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话题作文范文
导航

乡镇干部状况思考

2020-12

篇一:《浅谈加强乡镇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思考》

浅谈加强乡镇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思考

乡镇干部是基层的国家工作人员,具体从事“三农”工作,干部的作风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和形象。同时对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一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当前,虽然乡镇干部作风建设的状况总体是好的,绝大部分乡镇干部是务实的。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少数乡镇干部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由于乡镇机构改革,乡镇班子职数有限,一部分有工作能力、但受年龄等因素的限制,这部分干部提前从重要岗位上退了下来,还有部分年轻的干部难以提拔重用,还有许多老干部,在同一岗位上工作时间较长,没有了工作热情,使乡镇干部作风出现了新的问题,需要积极寻找对策,加以解决,如何加强乡镇干部作风建设,是摆在乡镇党委面前的新课题。

一、当前乡镇基层干部作风现状

当前,乡镇干部作风主流是好的,绝大部分乡镇干部是务实的,乡镇基层干部队伍作风有了明显好转,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部分乡镇干部作风方面还存在

着不少问题,与党和国家的要求、人民的期望,存在着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学习风气不浓厚

一些乡镇干部思想不求进取,即使组织上要求学已只浮于表面,不带着问题去学、去思考,不在联系实际上下功夫,不在指导实践上作努力。或学习不讲实效,只讲实惠,只有事关自己切身利益的才去学。比如提拔、职称、文凭等。对于平时的学习,也只是拿工作忙,没时间学习为借口,应付了事。

(二)工作作风不务实

在工作上,干事不用心,工作不落实,精神不振奋;缺乏工作激情,缺乏责任性和主动性,得过且过、不动脑筋、回避矛盾,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在做农村工作中,下村蹲不住,到村工作转一圈,当“邮递员”、传话筒,认为开开会,安排安排,部署部署,就把工作落实了。有的干部所联系的村,用“摇控”指挥,只是找村“两委”干部传达传达,群众长期见不到人影。

(三)农村工作方法简单

一些乡镇干部不深入基层和群众,不坚持调查研究,

对真实情况不甚了解,遇事拿不出办法,干工作没有思路,抓落实上不能出实招。有的心浮气躁,作风漂浮,纪律松散,工作得过且过,认为只要把工资混到手,就心安理得了;对农村工作中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识不清,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深层次思考,解决问题只停留在表面,不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就事论事,照搬照套,不动脑筋,办事无立场、无观点、无原则,遇到困难绕道走,碰到问题拖、拉、推;抓工作流于形式。习惯于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方式做农村工作,拿不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找不到解决办法,不总结别人经验,自己又创造不出经验,动辄耍态度,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其结果是问题越积越多,矛盾越积越大,直接影响了农村的社会发展和稳定。

(四)为民服务观念淡漠

一些乡镇干部服务意识不高,奉献精神不强,宗旨意识淡薄,对群众缺乏深厚感情,指导工作指手划脚、指责训斥,不懂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高高在上,伤害了群众感情;有的干部干工作重点不突出、精力不集中、落实不得力,工作方法简单,不愿意与群众打交道,

听不进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有的干部个人主义思想严重,一切以自我利益为中心,一切以金钱多少为标准,勤政廉政意识不强,存在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和行为,享乐主义思想严重等等。有的干部嫌农村条件差,环境苦,不能和农村群众打成一片,很难沉下去倾听农民呼声,为群众办实事,干群关系紧张。

(五)不思进取,创新意识不强烈

一些干部由于长期在一个地方工作,认为个人发展无望,表现在工作方面,安于现状,消极应对,平庸度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还有的乡镇工作人员“走读”现象十分突出,出勤不出力;有的干部缺少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认为当了干部工作就安稳,不求上进,得过且过,工作无精打采,对自己无要求,做天和尚撞天钟;缺乏艰苦创业的精神,只比待遇不比贡献。在工作中,思想观念陈旧,工作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习惯于用老经验、凭老方法想问题、做事情,在工作中难以接受新观念、新办法。有的在遇到新问题、新情况时懒于思考,上级怎么说,我就怎么做。

二、主要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从刚走出校门,充满幢景,满怀热情走上工作岗位,到对工作失去热情,得过且过,造成部分乡镇干部作风不够务实的原因是多主面的,它有关主观方面的原因,同时也存在客观方面的原因。

(一)主观方面

不加强学习,放松了思想教育,致使政治理论素养较低。乡镇干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同老百姓打交道,认为理论学习可有可无,不重视知识更新,感到没有必要,也没有精力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而且由于经费等的限制,缺少必要的学习资料、学习工具和学习手段等,这就放松对人生观、世界观的改造,放松了对文化知识的学习,有的平时忙于事务、会议、应酬,没有时间学习,偶尔坐下来,也是“走马观花”,沉不下心来钻研。致使一些基层干部特色理论和新知识理解不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知道很少,特别是对上级涉及农村的各项政策,规定知之更少,做表面文章多,深入基层解决问题少。

(二)客观方面

1、工作环境。乡镇干部由于长时间离家在乡镇,更

篇二:《当前基层干部交流现状的思考》

当前基层干部交流现状的思考

干部交流工作是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干部人事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实践证明,实行干部交流,有利于干部成长,有利于队伍建设,有利于事业发展。就此,笔者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思考,认为基层干部交流重在明确基本目的、基本问题、基本原因、基本对策。

一、明确基本目的,就是看“三个有利于”

从个体层面看,有利于对干部个人的成长

一是历练干部,提升素质。一个干部的成长,需要多方锻炼。特别是领导干部,主管多项工作,担负重要责任,应当具有全面的良好素质。干部交流是多岗位培养锻炼干部、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一个干部长期在一个单位、一个岗位工作,实践范围窄,接触问题少,经验积累缺、能力锻炼欠。实行干部交流制度,让干部在更广阔的范围、在不同的环境和岗位上经受锻炼,就可以较快地弥补由于阅历单纯、缺乏不同环境和多种岗位锻炼带来的视野不宽、经验不足、组织领导能力不强的缺陷,使之尽快地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多岗位的培养锻炼,还有利于激发干部的内在动力,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潜力,从更高层面上提高综合素质。二是改进作风,预防腐败。实行干部交流,可以克服经验主义和工作惰性,促使干部振奋精神,转变作风,开拓创新。可以消除客观环境对用权行为的负面影响,使权力受到制约,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为干部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营造良好风气。三是整合资源,促进成长。实行有组织的干部交流,既有利于打破干部管理上的“单位所有”、“部门所有”的体制,又有利于促进干部资源在各单位之间的合理配置。干部的交流,实质上也是知识、技术和经验的交流。由于各单位情况的不同,不同单位干部经受锻炼的机会、认识问题的水平、领导工作的能力都有很大差异。根据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干部交流,让不同部门和单位的干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既有益于干部的快速成长,又有益于各部门和单位的共同发展。

从组织层面看,有利于对组织工作的考验

交流是对干部组织工作的考验。领导要明理、公正、干净,不负组织重托,不负群众期望,不恃权妄为,不借机营私,不随心所欲。考验组织讲原则,不重职轻责、重权轻业,把

个人意图凌驾于组织之上,以个人好恶取代用人标准,不搞排坐坐、推磨磨,圆滑“运作”。考验组织合理配置人才,“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工作”,对路交流,人事吻合,纯净清爽,公平公正。考验我们组织纪律观念,有“人情味”,不搞“人情风”;考核有等级,交流无三六九等;可以有照顾,不能搞安抚。实践证明,分亲疏远近,厚此薄彼,不合理就出不合格、不合适,就会出负面效应。此间问责免职,彼处悄悄复出,免职成策略;交流“走马灯”、功利化、庸俗化,则往往人心浮动,妨碍工作。{乡镇干部状况思考}.

从工作层面看,有利于对基层事业的发展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交流出活力,交流显生机。人才因为交流,饱经历练,增长才干;工作因为交流,转换思路,辟出新境。一是有利于完善和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干部交流,是优化干部队伍配置,增加班子整体效能,保证人适其事、事得其人、人岗相适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可以弥补领导班子专业结构、年龄结构、能力结构和气质结构存在的不足,从各方面完善领导班子的结构,从整体上提高素质,提升整体功能,增强战斗力。另一方面,能增强领导班子活力,防止思想僵化。二是有利于激发和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干部交流有效激活干部任用机制,为合理使用各类干部提供更大空间,既调动了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又能够及时发现有潜力的人才,使干部任用机制更加灵活高效。同时让干部跳出原有工作圈子,摆脱固定模式束缚,理清工作新思路,确立工作新目标,采取工作新举措,放开手脚大胆工作。一些交流干部身同感受地说:“人地两疏、和大家无亲无故;从未共事过,与大家无恨无怨,只身一人,无牵无挂,所以工作一定会无恃无畏。”环境不挑,境界提升,不竖攀,不横比,清清楚楚对实际,老老实实管自己,岂不是更可以有所作为。

二、明确基本问题,就是认清“四个不”

干部交流规划不周

目前干部随意性比较大,缺乏系统的长期的规划,存在该交流的没交流、不该交流或可以不交流的却动得过多过快的现象。较为普遍的是乡镇主要领导干部流动性过大,经常性届内异动,一般而言,任期一届,基本上每个乡镇党委班子成员都进行了1-2次的人选异动,队伍不稳定导致干部人心不稳,工作浮躁;而乡镇站办所的工作人员除了通过提拔任职才有交流的机会外,基本上是一个单位一个岗位干到底。县直机关的干部总体来说交流面小,综合部门、职能部门的人员流动相对大,而专业性、专门性部门的人员流动相对少,而且趋向明显。然而,在换届选举工作中交流干部时,在操作过程中,由于理解上的偏差,往往容易

陷入“四个始终”的误区,即:始终“追求‘遍地开花’、‘大换血’的‘大手笔’”误区、始终“热衷‘划杠子’、‘一刀切’”误区、始终“偏重‘小圈子’内的‘内循环’”误区、始终“力求‘短平快’”误区。

干部交流渠道不宽

受地域限制,基层的干部交流基本上局限在乡镇与县直单位之间,提供可选择的机会或余地较小。县域外的干部交流数量相对较少。事实上,按照现行干部管理体制,县乡基层副科以上干部要交流调整到省、市州直单位的凤毛麟角,交流到其他县市的也屈指可数。一般干部县域外交流的机会就更少。长期以来,贫困落后地区的县乡基层干部除了参加公务员考试和省、市州直机关的公开选调外,基本上没有交流到省、市州直单位或其他县市工作的途径和渠道,包括市州、县双重管理的部门。由此造成“问题一般干部”的存在。因为县域内干部交流,一般只针对部门、乡镇负责人,一般干部多数只能“内循环”。这样,单位和县里负责人因为需要交流,是“泥饭碗”、“临时工”。而一般干部,如不想提拔,反是“铁饭碗”和“固定工”。在“弱势部门”特别是边远长期乡镇工作的一些干部,逐渐消磨了工作积极性。而在“强势部门”工作的一般干部,有的则成了“不谋事、不干事、不犯事”一般干部。同样,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异地任职往往容易带来“四大弊端”,即,盲目决策、短期行为、加大成本、官僚主义。

干部交流形式不多

县级范围内不同地方、不同部门、不同单位干部的收入分配因地域或行业不同存在差异,因此有些干部对待交流主要考虑自己的切身利益,一心只想往自己认为“利益好”的部门钻,甚至有些干部需要调整交流或要求调整交流时,向领导或组织明确提出非哪里不去的要求,导致了事实上的干部“逆向交流难”。所以,干部交流大部分是提拔重用式交流和培养提高式交流,最多也不过是照顾性交流,真正能优化班子结构和形成干部队伍活力互动式交流,特别是促进干部“下”的交流还不够。由此,在基层干部交流时就出现了“四不定”现象,即:交流范围不确定,交流重点不规定,交流年限不固定,交流方式不限定。

干部交流效用不强

广大干部职工还不能真正认识到干部交流的目的和意义,有的单位没有真正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角度考虑问题,对干部交流工作不重视,不支持,不出以公心。有的觉得自己培养起来的干部,熟悉、好用,舍不得交流,有的则借机甩包袱,对差的、弱的、平时表现“不听话”、爱挑刺或毛病多的干部,进行“组织处理”,赶快交流出去。这些做法违背了交流的初衷,也给干部交流工作上涂上了一层消极的色调。尤其是个别“歪嘴领导”念歪经,把“干部交流”作为“运作官”,具体表现在“四重四不重”问题,即:重上不重下,重官不重事,重局部不重全局,重职务不重职责。

三、明确基本原因,就是“缺乏四性”

县域狭小缺乏选择性

受地域限制,县管干部一般不可能异地进行交流,交流的范围局限于乡镇和县直部门之间,交流的空间相对比较狭窄。在交流中,作为组织交流实施的单位,对干部交流的流向,提供可供选择的机会或余地较小,而作为被交流的主体对象本身,也难以根本自己的专业、学识和特长,自由选择一个交流后适合自己施展才能和本领的岗位与舞台。

体制封闭缺乏灵活性

现行的干部管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干部的条块分割问题,导致干部交流的跨度小,不平衡。一般来说,干部交流换岗在本部门、本系统进行的,相对而言就容量组织实施一些。特别是县里有不少单位实行的是垂直管理,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的划分,单位人事任免调配权不在地方,而在上级主管部门,双方在干部的交流和调配上,相对处于一种比较封闭的状态,大家各管一块,缺乏统筹和协调,垂直管理单位的干部不好调出,地方管理的干部也难以派进。

计划不周缺乏连续性

干部交流是一项政策性较强的工作。在交流实施前,要组织交流具体对象的推荐工作,掌握被交流者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水平、性格特长、适应能力、发展潜力等个体素质,摸清被交流者真实意愿。在实施交流戏作中,要把握交流的时机,选择交流的流向,使交流戏作尽量合理。在交流实施后,要做好跟踪考察和培养,等等。这些具体问题,都需要组织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大量的工作。但从总体上看,县域干部的交流工作还存在不系统、不完善的状况,整个交流工作缺少长期规划,连续性不强。有的干部跨行业交流后,不能较好地适应新的岗位环境,难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有的干部,特别是有些单位的工作骨干,则长期得不到交流锻炼提高。

导向不明缺乏激励性

一些干部交流中,心存疑虑,顾虑重重。比如,有的认为,经济发展、县域位置不同的乡镇以及效益条件不同的单位部门,其工作环境、收入水平不尽相同,干部交流,特别是好到差、近到远、城到乡的“逆向交流“,影响了自己的切身利益;有的担心自己交流后,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岗位环境,人际关系不熟悉,工作毫无基础,许多东西需要重新开始,对自己能不能适应和胜任信心不足;有的干部,特别是那些政策缺乏足够的了解,对组织缺乏足够的信任,认为自己交流后,今后的发展世事难料,个人的前途未卜,等等。干部对待交流的这些思想阻力,使他们对交流工作热情不高,参与不够,从而也直接影响了县域干部交流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明确基本对策,就是把握根本、核心和关键。

坚持原则是根本{乡镇干部状况思考}.

主要是坚守四项原则:

一是优化组合的原则。着眼于构建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对干部综合能力和素质进行科学分析,通过交流,实现班子成员各方面的优化组合,保持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和梯次配备,最大限度地提升班子整体功能。{乡镇干部状况思考}.

二是相对稳定的原则。干部交流,不应是权宜之计,要长期规划,慎重进行。交流不宜大进大出,需要保持相对稳定和从严控制的原则,力争做到以交流增活力,以适度保稳定。在交流时机上,应主要结合年度考核进行,不能过于频繁。

三是培养干部的原则。干部交流就意味易地、易岗、易职。这对领导干部来讲,就有个重新熟悉情况、适应环境和克服因调动而带来诸多困难的问题,这无疑是对干部的考验和锻炼。因此,干部交流要同对他们的培养和使用结合起来,要根据个人的能力素质、工作经历及其拟任职务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岗位通过横向、纵向交流或单位内部交流,进行定期轮岗锻炼。特别是对年富力强、综合素质比较好、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要有计划地到基层或机关进行挂职锻炼。

四是合理使用的原则。知人善任的精髓在于扬长避短。同一个干部,扬其长就是人才,用其短则是庸才。因此,干部交流要根据干部队伍结构、交流人选条件、交流职位特点、实际工作需要等尽量尊重交流干部和单位的意愿,按照人岗相适、部门相近的要求,科学调配,合理安排,达到学以致用,人事两宜的目的。与此同时,要始终在“五个完善”上下功夫,即始终在完善“分期分批、适度调整;严格程序、依规办事;听取意见、合理流动;用人所长、有所侧重;多方兼顾、全盘考虑”上下功夫。

创新机制是核心

主要是建立四项机制:

一是建立干部交流的调控机制。针对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组织部门要经常研究所辖地区和单位干部资源状况,对干部流向做出科学预测,进行宏观调控,既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也要注意根据各单位的实际通盘考虑。要根据工作需要,结合干部成长特点,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部交流方案,对交流对象、交流范围、交流时间提出明确意见。在实施干部交流过程中,要把握好干部交流的时机,合理掌握交流节奏。可结合领导班子换届和届中调整,结合干部任期目标考核结果,根据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调整的需要,提前做好干部交流的相关工作。干部交流切不可普遍开花或轮番排队,要抓住重点,对一个地方、一个部门起关键作用的干部要加大交流力度,达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对年轻干部要加大轮岗交流的力度,让一批年轻干部到艰苦环境中去锻炼成长,培养他们应对和驾驭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要注意干部交流过程中工作的衔接性和延续性,既要确保被交流干部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能发挥才干,同时又要保证不影响其原单位的工作开展。

二是建立干部交流的互动机制。切实改变干部交流中组织部门一厢情愿的现象,积极探索建立组织调配与干部个人意愿相结合的干部交流互动机制,使交流单位和干部个人能够根据各自的需要实行双向选择。一方面,通过建立有交流意向的干部登记制度和需交流任职的岗位申报制度,随时掌握愿意交流的干部和需要交流干部的岗位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增强干部交流工作的主动性。另一方面,要建立空缺岗位向社会公示制度,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对空缺岗位通过实行公开招考、公推公选等方式,来调节干部流向,保证交流干部质量,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乡镇干部状况思考}.

三是建立干部交流的激励机制。要把交流与使用有机结合起来,对交流到基层和艰苦地

篇三:《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几点思考》

写作提纲

一、目前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现状

1、工作轻松,热情降低,安于现状。

2、制定不全,管理不严,纪律松懈。

3、思想政治工作薄弱。

4、部分干部素质差。

二、影响乡镇干部积极性的主客原因分析

1、我县经济条件、工作条件、生活环境相对较差。

2、乡镇干部的一些福利政策不能完全兑现。

3、乡镇干部所承受的实际困难较大。

4、乡镇干部的交流力度不够。

三、提高乡镇干部积极性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抓“大梁”带全体。

(二)实行岗位和任期工作目标责任制。

(三)帮助乡镇干部排忧解难,从关心爱护中调动积极性。

(四)依靠科学的管理来调动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首先,从“人”的方面向乡镇倾斜。

其次,从“财”的方面向乡镇倾斜。

最后,从“物”的方面向乡镇倾斜。

乡镇干部长期在农村一线,他们工作积极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上级的决策、指示和任务的贯彻落实,影响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到干群关系的好坏。充分调动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对于经济欠发达、工作条件相对而言较艰苦的全南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全南撤并乡镇后,县委、县政府通过加强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建设、干部学习培训等有效措施,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有了进一步提高。但由于全南特殊的历史、政治、自然、经济、交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乡镇调整后全南面临发展历史机遇和压力下,如借鉴外区县经验,进一步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对充分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加快全南经济社会发展,摆脱贫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现状

应该说是我县大部分乡镇干部是比较敬业的,为完成上级布臵的各项任务,为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他们克服了许多困难,付出了许多心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但是,也有一部分乡镇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思想情绪低落,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一)工作松劲、热情降低、安于现状。一是工作拖拉,不能按时按质完成上级布臵的各项任务;二是工作作风不实、不深、不细,调查研究少,“泡”在农村、浮在会上的多;三是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开拓进取不足,对乡镇发展目标不明,措施不力,办法少;四是“干油了”。一部分乡镇干部认为自己在乡镇干的时间长,是“老乡镇”了,摆老资格,组织上该“考虑”了,对工作叫苦的多,实干的少。

(二)制度不全、管理不严、纪律松懈。一是有的乡镇虽建立了一些规模制度,如“学习制度”、“议事制度”、“民主决策制”、“目标管理考核制度”等,但实际工作中不能很多地严格执行,遇事形成有章可寻的状况;多数乡镇制度不健全,不能在总结、完善过去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形势的发展、工作的需要健全规章制度,如“党政联系会议议事制度”、“年度目标管理考评方案”、“机关若干规定”等;二是对乡镇干部管理松懈,主要领导忙于开会、跑项目,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对乡(镇)的工作安排不全、不实,缺少检查督促,副职领导无权处事,职工无人管,放“散羊”的状况尤为突出;三是个别乡镇领导对自己不能严格要求,起不了表率作用,不仅影响到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还造成“令”行不举、“禁”行不止的问题。

(三)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一是部分乡镇领导不善于做群众和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生硬,靠行政命令的多,靠说服教育引导的少;二是干部职工的政治学习抓得不紧,或学习满足于一般的念文件、读报纸,领导与领导之间、领导与干部职工之间交心谈心少,干部职工有想法、有意见、有建议、不能通过正常渠道反映,或干部职工对党委的意图、对政府的工作不了解,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自然不高。

(四)部分干部素质差。少数干部以乡镇条件差,乡镇工作就那么回事等为由,自我感觉良好,放松了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锻炼、自我加压,不思进取、不求进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不管那“钟”撞响没撞响。

二、影响乡镇干部积极性的主客观原因分析

造成部分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很多,除干部自身放松学习、放松要求、放松自我等原因外,还有一些客观因素,主要有:

一是乡镇经济条件、工作条件、生活环境相对较差。从经济条件看,乡镇实行零付流管,县财政下拨转移支付,干部领取工资外,其它福利、补助基本为零,要改善工作条件和环境,只怕是力不从心。从工作条件看,一些乡镇连干部的差旅费、医药费、工作加班费都无法解决。从生活环境看,多数乡镇环境艰苦,从工作任务看,乡镇干部分配任务繁重,并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有招工、计划生育、新农合、新农保等。

二是乡镇干部的一些福利政策不能完全兑现。乡镇干部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已经很艰苦了,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一些应该享受的福利政策不能兑现。

三是乡镇干部所承受的实际困难较大。乡镇干部除自己工作艰苦、生活艰苦外,其家人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如夫妻分居问题,在乡镇干部中,夫妻双方都在乡镇工作的,又存在子女入托、入学、就业问题。

四是乡镇干部的交流力度不够。乡镇干部,特别是一般干部,包括选拔生、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竞争激烈,一经分配到乡镇工作最短的也要3-5年才有交流的可能。时间长了,积极性减少了。尤其是外地选拔生或是事业编制干部几年没提拔,工作上闹情绪,甚至想离开全南,辞职。

三、提高乡镇干部积极性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抓“大梁”带全体。一是要以提高乡镇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为重点,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教育培训。坚持不懈地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好“三送”工作和“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教育活动。努力提高乡镇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使他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提高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要选好配强乡镇领导班子。要拓宽识人视野,广开选人渠道,

更新用人观念,要重点选好配强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把政治思想素质好、组织拥护、能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奔小康的优秀干部选拔到乡镇主要领导岗位上来;三是要加大干部交流的力度。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乡镇与乡镇之间、乡镇与上级之间的干部交流。对要交流的干部即广泛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又要根据本人的工作情况来确定,切实建立干部合理流动的机制。四是对少数工作不力、班子战斗力差、凝聚力差、群众意见大的领导班子和干部进行组织调整,不能让群众不满意的领导干部得过且过。

(二)实行岗位和任期工作目标责任制。一部分基层干部之所以学习不刻苦、工作不努力,究其原因,就是心中缺乏目标,工作缺乏压力,致使平时工作无所用心,不思进取。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应根据单位、干部和工作的实际,制定岗位和任期工作目标。在制定目标中,既要有单位整体建设目标,又要有个人履行职责的具体目标;既要有阶段目标,又要有长远目标;既要使目标具有可行性,又要使目标具有挑战性。同时,还要实施严格的考核和奖惩制度,结合目标完成情况及干部的德能勤绩的表现,对干部进行奖惩。不断激励干部职工在工作中自我加压,增加危机感,树立责任感,始终保持锐意进取的良好精神状态。

(三)帮助乡镇干部排忧解难,从关心爱护中调动积极性。对农村工作第一线的乡镇干部存在的夫妻分居、子女就学、偏僻乡镇工作时间长等实际困难和问题,我们应设身处地为他们考虑,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帮助解决;对因客观条件限制不能或无力解决的,要做好说服解释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乡镇干部的实际困难较多,解决起来范围广、有数多、涉及面大,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无论怎么样,只要我们高度重视,想其所想、帮其所需、解其所难、消其所忧,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即使一时不能

篇四:《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基层干部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团结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日前,XX镇党委对全镇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进行了深入思考。

一、村干部队伍基本情况

XX镇村级“两委”班子共有60人,其中有党员55人,群众5人。从年龄结构看,40岁以下的有19人,占32%;41岁至50岁的有37人,占61%;51岁以上的4人,占7%。从文化程度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5人,占8%;高中、中专文化程度36人,占60%;初中及以下19人,占32%。从发挥作用情况看,XX镇农村基层干部面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重大难题和社会稳定、计划生育、平衡债务、劳动力转移等巨大压力,能够较好地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表现出了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绝大多数基层干部都体现出了思想品德好、政治素质高、战斗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作风扎实的特点。

二、对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第一,它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骨干,关系着基层党的先进性。XX镇现有党员859人,其中农村党员就有605人,占到70%以上,而村干部又是农村党员队伍的主体。由于村干部的特质,决定了绝大部分干部首先是农民,其次才是干

部的双重身份。因工作生活、文化传统、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加上理论学习、党性教育的相对薄弱,村干部的党性观念、理论素养、政策水平等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干部队伍尤其是党员队伍党的先进性的整体发挥,因此,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第二,它是党和政府决策指示的最终承载者,直接影响着农村政策的落实。村干部是农村政策的直接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在政策落实上有时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往往在部分农村干部中,存在着,当国家政策和他个人或当地利益相一致时,他能动用各种办法,把政策效力发挥到最大,如一旦发生冲突,有的就会打着从实际出发的旗号,把政策束之高阁,变成版面挂在墙上,讲在嘴上,而具体落实却在遥遥无期的“过程”中,表现为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有的甚至来回变通,推诿搪塞等,使得上级的政策、决策、要求得不到一以贯通等现象。因此,必须把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养和综合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政策的推动器。

第三,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直接主导着农村建设与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农民是农村发展的主体,而村干部则是农村发展的主导。有什么样的村干部,就有什么样的村风村貌和发展氛围。村干部的干部地位,决定了他们是全村的“代言人”,政府决策要靠他们去推动,为民办实事要靠他们去落实,农民遇到矛盾和困难也要靠他们去协调处理。由于他们中绝大部分本身就是农民,决定了他

们与农民愿望天然相通,最知道农民想什么,盼什么,怎样才能得到农民的真正拥护与欢迎,他们也自然地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真实具体地代表了农民的根本利益,他们既是农民信得过的“父母官”,又是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桥梁。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村干部不断思想解放,敢闯敢干,给村里带来建设的气氛、创新的氛围、发展的活力。而且,一个精明的村干部,总能有一些新思路、新信息、新技术,并用亲身示范把群众组织发动起来,搞得村里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一方面,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有许多新工作要做,有的马上能给农民带来实惠,有的要农民暂时做出贡献和牺牲,当农民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发生冲突时,也需要村干部自觉顾全大局,带头奉献,当好榜样,做好示范,同时,还要靠他们积极做好说服教育和引导工作,把潜存在农村的生产力激发出来,形成加快发展的内生力量。

三、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

1、队伍结构不够优化。以往“两委”班子换届中,部分村干部年龄老化,不能继续留任,而一些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年轻干部又忙于赚钱致富,不愿担任村干部,致使部分村未能实现正常的新老交替,村干部队伍结构方面产生搭配不优的问题。另外,从村干部文化结构看,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共有5人,占总人数的8%,文化层次较低,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基层干部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

2、年轻干部素质不高。少数村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对新时期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特点认识不够,很少从政治上

观察农村新形势,关注农业现状,考虑农民问题。有的年轻干部在复杂多变情况下缺乏明辨能力,有的群众观念淡薄,对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看得较重,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干部关系。

3、中年干部功底不够深。调查显示,年龄大一点的干部阅历比较多,年龄轻一点的干部相对而言文化程度高一点,而处于二者中间的中年干部大都存在着忽视理论学习的现象,认为学不学与搞好工作关系不大,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由于不重视理论学习,造成了理论功底浅,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不够,领悟不透,贯彻不力,工作缺乏思路。

4、部分干部开拓意识不够强。少数年龄偏大的村干部受传统思想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有的存在安于现状,进取意识不强;有的凭经验办事,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有的缺乏对事物本质及其特殊情况的分析能力,工作中往往“一刀切”;有的法律意识薄弱,习惯于用老办法、土政策管理村务。

5、少数村干部工作作风不够实。少数村干部作风飘浮,存在工作办法不科学、实干精神不强,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