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十九大的召开,"乡村振兴战略"也正式提出,这也代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发展越来越深入。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供大家参考选择。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提出的重大国家战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意义重大而深远。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2018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特别强调:“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 近年来,我国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由于各类发展的主客观条件限制,发展相对缓慢,还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集体经济观念不强。在思想素质方面,少数基层干部思想保守,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对村的集体经济建设不关心,积极性不高,存在“等、要、靠”思想。 2、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短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户、两委成员、农技人员和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受农村机械化程度、农村生活条件和福利待遇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年富力强、有头脑、眼界宽、有闯劲的人才选择外出务工或创业;两委班子成员年龄偏大、创新发展能力不强,高精尖人才引不进、留不住。这种情况下,导致好的政策无法落地,好的资源无法盘活,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3、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运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制度不完善、管理不科学、监管不到位等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速度。村级事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活力,村级集体资产管理难度加大,不同程度出现集体资产流失现象,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而且往往只负责核算,不履行监督职能,村干部的行为失去了监督。 4、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选择单一化。市场经济背景下,很多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站位不高、思路不宽;项目单一、缺乏特色;流转形式单一、土地存量没有盘活;入股形式单一、没有形成利益联结机制;项目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能力不足;优势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缺乏产业链延伸。受多种因素影响,很多农村的集体资产、优势资源没能或者充分融入市场而转化为资本,使村集体经济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和限制。 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对策思考 1、营造一种发展氛围。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注重优化班子结构,依据德才兼备和群众公认的原则,真正选把有能力、有本事,会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村干部,成立集体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像抓脱贫攻坚一样抓村集体经济发展。二是强化舆论宣传,大力宣传新形势下带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营造示范带动、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工作局面。 2、建好一个经济组织。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构建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委员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分离的治理结构,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特别法人地位和权利,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在集体经济发展中主体作用。在经营形式上,要不断拓宽思路,探索培育多种服务创收路径。充分挖掘本地优势产业和地方特色产品优势,成立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并将产业链向精深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环节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在盘活闲置资产上多动脑筋,可以将闲置土地、场地、林地、水面等集体资产通过租赁、入股等形式来增加收入,发展特色经营活动,如生态旅游、农家乐、观光农业等。 3、完善一个人才体系。围绕乡村人才振兴,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人才体系。要从返乡大学生、复员军人、农村致富能手中培育一批参与集体经济发展的带头人;要挖掘一批农村瓦匠、石匠、木匠、水电工等本土技能人才,充分发挥他们在集体经济发展中的技术才能。 4、建好一套监管机制。切实加强村级事务监督管理,把工作的侧重点放在完善和落实村级管理各项制度上,加强民主决策管理,村集体经济工程建设、项目确定、集体资产处置、股权分配、盈利分红等重大事项,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决定并进行公示。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财务制度,严防挪用集体资金,建立议事机制,同时,监督村集体资产运营情况,促进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为此,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把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作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支持主产区依托县域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县域,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要的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产业。据调查,目前全国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状况不容乐观,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账面资产总额(不含西藏)2.86万亿元,村均仅493.6万元,全国仍有一半以上的村没有经营性收入,经营性收入不足10万元的约有18.7万个村,占总数的31.72%。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安徽各地正在严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的前提下,积极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本课题立足繁昌本地实际,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充分考察本县各镇各村发展集体经济的优势、劣势,试图找出适合其发展的路径和模式,调动农民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繁昌县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繁昌县根据《关于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通知》(中组发〔2018〕18号)、《关于做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近期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皖组电明字〔2019〕7号)等文件精神,坚持以农村综合改革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口,增强全县全部村级经济组织带动能力,把帮扶人口嵌入集体经济组织,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2017年以来,繁昌县谋实策、出实招,抓点带面促整体,按照“五个一”的基本要求,即每个村健全一个具有发展活力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培育一个带动集体经济发展的经营主体,培植一个以上可持续增收的集体经济项目,建立一套激励集体经济发展的灵活机制,建成健全一套规范集体经济健康发展的管理办法。六个镇一个经开区的74个村完成了清产核资,成立合作社实现全覆盖。大力推行物业租赁型、资产盘活型、资源利用型、服务创收型和产业带动型五个经营模式。大力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出台《关于改善生产经营条件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指导意见》、《繁昌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政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围绕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体化”、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农村集体资产经营“市场化”,积极推进“三变”改革,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改革全面深化,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摸索出一条可推广可复制的集体、农户“双受益”之路。2018年繁昌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5300余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350余万元,非经营性收入达4900余万元。 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瓶颈制约 繁昌县虽然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实践中也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 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全县各镇各村集体经济发展很不均衡,峨山镇整体发展状况较好,荻港鎮培育了50万元以上收入的强村一个。大部分村社的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并不容乐观。表一数据显示,经营性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社有55个,占总村数的74.32%;5-30万元的村社数有18个,占24.32%;30万元以上的村数只有1个,占1.35%。 2.增收难度加大,发展后劲不强。近郊等区位较好的村,依靠工业园区,通过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多渠道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像峨山镇;而远郊、山区等靠自然资源开发的村,像平铺镇的部分村,随着对生态自然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收入来源渠道正在逐步萎缩,增收后劲不足、收入来源变窄。 3.村干部心存疑虑,缺乏开拓进取精神。有的村干部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认识不到位,对发展村级集体企业并不看好,片面认为,“村干部回头搞集体企业,一无精力、二无能力、三无财力,力不从心,不合时宜。”缺乏敢想敢做敢为的勇气和魄力,缺少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4.发展起步难,跨越门槛高。随着各金融部门风险意识不断加强,贷款审批权限上收,村级靠贷款创办集体项目的难度越来越大,一些集体经济薄弱村创办集体经济项目的门槛被抬高,与先进村的差距也随之越拉越大。 三、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思路 繁昌县探索出一条按照以村为主导集体所有、以市场为导向因村施策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摸清家底,深度挖掘集体经济发展潜在优势,用活集体资产,制定扶持政策,广借外力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压实责任加快集体经济发展步伐,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要素,有效提高集体经济发展各类财政资金,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确保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保值增值,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1.整合资源优势,利用农村土地发展 繁昌县属于邻江丘陵,村庄分布在沿江平原、山区等,村与村之间条件千差万别。发展农村经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合理有效地利用当地农村资源,把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根据调研,各村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租赁集体资源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方式之一。对未承包到户的土地、山场、“四荒地”、园地、水面等集体资源,由村集体集中直接开发或公开竞标的方式转让、出租,发挥资源效益,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或以采取土地反租倒包、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等形式推行农户土地经营权流转,通过村集体进行资源整合提升发包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土地效益,增加集体收入。 城郊接合部、中心镇村探索“集体+物业”模式,大力发展物业经济。对闲置的村办公用房、校舍、旧厂房等场所,进行更新改造出租,提高存量资产利用率,增加村集体资本经营收益。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村庄整治和河道疏浚等,开发利用集体水土资源。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在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前提下,集中连片流转土地,加强服务、指导,增加集体收入。 随着电子商务发展,探索以县(市、区)、镇为单位,联合电商或物流企业,以村(社区)公共中心为节点,打造遍布县(镇)的销售、物流网络,有效降低企业进入农村市场的成本。村集体也可以通过利润分成、场地租赁费、广告墙(栏)租赁费等形式获得收益。 2.盘活资金优势,利用工业带动发展 繁昌县基于发达的工业基础现状,村集体经济组织以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与其他投资者共同兴办企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鼓励支持集体经济薄弱村到城镇发展集体经济,从非农建设用地指标中,安排一部分作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专用指标,给集体经济薄弱村一定指标的非农建设用地,以低价位在区位较好的城镇规划区内落实地块建设工商用房,以获取稳定的租金收入。 针对集体经济较好的村,积极探索“村委会+镇级企业”发展模式。由县、镇级层面协调,选择社会诚信度高、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采取“入股分红”的合作模式,凝聚镇级力量,增强空壳村、薄弱村的自我“造血”功能,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3.依托項目优势,利用特色产业发展 村集体根据地理位置、产业结构布局,确定适宜本村发展的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村多品”产业格局,结合《繁昌县县域村庄布点规划(2016-2020年)》《繁昌县“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等产业规划,把握近郊和边远农村自身特点,以国家、省、市、县多层级农业产业项目为契机,挖掘潜力,优化结构,采取生态农业、稻渔综合种养、林下经济等模式,发展芡实、茶叶、蔬菜、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品牌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形成规模优势。如,繁阳镇缸窑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同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拥福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三方共同出资组建繁荣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三方分别占股25%、51%、24%,主要发展生态稻虾共生循环农业项目,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大米和小龙虾,首年盈利收入达200余万元。 支持特色农产品加工环节延伸,拓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在特色农业发展基础比较好的地区,针对农产品销售难题,探索“集体+电商”模式,利用电商平台,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将周边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民个人的水果、蔬菜、草药、花卉等特色农产品汇集到电商平台,由集体组织专人经营管理,收取一定比例费用支持村级集体经济。 4.发挥服务优势,利用乡村旅游发展 在土地、林地、滩涂、水面等资源优势村,以集体经济组织为主导把农民有序、合理地组织起来,通过“集体+生产服务”模式,大力发展生产服务型经济,村集体以提供统一管理、有偿服务等形式,领办创办各类服务实体,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物资、流通、仓储等服务,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有偿服务,增加集体经营收入。 在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的村落,结合繁昌县旅游发展,以总体定位为“山水休闲、生态农业、古迹探访”,探索“集体+旅游”模式,村集体为主导,大力开发特色旅游资源,发展休闲农业、观光旅游、体验旅游等。围绕推进省级“江南慢谷”旅游度假区、五华山旅游景区,结合农业观光、采摘园以及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特色旅游产品。利用本地自然、文化和生态资源,引导农民盘活闲置房屋资产,发展民俗景点、文化客栈、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服务,积极推进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通过发展餐饮、住宿、停车场、文化体育、休闲观光等服务项目,增加股份经济或经济合作社及成员收入。 5.扩大政策优势,利用集体抱团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极大的扶持,尤其是对山区集体经济基础较差的村,更应加大扶持力度,采取“扶两头,带中间”的办法,助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调研中发现,部分村因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自然禀赋较差、民众购买力低等原因,集体经济收入不理想。“无钱办事”成为不少村级组织面临的最大难题,这不仅影响到村实事工程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村党组织的号召力、战斗力。通过“抱团”投资服务设施,瞄准市场享“红利”;“抱团”发展种养业,促进传统项目增收等方式。集中资产优势,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既能拓宽发展范围,又可降低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由分散经营到“抱团”发展的转变,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总之,繁昌县按照“一县一总规、一镇一规划、一村一计划”的原则,依托本县“三变”改革试点县的契机,着力推进“体制带动、产业拉动、组织推动”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使农村集体资产由“人人表面拥有、实际一份没有”转变为“集体真正所有、农户按股占有”,努力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乡村振兴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