低我县茶叶加工设备大多数是70—80年代陈旧落后的产品,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低、规模小、产品质量不稳定。另外,有部分企业虽购进了较先进的生产设备,但又缺乏专业人员进行操作,设备闲置,生产出的茶叶产品与拥有设备不相符,造成极大的浪费。无法生产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而只能加工一般毛茶,使茶叶只能成为外地茶叶商的原料基地。(六)品牌多、名牌少我县茶叶品牌有“糯米香茶”、“云雾茶”、“绞股蓝茶”、“蒸梅茶”、“白兰花茶”等。品牌虽多,但精品品牌的茶叶少,企业科技创新意识薄弱,深加工程度低,产品的技术质量和附加值不高,产品档次低,缺乏市场竞争力。(七)缺乏流动资金,企业运作困难茶叶生产季节性强,3月中旬收购加工春茶,5—6月收购加工夏茶,8—10月收购加工秋茶,8月至次年3月是茶叶销售的旺季。随着社会信用度的降低,买空卖空现象十分突出,应收款不能及时到位,银行贷款难度大、企业资金匮乏,不能及时收购茶农生产的原料,造成加工企业处于停厂、半停厂状态。无力进行技术改造,更新设备和新产品的开发研究,严重的制约着茶叶产业的发展。三、茶叶生产发展思路、目标及任务(一)茶叶产业的指导思想XX县茶叶产业应顺应市场需求,加快无公害茶、有机茶生产。形成区域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早日摆脱困境,促进农业增效,茶农增收。(二)茶叶产业目标及任务根据我县东、西部茶叶种植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特点,我县2004年至2010年茶叶生产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东部种植区,和平、白云、湾塘、新华四个乡,应切实加强现有茶园管理、改良、改造低产茶园,努力提高单产、逐步使茶叶单产水平达到50公斤以上,更新现有加工设备,充分发挥现有设备,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使产品质量达到国内中上等水平,提高经济效益。西部种植区新现、玉屏、白河三个乡镇应充分发挥资源、生态、经济优势,建设“无公害茶”、“有机茶”生产基地,加强科学管理,挖掘茶叶增产潜力,更新落后设备,改进制茶工艺,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茶叶新品种、新品牌。实现茶园管理和制茶工艺规范化,建立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提高种茶经济效益。(三)茶叶产业发展规规划根据我县茶叶种植区的地理位置、气候、土壤以及品种的适应性等特点,从2006年至2010年,在保持东部茶区现有面积,努力提高单产的同时,将在西部茶区昆河公路、屏八公路两侧发展13000亩无公害茶和有机茶,其中:无公害茶10000亩,有机茶3000亩。玉屏镇发展2000亩,新现乡发展8000亩,白河乡发展3000亩,使我县茶叶种植面积达30000亩以上,投产面积达到25000亩以上,产量达到2000吨,产值达到2500万元,使之真正成为我县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四、茶叶产业发展的建议(一)优化布局,形成规模化种植我县玉屏、新现、白河三个乡镇有茶叶面积13938亩,占全县茶叶面积的78.4%,县内的三个精制加工厂,XX县茶厂建在玉屏镇,XX县外贸公司茶厂建在白河乡辖区内屏八公路旁,大深沟茶厂建在新现乡辖区内昆河公路旁,三个乡镇森林覆盖率高,云雾缭绕,空气湿度大,土壤呈酸性,土质肥沃,具有进行无公害茶,有机茶生产的良好自然条件。我县优质茶园建设将重点布局在玉屏、新现、白河三个乡镇使之形成规模,促进产业化经营。湾塘、白云、和平、新华四个各的茶叶生产,在认真抓好现有茶园改造管理的同时,把小规模大群体的生产者组织起来,实行弱弱联合,强弱联合,强强联合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逐步提高茶叶单产和品质。(二)加强管理,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加强茶园建设管理,根据种植区域实际情况,千方百计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一是对树势衰老的茶树实行台刈,重新培养树冠:二是对树龄老化、放荒和生长不规范的茶树进行定型修剪,促使茶树迅速生长;三是加强培肥管理,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农家肥和增产素,提高茶叶产量;四是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多用生物农药,把我县茶园培育成为生态茶、有机茶的原料基地。(三)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县委、县人民政府要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资金、科技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对茶叶企业的扶持:一是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吸引外资,对落后、陈旧、老化和淘汰的加工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加工水平;二是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引进外资和设备进行独立、联合、开发;三是转变家庭作坊式加工为现代化流水线加工,提升茶叶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四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提高龙头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五是加大优良品种的扶持力度,对茶叶种植专业户,尤其是优良品种的种茶专业户,从资金和物资方面给予扶持。同时,加快优质茶叶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为茶叶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原料。(四)开发各优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紧紧抓住州委、州人民政府加快茶叶产业培植的机遇。加大茶叶种植力度,坚持走“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的路子,对整个茶叶市场进行认真调查研究,摸清市场及消费者的需求动态,按照“生态、保健、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利用本地优质茶原料,引资开发“玉女环”、“碧螺春”、“银针”等名特优茶系列产品。根据市场需求,研发不同风味和功能的茶叶新品种,如:降糖茶、降压茶等。同时,提升“糯米香茶”、“云雾茶”、“绞股蓝茶”、“白兰花茶”等传统产品的档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发展和壮大龙头企业,提高龙头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开发精品名牌。通过提高质量创立品牌、名牌宣传拓宽市场,带动我县茶叶生产走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和品牌化的发展路子,增强市场竞争力,立足FF、面向FF、走向国内国际市场,促进茶叶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