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秋节作文
导航

关于月夜思念情人

2020-12

篇一:《中秋月夜》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到了。今年的中秋节我们要在外婆家过,晚上我和爸爸妈妈还要跟外公、外婆一起欣赏的美景呢!

吃过早饭,我便和爸爸、妈妈往外婆家出发了。到外婆家要两个小时的车程,好在马路平坦而宽敞,爸爸车也开得很平稳,再加上我很久没有到外婆家去了,一路上非常地兴奋,很惊奇我这次居然没有晕车,要在以前,不到一半的路程我就开始吐了,一直要吐到外婆家。今天的天气真好,碧空万里,秋风送爽。我一边听着周杰伦的歌,一边欣赏着沿途的美景。只见两边的山峦和一排排树木就像一群群陌生的人一样,飞速地与我们擦肩而过。

终于到了,我和妈妈先下了车,等爸爸把车停好后,我提着一袋月饼,妈妈提着两袋子水果,爸爸则提着他那最爱的两瓶酒鬼酒,我们三人直奔外婆家而去。一到外婆家门口,我就大声喊着:外婆,外公,我们来了。外婆一听到我的声音,立刻放下手里的活儿,笑容满面地出来迎接。我见了外公、外婆,赶紧说:祝外公、外婆中秋快乐,身体健康!外婆听了,更是笑得合不拢嘴,外公即夸我懂事、乖巧。

在外婆家吃过中饭,我就开始盼望天赶快黑下来,因为今天晚上很适合赏月。可是太阳公公好像很留恋地球似的,都已经到了西山顶上,却迟迟不肯跟我说再见。好不容易跟太阳公公道了别,外婆也已经准备好了晚饭。我们吃过晚饭,已经有七点多了,于是我赶紧和爸爸、妈妈、外婆一起搬桌子、凳子,并带了水果和月饼到楼顶的平台上去赏月,外公拿了一壶酒上来,要与爸爸喝一小蛊。

我们坐在平台上,一边吃着月饼,一边闲话家常。过了一会儿,月亮终于爬上来了。刚开始,月亮还不是特别的明亮。不多久,月亮渐渐明亮起来,圆圆的,像个玉盘,洁白无瑕。不知怎的,天空突然飘来一片云朵,月亮姐姐好像有点害羞,她躲到云层里去了。一阵微风吹过,云朵飘走了,月亮姐姐又出来了,这时候,她更加明亮了。月亮姐姐尽情地向大地散发着温暖而柔和的银辉,大地一片银白,房屋、树木就像笼罩在一层轻纱之中,蒙蒙胧胧。今天的夜晚显得格外的宁静、祥和!

我仔细端详着月亮,发现里面有棵大树,树下面有只小兔子在玩耍。便问外公道:外公,月亮上有小免子吗?这时,外公就给我讲了一个关于小兔子玉雪的故事:小兔子玉雪原本是只只有500年法力的免妖,为了修炼成仙,她在人间积善行德,苦炼修为。不料,她在一次修炼的关键时刻,被一条巨蟒发现了。当巨蟒蛇张开血盆大口扑向她时,幸好一位英俊的青年猎人连发三支利箭,将巨蟒射死,救了她的性命。命运使她与猎人相识、相知,一直到后来相爱。本来她与猎人在森林里过着平静而快乐的生活。不曾想到,有一天他俩外出打猎,正好被路过的杨戬撞见,杨戬发现他俩是人妖结合,于是把玉免抓到天庭,报告了玉帝。玉免因触犯天条,被横蛮的玉皇大帝打入冷宫(月宫)与嫦娥作伴。当时我听了之后,气得大骂玉皇大帝执法生搬硬套,不知变通,不体恤民情,生生拆散一对有情人,大骂天规是教条!听完小免子玉雪的故事后,爸爸笑着问我:斌斌,我们国家发射的月球车此时正在月球上,你知道她的名字吗?我流利地答道:她叫‘玉兔号’!爸爸又接着说:‘玉兔号’在月球上给祖国人民送来了祝福,你能猜猜她祝福的内容吗?我仔细想了想说:她祝福我们祖国繁荣昌盛!祝福中国人民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祝福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团团圆圆!你回答得真棒!爸爸夸奖道。妈妈、外公和外婆也表扬了我。

中秋节是个快乐的节日,是亲人团聚的日子,也是我最开心的时候。真美丽!

篇二:《读《李白传奇》谈月亮》

读《李白历史传奇传》,谈月亮——李白为什么对月亮情有独钟?

以前,我读过李白关于月亮的不少诗句,却不知李白为什么对月亮情有独钟?看完《李白历史传奇传》后才恍然大悟(不过传奇未必全真)。

我认为答案有四:

一、李白的妹妹和情人与月有关。

李白的妹妹叫月圆,李白还有一位青梅竹马的朋友叫月亮,她伴随李白度过了童年,并救过李白一命。那是李白十八九岁在寻师学道时,在山路上不慎坠落悬崖,幸好被悬崖峭壁上的松树枝挂住衣服,在峭壁上被困一夜,第二天月亮姑娘上山割草发现后方才得救,当时,“李白感激不尽,说道我怎么感谢你呀?月亮羞红了脸低着头说,不用感谢,我要你亲我一下。李白看着月亮羞涩的样子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这时的月亮已是个十七岁亭亭玉立的姑娘,她高高挺立的胸脯用一个红丝绸的胸围紧紧的围着,两只手不停的摆弄着自己长长的乌黑的秀发。”这应该算是李白的初恋吧,初恋是人终生难忘,难怪李白一生忘不了月亮。所以有初月含羞,“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谁哪?当然在思念月亮。

二、月稀为贵。

四川是一个多山的盆地地带,巴山蜀水、常年阴多晴少,天

空一旦放晴,那朗朗夜空、明月高照,月亮可特别明亮,赏月就是一种享受。这样的日子很少,物以稀为贵,月是故乡明,所以李白常思念故乡的月亮。

三、理想抱负全部寄托于上天(月亮)

李白是一位极有天赋的诗人,他认为只有月能理解他,月亮唤起了他的诗兴和灵感,他又是个学道之人,他从不考取功名,但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所以他的理想抱负全部寄托于上天(月亮)。因为他认为月演绎着盛衰无常的历史,“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他还认为月有春秋冷暖,春月如花,秋月如雪,“秋月照白壁,皓如山阴雪”,更有“月凉似水,寒似冰,冷透薄纱帐。”所以在他的笔端就生出一个千姿百态、气象万千、灵动逸趣月的世界,以月赋诗,来抒发他的寄托、感受、理想、抱负。

四、李白的死与月有关。

李白病情加重时,病倒在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月亮如白玉盘挂在天上、李白一路向江边走去,月亮在水里荡漾,他如痴如醉,如梦如幻,好象看到了妹妹月圆的影子,一会儿又浮现出了月亮姑娘含羞的倩影,童年的伙伴都在“白玉盘”里装着,李白在冥冥中看到水中明月的倒影,于是天真的去踩着石头去捞水里的月亮,脚下踩滑掉在了水里,水就要把他淹没了,突然,一只红色的鲤鱼驮着他飞到天上去了。梦醒后不久便离开了人间。李白带着月亮的情浪迹天涯、漫游神州,最终他与月拥抱在了一起,乘月而去,抱月而归。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这位伟大的天才诗人对月亮有着近乎狂热的喜欢,他的喜怒哀乐,他的自信狂傲、豪放洒脱,都能用他写月亮的诗表现出来,所以在他的1010首诗集中提到月亮的诗句不下三百处。他自信狂傲、豪迈洒脱时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他表现心中喜悦与豪情时有:“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我的网名来源于此)他孤独时,邀月起舞。“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

他沉思时,“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

他出游时,“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他追随着月亮的行迹,飘逸在月色的世界,他乘月而去,“耐可乘明月,香花上酒船”。他惆怅伤感时,高歌泪下,“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连”。他思念故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他思念情人时,“相思如明月,可望不可攀”。

他想起朋友,“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他写妻子思念边关丈夫,“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门情”。

他写边关丈夫思念妻子,“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关山月》等等„„不管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还是民间疾苦、历史盛衰他都能观月赋诗,所以月是李白的情感寄托,月是李白的归宿。

2008年12月28日星期日

附:李白经典诗句

1、最大气苍凉的景色描写: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最自信的诗句: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最狂傲不羁的句子:仰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4、最无奈的诗句:大道入青天,我独不得

5、最脍炙人口的忧愁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6、最细腻的景物描写: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7、化为经典成语的诗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8、最惊心动魄的景物描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9、最摧人泪下诗句: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10、中国人最熟悉最经典的诗:床前明,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篇三:《教案诗词三首(月夜夜雨寄北水调歌头)》

诗词三首教案

陈秀枝

一、赏析诗词的意境和抒情技巧。

二、体会作者在各自不同的社会环境下的家园亲情,认识中国人的故园情结。

一、背诵三首诗。

二、体味、感悟诗词意境。

(一)、导入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表现“思乡”主题的诗句有很多,大家能想起一些吗?如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王湾:“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人归落燕后,思发在花前。”等等,说不尽的思念,读不尽的乡音乡情。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组诗词,这些诗人们同样向我们展示了各自对故乡、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首先来读读杜甫的《月夜》,看看他身陷囹圄之时,是如何表达他的思乡之情的。

(二)、学习《月夜》

1、关于杜甫和本诗的背景。

杜甫(712-770),字子美,襄阳人。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祖父杜审言。青年时代漫游各地。33岁遇李白,同游梁宋之地。后入长安,困顿十载。安史乱起,落入叛军之手,后脱逃,任左拾遗。被贬后投严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严武死后,漂泊于蜀、鄂、湘一带,穷困潦倒,病痛缠身,于770年冬死于赴岳州舟中。有致君尧舜的崇高理想,但命途多舛。其诗忧国忧民,真实感人,反映重大历史事件,提供生动的社会生活画面,故称“诗史”。在诗歌创作上各体兼工,遣词造句,精工巧妙,艺术成就极其突出,后人称为“诗圣”。其诗风格沉郁顿挫。与李白合称“李杜”。“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是对其诗作最合适评价。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当年六月,安史叛军攻入潼关,接着进入长安,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在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准备赶至灵武为平叛效力,但不幸被叛军所俘,掳往长安。因杜甫原无官职,便未受囚禁。一个月夜,诗人望月生情,写下这首诗。

2、听朗读,感知诗歌内容,领略诗人情感。正音。

3、深入研究,揣摩意境。

思考:在诗中杜甫抒发了什么情感?从诗中哪些词可以看出?

再读诗歌。回答:这首诗抒发了杜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从“月”、“独看”、“遥怜”、“湿”、“寒”、“双照”“泪痕”等都可见诗人的思念之情。

重点品味:“独看”重在离别,“双照”意在团聚。“独看”表现的是现在,“双照”寄寓的是将来。前后呼应,更加突出了作者的情感之深。这是诗眼。“湿”、“寒”二字写出了夜已深、人不寐的情形,表现时间之久,思念之深。

4、笔法探究。

“独看”从对面着想,虽只写妻子的“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但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蕴含其中;“双照”兼有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

回忆往日的同看,并把希望寄于不知何时的“将来”。这两个诗眼对全诗主题表达起了关键作用。

思考:明明是诗人望月,为何诗中却写妻子看月?

作者采用的是“从对方着笔”的抒情方法,诗人自己望月,却写妻子看月,自己怀念妻子,却说妻子想念自己,最终要表达的还是自己深深的情意,这样写多了一番情致,多了一番曲折。诗之妙处就在于此。已学过的《八声甘州》(想佳人„„)、《苏幕遮》(五月渔郎相忆否)和这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5、领略“炼字”之妙。

思考:妻子明明有儿女在旁,为何诗中却说妻子独看月?

因为儿女太小,不懂得思念远在长安的父亲,也不理解母亲对月怀人,所以说“独”。“独看”,可以想见有往日的“同看”和将来的“同看”。将来的“同看”由结句点明,而往日的“同看”通过这二联和相关材料的分析可以了解清楚:安史乱前,杜甫曾困守长安十年,其间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共同度过的。这期间夫妻二人一定曾共同看过明月,留下的记忆应是很深刻的。当长安沦陷后,一家人逃到羌村,与妻子同看明月也一定会回忆起在长安时看明月的情景,一定是不胜酸楚的!而如今,妻子一人在羌村“独看”明月又是“忆长安”,这“忆”不仅是辛酸,更是忧虑和惊恐的。那么,往日与妻子在羌村看月而“忆长安”,尽管百感交集,但毕竟二人团聚;如今只有妻子一人“独看”月而“忆长安”,“小儿女”们又天真幼稚,哪能为其分忧解难呢?此一“怜”字,可谓饱含深情,感人至深。

6、知人论世,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思考:诗中仅仅表达了离别思念之情吗?

诗人与家人的分离是什么造成的?是安史之乱,是社会动荡。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像诗人一样,情人分离,夫妻分离,亲人分离,还有很多很多。因此,本诗不限于自己与妻子之间的离别之情,还是包含了战乱时期广大百姓共同的痛苦。而早日结束战争正是天下百姓共同的心声。这正反映了“诗圣”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

7、小结并有感情地诵读,背诵。

(三)、学习《夜雨寄北》

1、导入。

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弥漫夜空。这种情形下,提笔铺纸向人述说自己的思念之情,别有滋味在心头,怎么说呢?说什么呢?我们看看李商隐是怎么说的?说些什么?

2、知人论世。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诗人,他的诗现存的有待600余首。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一生襟抱未尝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他与杜牧生活在同一时代,被世人并称为“小李杜”。

秋雨绵绵中的一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3、朗读并解题。

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李商隐的夫人。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但以诗之内容,按“寄内”来解读,似乎更确切。

4、再读,理解诗意和写法。

“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妻子(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巴山夜雨涨秋池”,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

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何当共剪西窗烛”,陡然一转,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却话巴山夜雨时”,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

5、写法探究。

思考:“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诗中两个“期”字,“巴山夜雨”也两次出现,这在格律诗中是要极力避免的?诗人却反而这样“重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写正体现了章法结构上的独创性。“期”字重复,一个是妻子问,一个是自己答;妻问希望他早归,自己答感叹归期没有准确的时间。

“巴山夜雨”意象重复出现,前一个意象描绘了眼前实景:孤苦凄寂;后一个意象则虚写了设想的未来:温情脉脉,化实为虚,开拓出一片想象境界,使时间与空间形成对照,把现实遭遇的无奈、残酷与未来憧憬的温馨、幸福融合一体,更加突出了眼前因为“巴山夜雨”而归期“未有期”的不幸和感伤。从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无限哀愁、愤懑与绝望。从写法上看,前一个“巴山夜雨”意象以景写情,后一个“巴山夜雨”意象以情写景,两处重复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巧妙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突破了格律诗的格律,使形式与内容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思考:诗人在“巴山夜雨涨秋池”之后,并没有写自己当时的心境,却想像将来的日子,这样写有没有冲淡了思念之情?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那时叙说的是“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这表现的正是反衬之妙。

6、朗诵并小结

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妻子(友人)思念的深情。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思。

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四)、学习《水调歌头》

1、导入。

“诵明月之词”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回顾有关明月的诗句或词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

独上高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

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简要复习有关苏轼常识。苏轼(1037-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