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太空一日杨利伟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1.快速默读,概括课文内容。 2.品读文字,跟随杨利伟的经历感受太空旅行的美妙和神奇。 3.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严谨求实、敢于探索的科学品质。 1.概括内容要点,感受太空旅行的美妙和神奇。 2.品读描绘太空生活的精彩语句,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1.走近作家作品 杨利伟,特级航天员,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2003年10月15日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天地九重》,讲述了杨利伟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如何成为军人、成为一个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如何通过艰难的、接近完美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奇迹的人生。 2.背景资料 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由13个分系统组成。神舟号飞船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回收地点在内蒙古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 截至到2016年12月,神舟飞船载人飞行概览: 神舟五号2003年10月15—16日(乘组)杨利伟 神舟六号2005年10月12—17日(乘组)费俊龙、聂海胜 神舟七号2008年09月25—28日(乘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神舟八号2011年11月01—17日(乘组)搭载模拟人 神舟九号2012年06月16—29日(乘组)景海鹏、刘旺、刘洋神舟十号2013年06月11—26日(乘组)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神舟十一号2016年10月17日—11月18日(乘组)景海鹏、陈冬3.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炽热()舷窗()确凿()亲眼目睹().... 俯kàn()负hâ()共zhân()五脏六fǔ()4.课外查阅有关“神舟”的知识并与同学交流。5.自读课文,把阅读的感想或疑问写在下面。 1.速读课文,本文讲述了杨利伟在“太空一日”中经历的哪些事? 2.文中有许多句子可能与你之前对太空的认识不同,你能摘录几句推荐给你的同学或者家人吗? 示例: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这种错觉很难受,明明是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 1.杨利伟“太空一日”中哪段经历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你从中有何收获?(温馨提示:建议从科学品质的养成,以及对科学探索的认识等方面谈收获。) 2.你能结合文本,选一个(或几个)角度,谈谈你所认识的杨利伟吗? 3.文中有许多描绘太空生活的精彩语句,请选几句分析它们的内容及表达效果。 课堂练习 1.本文作者,他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人。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⑴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⑵常形容使人惊骇紧张到极点。()⑶形容事物、事情原委很清晰,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⑷处理事情从容不迫,很有办法。()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神舟五号”在起飞阶段持续26秒的共振现象是可以通过改进飞船技术工艺来解决的。 B.杨利伟在太空中经过几次努力也没能通过肉眼直接看到长城。C.“神舟六号”舱体内壁上下刷着不同的颜色,是为了避免宇航员“本末倒置”的错觉。D.“神舟五号”归途中舷窗上的玻璃因为高温的原因出现了细细的碎纹。 家庭作业(必做部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炽热(zhì)过载(zài)一刹那(chà)五脏六腑(fǔ)....B.确凿(zuó)剥落(bō)整流罩(zhào)亲眼目睹(dǔ)....C.负荷(hâ)俯瞰(gǎn)棉絮状(xù)本末倒置(mò)....D.共振(zhân)舷窗(xián)逃逸塔(yì)惊心动魄(pò).... 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轨道轮廓一目了然不可思意B.嘱咐眨眼应复自如五脏六腑 C.漫长猜测亲眼目睹如释千斤D.分辨共震惊心动魄本末倒置 3.阅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 神秘的敲击声 作为首飞的航天员,出了一些小难题,其他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情况还会遇上许多。 比如,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这种错觉令人难受,明明是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如果不消除这种倒悬的错觉,就会觉得自己一直在倒着飞,很难受,严重时还可能①空间运动病,影响任务完成。 在地面没人提到过这种情况,即使有人知道,训练也无法模拟。估计在我之前遨游太空的国外航天员会有类似体验,但他们从未对我说起过。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完全靠意志②这种错觉。想像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景,眼睛闭着猛想,不停地想,以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几十分钟后,我终于调整过来。 “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升空后,航天员都产生过这种错觉,但他们已有心理准备,因为我跟他们仔细说过。而且,飞船舱体也经过改进,内壁上下刷着不同的颜色,天花板是白色的,地板是褐色的,这样便于帮助航天员迅速调整感觉。 我在太空还遇到一个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况,那就是时不时出现敲击声。 这个声音是突然出现的,并不一直响,而是一阵一阵的,不管白天黑夜,毫无规律,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响几声。既不是外面传进来的声音,也不是飞船里面的声音,仿佛谁在外面敲飞船的船体。很难准确描述它,不是叮叮的,也不是当当的,而更像是用一把木头锤子敲铁桶,咚„„咚咚„„咚„„ 鉴于飞船的运行一直很正常,我并没有向地面报告这一情况。但自己还是很紧张,因为第一次飞行,生怕哪里出了问题。每当响声传来的时候,我就趴在舷窗那里,边听边看,试图找出响声所在,却没能发现什么。 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③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个神秘的声音也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 在“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这个声音又出现了,但我告诉航天员:“出现这个声音别害怕,是正常现象。” (1)根据原文,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一项是()I.如果不消除这种倒悬的错觉,就会觉得自己一直在倒着飞,很难受,严重时还可能①空间运动病,影响任务完成。 II.在这个情况下,没别的办法,只能完全靠意志力②这种错觉。 III.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③听了一年多。 A.①引发②修复③断断续续B.①诱发②克服③连连续续C.①诱发②克服③断断续续D.①引发②修复③连连续续 (2)飞船刚刚进入轨道时,为何多数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如何解决这种错觉呢? (3)杨利伟在太空中遇到一个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况,那就是“时不时出现的敲击声”,你发挥想象猜测一下或者根据你了解的科学知识假设一下,这“敲击声”来自哪里? 示例1:外星人的敲门声。在浩瀚的宇宙中,人类一定不是孤单的,会有许多邻居以各种方式各种状态存在着,甚至在某个特殊的时刻他们就会走近我们。 示例2:飞行时出现的敲击声,可能是由于飞船在地面时有压力,到达真空无压力的太空环境后,结构上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一些声音,或者是因为飞船内物品在上天前都是有大气压封到里面,在太空中因为泄压导致一些声音发出。 家庭作业(选做部分) 选读有关“太空探索”的书籍,把你了解到的一部分知识摘录到下面,与老师同学分享。 推荐阅读: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11个神奇之处 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搭载着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飞向浩瀚宇宙,与等候在太空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神舟十一号入轨后经过两天独立飞行,完成与天宫二号自动对接形成组合体,完成组合体中期驻留任务后,与天宫二号分离,在一天内返回内蒙古主着陆场,神舟十一号任务结束。在这失重33天的太空之旅中,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杨利伟 亳州学院附属学校雷通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选取探险和科幻方面的文章,《太空一日》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航天员杨利伟的亲身经历。语言亲切真实,能极大的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兴趣。 学情分析 现在的初中生,习惯于接受,而缺少亲身探索的精神。学习《太空一日》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航天事业,还可以启发学生在生活和学习去探索,追求真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网络,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相关情况及作者杨利伟的事迹;阅读文本,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如“无虞”“炽热”“耐人寻味”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熟读课文,理清顺序,勾画文中关于“我”的心理描写的语句,领会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航天勇士尊重科学,坚韧严谨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热 爱科学,用于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熟读课文,理清顺序,勾画文中关于“我”的心理描写的语句,领会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航天勇士尊重科学,坚韧严谨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用于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师:参考资料,准备教学设计,制作ppt课件 2.学生:了解关于中国航天和杨利伟的信息,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语 3.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 1.教法:情境熏陶法问题引导法 2.学法:阅读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部“科幻大片”。(师播放《飞天》电影预告片) 师:电影的预告片很精彩,那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这是一部关于什么的电影呢? 生:航天、探索太空。。。。。。 师:是的,飞天啊,一直是人类的终极梦想之一。这种梦幻般的渴望积压着,直到2003年10月15日9点,“轰”的一声巨响,炽热的焰火从地平面冲出,中国人第一次将自己的身影留在了神秘的太空!今天,就让我们透过航天英雄杨利伟的眼睛去看一看那片浩瀚星空!(师板书课题《太空一日》杨利伟) 二、检查预习,梳理思路 师: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下面我想检查一下大家有没有认真预习,谁能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一下课文内容呢? 生:故事讲的是。。。。。。 师:很好,这位同学请坐,老师相信大家都认真预习了。这看似简单的一冲、一进、一返,却可以用惊心动魄,险象迭出来形容。那杨利伟在“太空一日”的旅程中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呢?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合作学习,在书中勾画流露作者感受的句子。 (师ppt展示问题,板书冲出地球进入太空返回地球) 三、精读文本,提要勾玄 师:好了,老师看到有小组完成了,谁能来说一下? 生1: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师:这说明火箭起飞时,“我”感觉怎样? 生1:紧张 师:很好,理解的很准确,请坐。还有谁要补充吗? 生2: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这是多么巨大的疼痛啊!但杨利伟他挺住了,为什么他能忍受如此的痛苦呢? 生2:他有着坚强的毅力 师:是的,是铁一般的毅力在支撑他,也是祖国的重任让他战胜了巨大的痛苦。很好,请坐。谁还要补充? 生3:外面有高温,不怕!有碎片划过,不怕!过载,也能承受!但是看到舷窗玻璃开始出现裂缝,我紧张了,心想:“完了,这个舷窗不行了。” 师:飞船返回时,穿过大气层,面对极高的温度,尖利的呼啸声,不停的震颤,杨利伟说“不怕!”“不怕”,这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生3:勇敢、镇定 师:是的,坐上飞船的时候,杨利伟就应经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祖国,献给了航天事业。但杨利伟也不是神,他也会紧张。非常好,读得很认真,请坐。 师总结:短短的一日,却可谓惊心动魄,而杨利伟具备了哪些素质,让他成为了中国航天第一人呢? 四、分析人物形象,向英雄学习 师:谁能说说,在你看来杨利伟是怎样的一个人? (师ppt展示题目) 生1:勇敢、坚强 师:嗯,相信杨利伟的勇敢坚强打动了你,才让你如此印象深刻,很好,请坐,还有谁要说说? 生2:冷静沉着 师:嗯,面对突发的意外,杨利伟的确表现的非常冷静,请坐。生3:爱国,有民族责任感 师:说得真好,没有这份爱国和民族责任感,就不会有现在的杨利伟和我们蒸蒸日上的祖国,掌声在哪里?同时也为我们的宇航员们,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鼓掌! 同学们,2003“感动中国”,杨利伟的名字赫然在列,下面也请大家给这位航天英雄写一份颁奖词。太空一日杨利伟课后思考题 (师ppt展示问题) 五、为英雄颁奖 师:恩,我看到有的同学呢已经写好了,谁先来给英雄颁奖? 生1:神州一跃,巨龙腾飞。飞天,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宇宙,也不再是中国人的禁区。中国人探索宇宙的脚步从你迈起,勇敢坚毅的中国人会在浩瀚星海越走越远! 生2:你从星空找寻着长城在地球上画出的弧线,你从宇宙看到一只昂首报晓于东海的雄鸡。你乘坐着翱翔苍穹的巨龙,向全世界,展示伟大中华的复兴! 师:大家说,他们写的好不好?掌声! 六、唱响《高飞》,为理想高歌 探索宇宙需要杨利伟,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对未知的探索,对真理的追求,对理想的执着,是我们应有的精神!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唱响《高飞》,为我们的理想高歌! 22太空一日同步练习 一、填空 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奖。 二、加点字注音 炽热()负荷().. 赫兹()五脏六腑()... 聂海胜()拍摄().. 轮廓()俯瞰().. 舷窗()遨游().. 褐色()稠密().. 砰()拽().. 步骤()生命无虞().. 三、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说说小标题的作用 让读者在通读全文前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层次清楚,结构鲜明。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2、第一部分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1在这一部分中出现了什么意外? 2、这种共振是正常现象吗?这种现象后来解决了吗? 3、这一部分中表现了杨利伟什么精神? 3、第二部分我看到了什么 1、杨利伟在太空看到了什么? 2、杨利伟在太空没看到的是什么?为什么看不到? 3、你认为“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会是什么? 4、看了杨利伟的太空所见介绍,引起你什么样的遐想? 4、第三部分神秘的敲击声 1、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会出现什么错觉? 2、这种错觉对杨利伟来说感受怎么样?他是靠什么来克服的? 3、你猜想一下“神秘的敲击声”会是什么声音? 5、第四部分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1、归途中让我紧张以致惊慌的原因是什么? 2、舷窗玻璃出现裂缝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两边没有同时出现裂纹呢? 3“飞船停住了。此时是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杨利伟为什么要强调飞船停住的时间? 4、从这一部分可以看出杨利伟什么精神? 四、归纳主题 本文通过,表现了的精神。 五、请你从文中找出细节描写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细节描写的好处。 六、拓展延伸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想?你准备为祖国航天事业做些什么? 如果你是一位小记者,采访杨利伟时会说些什么? 参考答案一、1、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二、加点字注音 炽热(chì)负荷(hè).. 赫兹(hèzī)五脏六腑(fǔ)... 聂海胜(niè)拍摄(shè).. 轮廓(kuò)俯瞰(kàn).. 舷窗(xián)遨游(áo).. 褐色(hè)稠密(chóu).. 砰(pēng)拽(zhuài).. 步骤(zhòu)生命无虞(yú).. 三、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说说小标题的作用让读者在通读全文前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层次清楚,结构鲜明。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2、第一部分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1在这一部分中出现了什么意外? “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2、这种共振是正常现象吗?这种现象后来解决了吗? 并非正常现象。 “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随后他们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在后来的航天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 3、这一部分中表现了杨利伟什么精神? 为祖国航天事业勇于牺牲的精神。 3、第二部分我看到了什么 1、杨利伟在太空看到了什么? 1、地球只是一段弧 2、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 3、中国上空仔细辨别大概到哪个省了,正从哪个地区的上空飞过,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 4、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 5、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 2、杨利伟在太空没看到的是什么?为什么看不到? 长城 因为“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任何单体的人工建筑,我询问过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没有谁能拿出确凿的证据说看到了什么。即使是巨大的城市,在夜晚看到时也只是淡淡的红色。” 3、你认为“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会是什么? 4看了杨利伟的太空所见介绍,引起你什么样的遐想? 4、第三部分神秘的敲击声 1、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会出现什么错觉?太空一日杨利伟课后思考题 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 2、这种错觉对杨利伟来说感受怎么样?他是靠什么来克服的? 这种错觉很难受,明明是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如果不消除这种倒悬的错觉,就会觉得自己一直在倒着飞,很难受。 •没别的办法,只有完全靠意志力克服这种错觉。想像自己在地面训练的 情景,眼睛闭着猛想,不停地想,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几十分钟后,我终于调整过来了。 3、你猜想一下“神秘的敲击声”会是什么声音? 5、第四部分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1、归途中让我紧张以致惊慌的原因是什么? “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窗外烧得跟炼钢炉一样,玻璃窗开始出现裂纹,那种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之后那种小碎纹一样,这种细细的碎纹,眼看着越来越多……说不恐惧那是假话,你想啊,外边可是1600—1800℃的超高温度。” “看到舷窗玻璃开始出现裂缝,我紧张了……” 2、舷窗玻璃出现裂缝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两边没有同时出现裂纹呢? 飞船的舷窗外做了一层防烧涂层,是这个涂层烧裂了,而不是玻璃窗本身出现问题。 为什么两边没有同时出现裂纹呢?因为两边用了不同的材料。 3“飞船停住了。此时是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杨利伟为什么要强调飞船停住的时间? 表明飞船安全着落,“神舟五号”出征成功归来,表现了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4、从这一部分可以看出杨利伟什么精神? 临危不惧,沉着镇定 四、归纳主题本文通过杨利伟叙述自己在太空一日所见所感的过程,表现了我国宇航员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临危不惧、沉着镇定、勇于牺牲的精神。 五、请你从文中找出细节描写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细节描写的好处。 如:后来,整流罩打开,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射进来,阳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 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 这是一个剧烈的动作。能听到“砰”的一声,非常响,164分贝。我在里边感觉被狠狠地一拽,瞬间过载很大,对身体的冲击也非常厉害。接下来是一连串的快速动作。引导伞出来后,紧跟着把减速伞页带出来,减速伞让飞船减速下落,16秒之后再把主伞带出来。 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太空的神秘,激发读者对太空的向往之情,另一方面表现了杨利伟为祖国航天事业勇于牺牲、临危不惧、沉着镇定的精神。 六、略 22太空一日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整体感知课文,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语,积累成语,体会杨利伟太空一日的惊险经历。过程与方法 了解小标题的作用,学习细节描写方法体会其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就,体会航天员为国勇于牺牲的精神.。太空一日杨利伟课后思考题 教学重点:体会并学习细节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航天员为国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法学法:复述法,语言揣摩法,合作探究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猜猜他是谁 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 播放视频感动中国2003-杨利伟 二、介绍杨利伟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2004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眼睛。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的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正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揭示课题《太空一日》 三、检查预习 读准字音 炽热(chì)负荷(hè) 赫兹(hèzī)五脏六腑(fǔ) 聂海胜(niè)拍摄(shè) 轮廓(kuò)俯瞰(kàn) 舷窗(xián)遨游(áo) 褐色(hè)稠密(chóu) 砰(pēng)拽(zhuài) 步骤(zhòu)生命无虞(yú) 四、感知课文 1、速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2、说说小标题的作用 让读者在通读全文前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层次清楚,结构鲜明。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第二课时 五、研读课文 第一部分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1在这一部分中出现了什么意外? “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2、这种共振是正常现象吗?这种现象后来解决了吗? 并非正常现象。 “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随后他们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在后来的航天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 3、这一部分中表现了杨利伟什么精神? 为祖国航天事业勇于牺牲的精神。 第二部分我看到了什么 1、杨利伟在太空看到了什么? 1、地球只是一段弧 2、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 3、中国上空仔细辨别大概到哪个省了,正从哪个地区的上空飞过,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 4、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 5、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 2、杨利伟在太空没看到的是什么?为什么看不到? 长城 因为“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任何单体的人工建筑,我询问过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没有谁能拿出确凿的证据说看到了什么。即使是巨大的城市,在夜晚看到时也只是淡淡的红色。” 3、你认为“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会是什么? 4看了杨利伟的太空所见介绍,引起你什么样的遐想? 第三部分神秘的敲击声 1、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会出现什么错觉? 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 2、这种错觉对杨利伟来说感受怎么样?他是靠什么来克服的? 这种错觉很难受,明明是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如果不消除这种倒悬的错觉,就会觉得自己一直在倒着飞,很难受。 •没别的办法,只有完全靠意志力克服这种错觉。想像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景,眼睛 闭着猛想,不停地想,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几十分钟后,我终于调整过来了。 3、你猜想一下“神秘的敲击声”会是什么声音? 第四部分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1、归途中让我紧张以致惊慌的原因是什么? “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窗外烧得跟炼钢炉一样,玻璃窗开始出现裂纹,那种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之后那种小碎纹一样,这种细细的碎纹,眼看着越来越多……说不恐惧那是假话,你想啊,外边可是1600—1800℃的超高温度。” “看到舷窗玻璃开始出现裂缝,我紧张了……” 2、舷窗玻璃出现裂缝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两边没有同时出现裂纹呢? 飞船的舷窗外做了一层防烧涂层,是这个涂层烧裂了,而不是玻璃窗本身出现问题。 为什么两边没有同时出现裂纹呢?因为两边用了不同的材料。 3“飞船停住了。此时是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杨利伟为什么要强调飞船停住的时间? 表明飞船安全着落,“神舟五号”出征成功归来,表现了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4、从这一部分可以看出杨利伟什么精神? 临危不惧,沉着镇定 六、归纳主题 本文通过杨利伟叙述自己在太空一日所见所感的过程,表现了我国宇航员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临危不惧、沉着镇定、勇于牺牲的精神。 随着一声巨响,你会感到突然一减速;引导伞一开,使劲一提,这个劲很大,会把人吓一跳;减速伞一开,又往那边一拽;主伞开时又把你拉到另一边。每次力量都相当重,飞船晃荡得很厉害。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七、探究写法 生动的细节描写 请你从文中找出细节描写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细节描写的好处。 后来,整流罩打开,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射进来,阳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 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 这个声音是突然出现的,并不一直响,而是一阵一阵的,不管白天还是黑夜,毫无规律,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响几声。既不是外面传进来的声音,也不是飞船里面的声音,仿佛谁在外面敲飞船的船体。很难准确描述它,不是叮叮的,也不是当当的,而更像是用一把木头锤子敲铁桶,咚„„咚咚„„咚„„ 但随后发生的情况让我非常紧张——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窗外烧得跟炼钢炉一样,玻璃窗开始出现裂纹,那种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之后那种小碎纹一样,这种细细的碎纹,眼看着越来越多„„说不恐惧那是假话,你想啊,外边可是1600—1800℃的超高温度。 飞船急速下降,跟空气摩擦产生的激波,不仅有极高的温度,还伴随着尖利的呼啸声;飞船带着不小的过载,还不停振动,里面咯咯吱吱乱响。外面高温,不怕!有碎片划过,不怕!过载也能承受!但是看到舷窗玻璃开始出现裂缝,我紧张了,心想:完了,这个舷窗不行了。 这是一个剧烈的动作。能听到“砰”的一声,非常响,164分贝。我在里边感觉被狠狠地一拽,瞬间过载很大,对身体的冲击也非常厉害。接下来是一连串的快速动作。引导伞出来后,紧跟着把减速伞页带出来,减速伞让飞船减速下落,16秒之后再把主伞带出来。 随着一声巨响,你会感到突然一减速;引导伞一开,使劲一提,这个劲很大,会把人吓一跳;减速伞一开,又往那边一拽;主伞开时又把你拉到另一边。每次力量都相当重,飞船晃荡得很厉害。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太空的神秘,激发读者对太空的向往之情,另一方面表现了杨利伟为祖国航天事业勇于牺牲、临危不惧、沉着镇定的精神。 写法归纳 列小标题 生动的细节描写 八、拓展延伸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想?你准备为祖国航天事业做些什么? 如果你是一位小记者,采访杨利伟时会说些什么? 九、作业 1、想象作文《我的太空一日》。 2、观看我国神舟飞船发射升空视频或有关通讯。 板书设计 太空一日 勇于牺牲 杨利伟临危不惧 沉着镇定 小标题 细节描写 课后反思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课后习题 一、少年旅行队 1、“少年旅行队”有什么含义?他们“在生活的海洋探索,在知识的海洋探索”有哪些收获? 答案供参考:“少年旅行队”首先指的是由少年组成的一支外出旅行的队伍;本文指的是少年旅行队要到大自然中、到生活中去旅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收获许多宝贵的东西;联系全文,我们还能体会到,少年是人生之旅的开端,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理应在生活的海洋、知识的海洋不断探索、遨游,就像一只只小船要在海洋里开始探索之旅。 少年旅行队在生活的海洋探索,在知识的海洋探索,收获的不仅仅是快乐、哲理、理想、知识,更有大山般坚强镇静的品格,大海般开阔的心胸,热情澎湃的气质,流水般轻巧活泼、永远进取的精神。 2、仔细读下面几句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大山它使我坚强、镇静,让我长得像一片茂盛的树林。 大海它使我心胸开阔,热情汹涌。 所有的河流,使我灵巧活泼,永远前进。。。。。。 答案供参考:这几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亲历的大山、大海、河流的赞美和讴歌,同时也饱含对大自然的敬仰和喜爱之情。 二、跟祖父学诗 1、“我”是怎样跟祖父学诗的?“我”在学诗的过程中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1)我是怎样跟祖父学诗的? 答案供参考:“我”跟祖父学诗,先是不知道意思跟着念,后来是在祖父讲了意思以后念。 (2)“我”在学诗的过程中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答案供参考:“我”在学诗时的特别感受是觉得诗念起来好听,自己念诗很开心。 2、联系上下文,说说“房盖被你抬走了”是什么意思。 答案供参考:意思是作者童年念诗的声音特别大,似乎要掀翻屋顶。语言幽默诙谐。 三、夏午 1、读一读,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小时候的夏日中午,总是这样过去,我从不厌倦那充满着生命快乐的花园。花醒着,草木醒着,风醒着,我也醒着,在夏午的阳光里。 答案供参考:第一句写充满生命的大自然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欢乐。第二句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课后习题 第四课:伟大的出征 请你和大家讨论:为什么说“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 答:“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打破了由美国和俄罗斯在载人航天领域的独霸局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宇航大国。这是我国综合国力的直接体现,极大地增强了民众的自豪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这是国力上的“伟大”。 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功是与我国大量科学家、科研人员以及航天员孜孜不倦地研究与奋斗分不开的,没有他们甘于寂寞的探究,没有杨利伟等宇航员的刻苦训练,也不可能有今天。这是中国人的“伟大”。 读下面一段话,说说画线的部分能不能改变顺序。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史册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 答:画线部分不能改变顺序。这个排比句按照范围和意义从小到大排列,记者的镜头——共和国的航天史册——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一个比一个重要,一个比一个更有意义,一个比一个更激动人心。这是一种逻辑顺序,更是情感高潮的推进,不能改变。 文中多次交代具体的时间和地点,你能说说这样精确表述的作用吗? 答:文中多次交代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如强调了时间:“公元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5时”“再过30分钟”“九时整”,强调了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前的广场”。这样精准的表述,突出了这不是一般的时间和地点,这些时间,这些地点,是最具有历史意义的,将永远载入史册,值得纪念。 第五课:北京欢迎你 课文陈述了哪些内容?你对哪一部分最感兴趣?和大家谈谈感受。 答:课文介绍了中国的体育传统、北京城的特点、友善的北京人以及奥运文化活动计划。我对文化介绍中的“火炬接力”这一部分最感兴趣。我们的火炬接力,高度比以往更高,路线比以往更长,遍及的地域更广,影响力更大,有我们国家自己的特点和创意。我们国家的火炬传递具有独特之处:其一,我们的“丝绸之路”连接东 西方的文化和友谊:其二,“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其三,我们的火炬接力还将穿过母亲河长江和黄河,途经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并在56个民族中传递。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火炬传递的过程,但是同样能受到鼓舞,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仔细阅读“基于丝绸之路带来的灵感„„并受到鼓舞”,说说“新的局面”“新的高度”各有什么含义,本段文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新的局面”“新的高度”从字面上理解,我们的火炬接力,高度比以往更高,路线比以往更长,遍及的地域更广,影响力更大,更有我们国家自己的特点和创意。除此之外,还蕴含着丰富的深刻的含义:(1)奥运精神将激发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人的创造力和奉献精神。民众对奥运精神和信仰的不懈追求,将达到新的局面,新的高度。(2)奥运会为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以及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体育事业将走向新的局面,新的高度。(3)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将推动北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北京文化和世界其他文化的广泛交流,留下独特的遗产,开创新的局面,提升新的高度。(4)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创建以及一流的设施、文化、环境、交通、居住、饮食、娱乐、服务等方面,都将创建历届奥运会的新局面,新高度。 本段文字表达了要让奥运精神传遍祖国大江南北,传遍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受到鼓舞的思想感情。 第六课: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反复诵读第2自然地,说说汉字为什么“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 答:因为每个汉字都能表达一个意思,各种笔画的奇妙组合都能变成不同的汉字,每个汉字的书写也有无尽的变化,所以说汉字“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它们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尽情飞翔与驰骋。中国的方块字能消化各种外来的新创造,因为它拥有一个单字的海洋。 我真的是无限情种我赖以思维和交往的中国汉字,并震惊于它的再生活力和奇特魅力。 答:第一句,表达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喜爱与赞美的思想感情。 第二句,表达了作者对汉字这一特点的赞美,对汉字“瑰丽雄健”的生命力的赞美。 第三句,表达了作者对汉字的珍爱、赞美之情。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课后习题 第7课:献给老师的花束 1、诗中表达了对老师怎样的感情? 答:表达了对老师的热爱、感激和赞美之情。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多少欢聚, ·· 又多少离别, ·· 汇聚在您的生命的长河. 太空一日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过程与方法 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难点 学习本文内容的科学性与语言的通俗化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方法: 速读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漠长空,天高地阔,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秋色斑斓。待发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静默在发射塔架。全世界的目光,都跨洋过海穿山越岭,投注在中国西北部这片大漠深处,聚焦在广袤旷野中这巍峨耸立的塔架上。接着,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来为我们讲述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情况。 二、作者简介 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太空一日杨利伟课后思考题 三、文本链接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四、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展现了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经历。 2.根据课文的小标题,梳理宇航员的飞行历程。 (1)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起飞阶段 (2)我看到了什么——太空飞行过程中所见 (3)神秘的敲击声——太空飞行过程中所闻 (4)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返回阶段 五、课文精读 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当时有怎样的反应? (1)起飞阶段:飞船共振带来的痛苦 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 ——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意外出现了。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2)飞行阶段:失重、神秘的敲击声 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这种错觉令人难受,明明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 ——靠意志克服。 时不时出现敲击声 ——自己很紧张。 (3)返回阶段:归途险象环生 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 ——说不恐惧那是假话„„我的汗出来了„„ 左边的舷窗也开始出现裂纹 ——我反而放心一点了。 随着一声巨响,你会感到突然减速;引导伞一开,使劲一提,会把人吓一跳;减速伞一开,又往那边一拽;主伞开时又把你拉向另一边。每次力量都相当重,飞船晃荡得很厉害,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对身体的冲击非常厉害。 2.杨利伟最终克服了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出色地完成了太空飞行的任务,从中你看到了杨利伟怎样的精神品质,你有什么感想?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杨利伟坚韧,一丝不苟,心理素质好、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正是这种精神和勇气,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与坚毅果敢。在杨利伟身上凸显出来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3.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1)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 ——用准确的数字记录自己感受不适的时间,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2)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 ——体现了航天员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 ——客观的描述,是科学态度的体现。 (4)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 ——表现了作者客观的科学态度。 (5)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 ——细致的观察,详尽的描述。 (6)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本文的描述除了科学、严谨之外,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举例说明。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从语言描写中让人感受到指挥大厅中紧张的气氛以及对航天员杨利伟的关切之情。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这句话饱含深情,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爱,对亲人战友的爱。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写出作者回到地面踏实而又激动的心情。 六、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17),在飞船升空过程中,共振带来的痛苦感受使“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第二部分(18~29),在飞船上,“我”看到的事物。 第三部分(30~39),写“本末倒置”的错觉和神秘的敲击声。 第四部分(40~47),惊心动魄的返航。 七、写作特点 1.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惊险迭出。 全文运用四个小标题,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惊险与意外交替出现,扣人心弦。 2.语言准确,生动严谨。 本文语言准确,科学性与人文性巧妙结合,生动严谨。作者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在太空中一天的所历所感,读来如身临其境;叙事的同时,又用准确严谨的语言向读者普及了航天知识。 八、作业布置 想象作文,《我的太空一日》。想象20年后你遨游太空的所见所闻所感。 九、板书设计 太空一日 起飞阶段: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航天精神:太空所见:我看到了什么太空所闻:神秘的敲击声返回阶段:归途如此惊心动魄坚韧仔细、不怕牺牲、敢于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