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古今书法常用四字名言集锦》
禅语洗心,戏墨听禅,自然天成,教学相长,度比江河博雅達觀、筆歌墨舞、寵辱不驚、道法自然、登山臨水、
淡泊明誌、典雅清麗、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清氣若蘭、放下便是、浮生若夢、觀海聽濤、甘苦自知、和風朗月、和氣致祥、厚德載物、厚德載福、厚積薄發、惠風和暢、惠風祥雲、和風細雨、海納百川、景氣和暢、江山入畫、積健為美、積健為雄、君子不器、兼聽則明、境由心造、境隨心轉、漸入佳境、開卷有益、寄情山水、虛懷若竹,臨海聽濤、蘭氣隨風、樂天知命、樂此不疲、敏事慎言、妙造自然、明月清風、明月入懷、寧靜致遠、耐住清貧、品茗撫琴、品茗聽琴、清風朗月、氣若幽蘭、曲徑通幽、人淡如菊、仁者不憂、如風過耳、素心若雪、室雅蘭香、室雅人和、隨心所欲、石瘦花嬌、天道酬勤、天朗氣清、踏雪尋梅、溫故知新、物華天寶、萬事隨緣、唯善是寶、唯樂直言、虛懷若谷、心靜夢舒、心曠神怡、閑心逸趣、仁者不憂、雲鶴遊天、雲淡風輕、一謙四益、韻雅趣幽、遊目騁懷、逸致閑情、煙雲供養、悠然雅靜、怡然自得、知足常樂、知足不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足者富、竹影清風、篤行致遠、珠聯璧合、中庸和諧、紫氣東來。
篇二:《书法名句》附件1:
第六届研究生国学活动节
书
法
名
句
汇
总
使用说明:
参加国学艺术作
内
自品容大可定赛从与书法作品活动的同学,所创作书法作品的以下名句中选择,亦可
“智承国学·文漾海大”主题以及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相关的内容。本书法名句汇总共分为勤学励志和爱国抗战两部分。内容或尺寸不符合通知要求的作品不能参与后期评选。
一、勤学励志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3、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4、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孟郊《劝学》
5、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柏学士茅屋》
6、人之知识,若登梯然,进一级则所见愈广。陆九渊
7、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8、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稼说送张琥》
9、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1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12、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陈师道《绝句》
13、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熊伯伊《四季读书歌》
14、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翁森《四时读书乐》
15、欲知天下事,需读古今书。冯梦龙《醒世恒言》
1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7、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
18、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观书》
19、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20、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21、人家不必论富贵,唯有读书声最佳。唐寅
2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3、少年辛苦终成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闲居书事》24、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刘向《说苑·建本》
25、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26、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礼记·大学》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身;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礼记·大学》
27、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礼记·大学》
28、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礼记·大学》
29、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
30、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周易》
二、爱国抗战
1、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2、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赵博生
3、放胆白山驱日寇,忍悲黑水灭夷蛮。赵尚志
4、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革命烈士诗抄》
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6、国既不国,家何能存?杨靖宇《革命烈士诗抄》
7、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李大钊《厌世心与自觉心》
8、爱国不分先与后,徘徊终久误前程。朱蕴山《赠台湾旧友》
9、爆裂同拚歼贼臣,男儿爱国已忘身。秋瑾《吊吴烈士樾》
10、捧出一颗丹心,献与亿兆生灵。陶行知《不投降歌》
11、苟利国家生死似,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
12、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陆游《登慧照寺小阁》
13、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指南录.扬子江》
14、一身救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
15、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候。岑参《送人赴西安》
16、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诗》
17、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曹植《杂诗六首》
18、轻生本为国,重气不关私。江晖《雨雪曲》
1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20、愿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掊土。李清照《上枢密韩公、兵部尚书胡公》
21、扶衰忍冷君勿笑,报国寸心坚似铁。陆游《大雪歌》
22、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
23、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篇三:《古人88句书法技法》古人88句书法技法
1、书法者,书而有法之谓,故笔落纸上,即入“法”中,动静皆能含法为上乘。唐.欧阳旬《用笔论》
2、书之神韵,虽得于心,然法度必讲资学。沈括《梦溪笔谈》
3、今书之美字钟、王,其功在执笔用笔。元.解缙《春雨杂述》
4、用笔之法:拓大指,偃中指,敛第一指,拒名指,令掌心虚如握卵,此大要也。唐.卢携《临池诀》
5、执笔之法,实指虚拳。运笔之法,意在笔先。清.冯武《书法正传》
6、古之所谓实指虚掌者,谓五指皆贴管为实,其小指贴名指,空中用力,令到指端,非紧握之说也。握之太紧,力止在管,而不注毫端,其书必抛筋露骨,枯而且弱。清.包世臣《安吴论书》
7、大凡学书指欲实,掌欲虚,管欲直,心欲圆。元.陈绎曾《翰林要诀》
8、卢公忽相谓曰:子学吾书,但求其力耳,殊不知用笔之力,不在于力;用于力,笔死矣。虚掌实指,指不入掌,东西上下,何所阂焉?常人云:永字八法,乃点画尔,拘于一字,何异守株!唐.林蕴《拨镫序》
9、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献酎之丽。东汉.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10、书重用笔,用之存乎其人。故善书者用笔,不善书者为笔所用。
11、笔心,帅也,副毫,卒徒也。清.刘熙载《艺概》
12、昔人传笔诀云:“双钩悬腕,让左侧右,虚掌实指,意前笔后。”论书势:“如屋漏痕,如壁坼,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如折钗股。”明.丰坊《书诀》
13、张长史折叉股,颜太师屋漏法,王右锥画沙.印印泥,怀素风鸟出林,惊蛇入草,索靖银钩虿尾,同是一笔法:心不知手,手不知心法耳。黄庭坚《论书》
14、寸以内,法在掌指;寸一外法在肘腕。掌指法之常也,肘腕法之变也。元.郑铄《衍极并注》
15、大字运上腕,小子运下腕,不使肉衬于纸,则运笔如飞。明.丰坊《书诀》
16、执笔低则沉着,执笔高则飘逸。清.梁献《执笔论》
17、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真书,去笔头两寸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下笔点画波奈屈曲,皆需一身之力送之。东晋.卫铄《笔阵图》
18、把笔深浅,在于去纸远近,远者浮泛虚薄,近则瘟锋体重。唐.卢携《临池诀》
19、凡学书,欲先学用笔,,用笔之法,欲双钩回腕,掌虚指实,以无名指依笔,则有力。黄庭坚《论书》
20、所谓法则,恹压.钩揭.抵拒.导送是也。五代.李煜《书述》
21、执笔欲紧,运笔欲活,不可以指运笔,当以腕运之,执笔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知执。孙过庭有执.使.转.用之法:执谓长短深浅;使谓纵横牵挚;转谓钩环盘纡;用谓点画向背;岂偶然哉!宋.姜夔《续书谱》
22、凡书要笔笔按笔笔提,辩按尤当于起笔处,辩提尤当于止笔处。书家于提按两字,有相合而无相离。故用笔重处正需飞提,用笔轻处正需实按,始免堕飘二病。清.刘颐载《艺概》
23、用笔须手腕轻虚。太缓而无筋,太急而无骨。唐.虞世南《笔髓论》
24、笔要巧拙互用,巧则灵便,拙则浑古,合而参之,落笔自无轻佻浑浊之病矣。清.秦祖永《绘事津梁》
25、书法在用笔,用笔在用锋。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26、右军用笔内恹,正锋居多,故法度森严而入神;子敬用笔外拓,侧锋居半,故精神散朗而入妙。明.丰坊《书诀》
27、腕竖则锋正,锋正则四面势权全。次实指,制实则筋力平均。次虚掌,掌虚则运用便宜。唐.李世民《笔法诀》
28、思翁言:坡公所书《赤壁赋》全用正锋,欲透纸背,每波画尽处,隐隐有聚墨,痕如黍米,殊非石刻所能传。此皆用墨到极微妙地位,亦书家莫传之秘也。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29、执笔在乎便稳,用笔在于轻健:轻则须沉,便则须涩,谓藏锋也。清.冯武《书法正传》
30、字有藏锋出锋之异,粲然盈褚,欲其手尾相应,上下相接为佳。宋.姜夔《续书谱》
31、用笔之势,特须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病且未去,能何有焉。唐.徐浩《论书》
32、乃悟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当其用笔,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矣。唐.韦续《墨薮》
33、所谓千古不易者,指笔之肌理言之,非指笔之面目言之也。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34、学有规矩,字有体法;不然则笔意不精,字亦失乎格度矣。一字之法,贵在结构:一笔之法妙在起止。结构之道,尤在乎笔法之精妙也。佚名《永字八法》
35、将能此笔正用,侧用,顺用,重用,轻用,虚用,实用,擒得定,纵得出,遒得紧,拓得开,浑身都是解数,全仗笔尖笔毫末锋芒指使,乃为合拍。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36、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盖两端出入操纵之故,尚有迹象可寻;其中截之所以丰而不怯,实而不空者,非骨势洞达,不能悻致。清.包世臣《艺舟双辑》
37、笔正则锋藏,笔偃则锋出。宋.姜夔《续书谱》
38、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语。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39、古人作纂,分,真,行,草书,用笔无二,必以正锋为主,间用侧锋取妍。分书以下,正锋居八,侧锋居二,纂则一毫不可测也。明.丰坊《书诀》
40、古人作大字常藏锋用力,故其字画从颠到末,少有枯燥处。今往往多以燥理为奇,殊不知此本非善书者所贵,惟斜拂及挚笔令轻处,然后有此,所谓侧笔取妍,正蹈书法之所忌也。南宋.陈僬《负喧野录》
41、董文敏谓:书家虽贵藏锋,然不得以模糊为藏锋。盖以劲利取势,以虚和取韵。颜鲁公所谓如印印泥,如锥画沙是也。清.梁章距《学字》
42、惟管定而锋转,则逆入平出,而画之八面无非毫力所达,乃后积画成字,聚字成篇。清.包世臣《艺舟双辑》
43、笔在指间常欲其灵活,故能换笔。如遇转折处,不能换笔,势必生扭硬掣而过。其画必成侧锋,必成扁形。试观怀素草书,如惊蛇入草,屈伸自如,如铁丝一团,绝无偏侧。又观鲁公争座位贴,满纸皆成圆形,无一侧锋。古人云,鲁公皆用圈笔,实皆用换笔也。清.王墨仙《书法指南》
44、古人一点一画,皆使锋转笔以成之,非至起至掣曳之处乃用使转;古人一牵一连,皆旋转,正心着纸,无一黍米倒塌处。清.包世臣《艺舟双辑》
45、字划承接处,第一要轻捷,不着笔墨痕迹,如羚羊挂角。学者工夫精熟,自能心灵手敏。然便捷须精熟,转折须暗过,方知折钗股之妙。暗过处,又要留处行,行处留,乃得真快。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46、数画之转接欲折,一画之自转贵圆;同一转也,若误用之,必有病,分别行之,则合法耳。清.笪重光《书筏》
47、锋既着纸,即宜转换:于画下行者,管转向上;画上行者,管转向下;画左行者,管转向右。清.包世臣《艺舟双辑》
48、要使笔锋行字画中,如入骨既立,虽丰瘠不同,各自成体。宋.李弥孙《筠溪集》
篇四:《书法常用词句》书法常用词句文化之光2010-07-1115:25:36阅读407评论0字号:大中小订阅.
榜书常用句
博雅達觀、筆歌墨舞,寵辱不驚、道法自然、登山臨水、
淡泊明誌、典雅清麗、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清氣若蘭
放下便是、浮生若夢、觀海聽濤、甘苦自知、和風朗月、
和氣致祥、厚德載物、厚德載福、厚積薄發,惠風和暢、{书法笔法详解古今名句}.
惠風祥雲、和風細雨、海納百川、景氣和暢、江山入畫、
積健為美、積健為雄、君子不器、兼聽則明、境由心造、
境隨心轉、漸入佳境、開卷有益、寄情山水、虛懷若竹,
臨海聽濤、蘭氣隨風、樂天知命、樂此不疲、敏事慎言、
妙造自然、明月清風、明月入懷、寧靜致遠、耐住清貧、
品茗撫琴、品茗聽琴、清風朗月、氣若幽蘭、曲徑通幽、
人淡如菊、仁者不憂、如風過耳、素心若雪、室雅蘭香、
室雅人和、隨心所欲、石瘦花嬌,天道酬勤、天朗氣清、
踏雪尋梅、溫故知新、物華天寶、萬事隨緣,唯善是寶、
唯樂直言、虛懷若谷、心靜夢舒、心曠神怡、閑心逸趣、
仁者不憂、雲鶴遊天、雲淡風輕、一謙四益、韻雅趣幽、
遊目騁懷、逸致閑情、煙雲供養,悠然雅靜、怡然自得、
知足常樂、知足不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足者富、
竹影清風、篤行致遠、珠聯璧合、中庸和諧、紫氣東來。
四字联
一轮明月;四壁清风。
山以石峻;海为川归。
天下有道;国家将兴。
云水风度;松柏气节。
五车诗胆;八斗才雄。
不攻人短;莫矜己长。
风云论道;笔墨通天。
尺璧非宝;寸阴无价。
当勤精进;但念无常。
竹阴在水;兰气随风。
行仁义事;读圣贤书。
江山入画;意气凌云。
花晨月夕;茶半香初。
求通民情;愿闻己过。(林则徐)
穷不失义;富而无骄。
松风高洁;兰气幽芳。松风煮茗;竹雨淡诗。
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斧藻其德;竹柏之怀。(梁同书)
贫不学吝;默无过言。
泪尽数行;诗留千古。(郑燮)
持山作寿;与鹤同侪。(齐白石)
荡思八荒;游神万古。
倚剑天外;射雕云中。
读古人书;友天下士。(包世臣)
勤能补拙;俭以助廉。
虚心为竹;清节而秋。
移花得蝶;买石饶云。(郑燮)
欲正人心;引为己任。(胡林翼)
曾三颜四;禹寸陶分。(郑燮)
静观世态;细品人生。
澹泊明志;夙夜在公。
五字联
一生勤为本;万代诚作基。
一亭俯流水;万竹引清风。
一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人无信不立;天有日方明。
几阁文墨暇;园林春景深。
三月桃花雨;一张风雪图。
三思方举步;百折不回头。
大慈念一切;慧光照十方。(释弘一)
丈夫志四海;古人惜寸荫。
万山排紫绿;一室贮清虚。
与世为依怙;如日处虚空。(释弘一)
山公惜美景;小谢有新诗。
山吞残日暮;水夹断云流。
山深春自永;海静日尤高。
千流归大海;高路入云端。
己过勿惮改;未然当先思。
井灶有余处;林园无俗情。
天地入胸臆;文章生风雷。
天长落日远;意重泰山轻。
天意怜幽草;人间爱晚晴。
无言先立意;未啸已生风。
无极原有极;欲仁存至仁。
无事此静坐;有福方读书。
云山起翰墨;星斗焕文章。
云霞生异彩;山水有清音。
云卷千峰色;泉和万籁色。
云卷千峰集;风驰万壑开。
不雨山常润;无云水自阴。
不矜威益重;无私功自高。
甘从千日醉;耻与万人同。
日气含春雨;石阴散秋光。
日丽千芳闹;风和百鸟鸣。
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
书存金石气;室有蕙兰香。(于右任)
气得神仙迥;情依节制尊。
长笑对高柳;贞心比古松。
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
月行疑读画;花生当蓑衣。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月斜诗梦瘦;风散墨花香。(邓子龙)
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
风竹引天乐;林亭集古春。
风逆花迎面;山深云湔衣。
风波即大道;尘土有至情。
风轻一楼月;室静半枕书。
风柔莺戏柳;花放燕衔香。
文章负奇色;事业富清机。
文章辉五色;心迹喜双清。
心同孤鹤静;节效古松贞。
心源无风雨;浩气养乾坤。
心悬万里外;兴在一杯中。
以文常会友;惟德自成邻。
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
水漾春山影;人吟时雨诗。
去草寻怪石;留云补断山。
古琴弹夜月;淡墨画秋山。
平生怀直道;大化扬仁风。
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
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
丘壑趣如此;鸾鹤心悠然。
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宋教仁)
兰气熏山酌;竹声兼夜泉。
兰风载芳润;谷性多温纯。
半窗知我月;千卷鉴人书。
年酒迎新绿;梅花送暗香。
老骥思千里;鹪鹩足一枝。(翁方纲)
地小花栽俭;窗虚月到勤。(陈宝琛)
地回云偏白;亭香草木凡。
共知心是水;安见我非鱼。
有山皆园画;无水不文章。
有竹人不俗;无兰室自馨。
有雨云生石;无风叶满山。
有容德乃大;无欺心自安。
曲径踏花影,明轩赏月华。
虫书叶字古;风织浪纹轻。(于右任)
竹开霜后果;梅动雪前香。
竹石得幽秉;壶觞多雅游。(梁同书集文同句)竹外山初曙;藤荫水更凉。
竹送清溪月;松摇古谷风。(董其昌)
竹疏云作画;梅瘦雪添神。
优游乐闲静;恬谈养清虚。
行修而名立;理得则心安。(于右任)
会心今古远;放眼天地宽。
会心多野趣;契理谢言诠。(乾隆)
名香泛窗户;达岫对壶觞。
名香播兰蕙;妙墨挥岩泉。
名香播兰蕙;雕藻迈琼琚。
名随市人隐;心与古佛闲。(梁同书集苏轼句)各勉日新志;共证岁寒心。(蔡元培)
江山千古意;时序百年心。
江山开眼界;风雪炼精神。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江山助磅礴;文物照光辉。
江山澄气象;冰雪净聪明。
汲古得修绠;开怀畅远襟。
寻山如访友;远游如致身。
异石归海岳;高士标云林。
羽仪呈鸑鷟;藻思焕琼琚。
声华满冰雪;述作凌江山。
声华满冰雪;节操方松筠。
芳野留胜事;艺苑重高文。
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
我思铭陋室;谁为记闲轩。
秀句满江国;芳声腾海隅。
何处梅花笛;谁家碧玉萧。
伴我书千卷;可人竹一丛。(郑燮)
闲中有富贵;寿外更康宁。(陈鸿寿)
闲吟步竹石;长醉歌芳菲。
穷愁但有骨;诗兴不无神。
良辰入奇怀;虚室绝尘想。
即事已可悦;赏心还自怡。
青山吟意远;红树寄归迟。
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苔石随人古;山花拂面香。
事可对人语;福向俭中求。
松风清耳目;蕙气袭认襟。
奇石寿太古;好花开四时。{书法笔法详解古今名句}.
画前原有易;删后更无诗。(龚晴皋)
雨匀万木翠;日暖百花舒。
雨过琴山润;风来花木香。(乾隆)
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
雨润千山秀;风和万物荣。
披云炼琼液;坐月观宝书。
披襟对清朗;推分得天和。
到为诗书重;心缘启沃留。
知音在霄汉;高步蹑华嵩。
畅怀年大有;极目世同春。
佳气生朝夕;清言见古今。径隐千重石;园开四季花。采菊东篱下;种桑长江边。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鱼跃清波彻;莺啼众绿深。
卷帘花雨滴;扫石竹荫移。(查士标)
学业醇儒富;文章大雅存。
波涛良史笔;讽兴诗家流。(祁隽藻)
波绿生春早;云归注雨迟。
诗从肺腑出;心与水月心。
诗思竹间得;道心尘外逢。
春归花不落;风静月长明。
春来千岭翠;花落两衿香。
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
草木含清色;岩廊挹大犹。
草色和云暖;梅花带月寒。
茗杯暝起味;书卷静中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枳棘成而刺;担黎食之甘。(郭沫若)
柳深陶令宅;月静庚公楼。(集唐诗句)
要求真学问;莫做假文章。
看人用白眼;当户有青山。(夏丏尊)
秋菊有佳色;幽兰生前庭。
泉清堪洗砚;山秀可藏书。
剑气非关月;书香不是花。
闻说江山好;终嗟风趣频。
闻鸡晨舞剑;借萤夜着书。
美花多映竹;乔木自成林。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养拙干戈际;用心霜雪间。
恪勤在朝夕;怀抱观古今。
举头望明月;荡胸生层云。
洪词留石逸;华势上流黄。
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郑燮)
室有山林乐;人同天地春。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诗写梅花月;茶烹谷雨春。
险艰自得力;金石不随波。
结交指松柏;述作凌江山。
幽林听鸟语;深谷看云飞。
篇五:《经典书法论200句》经典书法论200句
(1)古之善书者多寿,心定故也。人能定其心,何事不可为。
(2)书法亦就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
(3)内典《金经》云:“非法非非法。”书家悟得此诀,何患食古不化。
(4)惟笔软则奇怪生焉。——蔡邕《九势》句
(5)清心寡欲,字生精神,是亦诚中形外之一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