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皮影戏》
2013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报告
题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于皮影戏的调查
选题:民间艺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完成人及学号:王刚(13040410014)
高国庆(13040410030)
玉山·坎吉(13040410010)
叶尔兰·吐尔汗江(13040410024)
指导教师:蒲伟芬
2015年5月20日
一、调研情况介绍
(一)调研背景
中国是个拥有上下5000年历史的国家,也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这样悠久的历史的长河里,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艺术。艺术也就成为了中华文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皮影,这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是古代人们的智慧的结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它在中华文明向前发展的道路上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也跟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融入这新的活力。但这样一个民间艺术在当今社会的电视,网络等现代文明中逐渐被人们忽略,不断从人们生活中淡出。它昔日的辉煌慢慢被历史的长河淹没。
当今中国有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向富强,民主与文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中国共产的领导下不断尝试中,中国人民摸索出了一个适合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当今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皮影作为传统的民间艺术,我们应该使它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而不是让着民间艺术从我们生活中消失。
那么作为大学生,我们对皮影这民间艺术了解有多少呢?它现在的生存状况到底怎么样呢?它对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多少的促进作用呢?鉴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堂中的社会实践要求,我们组的成员决定了我们的实践内容为“民间艺术(皮影)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调研目的
1.调查当今大学生对皮影的认识程度和关注程度。
2.调查皮影目前的生存状况。
3.调查皮影对建设和谐社会的作用。
4.加深与社会的接触及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传统的民间艺术。
(三)实践方案与实施情况
1.实践形式:经过我们组成员集体的讨论,决定了以问卷和实地走访为主要的调查方式。而且我们决定采用网上问卷形式。
2.实践分工
1)集体讨论设计调查问卷。
2)高国庆负责把调查问卷放到网上并对结果进行统计,王刚辅助。
3)玉山和叶尔兰负责实地走访,并整理走访内容。{中国民间艺术——皮影作文300}.
4)集体谈论调查结果。
5)王刚根据集体讨论的结果写实践结论及总结,其他人辅助。
3.实地走访{中国民间艺术——皮影作文300}.
我们组社会实践的实地走访的对象是一位皮影戏民间艺人。遇到这位艺人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组的成员有次在北雷村集市上看到过这个民间艺人的表演。但当我们确定了社会实践的题目后向走访这位艺人。于是负责实地走访的两位成员在5月12日去北雷村集市,想和这位民间艺人聊一聊关于皮影的一些东西。我们也不知道他来自哪里。那太我们的两位成员运气还不错,他们刚好赶上一场皮影表演了。皮影表演是在一个临时搭建的帐篷里进行的。帐篷并不大,不过里面的观众也很少。皮影艺人在一个薄幕后面操纵戏曲人物,还有地荡起伏的曲调在讲述故事。很快皮影戏结束了,人们也慢慢散去了。于是叶尔兰和玉山上去和皮影艺人打招呼,问候完后说明自己的来历。皮影艺人欣然接受了他们俩的请求。
据那位皮影艺人说,他叫张欣星,已超过60岁,是秦镇人。他是一个老皮影艺人,他的手艺是从他父亲那儿继承来的。他从小跟父亲学了皮影戏,后来他父亲不能再演的时候开始他自己演。如今也有将近40年时间。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农务闲暇之时给给别人演。以前他可以靠这个赚点钱,但现在不能了。因为慢慢地看皮影戏的人少了。现在他演皮影是为了自己对皮影戏的热爱才去给别人演的。有时他会到别的地放演戏,但不会离家乡很远,只是在周围的农村地区演。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网络越来越普及的现代社会里,看皮影戏的人不多。现在看皮影戏的人也只是那些中老年人,他几乎没碰到过青少年看他的戏。皮影有悠久的历史,但它什么时候出现的,他也说不清。他只知道的是它从古代起在人们生活中存在。皮影戏是很传统的民间艺术,是人们对和谐,美好社会的体现,也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但如今这样一个传统艺术渐渐被社会,被人们遗忘。它正在从人们生活中淡出。本来他打算把自己的手艺教给儿子的,如今更让他担心的是他儿子不愿意继承自己的手艺学皮影。他也没有找到一个愿意学的继承人。想到自己的手艺就这样没有继承人的时候他会有些失落感。说到这些,他叹息了一下,也许我们感觉不到这位艺人心中的痛,这是对皮影戏的热爱与责任。这真的让我们感动了。如今能有几个人对自己的职业有如此的责任心呢?如今会演皮影戏,会制作皮影的人越来越少。
皮影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的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对美好和谐社会的向往。而如今,慢慢从人们生活中淡出。如今又有几个人像那张欣星先生那样对艺术有那么的责任心。我们经常说对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待皮影戏我们也是如此。它所蕴含的和谐,尊老爱幼,敬业的{中国民间艺术——皮影作文300}.
精神仍然符合当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许我们有必要去让皮影这类优秀的民间艺术重现在我们的生活,不至于让它在现代文明的潮流中没落,丢失自己的闪亮点。
4.时间调查问卷
我们组的成员集体讨论并设计好问卷后高国庆及王刚两人把问卷放到问卷王。
二、调研内容分析
(一)皮影戏简介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的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中国汉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用手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过去还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皮影戏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幕布,观看一种平面人偶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人偶以及场面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关于皮影还有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汉书》记载,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皮影戏曾参加明武宗正德戊辰三年在北京曾举办百戏大会,可见当时皮影已经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而在清朝,中国皮影戏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当时很多官第王府豪门旺族乡绅大户,都以请名师刻制影人、蓄置精工影箱、私养影班为荣。在民间乡村城镇,大大小小皮影戏班比比皆是,无论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影。到了清代后期,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戏的黑夜场所聚众起事,便禁演影戏,甚至捕办皮影艺人。皮影艺人还曾受清末白莲教起义的牵连,被以“玄灯匪”的罪名遭到查抄。日军入侵前后,又因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致使盛极一时的皮影行业万户凋零,一蹶不振。1949年后,全国各地残存的皮影戏班、艺人又开始重新
活跃,从1955年起,先后组织了全国和省、市级的皮影戏汇演,并屡次派团出国访问演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颇有成果。但到“文革”时,皮影艺术再次遭“破四旧”的噩运,从此元气大伤。(二)皮影戏的艺术
皮影艺术的审美特征:一,两种艺术成分相结合的产物,包括美术造型艺术和戏剧艺术;二,形式美和内容美的和谐统一,分别在皮影雕刻和内容创作上体现出来。
皮影的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法与风格,而其音乐唱腔风格与韵律吸收了各自地方戏曲、曲艺、民歌小调、音乐体系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演皮影戏的操耍技巧和唱功,是皮影戏班水平高低的关键。而操耍和演唱都是经师父心传口授和长期勤学苦练而成的。在演出时,艺人们都有操纵影人、乐器伴凑合道白配唱同时兼顾的本领。有的高手一人能同时操耍七、八个影人。武打场面是紧锣密鼓,影人枪来剑往、上下翻腾,热闹非凡。而文场的音乐与唱腔却又是音韵缭绕、优美动听。或激昂或缠绵,有喜有悲、声情并茂,动人心弦。由于皮影戏中的车船马轿、奇妖怪兽都能上场,飞天入地、隐身变形、喷烟吐火、劈山倒海都能表现,还能配以各种皮影特技操作和声光效果,所以演出大型神话剧的奇幻场面之绝,在百戏中非皮影戏莫属。
皮影戏的演出,有历史演义戏、民间传说戏、武侠公案戏、爱情故事戏、神话寓言戏、时装现代戏等等,无所不有。折子戏、单本戏和连本戏的剧目繁多,数不胜数。常见的传统剧目有白蛇传、拾玉镯、西厢记、秦香莲、牛郎织女、杨家将、岳飞传、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榜等等。从革命战争年代起到解放后,新发展出的时装戏、现代戏和童话寓言剧,常见的剧目有兄妹开荒、白毛女、刘胡兰、小二黑结婚、小女婿、林海雪原、红灯记、龟与鹤、两朋友、东郭先生等等。
(三)皮影戏的现代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皮影的商业价值
皮影的美术造型主要来源于古代壁画、佛像、戏曲脸谱、戏曲服装、民俗装束、与剪纸等民间艺术的精髓。为了适应影人在屏幕上横向活动的要求,皮影艺人们采用了大胆夸张,合理变形的艺术手法,基本上采用正侧面单目的造型。就整体而言,皮影的造型特点往往是整体上简约,而形体的内装饰较为丰富,做到了民间艺术造型“繁”与“简”的有机结合。
皮影人是地道的民间手工艺品,这使得这种蕴涵丰富的工艺品可以独立于影戏之外,成为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形式。制作精美的皮影人可以作为手工艺品供人们
篇二:《皮影--作文》皮影
三六班64号
关节都能非常清晰地看到,还有人物的衣服,也非常精细:衣服上的每一个雪花都那么透亮、每一个图案都那么生动。
皮影的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的精华、画像石和画像砖的手法、以及唐宋寺院壁画的风格。它造型别致、刻工细腻、施色考究,充分表现了中国民间艺术文化的博大精深,民间工艺品的精华。
现在你偶尔也能在电视上看到《张飞审瓜》、《猪
八戒吃西瓜》等皮影戏,它们就是用现代手法拍摄的皮影戏。在《张飞审瓜》中,张飞的胡子是那么的清晰,还有西瓜的条纹是那么的精致。
皮影以它极高的欣赏价值和巧夺天工、变化无穷的艺术效果令人叹为观止。
这学期,我们学习小组负责向同学们介绍祖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品——皮影。
说到皮影的做工,它选用上等牛皮,经过削、磨、洗、刻、着色等二十四道工序,手工精雕细刻达三千余刀而成,是皮影制作的核心工艺。
经过雕刻、着色等工序后,皮影人物是手指,每个
篇三:《皮影戏》浅谈陕西民间艺术——皮影戏
[摘要]本文从民间文化观念、生活方式和美学角度,结合民间的社会背景、历史及现状,试析民间艺术的审美特征及造型观念,强调保护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意义。民间艺术的审美强调人文伦理和道德标准,以现实生活为底蕴注重人伦性的直观表现形式。
[关键词]民间皮影审美寓意保护
皮影艺术,是发祥于我国的古老而独具魅力的民间美术之一,从皮影造型风格上看,大分北方、西部、中南部三大艺术流派。陕西皮影是西部皮影艺术的主要代表,生活在八百里秦川上的陕西人,在这片丰沃的黄土地上世代繁衍生息,形成了许多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间美术和民俗,皮影艺术便是开在其中的一朵奇葩。
一、皮影戏的起源及由来
皮影戏,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有的地区叫“皮猴戏”、“纸影戏”等,是用灯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据说,中国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元代起,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相继传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耳其、泰国、缅甸、马来群岛、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亚欧各国。
从世界范围看,18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名人,对中国的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高度的评价。可以说皮影戏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
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戏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很多皮影艺人子承父业,数代相传。无论是从影人造型制作、影戏演技唱腔和流行地域上讲,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当时很多官第、王府、豪门、旺族、乡绅大户,都以请名师刻制影人、置办精工影箱、私养皮影班为荣。在民间乡村城镇,大大小小皮影戏班比比皆是,乡市有二三十个皮影班也不足为奇。无论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影。连本戏(连续剧)要通宵达旦或连演十天半月不止,一个庙会可出现几个皮影班对擂演唱,热闹非凡,其盛状可想而知。
1
然而,中国皮影艺术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它曾历经风雨劫难起落兴衰。清代后期,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戏的黑夜场所聚众起事,便禁演影戏,甚至捕办皮影艺人。皮影艺人还曾受清末白莲教起义的牵连,被以“玄灯匪”的罪名遭到查抄。日军入侵前后,又因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致使盛极一时的皮影行业万户凋零,一蹶不振。1949年后,全国各地残存的皮影戏班、艺人又开始重新活跃,从1955年起,先后组织了全国和省、市级的皮影戏汇演,并屡次派团出国访问演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颇有成果。但到“文革”时,皮影艺术再次遭“破四旧”的噩运,从此元气大伤。
皮影艺术堪称当今影视艺术的鼻祖,起源于中国,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
一。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先秦,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孝义是我国皮影戏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皮影戏的重要支派,因流行于山西省孝义而得名。据历史考证,孝义皮影已有2400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即公元前445年至公元前396年期间,孔子的得意门生子夏在孝义讲学,为吸引更多人听他的演说,曾在夜晚利用"皮影音乐"的形式聚众讲学。由于子夏从师于孔子,也会"“乐、琴”,以皮影音乐形式设讲,寓教于乐中,使“设教、乐琴、影乐”融为一体而成为“影、乐、教”的完善影戏形式。子夏讲学被当地人所喜爱,当地人学会了表演皮影音乐的技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影乐教的形式在当地变为影戏,这就是最早的孝义皮影戏。
二、陕西皮影民俗文化特征
民间皮影艺术历史文化悠久,内涵丰富,是我国极其重要的民俗文化、民间娱乐的艺术形态。陕西是我国古老文明的发祥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民族传统,皮影艺术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和传承,与民间习俗相互承载着地方传统和民俗文化。
陕西皮影戏习俗及民俗文化:
中外古人早期均有把人影当作灵魂的观念,被历代巫术所用,使之形成民间“弄影还魂”之术。舞动的影像便是与想象中的神灵沟通,达到意愿传达的载体。陕西皮影与众多的民间习俗活动相关联,在广大农村地区,皮影戏非常流行,人们在祈雨、祈晴、谢土神、庙会、寺院“开光”及个人求子、求仙药等民间习俗活动后均有酬神还愿的影戏演出,称为“报神”,在影戏中,出现大量的天上、人间、地下的各路神仙朵子,“天官大帝”、“招财童子”、“福禄寿三星”,和寓意吉祥的“和合二仙”、“五子夺魁”景片、彩帘子用于祈祷、许愿。影戏的唱词则代替人们向神灵祈求吉祥平安。此外,在欢庆丰收、嫁娶生子之类的喜事,及为逝者超度亡灵的丧事时都有皮影戏上演,人们图热闹,寄哀思。由于皮影被民间大众赋予了神性,故陕西皮影中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规定,如男女影人不能对脸存放以免乱了阴阳,皮影的翻动要用杆不
2
能用手等习俗、习惯。在陕西皮影造型中出现了大量的民间传统吉祥图案,蕴涵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观念。如在武将的甲靠中运用最多的“万字纹”寓意绵长不断,富贵不到头。皮影景片中出现的“古钱纹”为富寿双全之意,“盘长纹”又被陕西人称之为“蛇盘九颗星”为四环贯彻,一切通明之意。另外很多谐音讨口彩的复合图案,如梅花和喜鹊为“喜上眉梢”,石头和雄鸡为“市上大吉”鹿和鹤为“六合同春”等,均体现了民间美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造型传统。与陕西皮影艺术相互依存的民俗文化,符合民间大众向往美好幸福的主观愿望,在皮影造型意识中更是沉淀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皮影从形式到内容上多褒善贬恶,蕴涵了人们希望战胜自然的力量。历代变迁,陕西皮影艺术已成为研究民间伦理道德、民间信仰及社会关系的百科全书。但皮影戏发展至今也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
三、皮影戏发展至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皮影戏面临的问题
1、政府保护制度不完善
影戏已成了一个濒危剧种,绝非危言耸听之词。影戏作为一项古老而又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濒危的现状,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加快了对它的抢救和保护。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并且开始了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程,现在已经有13个地区的影戏荣登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一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有13个地区的影戏成为了首批国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一些地方影戏成为了省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作为一个影戏大国,其保护程度仍然是相当薄弱的。
2、影戏班子规模小,没有特定的制作交流场所
陕西皮影艺术逐步萧条,最后仅有的皮影戏班也为数不多了,少有的民间表演团体坚持了下来。并且皮影演出大多是应邀请临时塔台演出,没有固定的戏台。
3、缺乏观众群体,受关注程度低
当今,越来越多的娱乐方式使得皮影戏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无疑,传统的皮影戏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也是它适应如今快节奏社会最大的障碍。皮影精雕细琢,巧夺天工的色彩造型倾倒了无数的艺术家,却给它的制作带来了极高的难度。一个影人的制作要包括制皮,描样,雕镂和上色等十余道工序,这些复杂的工艺足以花去一个手工艺人数星期的时间,还不包括这期间因任何一个小错误而导致无法修改,全功尽弃的可能性。同时,成品的保存也是一个难题,长时间的日晒会使颜料褪色,温度的湿热变化也会造成皮影的变形。这对强调批量生产的工业化社会来说无疑都是致命的弱点。
3
要练就过硬的皮影表演功底,除了需要师傅言传身教,更加需要勤学苦练,积累大量的实际表演经验。由此可见,要培养表演人才,甚至最终能组成一个皮影剧团,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也正因为这样,全中国目前仅存的皮影剧团屈指可数,而且都集中在文化生活较为贫乏的山区及农村。这样的表演方式及传播渠道显然无法让皮影戏走入城市,乃至走向世界。
4、影戏出现后继无人的局面
虽然皮影有过辉煌的历史,但目前皮影戏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当年的制作和表演艺人如今都已年逾百岁,这门精湛的技艺眼看着就要失传。村里的年轻人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来学习皮影技艺。有的戏班里,年纪最大的有80岁,最小的也有近60了,皮影戏也就快失传了。
(二)皮影戏的保护措施
1、政府对皮影戏的保护—立法保护
皮影戏是一项非常优秀的文化遗产,然而却面临这失传的困境,在这样的情况下,光靠民间皮影艺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作为政府应把保护皮影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最可行的方法就是把皮影戏申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及申报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特点:
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皮影属于表演艺术,其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皮影戏申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皮影是不可再生的珍贵的文化资源,必须致力于对它的保护。在人们的文化保护意识还没有充分树立起来之前,立法显得格外重要。况且,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代代做下去。要实施好这项工程,
4
仅有应急性措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坚实的法律和政策的规约和保障。可以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是进行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皮影成功申报成为国家级或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意义的重大是不言而喻的,有了这个前提后,皮影的传承和发展将得到保障,这一优秀的文化艺术将重现昔日的辉煌。这是无数民间艺人世代的期盼,也是对皮影保护最有效、最长远的做法。
(2)建立皮影专属网站,加强宣传教育,培养皮影观众,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
从目前的调查来看,喜欢皮影艺术的人还有很多,尤其是到陕西旅游的游客。目前信息传播覆盖范围比较广泛的要属互联网,在互联网上建立陕西皮影的专属网站,一方面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陕西皮影,起到宣传和推广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供广大网友沟通和交流,为陕西皮影的保护和传承出谋划策。例如“中国皮影网”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皮影专属网站。
另外,电视也是现代主要的信息传播工具,应借助电视媒体扩大皮影的影响力。案例:2003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许多人看到了由老年朋友表演的皮影舞蹈《俏夕阳》,反响十分强烈。可见皮影还是具有广阔的演出市场。陕西皮影从中可得到借鉴,根据观众口味,市场需求编演新剧目,灵活改变皮影的演出形式,通过电视让皮影走进大众心中。只有了解皮影、喜欢皮影,才能共同出力保护这一优秀的民间艺术。
(3)发行皮影邮政明信片{中国民间艺术——皮影作文300}.
很多地区,尤其是旅游发达地区,都会发行明信片以宣传景区景点,如丽江的束河古镇;大理崇盛寺三塔等。皮影明信片不仅可以宣传陕西皮影,提高皮影的知名度;还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外地游客到腾冲可购买作为纪念,也是赠送亲友的不错选择。因此,政府发行皮影明信片是保护皮影的有效方法。此外,运用技术,系统规范地保护皮影。现阶段和今后一段时间内,通过照片、录像、计算机等技术手段对陕西皮影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对戏目种类、人物形象、角色功能、表演流程以及雕刻工艺等等进行记录、数字化处理,形成资料库以便永久保存是非常必要的。
2、民间对皮影戏的保护
(1)培养影戏接班人,认定杰出的影戏传承人
改变古老行规,根据近代以来的研究及考察可以看出影戏行招收学徒有着较为严格的规定,并形成了许多相关的习俗,例如拜师礼、写投师契约、期满谢师等。学徒在学习期间,必须给师傅一定的报酬,即“学费”。影戏学徒的学习期一般是三年,学习期内,第一年是白干,戏班不给学徒工资;第二年有的学徒可以拿一半工资,有的则全付。但在学习期内,无论收入多少,都归师傅所有。以上这些规定无形中破坏了许多人想学皮影的想法,皮影行业因适应现代社会要求,适当改变或取消以上行规。放宽条件,取消性别限制,以前的皮影戏讲求的是“祖传制度”,例如师傅会传授技艺给媳妇,却不会传给女儿,因为怕手艺会外传,与自己竞争。尤其早期的老师
5
篇四:《中国传统文化作文300字》中国传统文化作文300字
要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可数不胜数,如剪纸、对联、古诗、传统节目,春节是我们最重要的节日了。
据说,古时候有一个叫年的大怪物,每到春节它就会出来危害百姓。后来人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用红纸剪一个“福”字贴在门上,在红纸上写一些吉利话也贴在门上,那叫年的怪物怕红色就再也不敢来了。从此人们年年贴春联,;流传至今。每到过年,街上彩旗飘飘,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家家户户购买年货,可热闹了,小朋友们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到了晚上礼花满天,与家人一起吃饺子看晚会,精彩的表演引的我们哈哈大笑,如果天天过年该多好。
春节过后就是元宵佳节,也是团圆节,这天吃元宵、猜灯谜,寓意家家团团圆圆,合家幸福、安康,每人心中无比幸福快乐。中国传统节目丰富多彩,让我们的传统节日永远继承下去,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光辉灿烂。{中国民间艺术——皮影作文300}.
第三篇范文: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作文300字_十字绣
十字绣在我国流传已经很久了,它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文化。我特别喜欢,因为我的妈妈是一位十字绣高手,她已经绣过七八份十字绣的大型作品了。现在,她又绣了“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有2米多长,74厘米宽,桥上、河上、地上、树上、房子上、店里„„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在上面了。
“清明上河图”上,有挑担的农民,有赶驴骑马进城去赶考的,还有走江湖的医生,留着长胡子的道士呢!
这幅画,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马,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对面来的一乘娇子,就在那时,那个骑马人一下子拉住了马笼头,这才没碰上。不过,这么一来,却把马右边的两头小毛驴吓得又踢又跳,站在桥头欣赏风景的人,被毛驴惊呆了,过了好一会才连忙回头赶小毛驴。
我真佩服妈妈,她绣出了“清明上河图”,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第四篇范文:三年级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清明节。七夕节。„„。我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中最喜欢的是春节,因为它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夏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又称为“过年”和“新年”。每年过年,街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彩旗飘飘。商场是人山人海,家家户户贴对联,可热闹了。每个小朋友都可以拿利是,小朋友还可以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大人个个喜气洋洋。爸爸给我买了许多礼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礼花下楼和小朋友一起放,我们玩得非常高兴,到了晚会开始,我才恋恋不舍地回家,与家人一起开开心心的吃水果看晚会,精彩的表演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过年该多好啊!
我还喜欢过“重阳节”,农历9月9日,有一首重阳节的古诗是李白创作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写得非常好。又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重阳节。重阳节,又有称为“老人节”,重阳这一天,人们赏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愉。这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准备了一份礼物去看望爷爷奶奶,我心中非常开心,因为我明白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
“元宵节”也让我难忘。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我们也放了许多烟花,还吃了汤圆。一家团团圆圆,那时的我心中充满无比的幸福和欢乐。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它是中国的节日。
这些传统节日同样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些美好的节日,并永远继
承下去。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有许多种,比如元宵节吃汤圆,闹花灯、端午节吃粽子等很多很多种。今天,我要讲的是我姥姥家的一种传统文化。。。。过年吃饺子。
过年的时候,全家围在一起包饺子,馅有很多种,有肉馅的、芹菜馅的、韭菜馅的等等,最后大人们会把一两个硬币放到馅里包进饺子里面,所以吃的时候要小心奥,但是谁吃到就会很高兴,因为代表着这个人今年都会好运或着发财呢。我很喜欢这个传统文化,因为我时常就有这个运气啦!
当然,还有好多种,我还要说说端午节吃粽子呢!每年的农历五月五就是端午节了,每家都会采来粽叶,包上糯米,里面再放点你喜欢吃的东西,煮熟了就很美味了,当然不光是为了吃了,是用来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的。我最喜欢吃的是嘉兴大肉粽了,一口咬下去,油而不腻,好吃极了。
怎么样,我们的传统文化多吧,如果你知道,也可以写下来奥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工整、对偶、精巧的文字抒发了人们美好的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流传至今。一些人家还要在屋门、墙壁、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贴窗花挂年画窗花即剪纸和年画一样都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表达了美好愿望,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除夕大年三十,年的大幕拉开了,我们就是年的主角。在这一天穿新衣、戴新帽、吃团圆饭、放鞭炮„„吃过晚饭,全家人一起包饺子看春节联欢晚会。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四面八方的鞭炮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短信拜年已经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种祝福方式了。除夕夜还有守岁的习俗,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中国的传统文化——剪纸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瑰宝之一。一把剪刀和几张纸,能做什么呢?经过灵巧的双手,它却可以变成形象生动、风格迥异的精美图案噢!剪纸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礼花、鞋花、剪纸团花、剪纸汉字、剪纸图画等等。爸爸有一套以剪纸十二生消印成的邮票,爸爸小心地珍藏着。看着剪纸世人剪的十二生肖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真像活了一样,有胆小的老鼠,肥胖的牛,凶猛的老虎,可爱的小白兔,威武的龙,长长的小蛇,雄伟的白马,洁白的羊„„太精美了,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它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智慧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记得每年过年时,妈妈总会买一些剪纸,如大红的“福”字,它在一个圆中套着,象征着圆圆满满、福气安康;还有那色彩艳丽、层次分明,又好似吐露着淡淡芳香的剪纸牡丹,它象征着吉祥富贵。妈妈
总是把它们贴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看着这些剪纸,有的地方细可如春蚕吐丝,有些地方粗可如大笔挥抹,心想剪纸的人肯定是一个心灵手巧,有着聪明才智的艺术人,向人们展示了一副副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让其飞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人都见识到中国的剪纸文化是多么精彩。剪纸艺术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篇五:《皮影戏》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
人物[1]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
地流行的曲调
打击乐器和弦
息。在河南、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唱述故事,同时配以乐,有浓厚的乡土气山西农村,这种拙朴的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元代时,皮影戏曾传到各个国家,这种源于[2]中国的艺术形式,迷恋了多少国外戏迷,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国影灯”。
篇六:《皮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