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考作文
导航

作文,,云南之美

2021-01

篇一:《2011云南高考优秀作文选》

云南省

年高考优秀作文选语文阅卷组2011年6月18日2011

目录

1、美杜莎之瞳

2、诚信之心,利欲岂能熏

3、问世间信为何物{作文,,云南之美}.

4、诚信

5、无垢的灵魂——信之魂

6、因为诚信

7、坚守诚信

8、诚信之惑{作文,,云南之美}.

9、做一个有诚信的生命{作文,,云南之美}.

10、诚信行天下

11、诚信苦旅

12、捡起道德的西瓜

美杜莎之瞳

美杜莎,古希腊神话中最具诱惑力的女妖。她倾国倾城的容貌令无数凡人为之绝倒。然而,当人们一睹其芳泽之时,那双冷艳的眼睛一旦与人对视,再强壮的身躯亦会被顷刻石化。即便如此,仍有无数人争先恐后拜倒在她的裙摆之下,宁愿牺牲性命也渴望瞻仰其容颜,至死不渝。

面对诱惑的美杜莎之瞳,有几人能保持诚信的底色,紧闭双眼大声说“不”?诚信,多么简单的字眼,纯粹到小儿熟知,妇孺皆知;可它却又是多么沉重的话题,深刻到仁人求之,志士趋之!面对500万元大奖的诱惑,竟有77.9%的人忘记了从小熟记在心的诚信准则,趋之若鹜,全然不顾君子之誓言!无论对半分者,私吞者,还是沉默者,他们的选择与迟疑,为这个深陷诚信危机的世界又亮起一盏红灯!

当此之时,我们应把目光转向他们,那些品质高尚的伟大灵魂,获得在诱惑面前亦能坚守自我的共鸣。我们,需要回归人性的至善至美,让那诱惑的美杜莎之瞳失去它那慑人心魄的威力!

诚信,是小巷旁斜出一枝梨花的芬芳。时至七月,天干物燥。他与同伴行于骄阳之下,干裂的嘴唇对水的渴望超过一切。然而,当遇到那棵梨树之时,他停下脚步,停在争相抢食野梨的同伴之后。“此为道旁之野树耳,并无所属,汝尽可放心!”同伴的劝说并未动摇他的坚守,他淡然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许衡,用“我心有主”的坚定,掷地有声地诠释了诚信。

诚信,是冰雪中留下那道轮胎印的明朗。2010年的春节,他的哥哥为及时送还拖欠的农民工工资,将一家五口的生命全部留在茫茫大雪之中。面对亲人的惨然离世,他将泪水装进心里,毅然决心完成哥哥的诺言。他四处借款,筹集那宝贵的三十万,用惊人的执著将工资全部送到农民工手中。大雪中他的背影,投下了比白还耀眼的光芒——孙氏兄弟,用生命的代价,书写了诚信的夺目光华!

孟子曰:“万物于我而备矣。”原来是要我们从自己已有的财富中获取坚守自我的真谛啊!斗升之米,爵禄王侯,非我所求;唯有诚信,唯有使自我常在,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终极理想!

当他人的爱憎左右不了我们的正气之时,诚信之绚烂,缤纷耀眼,将使诱惑的美杜莎之瞳无法彰显其张牙舞爪的震慑力!

当有一天,我们甚至能正视美杜莎的双眼,用诚信坚守内心的时候,我们,已向波澜壮阔的人生迈出了重要一步!

坚守自我,用诚信抵御诱惑!

[点评]这篇文章以“美杜莎之瞳”为题,一开始就给读者以标新立异、耳目一新之感,然后全文紧紧围绕这独特的比喻立论,以敏锐的视觉从材料中提出“面对500万元大奖的诱惑,竟有77.9%的人忘记了诚信准则”的社会问题并给予批判,着力歌颂能断然拒绝“美杜莎之瞳”诱惑的高尚之士,最后得出结论——“坚守自我,用诚信抵御诱惑!”

文章别开生面,比喻新奇,立论准确,论述深刻,内容丰富,展示了考生广阔的知识面和极快的反应能力,是一篇不可多得的高考现场作文。略感不足的是

第二段“面对诱惑的美杜莎之瞳,有几人能保持诚信的底色”的过渡在语意的承接上似不够自然。

诚信之心,利欲岂能熏

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生与道义不可得兼,舍生而取道义;利与诚信不可得兼,舍利而取诚信。

——题记

九鼎一言百万难侵

中国是崇尚诚信的国度,中华民族是践行诚信的民族,在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处处跳动着诚信的波浪,处处高扬诚信的风帆。

孔夫子的谆谆教导,已经沐浴华夏千年,至今仍萦绕耳畔,响彻心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轼,其何以行之哉!

如果说孔夫子是孜孜不倦的诲人者,那么曾点便是实事求是的躬行者。史书上曾参杀猪以行诺言的美谈至今传唱。确实,“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是人们古今不变的道德追求,因为诚信是立身的基础,是处世的基石。

诚信之心,利欲岂能熏?

持我本色守我诚信

不知从何时起,世界被现代的声音搅得喧嚣,被利益的气息熏得刺鼻,诚信的清泉之中混入了锱铢必较的污水,于是出现了“唯利是图”、“金钱至上”,人们的心被蒙上一层厚厚的利,再往后,诚信之声愈响愈弱„„

然后,唯真信者能本色,无论何时何地,总是有这样一些人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能坚守自己对诚信的追求,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守护与弘扬。因此,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仍旧有诚信的光辉在闪烁,在传播,在驱散利欲的乌云。

所以有人在面对500万巨款之时,仍旧面不改色,心不动摇,“该是谁的就是谁的”,用诚心之声,斩钉截铁地回绝了“金钱至上”的谬论。

诚信之心,利欲岂能熏?

问渠哪得清如本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时代,仍有诚信之人,诚信之心,不断感动着人们,他们坚守诚信的动力是什么?源头在哪里?

答案很简单: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美德中,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风雨沧桑中。

诚信,早已成为一种亘古不变的精神,将源远流长,愈传愈盛。

诚信之心,利欲岂能熏?

[点评]该文首先以“诚信之心,利欲岂能熏”的标题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索,然后道古论今,侃侃而谈:开头以孔夫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教导为纲,阐述中国自古就是个崇尚诚信的国度,接着切入现实,批判当今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时弊,赞扬面对500万巨款不动心的诚信之心,结尾揭示人们能坚守诚信的动力和源头——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美德的传承。

文章紧扣材料、立意准确、内容丰富、论述有深度且结构完整,前后照应。小标题的形式使文章显得层次清晰,每节末尾均以“诚信之心,利欲岂能熏”作结,逻辑联系严密,表现了作者较强的论说能力。不足之处是三个小标题拟得略感牵强,各部分内容的详略也还须斟酌。

问世间信为何物{作文,,云南之美}.

信,乍一品来,无色无味。但这一“人”一“言”,在岁月的冲刷下,方显其骨耿大义。

信为何物?商鞅立木于南门,五十金而树立变法之信;尾生抱桥苦等,洪水退去仍坚守桥下树立诺言之信;关云长拒绝上马金下马银树立忠君之信„„

做人诚信,忠于真实,“信”教一个人的灵魂得以净化。

十年“文革”,在那个荒烟蔓草的年代,老舍“坚持说真话”,在浊浪翻涌的世俗中不改作家求真求是的精神,受尽了讥笑嘲讽后仍是挥动手中的如椽巨笔,身行正道笞丑恶。{作文,,云南之美}.

“心存良知璞玉,笔写道德文章。”老舍因其个人的信义无愧于“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作文,,云南之美}.

家族诚信,忠于历史,“信”教一个家族的道义得以昭彰。三百多年前袁崇焕含冤而死的那个夜晚,其帐下谋士佘义士冒着满门抄斩的危险悄悄埋葬了袁将军这位忠心的民族英雄,并立下祖训要后人世世代代为袁守墓。三百年来、十七代人坚守着陵园,坚守着三百年来雨打风吹的铮铮道义。

“苦守陵园三百载,谁解我氏心中情?”袁崇焕忠君爱国的信义世人可赞,佘氏家族世世代代的坚守更是义薄云天,谱写了家族诚信的大写华章。

民族诚信,忠于正义,“信”教一个民族的形象傲立于世。

二战期间,纳粹的叫嚣震动着整个世界,他们犯下的滔天罪行令人发指、罄竹难书。然而,当德国人在战后提供波兰援助、清偿欧洲债务时,一个民族的诚信开始使世人重新接纳它。前总统勃兰特曾跪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悔悟的一幕永远书写在了民族的诚信榜上。

且看日本,罪恶的法西斯阵营中它也在无辜的人民心脏上猛地扎刀,战后它不但不对中国人民谢罪,反而修改教科书、美化南京大屠杀,失信于历史,失信于世界。

因为诚信,跪着的日耳曼人挺直了腰,重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为失信,站着的大和民族抬不起头,受世人唾弃。

问世间信为何物?秋沙洗月、沧海横流,诚信之人能在淘尽英雄的历史浪涛中留名青史;蒲苇时纫、磐石永坚,诚信民族终能在风口浪尖紧握日月旋转。

坚守诚信,可叹,可赞!

[点评]本文将人们熟知的一句歌词改一字为“问世间信为何物”,并以此为题在引人思考中展开议论,颇有新意。全文围绕“信为何物”这一中心论题列举古今中外大量历史事实进行正反论证,用商鞅、尾生、关羽、袁崇焕、佘义士、老舍甚至二战后德、日的不同表现雄辩地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信义大于天。诚信,就是良知,就是正道,就是大义。“坚守诚信,可叹,可赞。”

纵观全文,审题之清楚、内容之丰富、举证之广泛、议论之深刻都给人留下很深印象。当然,如能与写作材料扣得更紧些,针对性更强些则更好。

“因为诚信,跪着的日耳曼人挺直了腰,重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为失信,站着的大和民族抬不起头,受世人唾弃”。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也要对年轻的作者说一声:可叹,可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