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言警句素材
导航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2020-12

'【篇一】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体会(人教版教学总结)

 徐溪坤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体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段话科学而又简明地说明了阅读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地位。针对当今的考试制度来说,每一位学过初中语文的人都知道,一份语文试卷一般是由语基、阅读、作文三部分组成。而在阅读中积淀着语文的基础知识,广泛地阅读又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故言阅读教学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中是一场绝对的重头戏。再说古往今来有无数关于阅读、关于读书的至理名言,告诉我们说不尽的好处。就《语文课程标准》也大力阅读的重要作用:

——阅读能够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获取外部的信息和知识,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拓展人的视野,帮助人融入广阔的社会空间。

——阅读能够沟通人与人类的心灵,使人得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吸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丰富文化的积累,发展思维和智慧,接受美的陶冶,丰富精神世界,提高人的修养和品位。

——阅读能够发展人的语言,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其实,阅读也是生命活动,是一种生活,是一种自由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智慧的生活。正如萨特说的那样:“阅读就是自由的梦。”人们正是在自由愉快的阅读中享受着精神的生活。

这样的阅读教学就不能靠灌输和机械训练来实现。学生必须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

阅读的人文性和功利性定位,决定学生的阅读不能局限于教科书的范围,只有以其为源,漫游书海,开拓学生的阅读面,纵览课内外健康书籍,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

如何让大部分学生通过阅读感受生活的美?如何让学生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喜悦?如何让学生通过阅读深谙走进语文的快乐?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浅见。

 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激趣

美国心理学家斯奇卡列说:“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同样的,面对农村的孩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承担着积极引导的重要责任。从教几年的我,明白其中道理。立足于课堂,应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重视学生的感情和思考,在积极引导中,化抽象为形象,化平淡为神奇,化枯燥为活泼,使学生入“迷”。不知不觉中把徘徊在门外的学生带入艺术殿堂,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心灵的感染和艺术的熏陶,增强学生对阅读的渴望。帮助学生领悟作品的情操美,品味语言美。体会作品中的意境美,让学生不断地发现美、领悟美、欣赏美。以课文为切入点,以点带面、旁征博引使学生进入更广阔的阅读领域,激发他们阅读课外书籍的浓厚兴趣。如在教授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的《忆读书》一文时,课文中大量涉及到古今中外的名著。我趁机把其中出现的《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茶花女》等作品的精彩之处略作叙述,吊足学生的胃口,勾起他们迫切阅读这些书籍的欲望。在这样一个从课内到课外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了出来。

二、 备有香米打造巧妇——设置图书角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仅仅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却没有考虑到阅读的物质前提,即是有的无矢,阅读也就成了空谈了。面对农村中学文化氛围相对较薄弱,家庭经济整体水平较落后的实际情况,我们不能奢望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能力去找到自己想看的书,且如觅书过程艰难,很多学生的兴趣也会随之殆尽。为此,应集众人之力量,设置一个班级图书角,从教师到学生每学期一人捐出最少一本的书籍。让阅读教学成为有源之水,让学生的阅读强烈愿望有地方冲浪实现,也掀起了班级广泛阅读的高潮。多样的社会,要求多样的人才,在图书角的内部也必须多样化,不能局限学生的阅读面,不能束缚学生活跃的思维。另所备之米应香气逼人,所集书籍应健康向上。我们知道并非所有的书都“开卷有益”,况且中学生本身还缺乏明辨是非,特别是抵制诱惑的能力,因此,设置图书角时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既要热情地保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又要帮助学生净化阅读内容、规范阅读行为、提高阅读品味,教育学生远离黄色(色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情人灰色(反动X黑色(暴力)的读物,拒绝“毒品”的诱惑,培养健康的阅读情趣,确保阅读大课堂在光明的快车道上健康平稳地运行。

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指导正确阅读方法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叶圣陶

在阅读教学中的“渔”也就是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和阅读方法。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包涵一定的能力层级,教师应避免教学中阅读指导的随意性和零散现象,力求有一定的指导体系,能系统地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方法进行点拨。

    ①感受性阅读是阅读能力和方法的基础。读书、读书,关键要去“读”。“读”了人才知道课文中的人物事情理趣,“读”了才能感觉到文章作者那颗心为什么会如此歌唱,“读”了才能品尝到文章的深透与空灵,将文章读上两三遍,或快读全文,或细读有关段落,或跳读扫描,或吟诵你喜爱的句子……总之,要用“心”钻进去,去感受文章的精华。

    ②理解性阅读是培养阅读良好品质、提高品位和阅读能力的必经途径。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联系作者或文章主人公的时代前景,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及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文学性作品理解性阅读的方法之一。理解性阅读着力强调知识的迁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学以致用的阅读途径。

    ③鉴赏性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一种高层次的阅读境界。要真正进人语文的天地,进人“语文”的胜境,需要鉴赏阅读。鉴赏优美的文学作品,能够从中获得身心的愉悦,更重要的是能够借鉴作者观察社会的角度、认识事物的方法以及谋写也好文章必须善于运用变化的句式和丰富多彩的词语,必须恰当地运用修辞。进一步说,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饱满的思想感情。而这一切来自广泛的阅读和对文学作品独特体验。另一方面,学生在写作实践与阅读结合过程中,因为阅读有形与无形的积累,培养了良好的语感,储存着较丰富的写作素材,往往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有许多学生在读书笔记中,记下了一则小故事或者一句名言,而在作文中恰好得到运用,这样便于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与语文基础知识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语文基础知识是阅读体验的基石,而大量的、多种方式的阅读又全面地扎实积累扎实语文基础知识。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我对我的学生说“以阅读为支点,就能撬动雄峻的语文泰山”。

从功利性的角度看,阅读教学的开展决定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拉动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有利于语文教学成绩的突出。从人文性的角度出发,阅读教学的成功,在于丰富学生的间接社会经历,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总之,在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逐步建构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一个个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的读者,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真正做到“我阅读,我思考,我体验,我提高”。

                                                                                                2010年3月28日

 【篇二】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月光曲说课稿(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科书第26课《月光曲》。这是一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在结合人教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方面:学会根据实在的事物,展开适当的联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贝多芬同情穷苦人民的思想。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月光曲》的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 

四、说教法:

为了紧扣大纲,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采用了尝试教学、变序教学等多种方法,利用多媒体软件,运用“以读代讲”、“尝试练习”、“点拨议论”的方法。

五、说学法: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新时代人们对教育的要求开始转向追求个体的自由,“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为此我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合作学习,研究语言文字,渗透“读”、“思”、“议” 、“悟”、“勾”等学法。

六、 说教学程序:

本课安排两个课时,为了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的崭新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氛围,激发学生情感。

讲课伊始,我应用情景教学,多媒体出示贝多芬画像和他的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随后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并随乐声简介贝多芬,让学生明确贝多芬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他为人民创作,为人民演奏,人民对他十分爱戴和敬仰。创设出浓郁的情景氛围,使学生进入情景,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暗示了课文的内容中心,引出课题 。

(二)倡导合作学习,培养问题意识。

教学想要真正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营造一个合作学习的民主氛围,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问是一点,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就在每事问。”显而易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相当重要。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初读悟文后,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影响。让学生质疑提问,教师梳理学生懂或不懂的内容,以学定教。这一步,体现了尝试教学法的“自练”;体现了学法“读”、“议”、“悟”。

(三)直奔文章重点,体会乐曲意境。



如此美好的乐曲,贝多芬是在怎样的心境和激情中创造出来的呢?我让学生尝试自学后,出示插图,师生共同讨论得出贝多芬作曲的根源:夜深人静,听到琴声;走进茅屋,引起同情;遇见知音,非常激动;环境清幽,创作名曲。让学生明白兄妹贫穷的现状与贝多芬憎恶社会的激情,使得贝多芬的心情在变化,而穷兄妹俩,特别是对爱音乐又懂音乐的盲姑娘的深切同情和对她求知若渴心理的理解,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感情基础,从而让学生体会了贝多芬的卓越才华,和她对劳动人民的关心、热爱。

(五)突破文章难点,解决“两境”统一。

为理解本课难点“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我让学生连贯全文,体会贝多芬散步时心里平静,正像第一乐段轻松舒缓,也如皮鞋匠听到音乐联想的第一层文字描写,当贝多芬听到琴声和兄妹的谈话十分感动,正象第二乐段节奏渐强发展,也如皮鞋匠联想的第二层文字描写,当第一曲完了,盲姑娘认出贝多芬,贝多芬更加激动,正像第三乐段高昂激越,也如皮鞋匠联想的第三层文字描写,从而解决了文章难点“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

(六)释放情感欲望,强化朗读训练。

进入新世纪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已经充分意识到读书感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读书是课堂训练的主线。为此,在教学中,我贯穿了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齐读、分读、品读、读句、读层等,通过读使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共鸣,受到启迪并释放了自己的情感 ,进一步体现了“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

(七)重视想象能力,拓展创新意识。

在作业设计上,为了让学生化知为能,迁移应用,我出示文中联想的语段,并提问“这一幅美妙绝伦的月色海天图,兄妹俩真的看到了吗?”进而抓住“好像”、“仿佛”引导学生进一步分辨事物和联想,并体会写作时应用联想的条件和好处。之后出示两幅图画,并配以音乐,让学生领会美妙的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无限遐想,给我们带来美的熏陶和享受,从而丰富和提高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再让学生发挥想象,练习写作,力求读写结合,课外延伸。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旨在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指导思想。

 马战杰

【篇三】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师应学会授之于渔

教师应学会“授之于渔”

古人用“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这样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一个教育的常识问题。质朴无华而含义深刻,是教育的至理名言。一些名师大家大多是在这种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成功的进行了教育实践,培养出了一批批祖国的栋梁之材,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建立了丰功伟绩。但是自从建国以来,我们一味崇洋媚外,摈弃了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教育传统,转而师承苏联,以凯洛夫教育学为规范,从而迷失自我。把重视学习方法培养的教育精华视之为糟粕,渐渐形成了注重知识本身,忽视了学习方法培养的模式,舍本逐末,痛失根本。造成教育的弱化,受教育者素质的降低这样一种结局。如不彻底改变,祖国的未来令人担忧,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新课标的实施,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全新的教育思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改变过去只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知识形成过程思辩的弊端。是回归教育的根本,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的重要保证。

传统意义上的学习,大多是指读书写字,或者通过阅读、听讲和实践获得知识或技能。而现在意义上的学习是要求学习者在此基础上,着重学会学习的方法,获得自我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明天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学会学习就是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有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我调控能力;有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善于发掘自己的学习潜能。这里就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发掘学习潜能进行介绍。

首先,谈谈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适合自己特点和学科特点的方法。第一,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说过:“世界上不存在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自然也是这样。在学习方法上,要正视这种差异,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方法。在性格上,属于活泼好动、思维敏捷、反应迅速的外向型性格的学生,教师就应该引导其采取“交替学习法”。在一个适当的时间段里安排不同内容、不同学科的交

替学习,而不适合长时间埋头学习单一科。如果学生是稳重沉着、细心敏感、喜欢深度思考、学习有韧劲的内倾型性格,教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集中精力在某一段时间内钻研一个科目的内容,并注意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打开思路,多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第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的同学擅长抽象逻辑思维,对数学和逻辑推演关系轻车熟路;有的同学擅长具体形象思维,对色彩、图形和造型极为敏感;有的同学长于瞬时记忆,却逊于逻辑记忆;有的同学能长时间保持注意力的集中;有的同学则需要不断进行注意力的转移,等等。所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其选择学习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生擅长形象思维,就要教给他把所学内容通过图表、排列组合、想象等方法来强化掌握和记忆;如果学生擅长长时记忆,就引导他早些动手准备复习考试;如果学生长于短时、瞬时记忆,就要教育其充分利用好复习时间,等等。总之要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了解,以便帮助学生利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三,教会学生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选择学习方法。中小学各学科的内容不同,各自的概念、术语也不同,学习时也应采取不同的方法。文科课程和理科课程的内容特点差异很大,文化类课程和艺术类课程也不同。所以,学哪一门科目用什么方法,是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学习技巧。

第四,把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法结合起来。学生接受知识是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实现的,要收到好的学习效果,教与学的方法都要科学合理,做到紧密配合。作为学生要善于了解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授课特点,该听时要专心细致,不走神;该动脑思考时要努力思考,不停顿;该提问就要发问,不害羞;不可不顾老师讲课的节奏和安排,自行一套。

其次谈谈发掘学生潜能。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学习具有极大的潜能。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一个正常,健康的人只运用了其能力的百分之十。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指出:利用音乐和调整呼吸节奏,可使我们学到比以往多几倍的知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如果从小就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我国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表明,人的潜能在心情愉快、精神放松的状态下,能得到有效的释放。学习应该是乐教和乐学的和谐共振。进入中学,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机能迅速成长发育,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是发掘学习潜能的黄金时期。发掘学习的潜能做到以下几点很重要。

第一,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了老师。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动力,它往往可以使人废寝忘食。相反如果对知识、对科学没有兴趣,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一件苦差事,甚至一拿起书来就头疼,当然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在回答是什么原因使他发现了J粒子时说:“是兴趣,比如搞试验,因为我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呆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的希望发现我所探索的东西”。

第二,要鼓励学生有成功的自信。毕业于哈佛大学的精英们,身有感触的说,我们从哈佛大学获得的最有价值的财富,就是对成功的自信。有一位默默无闻的国际象棋手,竟在一次比赛中轻而易举的战胜了某棋艺超群的棋王,在棋坛引起轰动。原来,这位棋手在比赛前三个月,隐居乡间,戒烟戒酒,只是在心里下棋,养精蓄锐,已成功的姿态迎接决战的时刻,潜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绩。

第三,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丰富,就像城市中纵横交错的高速路和复杂的立交桥,融会贯通。学习潜能的发掘与丰富的想象力是分不开的,而善于观察又是想象力的突破口。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这比知识传授更符合教育的规律,只有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是教育的成功。

2005.6.30

【篇四】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出自《老子》。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鱼是结果,渔是方法。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都会讲这样的话,可讲着讲着,就渐渐忘记了它的根本。在应对各种考试的忙碌中,在迎接各种教改的混乱中,我们迷失了方向。曹刿说‚肉食者鄙‛,我们非‚肉食者‛,何以也‚鄙‛到这种程度?

前天学了魏书生老师的案例,才突然醒悟,魏老师的带班和教学不都是‚授人以渔‚的实践吗?魏老师带班,凡是学生能管的班委不管,凡是班委能管的班长不管,凡是班长能管的班主任不管。在教学上,凡是学生能讲出来的老师不讲。这不正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典范吗?这不由得使我想起‚勤快母亲懒子女‛这句话来。凡事都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学习做事情的方法,这才是教师职业的正道。

教育是一项关乎民族兴亡的大事,需要不断的探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强调了方法的重要性。还有一句话叫‚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教育的最高的境界应当是超越方法论,应当是‚授人以欲。‛我们用三个小故事来解读‚授人以欲。‛

第一个故事。一位游人旅行到乡间,看到一位老农把喂牛的草料放到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于是就问道:

‚老公公,你为什么不把喂牛的草放在地上,方便它直接吃呢?‛老农说:‚这种草草质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顾;但是我放到让它勉强可以够得着的屋檐上,它会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个精光。‛有些知识并非学生很乐意去学,我们该怎么做呢?

美国著名心理医生基恩博士常跟病人讲起小时候他经历过的一件触动心灵的事:

一天,几个白人小孩正在公园里玩。这时,一位卖氢气球的老人推着货车进了公园,白人小孩一窝蜂地跑了过去,每人买了一个,兴高采烈地追逐着放飞在天空中的色彩艳丽的氢气球。

在公园的一个角落躺着一个黑人小孩,他羡慕地看着白人小孩在嬉笑,他不敢过去和他们一起玩,因为自卑。

白人小孩的身影消失后他才怯生生地走到老人的货车旁,用略带恳求的语气问道:‚您可以卖一个气球给我吗?‛老人用慈祥的目光打量了一下他,温和地说:‚当然可以,你要一个什么颜色的?‛小孩鼓起勇气对她说:‚我要一个黑色的。‛脸上写满沧桑的老人惊诧地看了看小孩,旋即给了他一个黑色的氢气球。

小孩开心地拿过气球,小手一松,黑气球在微风中冉冉升起,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形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

老人一边眯着眼睛看着气球上升,一边用手轻轻地拍了拍小孩的后脑勺,说:‚记住,气球能不能升起,不是因为它的颜色、形状,而是气球内充满了氢气。一个人的成败不是因为种族、出身,关键是你的心中有没有自信。‛那个黑人小孩便是基恩。

教育工作中,你是否在孩子们心中播下自信的种子?你是否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第三个故事。一个叫亨利的青年,站在河边发呆。这天是他30岁生日,可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活下去的勇气。因为亨利从小在福利院长大,身材矮小,长相也不漂亮,讲话又带着浓重的乡土口音,所以一直自卑,连最普通的工作都不敢去应聘,没有工作也没有家。

就在亨利徘徊于生死之间的时候,他的好友约翰兴冲冲地跑过来对他说:‚亨利,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刚从收音机里听到一则消息,拿破仑曾经丢失了一个孙子。播音员描述的特征,与你毫不相差!‛‚真的吗?我竟然是拿破仑的孙子!‚亨利一下子精神大振,联想到爷爷曾经以矮小的身材指挥着千军万马,用带着泥土芳香的法语发出威严的命令,他顿感自己矮小的身材同样充满力量,讲话时的法国口音也带着几分高贵和威严。

就这样,凭着他是拿破仑的孙子这一‚美丽的谎言‛,凭着他要成为拿破仑的强烈欲望,30年后,他竟然成了一家大公司的总裁。后来,他请人查证了自己并非拿破仑的孙子,但这早已不重要了。

能力过人而年薪超过百万的查尔斯说:‚我认为我拥有的最大财富是能够激起人们工作的热忱。‛‚激起人们工作的热忱‛不正是‚授人以欲‛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这应该成为我们教育下一代的一种思想观念。‚欲‛就是植根于内心的兴趣、愿望和为之而努力的激情,它时刻影响着人的行为。某位著名教育家说:"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中、小学特定的教育阶段,针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率性而为的孩子。他们好动,容易分心,情绪不稳定,容易产生畏难、消极的心理。那么如何对他们进行立竿见影的教学,吸引他们去学习知识,培养兴趣是最为重要的。不喜欢,没兴趣,在这种心理下哪怕成年人都很难去学习,何况是群稚气未退、懵懵懂懂的孩子们!在中、小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思索并寻求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途径。

头脑不是一个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们明确了这个‚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的道理,就要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建构者,抛弃学生是知识容器的错误理念,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不断提升学生主动探

求的愿望和能力,我们的教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的教育才会充满生气和活力。

【篇五】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物理李建辉

《老子》里有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吃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意思是说教师不是把教材教好、分析好,而是教学生如何有能力自主学习,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那么如何才能够让学生有能力自主学习呢?我从非智力、情感和态度等角度说说我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想学,自然会主动的去学习。

法拉弟是发电机原理的发明者,他幼年是在一个书店里做徒弟。他订书订的慢,别的徒弟到利波老板那里去告状,利波对众徒弟说,他们有所不知,法拉弟是一面订书,一面吃书,书钉好了,头脑也吃饱了,你们当中如果有人向他这样对学习感兴趣,这样的用功,我是非常高兴的。当法拉弟装订一部百科全书,翻到电气一章,只有两页,他看完,觉得不够味,说我将来要写一本《电气》。由于

他的努力、勤奋、肯学,最后梦想终于实现。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培养学生时期的兴趣是多么的重要,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

蔡元培先生说过:“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这表明兴趣对学生成长有着重要作用。兴趣作为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能促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像力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得到增强,从而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同时,兴趣往往是成功的先导。它在适宜的条件下,会给学生确立未来的理想,而理想又成为其终身奋斗的目标。作为一名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教育过程应该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这场马拉松的竞赛过程中,需要教师正确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这样,才能让学生沐浴着春风和阳光,带着快乐心情,轻松走上人生的跑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二、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教育对学生产生什么效果,是由师生关系和学生合作的状况决定的。没有沟通就没有教育,没有合理的沟通渠道那一切皆为空谈。所以教师必须培养学生沟通的艺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在高质量的沟通过程中,才能彻底拆除妨碍情感交流的“篱笆墙”,形成良好的教育网络,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思想上的震撼,精神上的鼓舞,心灵上的启迪,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精神交流的过

程。师生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及相互补充的过程中分享着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着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行之有效的交流、合作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必然会受到自身条件和认知水平的限制,要想更快更好的掌握更多的有用知识,就必须依靠良好的沟通进行合作与交流。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有一个著名的比喻,他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这个比喻点明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交流与合作是一种学习策略,它集中体现了建构主义所提倡的认知工具、社会建构和认知分享的观点。它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与周围环境交互而自主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人际协作,讨论等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来组织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学习中的协作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学生个体之间的包容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情感的形成。这样有了沟通意识与沟通能力,才会为学生终身有能力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环境基础。

三、培养学生主体学习意识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实际教学中要求学生成为所有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知识意义的积极建构者。同时要求学生“主动地学习,亲自的探

索”,“主动地发现,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真正成为“课堂的中心”,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和创造性。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性,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发挥学生的批判能力和建构能力。这样才能在现在和未来有意识地自主学习,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渔”,聪明的中国人很早就通晓这个道理,这也与当代“实事求是”的精神不谋而合。然而,尽管课本上谆谆教导我们要“学以致用,掌握方法,提高实践能力”,虽然随着素质教育改革,我们已注重“渔”(即思维实践能力)的掌握。但由于长期教育模式及我国人多竞争太激烈现状的制约,一味灌输包含许多无效信息的课本知识的教学方式仍然占主导。因此,真正将教育由“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转变的任务依旧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名言集》

2、阎立钦《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育研究》

3、凌瑞初《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4、肖川《教育的智慧与真情》

【篇六】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四辩稿

尊敬的主席评委,亲爱的对方辩友以及在座的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刚刚我方辩友已经通过大量实例,道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向大家阐述了我方观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纵观整场辩论赛,我方在欣赏对方辩友精彩表现的同时,一不小心攥住了对方辩友的几个问题-

1.对方辩将对方坚持的“鱼”范围扩大化,相比较有着三点水儿的渔来说,不难发现没有三点水的鱼本不应该具有对方辩口中那样宽泛的含义。如果真的像对方辩友所说,鱼中包含着渔,那么这场辩论赛就如同用鸡蛋与鸡蛋黄比较,失去了意义

2.请对方辩友认真看一下我们的辩题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方从未否认对方口中鱼的重要性,也没有否认授人以鱼的可取性,只是觉得在对比的大条件下,授人以渔更顺应时代潮流和社会的要求,请对方辩友不要恶意扭曲我放观点

3.对方辩友屡次将鱼放在特定的环境下夸大其作用,没有从最普遍的最大众的角度考虑问题,没有把握本场比赛的重心,纵使语言精炼,措辞华丽却也是以偏概全,一叶障目,实在可惜

4.对方辩友慎重考虑了我方之渔是否真的具有获得贵方之鱼的能力,再解决这个萌萌哒的问题之前,我要普及一个常识,授为动词,后只能接名词词性的宾语,所以单纯的从词性结构上来解读,我方的渔此时为名词,根据现代汉语大辞典1792页中记载渔的名词词性为渔夫,根据今天的辩题来看当渔做名词理解的时候,应该取其引申义,即渔具所以对方辩友所提出的猜想就像是牙刷可不可以刷牙一样有含金量

接下由我向大家进一步阐述我方观点:

首先,从条件设定上,我要提醒对方辩友,贵方的辩题并不是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无穷多的鱼,所以请不要迷信“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就算是掉了馅饼砸到了你的嘴巴,也不会一日三餐地砸到你。所以授人以渔,授人以获得鱼的方法才是王道其次,从社会背景上,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之所以在学习过专业课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再实习,正是源于这个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想要立足于这个社会,需要的并非一个位置,而是能留在那个位置的能力《朱子治家格言》中的那句“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也很好的印证了我放观点。

第三,从人性上讲,渔对健全我们独立自强自尊自爱的人格,增强我们本身的自我认同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我们通过渔和自己勤劳的双手收获得鱼的时候,心中那份沉甸甸的喜悦定会让你从心底里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最后,从实际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的演讲中说过“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中方将积极实施“非洲人才计划”,未来3年将为非洲国家培训3万名各类人才,提供1.8万个奖学金留学生名额,加强对非洲技术转让和经验共享。”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习大大已经有了这个认识,为什么对方辩友不愿意跟随者时代的步伐向着光明迈进呢。

综上所述,我放坚持认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唯有授之以渔才能实现我们自身与社会的双赢,开纷繁之花,走和谐之路。

【篇七】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高密市凤城中学柳秀梅

我国古代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有一句名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说,给人以鱼吃,只能使人享用一时,不如教人以捕鱼的方法,则能使人终生有鱼享用。用老子的这句名言来形容今日的教育方式的改革是再恰当不过的了。那如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真正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呢?我认为,在实际教学中起码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大家都知道,计算机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新事物,每天甚至每刻都有大量的新软件和新硬件出现,如果我们不是让学生学习其中的规律而仅仅教会他们会使用和掌握眼前的这些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那么学生以后每学习一个软件都要靠教师去教,没人教就不会,无论对工作还是学习都是相当不利的。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教师不仅要精通教学内容,更要熟悉学生,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设计开发有效的教学资源,创设情景,给学生的学习以一定的引导和具体的帮助。因此,教师只有在思想上明确了自己应处的位置,转变已有的“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观念,才能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

其次以“任务驱动”为主导,因材施教。以往,信息技术学科的教材和教师的教学基本上是软件说明书式的,主要介绍软件功能,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不高,学后也往往不会使用。如今,现行教材进行了大胆改革,按照一种新的“任务驱动”模式进行编写,因此教学的基本过程也应该是任务驱动式的,这和以往的教学方式形成很大反差,要求教师要尽快适应和驾驭这种方式。所谓“任务驱动”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是由教师直接讲解教学内容,而是把教学内容打散分解到教师精心设计的一系列任务中去。如:Word的教学不是直接介绍Word的每个菜单的功能,而是通过制作请柬、海报、周刊等任务来进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容易取得较好的效果。

总之,要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的老师就要多动动脑筋,毕竟它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教学是艺术,艺术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实践、探索、创新。信息技术课更是如此。希望我们把一些好的方法相互交流,使我们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篇八】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满分作文《授之以渔摆脱依赖》

人活世上,总有自己的追求。总有自己的理想,想做大事业,想登上顶峰。然而,人性的深处,总有那么一丝慵懒。明知守株待不来兔,却总想天上掉馅饼。于是,长辈怜悯后辈奋斗不易者,总是千方百计给自己的后辈开辟前路,寻求捷径,殊不知,捷径尽头,总有一头猛虎,要你付出更大的代价。

捷径易走,人生难求,滚滚红尘之间。许多人摆脱了对上辈的依赖,不懈地摸爬打滚,努力接近人生的巅峰。他们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汗水,却阅尽了世间沧桑,收获了宝贵的经验。他们走过了崎岖艰险的人生之路,却览遍了大好河山,鸟语花香。一路的美好,皆尽收眼底。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在告诫为师者。引导学生前行时,要点到即止,指示一条明路,却要学生独自前行和摸索。最后得到属于自己的成果。为师者如此,为人父母者又何尝不是此道?母鹰总是毫不留情地将小鹰抛出巢外,老虎在年幼时便要惨遭父母遗弃。引到适宜处即放手。这是大爱,是情至深处似无情的大智慧。

倘若为人父母者毫无原则的溺爱,为子女亲手铺平开道。规划人生,子女一直活在父母的庇佑之下。又怎能一展翅膀,搏击社会的风风雨雨,领略世道的苦辣酸甜?倘若为师者一路带领学生前行,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所遇到的每一个困难,学生又怎能独立思考。独立去解决困难,并从中找到自己的创新之路?

更甚者,就如那古代故事所说的饭来张口的儿子,母亲出远门前做一张饼挂在儿子的脖子上,儿子不会做饭,甚至不会用手举起饼来吃,只会啃到嘴边的食物,最后落得了个凄惨死去的下场。活在父母庇佑下的子女,倘若有一天,父母离去,无非就是坐吃山空,败光家业,落了个穷困潦倒干干净净。这并非耸人听闻,而确确实实是许多富二代的最终结局。一直走在老师的老路上的学生,最终不过是师长的一个复制品。没有自己的成就,那就只能活在老师的阴影下碌碌无为了。

捷径易走,而代价如此惨重,不如自己动手,求一场丰衣足食的人生。与其将后辈护在身后,亲历亲为地为他们开辟前路,不如放手,远观他们披荆斩棘,并在山穷水尽时给予明示。与其守着父母的丰厚家产,不如自己另立门户。享受一场属于自己的成功。比尔盖茨早早就散了自己的万贯家财,而儿女们无一垂涎这唾手可得的财富。都已经寻到了自己的路途。找到了自己的事业,前辈不留财富,因为授之以渔。他们不接受前辈的馈赠。因为这是属于他们的人生

授之以渔,为后辈指示一条明路。放手任其经受风雨的洗礼。摆脱依赖。独自行走。让一路的经验累积成看破红尘的睿智。一路艰辛铸就了风雨不惊的平稳。最后,站在路的尽头,即使没有轰轰烈烈。也能笑对命运。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