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药物服用饭前吃和饭后吃的依据》
药物服用饭前吃和饭后吃的依据,反过来有什么危害吗?
饭前服还是饭后服,一字之差的区别在哪里?一句话可以概括——
饭前服,胃肠道里面没有食物;饭后服,胃肠道里面有食物。
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这两种不同的服用方式,会使得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过程有不同之处。
有人认为简单来说就是:胃下面的病饭前吃,胃上面的病饭后吃
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过程,从药物代谢动力学上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但如果只是涉及到饭前服还是饭后服,我们并不需要了解那么多的参数,大致上可以将其理解为车辆在公路上的行驶过程。药物,就是那些车;人体,就是错综复杂的公路网络。
口服药物要进入这个公路网络,只有一个入口,那就是口腔。进入口腔后,会经过一条主干道,那就是胃肠道。这条主干道连接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大多数药物“行驶”到小肠,就会从这里找到出口,离开主干道。这是因为小肠内pH值接近中性,粘膜吸收面广,是主要的吸收部位。有些药是脂溶性。有些是水溶的。
在此基础上,我们来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主干道上有红灯怎么办?
什么是主干道上的红灯呢?那就是食物。
如果在饭前服药,那么药物在经过胃肠道这条主干道时,将会畅通无阻,一路直达小肠,在这里被吸收,进而进入全身的体循环;而如果是在饭后服药,那么药物在进入胃的时候,就会遭遇“红灯”——食物的堵塞。从而和食物混杂在一起,慢慢地进入小肠被吸收。
因此,如果想要药物快速地发挥作用,可以考虑饭前服用。
问题二:主干道被损毁怎么办?
有些车辆不遵守交通规则,单独通过主干道的时候,会对主干道造成损毁。
这是指那些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比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布洛芬、抗生素等药物,由于本身具有酸性,会直接或间接地损伤胃粘膜,引起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甚至引起炎症和溃疡。
我们不放心这些药物直接接触胃壁,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它们在食物包裹中,乖乖地通过胃。因此,对胃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应在饭后服用。
问题三:主干道需要维修怎么办?
当主干道出问题的时候,我们也会派车辆进行维修。
这包括胃药、止泻药、驱虫药等。由于他们需要在胃肠道发挥作用,我们会更希望药物能直接接触患处,不要被埋没在食物中。值得注意的是,利胆药也在其列,因为胆汁的分泌与食物消化也有很大的关系。这些作用于胃肠道的药物,最好饭前服用。
——————————————————
有人可能会说,当以上三点冲突的时候,应该怎么服?那就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来取舍了。如果长期都有胃病,那就多照顾照顾胃,饭后服用为宜;
如果肠道吸收功能比较差,那就多照顾照顾药物,饭前服用为宜。
最后,除了饭前服饭后服的讲究以外,有些药还要求睡前服,或者早晨服。这主要涉及人体在每天不同时刻的一些身体指征,比如血压、激素水平等。这需要具体到药,再细谈。
篇二:《吃药究竟该在饭后还是饭前?》吃药究竟该在饭后还是饭前?
“在饭前还是饭后吃药”的问题较简单,涉及的药物不算多,道理也不复杂。不过有不同药效的药物,有不同的影响因素,要把其中的道理说个明白,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本文来个小题大说,把相关的药物分类梳理一下,还望朋友们喜欢。
药物是在饭前吃,还是饭后吃,取决于这个做法对药物的吸收、具体的作用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无临床意义)的药物,你可以随意处置,在这个问题上任性一把。对特定的药物,影响较大,就得注意了。
1、食物减少吸收的药物,要空腹吃
所谓空腹,指饭前一小时或饭后二小时的时间段;反之即为实腹。这对术语似比饭前吃饭后吃用得普遍。在空腹吃药,肠胃空空,药物的吸收不会受到食物的干扰。结果就是药物会较快地通过肠道被吸收入血,随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起到药物的作用。不用说,人们都希望药物有很好的吸收。但对具体的药物,食物的影响是不同的,需要试验数据来说话。这些数据来自于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新药上市前,都必须要做相关的食物对吸收的影响。通常在一期临床试验中,分设空腹服药组与餐后服药组,分别测定血药浓度来得到具体的数据。分析数据可知食物是否会降低药物吸收的速度,减少药物吸收的总量。由此可确定出是空腹或实腹吃药,或无需考虑。结论会写进药品的说明书里,用以指导用药。
如罗红霉素胶囊,说明书上的【药代动力学】中有“进食可使生物利用度下降约一半”的说明。(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被机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量,可理解成药物被吸收利用的比例。本例中进食时吃一颗,只能相当于半颗)。这句话解释了该品的用法中,要“空腹口服”的原因,(在说明书中【注意事项】4.为获得较高血药浓度,罗红霉素胶囊需空腹(餐前1小时或餐后3~4小时)与水同服。)
又如抗高血压的药物卡托普利,说明书上的【药代动力学】栏表明“胃中食物可使本品吸收减少30%~40%,故宜在餐前1小时服药。”如在实腹吃,则其药量会明显不够。
而阿莫西林(常见的口服青霉素类药物),其说明书上【药代动力学】关于吸收的描述是:“口服给药后,75%~90%由胃肠道迅速吸收,胃内食物的存在不会明显地影响药物的吸收”。相应在药物的用法用量栏,就无饭前饭后的说明。
2、食物帮助吸收的药物,要饭后吃
有相反的情况,食物还有助于药物的吸收。对H1受体拮抗剂(抗胃酸药)西咪替丁,进餐时“服用可延缓吸收并延长作用维持时间”,此时服用的效果最好。而同类的的盐酸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则吸收不受食物的影响,不存在在饭前饭后服用的问题。
又如维生素B2,在进食时服用的吸收比空腹要好一些。可能原因是药物随食物缓慢进入小肠,有利于吸收。还有利尿药氢氯噻嗪,(一些复方降压药含有该成分),食物使药物的吸收量增加,可能是食物增加了药物在小肠停留的时间。不过,这些增加在实际治疗中意义不大,故在药品说明书中并未明确提示,要在实腹服用。{吃打虫药饭前还是饭后}.
除了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药物的作用与食物和胃肠道的关系。吃饭是人们补充营养素的生理活动。饭后,血糖会升高,胃肠的蠕动会增加。同时,胃肠里充满食物,会减少药物与胃壁肠壁的接触,会刺激相应的消化液的分泌等。这些都会对吃药的药效的发挥有影响。
3、降糖药物要在饭前或餐中吃
饭后,随着糖类食物的消化吸收,血糖自然会升高。健康的人,体内会及时分泌胰岛素来对付,人体并无感觉,是个常态。但对糖尿病人,需用药物来控制血糖水平就不是小事了。所用的降血糖药物,在饭前吃饭后吃就特别有讲究。
格列本脲、格列吡嗪、阿卡波糖等常用的口服降糖药,因崩解吸收需要时间(一般考虑是半小时),故应在饭前食用。这样到饭后,血糖升高时,药物就可同步产生降糖的作用。但在吃了这些个降糖药后,如万一被延迟了吃饭时间,则有可能出现低血糖的风险。通常都需告陈患者,吃药后不要忘了吃饭。为确保安全,故好多病人养成的习惯是:在饭菜上桌后,动筷子前先吃药。(阿卡波糖的用法是:用餐前即刻整片吞服或与前几口食物一起咀嚼服用)。
对作为一线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从时间上考虑,餐前服是可以的;但因该药品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腹泻、恶心、呕吐等,参见后文)发生率比较高,一般采用在吃饭中间,或饭后立即服用,即在胃肠道中存有食物时服用。这种服法,既可减少不良反应,又能及时产生药效,避免高血糖。
4、作用于消化道的药物,依作用特点来安排服用时间
帮助消化的酶制品——胃蛋白酶或胰酶,可以辅助胃液或肠液的酶,要求是在饭前或进餐时服,服后即对食物起作用。这些酶制品本身即为蛋白质,会被胃酸肠液消化掉。吃早了,或晚了,不能与食物接触起作用,还加速了酶的消化,吃了等于白吃。
对于治拉肚子的常用药物蒙脱石散,其服下后可均匀的覆盖在肠道的表面,维持6个小时以上。蒙脱石能吸附肠道里的病原体,能减少肠道细胞的运动失调,维护肠道功能,还能帮助大便成型。在饭前服用(空腹),就便于其覆盖在肠道的表面产生作用。
而另一个常用的治拉肚子的药物洛哌丁胺,其吸收后作用于肠壁的阿片受体,可减少肠的蠕动,延长食物在小肠的停留时间,使腹泻症状减轻。这个药物在空腹或饭前半小时(大致相当于药片崩解的时间)服用可提高疗效。
对治疗胃溃疡的枸橼酸铋钾,可在溃疡的表面形成保护性薄膜,起治疗作用。与前面相同的道理,在胃里无食物时服用,利于形成铋盐的保护膜。通常要求在服药前后半小时禁食,一天两次的用药方案是早饭前半小时一次,晚上临睡前(12小时后)再服一次(均为空腹服药)。
对胃动力药物多潘立酮,可“促进上胃肠道的蠕动和张力恢复正常,并能加速餐后胃排空”。此外,“还可增进贲门括约肌的紧张性,促进幽门括约肌餐后蠕动的扩张度”等。这种药物宜在饭前吃。因为其作用明显与食物有关。胃肠道里没有食物,蠕动和正常张力又有何用?
5、对胃肠道有不良反应的药物,在饭后吃
好多药物具有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这多半是药物对胃肠壁直接刺激的结果。恶心、呕吐等,本是人体为辨别食物是否有利于身体,而进化出来的保护性反应,可以避免以后再吃进毒物。而作为药物,大都不是人们的胃肠道熟悉的食物,出现些胃肠道反应也是一种善意的提醒。不过如在饭后吃药,当胃肠道里存有较多食物时,药物对胃肠道壁的接触就比空腹时少得多。接触少,自然刺激也少。很明显,这类药物应在饭后吃(不应空腹)。
这类药物常用的有非甾类的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也有一些抗感染药物,如阿奇霉素等;前面说的二甲双胍在餐中吃也是这个道理。
药物的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常是因人而异。对这种药物反应敏感的,可选在饭后吃药。
6、依说明书的指导服用最重要
前面分析了与之有关的药物类别,并举了不少的例子,来说明药物应该在饭前还是饭后、空腹还是实腹吃的问题。基本的道理都在上面了。
也许未能提到你可能遇到的药物,要举一反三也不容易。不过不要紧,药盒里的说明书是最好的指导。相关的内容通常写在用法用量的栏目里,或注意事项栏目里。这两栏是药品说明书中最重要的栏目。如想了解为什么?可看药理毒理栏和药代动力学栏。
如果药品说明书上没有注明这个服用时间,大多数药物都是这样,你就可以不管。因为有意义的话,必然会提请用药者注意。
篇三:《孩子怎么吃打虫药最安全》孩子怎么吃打虫药最安全
2013-6-1611:49:31中国育儿在线
经常有一些人有这样的困惑:以前小的时候大家经常让吃打虫药,可现在这种药怎么不见了呢?难道说现在的孩子都不需要打虫子了吗?到底该不该去给宝宝买打虫药吃呢?什么时候吃才好,吃多少最合适呢?
王女士家宝宝今年两岁多。最近几个月,宝宝晚上不但老磨牙,而且睡觉还翻来覆去,特别不安生。王女士告诉婆婆后,婆婆说孩子肚子里肯定是长虫子了,还说打虫药是要经常吃,于是就吩咐王女士去药店买打虫药。
可王女士觉得,在不能判断宝宝肚子里有虫前,不想让宝宝随便吃打虫药,但到底怎么样才能知道宝宝肚子里究竟有没有虫?打虫药究竟能不能经常吃呢?王女士对此困惑不已。
专家解惑
晚上磨牙不一定是肚子里有虫
像王女士婆婆所持“孩子睡觉磨牙就说明肚子里一定有虫”的观念是不对的。郑州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朱晓华说,孩子睡觉磨牙是孩子感染寄生虫病表现之一,但换牙、消化不好等情况也能引起孩子磨牙。所以,只是晚上睡觉磨牙,并不能说明孩子肚子里一定有虫子。
另外,孩子晚上睡觉不老实,喜欢翻来覆去也有可能是晚上喜欢吃得太多,肠胃不舒服等原因造成的。想要查孩子是否感染上寄生虫,最科学的办法就是去医院做大便检查,看是否有虫卵。“但是,目前这种办法查出率很低,原因是肠道寄生虫要在排卵期才能查到虫卵。所以即使检查一次两次结果呈阴性,也不能说孩子肚里没有虫。”朱晓华说。
其实,家长平时在家可以多观察孩子,从日常行为上判断。一般来说,如果孩子最近常出现慢性腹痛,或是吃得多却依旧消瘦,又或者有晚上磨牙、因肛门瘙痒常挠屁股、“异食癖”等现象,家长就应该注意,孩子肚子里可能有寄生虫了。
对于怀疑有寄生虫的孩子,家长可在秋季的9月或10月,给宝宝服用2片肠虫清即可。
不建议3岁以下宝宝吃打虫药
“随着家长对卫生知识的重视,以及家庭卫生意识的提高,孩子感染上寄生虫病的几率并不算高。”朱晓华说,孩子得虫患多跟饮食不洁等因素有关,所以,对于3岁以内,没有上幼儿园,吃饭、睡觉、玩耍几乎都在家里的宝宝来说,感染寄生虫病的可能性很小。
另外,3岁以内的孩子肝、肾等器官发育尚不完善,不足以消化所有的食物,有的药物会伤害娇嫩的肝、肾脏,因此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专家不建议吃打虫药。
但是,朱晓华提醒家长注意,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是得虫疾的高发期。“这个时期,孩子开始过群居生活,被感染的几率相对很大。”朱晓华说,这个阶段的孩子,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啃手指的好习惯,另外,家长应定时清洗玩具,还要让孩子多吃瓜果蔬菜补充维生素,不要挑食、偏食,更不要经常食用零食,多运动增加机体抵抗力。
别把打虫药当常规药经常服用
秋季是驱蛔的最佳季节。夏季,大人和儿童进食大量的生鲜蔬菜和瓜果,其上难免带有蛔虫卵,感染蛔虫的机会较多。到了秋季,幼虫长为成虫,都集中在小肠内,此时服用驱虫药,可将虫子一网打尽。
在服用打虫药时,朱晓华建议,不要把打虫药当常规药经常服用。有的家长看自己的孩子身体瘦弱,吃东西不香,就给孩子吃打虫药,一看还真打出几条虫子,便视为法宝,隔三差五就给孩子吃两片,打打虫子。
“打虫药也和其他药物一样,常服或服用过量都会产生不良反应,如头晕、头痛、呕吐、肝功能损害等。特别是肝肾功能不全、脾胃虚弱、急性发热的儿童,更应慎用或禁用。”朱晓华说。
睡觉磨牙多见于儿童,与多种因素有关:
1.精神过度兴奋紧张
入睡前玩耍过度,过于激动或疲劳,或受了惊吓,不安和焦虑,或学习紧张,使其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失去平衡,诱发咀嚼肌的运动发生一时性不规则的痉挛或收缩,产生了夜间磨牙。
2.肠道寄生虫病
蛔虫最喜欢在孩子睡着了以后在肠子里活动,并且分泌多种毒素。毒素刺激肠道,加快肠道蠕动,引起消化不良,脐周疼痛,睡眠不安;如果毒素刺激神经,会致使神经兴奋而磨牙。同样蛲虫也会分泌毒素,并引起肛门瘙痒,影响孩子睡眠并发出磨牙声音。
3.消化功能紊乱
比如睡前吃得过饱,大量食物充斥胃肠而刺激了消化道,神经把这些刺激传到大脑,使管理消化的脑细胞兴奋起来,通过反射作用,引起磨牙。
4.营养不均衡
有些孩子有挑食的习惯,特别是不爱吃蔬菜,形成营养不均衡,导致钙、磷、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引起晚间面部咀嚼肌的不自主收缩,牙齿便来回磨动。
5.其他情况
换牙期牙齿发育不良引起牙齿的咬合障碍,慢性牙周炎,精神运动性癫痫,或做梦吃东西等均可以造成夜间磨牙。
所以说家长们最应该做的不是关心怎样让孩子吃打虫药,而是在日常护理中先细心的观察宝宝肚肚是不是有虫子,然后才可以考虑该怎么样让宝宝吃打虫药。
篇四:《药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好?魔法逹人小贴士》很多人以为服药不能空腹,一定是在饭后服用。而饭前服药还是饭后服药,差别就是胃肠道里有没有食物,使得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过程不同。
饭前服药还是饭后服药,取决于药物的特性、作用特点、对胃是否有刺激。大部分药都可在饭后服用,如果想要药物快速地发挥作用,可以考虑饭前服用。各种药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很强调饭后或饭前,有些不强调,具体得看说明书才行。
1.饭前服药
饭前用药,不会受食物的干扰而影响吸收,药物的作用能迅速而完全地发挥。因此,凡是作用于胃肠道的药物,或是要求药物充分吸收、显效快,而无刺激性的药物,均应在饭前服,包括胃药、驱虫药等。如有些抗酸药可在饭前半小时服用,在胃中形成一层保护膜,以避免食物的刺激。止泻药(活性炭、次碳酸铋等),为了尽快发挥作用,也应在饭前服用。一些滋补药品也应在饭前服,以利于充分吸收。另外,常用的降糖药(糖适平、二甲双胍、降糖灵等),为了保持血糖稳定,也应在饭前(或饭时)用药。值得注意的是,利胆药也在其列,因为胆汁的分泌与食物消化也有很大的关系。
2.饭后服药
饭后用药,胃中有了食物,可减轻药物的刺激。所以,凡是助消化药物及刺激性大的药物均宜在饭后服。如助消化药(胃蛋白酶、食母生等),均需在饭后15分钟左右服,以便与食物充分拌合,发挥最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