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和谐社会演讲稿
导航

文明礼仪爱心 构建和谐大厦的基石演讲稿

2021-11

文明礼仪爱心构建和谐大厦的基石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领导,朋友们,大家好!

提起家来家有名,中国最美小县城;秦岭深处珍珠明,嘉陵江水醉游人。文明礼仪促和谐,大爱书写人间情。我演讲的题目是《文明礼仪爱心——构建和谐大厦的基石》。

朋友,你心中的和谐社会可能是一部风情万种的小说,也可能是一幅瑰丽多姿的画卷,而我心中的和谐社会是一座宏伟的摩天大厦,它的建立,需要无数坚不可摧的基石。

构建和谐社会大厦需要的第一种基石,叫文明之石。它是取自黄河之源的鹅卵石。它们颗颗簇拥,相映生辉,代表着亿万颗炎黄子孙的赤诚之心,大家人人献力量,共同创繁荣,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相互关爱。这是构建大厦的坚实根基。

文明代表着社会的进步,和谐体现着进步的程度,和谐社会就要让道谢成为一种习惯。那天,我正忙着给一家报社写一份感谢信,原因是我订了他们的报纸,他们赠给了我一本书。我正想着如何给他们表达我的谢意,坐在旁边的同事却笑了:“何必多此一举,我订报他也会赠送的”。

同事的话使我陷入了沉思。小时候,逢年过节,奶奶总要把香炉烛台摆上供桌,然后虔诚的祭拜。我若在旁边,奶奶也就让我也磕几个头,我不懂为什么,奶奶只说:“谢天。”“谢天,为什么要谢天?”我仍一脸茫然地问。“因为天给我们下雨、刮风、出太阳。要是天不下雨、不刮风,也不出太阳,那地里就不长庄稼,不长庄稼我们就要饿死。”是啊,天要谢,想想我们的身边事,哪一样不应该感谢呢?

国外有个“感恩节”。它的设立是让人们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社会和自然,对待自己所拥有的和未得到的一切。有一天,我帮一位来xx县旅游的外国友人拍了一张照片,我并没有想要得到感谢,他却用生硬的汉语对我说:“谢谢你。”这让我感动了很长时间。“谢谢”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词语,却可以表达出说话人的真诚。每当别人也帮助我做些哪怕是极小的事情时,我总会及时地对他说声“谢谢”。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不再拥有感谢之心了,我们对自己所得到的一切都感到理所当然了。比如认为父母抚养我们是应尽的义务,比如认为老师向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是他们的职责,比如认为饭店里服务员的热情周到是他们的本份,等等。我们正漠然麻木地对待着周围的事物,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向别人道谢,是对别人付出劳动的一种肯定;向别人道谢,是对别人付出劳动的一种鼓励;向别人道谢,是对别人付出劳动的一种最起码的尊重。仅仅是一声谢谢,就足以让世界充满文明与爱心;只有让道谢成为一种习惯,我们的社会才充满和谐与暖意。

构建和谐社会大厦的第二种基石,叫礼仪之石。它是取自孔孟之乡泰山之巅的花岗石。中华民族乃礼仪之邦,几千年的的文明传承生生不息。这是构建大厦的深厚根基。大家可能还记得XX年感动中国人物——林秀贞,这位河北省xx市xx县的农民,30年如一日,她克服了各种困难,像女儿一样赡养了6位和自己毫无亲缘关系的孤寡老人。这位朴实的农村人,始终记得她母亲的朴素教诲:人人管闲事,世上没难事;人人都帮人,世上没穷人;千千治家——用一千份的力量来治理自己的家,万万治邻——用一万分力量来治理邻里关系。用30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孤寡独残皆有所养。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做这等事是圣贤,官员做这等事是本分,农民做这等事是伟大。林秀贞,这位农民的作为让九州动容。如果每个人都去像她这样作为,社会主义的和谐大厦将永远矗立。构建和谐社会大厦的第三种基石,大爱之石。它是取自东海之滨的红礁石。它观沧海、眺宇宙、搏风浪,具有最广博的胸怀,最坚毅的性格,代表着和谐社会需要我们有海纳百川的宽容,有无私奉献的的精神和与人为善的博爱。这是构建大厦的宽广根基。

一滴水可以映出太阳的光芒,一份真情能体现出世界的大爱。xx县xx县镇居民xx县用大爱书写人间真情,用执着获取温馨与信任。她孝亲敬老的事迹在山城的大街小巷被传颂。10多年前,21岁的xx县嫁到这样一个家:婆婆患有严重的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还经常乱扔家具,动不动又哭又闹。公公患胃癌做了胃切除手术,常年抱病卧床,需要有人精心照料。丈夫又因工作的关系常年在外很少回家。有人说,谁若嫁到这样的家就是自找苦吃,往火坑里跳,xx县却毅然决然地走进这个家,肩负起照顾公公婆婆,日夜为家庭忙碌奔波的生活,她在承受繁重家务的同时,还要忍受婆婆发病时种种闹腾,她用真诚的爱心包容着家中的一切不幸与不测,一次次将委屈的泪水咽回肚子,毫无怨言的精心照料公公婆婆,与他们朝夕相处不弃不离,她的孝心义举感天动地,连她那神志不清的婆婆也开口说了真心话:“我家有个好媳妇。”当下的年轻人大都不愿与老人共同生活,更何况是有精神疾病的老人。然而xx县却十几年如一日,与二老同甘苦共患难,无悔无怨,用自己的真心、真情、真爱为他们撑起一片温馨的天空。她的孝行感动着山城的每一个人,她被评为“感动xx县年度人物”成为新时代孝亲敬老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