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作文结构】多角度思考拟好分论点》
当今中学生作文学习中普遍存在一种弊病:不愿意下工夫训练思维能力,导致其分析事理的能力低下;写作文时,只会“避重就轻”以事例代分析,人云亦云。更为严重的是,现在,不少学生急功近利,一味追随应试作文的潮流:高考中有“故事新编”的作文得了满分,于是,全国各地写屈原、文天祥、王昭君之类的故事开始满天飞;看到散文化的议论文容易得高分,学生又一窝蜂地将作文散文化,满篇皆是华丽而空洞的排比“美句”,处处都是矫揉造作的“抒情”„„
作文本来就贵在独立思考,要求有个人的真知灼见,有个人的真情实感。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扎扎实实地在训练中提高学生的洞察能力、分析能力等理性思维能力,提高其思维水平。
当然,笔者长期在教学一线,深知中学生写作能力有限;也知道要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绝非易事。尽管如此,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笔者还是摸索出了一些方法。其中,最有效的是从抓最基本的分析思维训练入手——训练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学会列出分论点的能力。对任何一个事物(话题)多角度地分析下去,都有可能发现蕴涵在其中的丰富事理。角度越多,发掘的道理就越多。将这些道理分层列出来并加以阐述,它们就成了作文的分论点。这样的作文就不会是只有一个干巴巴的总论点和几个事例的简单构架,而是有了基本的分析框架,并有了进一步深入发掘的脉络。
那么,如何多角度地分析事物话题,进而列出分论点呢?
一、具体联想,事中抽理
具体做法是:
1.联想。比如遇到“宽容”这个话题,我们可以马上去联想能表现宽容精神的一些名人事迹,如“廉颇蔺相如的故事”,还有“祁黄羊举贤不避仇”„„
2.事例分析。我们对事例进行分析,可以分析其原因、本质、价值等等。如从关于“宽容”的一些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宽容是一种博大(蔺相如有博大的胸怀);宽容是一种高远的境界(蔺相如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宽容了廉颇,境界非凡)。我们还可以从“祁黄羊举贤不避仇”的事例中发现,祁黄羊之所以宽容自己的仇人并向国君举荐他,是因为祁黄羊本人有正直的人品,由此就可从中得出一个道理:宽容是一种正直。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外国名人故事中悟出道理,如林肯认为消灭敌人的最好办法就是将他变为朋友,由此可以看出:宽容也是一种智慧,一种化敌为友的智慧。
经过对具体事例进行分析,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发现关于宽容的四个本质特点。作为备用的分论点,这就已经比较丰富了,每一点阐述开来,都可以写出一大段文字。而假如我们一开始就对“宽容”进行抽象的思考,那就会费力得多,也难有这么多独到的发现。
3.同类归纳。上面讲的是就一个个的事例进行的分析,其实,我们还可以将同一类事例进行合并,分析其
共同点。如在上述三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宽容”的共同价值:有利于自己;有利于国家;带来和谐;培养美德„„这些也是不错的分论点。
4.差异比较。我们还可以将有差异的相关事例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发现一些道理。例如,将廉颇与蔺相如比较,我们就可以看出“不能宽容”的一些原因:狭隘;自我中心、个人至上;境界低下;不能站在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宏观角度来看待事物„„当然,我们也可以联想反面的事情,如有些“宽容”会带来“农夫与蛇”的后果,进而比较得出:宽容也是有原则的。
然后,再将这些独到的发现当作作文的分论点,就每一点展开阐述,进行二次分析,讲道理,举事例。这样,作文中不仅有了独到的分析,还有可能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平时要广泛阅读,要有意识地扩大见识,储备素材。掌握的事例越多,就越能自如地运用“事中抽理”的方法;否则,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二、发散思维,多向列举
对事物(话题)进行多角度分析,我们常常需要利用发散思维的方法,思维发散得越开,分论点就越多,可供选择的余地也就越大。运用发散思维,多向列出观点的方法可分为如下几种:
1.猜测各种可能性。对事物各种可能性的猜测就是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方式之一。透彻分析事理,尤其是对原因、方法的分析,都离不开对可能性的全面分析与列举。例如,写关于“谦虚”的作文,如果要对谦虚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就应该全面推测——人之所以能谦虚,是因为:受教育影响;受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个人的修养;个人见识、经历、教训;认识到谦虚的好处;胸怀远大志向„„有了这么多见解,写作时就可以根据不同的侧重点来取舍或安排文章内容的详略了。
2.细分各种要素。例如,谈“成功”的品质,可以分析决定成功的各种要素:志向;自信;坚韧;勤奋;智慧;决断能力;情商„„这样详尽的分析,可以带来独到的见解。比如和:现代社会,对人的判断力和决断能力要求很高,比尔·盖茨当机立断创立微软公司就是明证;社会学家的研究证明:情商比智商更为重要,由此可引出健全人格对实现成功的重要性。很显然,选择写这两方面内容的作文更具时代性,更精辟,作文也更容易出众。
3.循序发散思考。在多角度分析问题时,如能确定一个发散顺序,将有利于思维顺利展开。如可以将“宽容”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依次展开分析,如此一来角度自然就丰富了。
4.多种关系的辩证分析。分析出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也是多角度思维的方法之一。例如,分析“位置与价值”,可先从两者统一的角度分析:良好的位置有利于发挥好个人的价值,从而启发人们“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要人尽其才”等。再从两者矛盾的一面看:位置不等于价值,引申出“平凡的岗位也能实现自我价值”等。还可以分析将“位置”化成“价值”的关键条件有哪些。总之,“统一、矛盾、条件”是进行多种关系分析的三个基本层面。
三、追根溯源,层层剥笋
1.由表象到本质。深入分析,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例如,对于话题“认识自己的特长”,可以这样开始分析:能正确认识自己特长的根源是什么?是对“寸有所长”的自信;产生自信的根源又是什么?是积极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评价的来源是什么?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通过这样由表及里的分析,我们可以一线串珠地分析出许多“认识自己的特长”的本质观点:自信;积极的自我评价;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这些都是不错的分论点。
2.由此及彼。对事物话题进行由此及彼的分析,可以使作文避免肤浅,从而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比如话题“每一朵花都可以盛开”,对这种比喻型的话题,如果不能由此及彼进行人生、社会等方面的联想分析,作文就不会有什么较有价值的立意。我们不妨由花及人进行分析:花可盛开,那么,人人都有健康成长的权利,人人都应得到尊重;花盛开要有一定的条件,那么,社会就要为人发挥才干创造公平合理的条件或环境;花盛开需要自身吸收水分和阳光,那么,人的成长也离不开自身的努力„„这样由此及彼的分析,使得立意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启迪性,很容易写出见解独特、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当然,还有“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等层层分析的方法,都一样可以帮助我们展开深入思考的翅膀。
四、多向比较,求同推异
1.同类比较。将相同的事物进行比较,可以综合归纳出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
2.相似比较。对大体相似又略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可以使我们看事物更深入、更
篇二:《换个角度看问题作文》人生路上难免有许多的不尽人意,但我们不要死钻牛角尖。换个角度看问题,有时会使沮丧,绝望的人看到希望,如同俗语所说“树挪死,人挪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下面那这一则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
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在路上看见一块废铜,父亲问儿子这块废铜值多少钱,儿子说值3.5美分。父亲说不对,值3.5美元,你可以把它加工成一块铜的门把手后卖出去。他还说,别人认为1+1=2,但很多情况下1+1大于2。后来,儿子凭着这种1+1大于2的思维方式,办起了铜加工业。有一次,自由女神像重新整修后,遗留下许多垃圾。市政府悬赏几万美元,雇人打扫都没人愿意,而这个从事铜加工业的儿子,自愿免费组织清理现场。他把包括铜粉在内的各种金属分类,制成诸如自由女神之类小旅游纪念品出售,甚至连尘土都卖给了花店,结果,他赚了几百万元。
用1+1=2的常规思维看废品,废品还是废品。从不同的角度,运用1+1大于2的思维看废品。废品可以变成财富。
如果当时是你,你又会怎样做呢?
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就看你怎么去对待他。学会换个角度看问,常能海阔天空。
篇二:换个角度看问题
换个角度看问题——我有人生。
常常听到有人抱怨自己容貌不是国色天香,抱怨今天天气糟糕透了,抱怨自己总不能事事顺心„„刚一听,还真认为上天对他太不公了,但仔细一想,你为什么不换个角度看问题呢?容貌天生你不能改变,但你为什么不想一想展现笑容,说不定会美丽一点;天气不能改变,但你能改变心情;你不能样样顺利,但可以事事尽心,你这样一想是不是心情好很多?
由此我想到了很多„„
人生路上难免有许多的不尽如人意,但我们不要死钻牛角尖,换个角度看问题,说不定我们会有意料不到的收获。
闻名沪上的劳动模范徐虎,只是一名普通的水电工,换了别人在他这个岗位上,他或许会想:我再怎么说总有些才干,却叫我给别人修水管、修马桶,简直是埋没人才。为此而整天大呼没遇伯乐。而徐虎却从小事上做起——“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徐虎从这个角度上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所以他安心于做一名普通的水电工。这是他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收获。
或许你会说徐虎太安于平凡,现在的社会要的是高学历人才,人要向高处爬,但也请你换个角度想一想,如果每个人都向上爬,那么这些老百姓“柴、米、油、盐”,社会小事谁去做呢?所以说你也别老给自己订什么高额标准,要求自己冲刺到第几,你只要想自己尽力也就行了;你呢也别总是想着去当高干、总裁、元帅„„这些人固然是人类精英,拿破仑也曾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毕竟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元帅的。钱钟书先生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固然
可惜,但你想钱老至少扬名中外学术界,这一点也可喜可贺。杨绛先生在《隐身衣》一文中说道:“假若是个萝卜,就要力求做一个水多肉脆的好萝卜,假如是白菜,就要做一棵瓷瓷实实的包心好白菜。”有很多人固然生活在平凡中,但在平凡中可以创造一个不平凡的自我,而不是暗自地埋怨。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生活就变得更加美丽。
篇三:换个角度看问题
常常听到有人抱怨自己容貌不是国色天香,抱怨今天天气糟糕透了,抱怨自己总不能事事顺心„„刚一听,还真认为上天对他太不公了,但仔细一想,你为什么不换个方位看问题呢?容貌天生你不能改变,但你为什么不想一想展现笑容,说不定会美丽一点;天气不能改变,但你能改变心情;你不能样样顺利,但可以事事尽心,你这样一想是不是心情好很多?
篇四:换个角度看问题
在这个复杂大千世界里生存,生活无时无刻不在给我们制造难题,我们要学会怎样正确看待,怎样勇敢面对,才能更好地生存,我一直认为轻而易举得到的并不值得珍惜,只有用艰辛换来的才是最好的,梦想绝对是生命的最高巅峰,但那是永远都不可能达到的的,理想才是指引道路的方向,最大的意义在于是否会一直坚持信念,会一
直走下去。
在别人眼里我一直是个坚强的男孩,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败,我都会一笑而过,好像我是个天生的乐天派,我的生活充满阳光,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只是我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而已,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在不经意间就会受各种各样的伤,我被伤到后,通常会写文章,用文字来发泄情绪,当然我也会象所有男孩一样,用哭泣来发泄不满,在寂静的深夜,暗自流泪或嚎啕大哭也是常有的事情。
可是哭过以后,我就会想,一觉醒来,又是阳光明媚的清晨,生活还是要继续,该做的还是要认真做好,得与失只是一念间的事情,得到未必好,失去也未尝是一件坏事,也许失去又是另一个得到的开始。换个角度想,经历挫折固然不能说是好事,但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只有经历一些挫败,才能使我更加坚强,才能让我更加茁壮地成长,才能更好的超越和突破自己,才能使我以后的路走得更稳。这样一想,心境自然就平和了,我又会打起精神,迎接新的挑战。在平时学习中,和同学们有意见分歧,是经常性的,有时争论激烈了,也会起摩擦,在这种僵持不下时候,我通常会检讨自己,也许是我的想法太极端了,别人的建议也不见得都是错,再想想平时大家对我的关心,我就会先给他们一个微笑,于是,气氛缓和了,意见综合了,学习也学好了,同学之间的不快也随之消除了。
妈妈也经常教导我,善待别人就是在善待自己,能给予别人快乐的人,才是真正快乐的人。生活就是人和人之间的接触,所以经常产生些矛盾和不快也是很正常的,受一些委屈是常有的事,可是正因为
这样,才能使我变得更宽容,心胸更宽广,更好地磨练我的意志,领悟人生的真谛,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所以,我会用包容的心去对待一切,让自己做一个快乐的男孩。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所有的事情,都没有一把统一的标尺来衡量它的是与否,一件事从不同角度去看,就会看到不同的风景,会有不同的感受,只要我们做事情的时候,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多一些宽容,多做一些换位思考,就算再无法逾越的鸿沟,也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再棘手的难题,只要换个角度去看待,也许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就会看到乌云背后的蓝天。
篇五:换个角度看问题
换个角度想问题,换个角度想事物,换个角度来看待自己的缺陷,你会发现这个问题更全面的思考方向。为别人想想你可以得到可贵的亲情与友情,为自己想想你可以发现自己的美。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你会得到人生的宝藏。
“怎么又没扫干净呀!”我句话都快成了我对打扫清洁的值日生的“礼貌用语”了。每次他们都口口声声的说扫干净了呀,却不知道在一些角落中仍然有一些“调皮捣蛋的小纸屑”不肯“回归”!而当我发现那些“调皮鬼”时,我就会说出怎么又不扫干净呀的礼貌用语。值日生终于沉不住气了:“你这个人就不知道我们扫地有多辛苦吗?你怎么不来试一试呢?”听他这话像是说我不明白他们辛苦,还在旁
篇三:《议论文如何拆分分论点》分论点拆分法
黄玉堂
1、设疑分析法,即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提问思路来提炼分论点。
如以“谈风度”为题作文,
设置论点:“人要有风度”。
设计分论点:
①风度是一种美德,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风采(是什么);②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人与人之间增进爱心,有利于和睦相处(为什么);
③要有风度,须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摒弃粗俗言行,自觉培养良好的情操(怎么样)。
结论:我们要成为有风度的新时代人才。
2、概念分析法(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这里的概念指的是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语,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我们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
如“说‘面子’”。
中心论点:我们要提倡“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精神。
分论点——(并列)
①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
②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③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
④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
如2006年辽宁话题“肩膀”可扩展为三个分论点:
①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
②肩膀承载着快乐,肩膀是友情的寄托;
③肩膀搭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
3、因果分析法(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这里的“因”是指分论点,“果”是指中心论点。在确立了中心论点(果)后,再来分析达成这个结果的原因。
如要论证“青年时代是黄金时代”,可以先提问一下,为什么说青年时代是黄金时代呢?可以列出下面几个分论点:①青年时代是体力充沛、精力旺盛的时代;②青年时代是积累知识、增长才干的时代;③青年时代是建功立业的时代。这三个分论点分别从三个不同角度证明了中心论点。
题目:《勤有三益》
中心论点:“为人当勤劳”
分论点:
①勤劳,可以有所获,免饥寒也。(创财)
②勤劳,可以有所劳,延寿考也。(健体)
③勤劳,可以有所事,远淫邪也。(修身)
结论:勤能补拙是良训,让我们以勤为座右铭,勇往直前。
4、条件分析法(回答“怎么办”的问题),这里的中心论点是指结果,而分论点是指满足结果的“条件”。
题目:《品读人生》
中心论点:只要你细细品读,这杯“白开水”会变成一杯香醇的美酒,令人回味无穷。
分论点:(从读的方法角度设置)
⑴品读人生,要先学会品读他人(汲取营养)
⑵品读人生,要学会品读失败和痛苦(获取教训)
⑶品读人生,要学会品读成功与喜悦(学会珍惜)
做人和处世,如果凡事追求圆满,事事工于算计,互不相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紧张,就会裂变。留一道缝隙,给自己,给他人,给社会留一个可供吻合的人际空间。以“留一道缝隙”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应该留一道缝隙,那么,应该怎么去留缝隙呢?请同学们依此思路用横向结构写出作文的提纲。
写作文提纲。
题目:《给生活留一道缝隙》{换个思考分论点}.
论点:给生活留一道缝隙。
分论点:
①给自己留一道缝隙,轻松快乐的生活。
②给理想留一道缝隙,坦然面对失去。
③给子女留一条缝隙,使自己和孩子获取快乐。
④给他人留一道缝隙,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结论:给生活留一道缝隙。
将不同人物(生熟、敌友、文武、仕隐、贫富、穷达、贵贱、智愚、成败、好坏、失意得意、悲观乐观)引入思考范围,讨论其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关爱”{换个思考分论点}.
贫贱之人的关爱难能可贵。
患难之交的关爱更见真情。
陌生之人的关爱彰显伟大。
将论题分置社会、经济、教育、文学、艺术、体育、政治、自然等领域分别肯定或否定。
“关爱”{换个思考分论点}.
教育渗透关爱。
社会需要关爱。
自然呼唤关爱。
“凝视”
文学需要凝视。
生活需要凝视。
科学需要凝视。
5、正反对比分析法
如要证明“实践出真知”,我们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立论:
a、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b、不参与实践,不从实际出发,闭门造车,就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正反对照,就可以进一步明确“实践出真知”的观点。
拟分论点的总的要求
1、分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一篇议论文最好有三到四个分论点。
2、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结构要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或准排比段。
3、分论点之间不能意义重复或概念交叉。
以作文题“让心底盛开一朵花”为例拆分分论点
一、因果分析法
确定中心论点:“让心底盛开一朵坚韧之花。”
分论点一:坚韧是一种动力,能使个人在挫败中崛起;
分论点二:坚韧是一种团结,能使集体在困境中奋起;
分论点三:坚韧是一种精神,能使国家在灾难中雄起。
二、条件分析法{换个思考分论点}.
追问“怎么样才能让心底盛开一朵花”?得到三个分论点:
分论点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心存博爱,让心底盛开一朵花;
分论点二:“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心存达观,让心底盛开一朵花;
分论点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心存奉献,让心底盛开一朵花。
三、结果分析法,从中心论点推想在这个前提之下会产生怎样的意义、作用、价值或影响,也就是说有了这个标题或中心论点,会怎么样。
“让心底盛开一朵花”
分论点一:让心底盛开一朵宽容之花,人就会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分论点二:让心底盛开一朵奉献之花,人就会有“赠人玫瑰”的美质。分论点三:让心底盛开一朵自信之花,人就会有“不畏风雨”的雅量。
四、对象分析法,先用一个句子将标题或中心论点表达出来,再看这个论点涉及哪些人、事、物。列举出来,即成为分论点。
分论点一:微尘让心底盛开一朵爱心之花,因为他懂得“一粒微尘可扬起爱心风暴”。
分论点二:钱学森让心底盛开一朵奉献之花,因为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分论点三:孟祥斌让心底盛开一朵崇高之花,因为他晓得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来体现。
五、拓内容
拓展内容,就是先将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再看这个句子的宾语可涉及哪些人(事、物),然后在其中选取一个较为熟悉且已掌握了大量素材人(事、物),对其予以补充或者具体列举,即成为分论点。
先用一个句子:一代大家苏轼让心底盛开一朵花。然后对宾语“花”具体化,即得到分论点:
分论点一:国家危难时,一代大家苏轼让心底盛开一朵爱国之花;分论点二:罢官遭贬时,一代大家苏轼让心底盛开一朵乐观之花;分论点三:文学创作时,一代大家苏轼让心底盛开一朵豪放之花。
六、加修饰,对标题或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进行添加必要的修饰成分,使其更加具体、充实,常常采用“添枝加叶法”——添加一定的状语或定语。
分论点一:在真诚的情感世界之中,我们让心底盛开一朵感恩之花;分论点二:在生活的困难挫折面前,我们让心底盛开一朵坚韧之花;分论点三:在需要对人民负责的时候,我们让心底盛开一朵责任之花。
你来试试看——拆分论点练习
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任何看似愚蠢的东西,它一定也有值得喝彩的地方。”
——克雷尔特
意大利著名的雕刻家兼画家米开朗其罗曾完成了一件旷世杰作“大卫像”。但是据说雕刻大卫像所用的这块大理石,曾被多位雕刻家批评得一无是处,有些人认为这块大理石采凿得不好,有些人嫌它的纹路不够美,用它绝对雕不出好的艺术品,总之它被批评为一块不受人赏识的普通石头。
但是,当米开朗其罗以独特的眼光,和这块人人都认为无用的大理石相遇后,它就成为举世瞩目的“大卫像”了。
周围一些不起眼的人、事、物,或许都隐藏着不同凡响的智慧。让我们成为别人的米开朗其罗,使一些平凡的事物,因我而截然不同。
赏识是什么:赏识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予以重视或赞扬。请以“学会赏识”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请暂时不要看下面的参考答案
示例①——从“为什么”的角度
赏识超出你的人,因为他提高你的目标。
赏识反对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你的智慧。
赏识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你的双腿。
示例②——从“是什么”的角度,运用阐述内涵的方法提炼分论点。赏识,显示的是一种不落俗套的睿智;
赏识,昭示的是一种恢宏博大的气概;
赏识,成就的是一种万古流芳的英名。
示例③——从“怎么办”的角度,运用探寻方法来提炼分论点。
赏识,需要一双能发现不凡的慧眼;
赏识,需要一种虚怀若谷的胸襟;
赏识,需要一颗真挚诚恳的心。
示例④——运用“追问法”来提炼分论点。(设疑分析法)
赏识,其本质是爱。
赏识导致“发现”、“超越”、“成功”。
赏识是有原则的,学会赏识,理应包括学会不赏识和学会面对不赏识。
篇四:《分论点》议论文分论点讲解
本次作文分论点举隅:
把握机遇
机遇是馈赠具备实力者的礼物把握机遇需要健全的心理素质{换个思考分论点}.
为了获取机遇、为了把握机遇,惟有充实我们自己
抓住机遇
抓住机遇,就是处境困窘时,抓住一丝丝的可能抓住机遇,就是机遇来临时,相信自己,不断努力抓住机遇,就是机遇来临时,紧抓不放
把握现在(冯小惠)
把握现在,为梦想实现积蓄力量
把握现在,因为昨天已是历史,明天仍是谜团,只有现在是天赐的礼物
把握现在,给梦想一次开花的机会
知足,常乐之道
知足,让人生殷实无悔知足,让人生酣畅淋漓知足,让人生常乐
知足者常乐(覃秋玲)
因为知足,所以遗世独立;因为知足,所以心无旁骛因为知足,所以积极进取;因为知足,所以坦然面对因为知足,所以放飞梦想;因为知足,所以点燃希望
学会知足(冯春连)
懂得知足的人,不会被世俗的名利牵绊,活出自我,活出风采懂得知足的人,不会让功名利禄玷污自己的品格,活得潇洒自适
懂得知足的人,从不张扬自己,却能成就一番事业
知足者常乐(邓红英)
知足是历练、是豁达、是成熟,是一种人生的境界知足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知足是一种超然的人生智慧
知足者常乐(庞云)
知足,是一种风度,它会使你获得内心的安宁知足,是一种态度,它会使你赢得他人的尊重知足,是一种品质,它会使你得到完满的人生
有一种快乐叫知足(刘爱华)
知足,是与世无争的平和心态知足,是珍惜已有事物的感恩心态知足,是淡泊金钱的坦然心态
品味淡泊(庞艳琴)
淡泊,需要纯美的心灵,需要超脱名利的心态淡泊,需要宽广的胸襟,需要洞穿世俗的眼力淡泊,需要果决的气魄,需要拒绝诱惑的心境{换个思考分论点}.
让人生没有遗憾(陈虹伊)
让人生没有遗憾,需要执着而坚定的意志让人生没有遗憾,就是珍惜现在所拥有的让人生没有遗憾,要从现在做起
怎样使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更有文采
㈠兼辞法(兼用几种修辞法)。1.比喻兼对偶法。【例】
中心论点:人必须在心灵上安装一扇门,沟通内外世界。分论点:
①拆除门,就失去了自我的独特价值。②封闭门,就告别了外界的精彩世界。(对照式)【例】中心论点:
说话就是交际,要想交际获成功,我们必须学会说好话。分论点:
①好话如好酒,越经时间酝酿,越发醉人之香。②好话似好钢,唯经生活之炉,才闪哲理之光。(层递式分论点)可以将有文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独立成段,引领每个部分。这样做的好处:
Ⅰ、突出优美的语句,引人注目。
Ⅱ、规范自己的写作,使文章不易离题。
Ⅲ、将线性语言结构(须一个个字往下看)化为面的结构(让人一眼可以观照全篇)。使文章脉络分明,便于老师阅卷。
2.比喻兼排比法。【例】中心论点:生活需要宽容。分论点:
①宽容是一股暖流,它将融化仇恨的冰川。②宽容是一座桥梁,它会连接心灵的孤岛。③宽容是一樽美酒,它能薰醉流蜜的生活。(层递式)
3.比喻、反复兼对偶法。【例】中心论点:
仇恨的泥土,也能培育出美丽的百合花。分论点:
①把别人对你的诽谤,化作尘泥,让它培育宽容之花。②把别人对你的仇恨,化作肥料,让它滋润谅解之花。(并列式)
4.比喻、反复兼排比法。【例】
中心论点:用微笑开启成功的大门。分论点:
①面对他人微笑,信任的大门向你敞开。②面对自己微笑,自信的大门向你敞开。③面对生活微笑,成功的大门向你敞开。(并列式)5.比拟(拟人、拟物)兼对偶法。【例】中心论点:
生活只有两种方式:腐烂或者燃烧。我们拒绝腐烂,选择燃烧。分论点:
①腐烂意味着灭亡和遗臭万年;②燃烧意味着给予和功在千秋。(对照式)
㈡名言、熟语引路法。
即引用、借鉴、改写或仿写名言、熟语或成语来编写论点。1.引用法。【例】中心论点:
生活除了梦幻以外,也充满现实。分论点:
①我们要使生活成为一种梦想。②我们还要使梦想成为一种现实。(层递式)
以上中心论点引用美国欧·亨利的名言,两个分论点引用法国约里奥·居里的名言。
注意:如果直接用名言作论点,则可以不要指出是谁的话,如果点明名言出处,则要对名言加以评价,使之成为作者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