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浅谈农村环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环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要义之一。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陕南山区的农村面貌及人居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农村环卫工作亦面临着严峻挑战,当前主要有四个问题。
(一)缺乏良好卫生习惯。由于长期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农村垃圾、柴草、粪土乱堆乱放,家禽乱跑,牛羊随意乱拴倒等不良习惯仍然存在,容易致使病媒生物滋生蔓延,直接影响到农村生态环境。
(二)农村白色污染严重。近几年,农用地膜广泛应用于烤烟、洋芋、玉米的种植,地膜保温保湿,在提升农业效益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潜在污染,特别是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膜,在自然条件下无法得到降解,使土壤环境恶化。
(三)环卫设施严重不足。据调查,部分集镇生活污水直排江河,垃圾集中收集后只能堆放在附近的江边、河边、沟边。绝大多数村(社区)人口聚集区没有垃圾箱(台)、污水管道等公共设施,基本环卫设施不足。
(四)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目前,部分镇已成立专门的环卫工作机构,聘请了专(兼)职环卫保洁人员,负责居民生活垃圾清扫清运,但仍有少数镇没有专门的环卫工作机构和保洁队伍。农村更是盲区,缺乏必要的工作机制和应有的措施保障。
做好农村环卫整治是一项长期性的重要工作。其滞后的局面影响着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治理。立足山区农村现状,建议抓好五个方面。
加大宣传力度,发挥示范效应。农村居民千百年来所形成的
传统不良习惯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改掉,因此当前首要任务需抓好农村居民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电视、网站等现代传媒手段,以及会议、标语、文艺巡演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普及卫生知识、改变卫生陋习”的宣传教育,在全民中倡导“人人都当卫生保洁员、个个都当环境监督员”活动。结合争先创优活动,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为民作表率、保洁当先锋”主题实践活动,党员干部家庭要率先争当村容整洁示范户。同时加大“卫生户”的评选力度,逐步引导广大村民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文明健康生活习惯。
推进沼气建设,发展循环农业。实践证明,发展农村能源沼气,既能有效促进种养业发展,又能解决农村燃料问题。既能有效解决农村牲畜粪便乱堆乱放等环境污染问题,又可变废为宝、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应以农业现代化发展为方向,围绕畜牧、林果等主导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圈、厕、沼、园”一体化循环农业示范户,把农村沼汽池建设作为农村环保能源重要抓手,采取国家投入一点、农民出一点的办法大力普及。引导专业农户对农用地膜应及时收集处理,在条件成熟的产业园区,以龙头企业为主导,推广应用降解地膜,逐步切断农业生产的白色污染源。完善配套设施,开展集中整治。按照《陕西省农村村庄建设规划条例》规定,结合当前开展的陕南移民和农村新社区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对圈、厕、沼建设实行统一规划,同步建好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各镇应在远离集镇和住户的偏僻地点征用或预留出垃圾处理场地,建设垃圾处理池(箱、台)和垃圾集中处理填埋场,购置或租用垃圾中转运输工具,有效解决集镇和农村垃
圾污染问题。结合县直部门联村工作,开展“创卫进农村”活动,集中开展以“四化”(硬化、绿化、净化、美化)、“四改”(改房、改灶、改圈、改厕)、“四清”(清污水、清粪堆、清柴草、清垃圾)为主的村容村貌整治工作,集中整治畜禽乱跑、垃圾乱倒、污水乱流、柴草乱堆等行为。
健全管理机制,夯实工作责任。各镇、村(社区)将农村环卫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作为政府形象工程落实专人进行管理。把公共卫生投入纳入财政预算,镇、村环卫保洁员可从热心环卫工作人员和享受低保家庭人员中聘用,待遇可按照“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采取居民集一点、政府拿一点、国家补一点的办法落实。按照“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卫生自己管”的原则和“户处理、组监督、村督查”的经常性工作机制,根据《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各镇可制定出具体实施意见,村上可列入“村规民约”,从改革传统习惯着手,从房屋、厕所、圈舍建设抓起,各农户门前卫生实行“三包”制度(即包打扫、包管理、包清运),做到划段包干、检查评比、奖惩兑现。
完善考核机制,推进工作落实。建议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纳入县对镇、部门的精神文明或“双创”工作绩效考核内容之一,各镇也应同步把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纳入镇对村(社区)年度绩效考核任务和对农村党员承诺内容之一。把环境卫生清洁人员工资待遇与完成任务相挂勾,对农村环卫工作抓得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励。以长效的考核机制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彻底解决集镇和农村村庄环境卫生“脏、乱、差”局面,为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李莉工作单位:旬阳县环卫所)
篇二:《农村环境卫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存在
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现在开始逐步重视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环境卫生的好与坏将影响到我们村民日常的生活与生产。环境卫生搞不好,新农村建设将成为一句空话。现在只要我们到各村行一行,到处可见一堆又一堆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堆积在路边、水沟边、河边、塘边,垃圾成堆,臭气冲天,场面不堪入目。不知在座的各位面对这样的场面,心中有何感想。农村的环境卫生整治是目前我们广大干部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农村实际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表现。
出现以上的状况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干部、群众环境卫生意识十分差。
群众意识差,大部分村民自古以来就养成了不讲环境卫生的不良习惯,缺乏基本的公德意识,只顾个人方便,乱倒、乱丢垃圾,有的群众认为,农村是这样的了,我中意怎样丢就怎样丢,那里方便丢那里,有垃圾池他不堆,硬是要把垃圾放在垃圾池外,有的群众说我把垃圾丢到河里,到发洪水时,垃圾自然会被洪水推走。大家试想下,一年内有几场洪水,垃圾堆积发出的臭气、污染的水,最终受罪的不也是我们自己。
干部意识差,部分村干部不想惹人,怕得罪人,对乱堆、乱丢垃圾不管不问,路边、水沟边、河边、塘边,垃圾成堆,造成恶性循环,愈脏愈倒,愈倒愈脏。
部份干部群众甚至认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是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事情,这种想法是十分危险的,千万要不得。
二、没有建立健全一个有效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管理机制。农村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非自扫门前雪或者进行几次突击整治就能取得成效,必须建立健全一个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由于农村环卫管理体制没有理顺,生产、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还没有建立,环卫工作缺少规划和检查,导致指导、管理工作难以深入到村,责任难以落实。农民的垃圾用什么装,集中往哪里倒,谁来运,运到哪里去等等这些基本的问题都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来参考执行,没有配套的基础设施来实现。
三、农村环境治理资金缺乏,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由于农村面广,财政资金有限,乡镇进行环境治理的资金难以筹集,乡镇集镇的环境治理经费无法保证,村的环境治理的资金就更加难以落实。
综上所述,要想彻底改变我镇各村脏、乱、差的现状,营造清洁、整齐、舒适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我们必须首先要改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意识,要增强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采取各种形式,进一步加大对搞好农村环境卫生重要性的宣传,让群众充分认识到环境卫生与自身健康的关系,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其次要做到保障环境治理资金经费的投入,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参与,把“乱丢、乱堆垃圾”视为我们的眼中钉,过街老鼠,为创建一个清洁、整齐、美丽的丰阳而作出自己应做贡献。
篇三:《我省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省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事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的和谐稳定。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健康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共中央在2005年12月31日发布的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协调推进并尽快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9年,中共四川省委和四川省政府做出《关于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决定》,各级政府组织力量对农村环境卫生进行了集中整治和连续推进,使我省农村环境面貌大为改观。然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还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如何破解难题,坚持不懈地做好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显得任重而道远。
一、我省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
为了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各市、县(市、区)成立了由分管市、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市、县爱卫办、建设局、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水务局、环保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办事工作机构,具体负责市、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的检查、指导、督促、协调等工作。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也分别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抽调专人组建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办公室,结合实际制定了整治方案,层层细化分解工作任务,逐级夯实工作责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从上到下,统筹协调,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广泛宣传动员,引导全民参与。
为了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全面开展,各市、县、镇(乡)都加大了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宣传力度,通过召开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动员大会,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和动员。
(三)开展集中整治,改善农村环境。
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过程中,各市县结合“百万军民环境卫生大整治”、“农村环境治理进村社”等活动,重点对场镇环境卫生、公路两侧的白色垃圾、河道沟渠及农户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等进行了集中清理和整治。
(四)抓好示范建设,重建优美环境。
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过程中,各市组织乡镇结合灾后重建项目实施“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开展示范村建设,在示范村建设中重点抓“一池三改造”(改厕、改卫、改厨和建沼气池)、“四清理”(清理危房破屋、清理垃圾粪便、清理无序排污、清理乱堆乱放)、“五建设”(建垃圾池、建排污沟、建卫生饮水站、建入户路、建花池)和“五无”(房前屋后无乱倒垃圾、无乱堆粪土、五乱放柴草、五乱排污水、五敞养禽畜)的庭院美化和清洁家园工程,恢复和重建了地震破坏的人居环境,示范村建设在农民群众中产生了良好反响,农户的参与积极性高涨,许多示范村成为农家乐热点,实现了环境改善与农民增收的双赢。
(五)多方筹集资金,改善环卫设施。{乡镇环境卫生存在的问题}.
各市、县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风貌治理和道路改造。各乡镇和村组通过列支整治经费、收取卫生费、村集体补助和“一事一议”等方式,多渠道筹集整治资金,加快建立垃圾台点、垃圾箱、垃圾填埋点,配备保洁人员和清运车辆,努力改善农村环卫设施基础条件,为长期搞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我省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群众环卫意识还需增强。
对于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够的问题。一是部分领导干部认识不够。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把农村环境整治提高到“建设生态、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的目标要求上来,“农村环境就这个样”在少数基层干部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临时应对的思想比较严重,基础设施投入、农村污染控制等问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市、县两级重视程度高一些,工作力度大一些,但有的镇、村干部积极性不高,工作敷衍塞责,走过场,对老百姓宣传教育引导力度不够,为检查考核而突击整治是部分镇村的主要做法,为“拿牌子”而创建的思想观念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用新土临时覆盖的垃圾堆,还没有过几日垃圾重现。还有一些地方是暂时无法搬运又影响市容的材料,就让人拿布去遮起来,能搬走的就藏起来,等检查过了再任群众搬出来放回原位。二是农民群众认识不够。广大农民群众对整治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参与意识不强;对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的弊端认识不足,改变缺乏主动性;对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认识不足,环境卫生意识淡薄。部分农民长期形成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反差较大,保护农村环境卫生的意识还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支持和参与的热情不高,珍惜和爱护生活环境的意识不强,少数人治理、多数人污染现象依然存在,解决乡村脏乱差问题困难较大。
(二)工作进展不快,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由于思想认识、经济条件、方法措施等方面的差异,全省各地方整治工作进展很不平衡。总体上看,经济发达镇乡好于欠发达镇乡;试点镇乡(村)好于一般的镇乡(村);公路沿线镇乡好于相对偏僻的镇乡。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有很大改观,但总的来看环境状况仍不容乐观。一是农村集中居住地缺乏污水处理池,致使大量污水自由排放,对河流、地下水源污染严重;二是部分乡镇新建垃圾池闲置浪费较多,垃圾乱倒现象依然存在,而且垃圾屋、垃圾中转站的垃圾因清理不及时或就地焚烧常常造成二次污染;三是不少乡镇重集中整治,轻日常管理,反弹现象严重;四是农村面源污染仍未得到控制。养殖业的集约化发展导致的禽畜粪便污染大幅增加,农膜的广泛使用形成的“白色污染”比比皆是,农药、化肥对土壤、水源污染日益严重;收获时节秸秆焚烧造成大气污染挥之不去给农村环境卫生带来新的压力。五是河流污染日趋严重。我省河流众多,是长江上游重要水源区域,现在很难在全省境内很难找到几条河水清清的河流。企业直接排放工业废水引起水质严重恶化;河道养殖鹅鸭导致河道污染。加之人们对水环境的观念淡薄,河道成为人们心目中天然的垃圾箱了;河道泥砂沉淀淤积严重、河道综合功能日益退化,许多河面已经是淤泥长年露底可见,百多米宽的河面仅只显出一条很窄的流水道。
(三)规划建设滞后,环卫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是一项长久性与突击性相结合的工作,编制一个全省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专业规划,是确保农村环境卫生的关键。目前,我省尚未启动农村环卫整治专业规划编制工作。由于环卫规划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环卫事业的发展,导致一些地方的环卫工作无法按照统筹工作要求落实环卫基础设施的定点建设,更无从解决
相应的资金、用地等问题,就是已建的一些环卫设施也无法正常运转。乡镇一级规划建设更加滞后,全省仅有少部分乡镇建成了污水处理站,大多数乡镇污水直排;村落规划建设中普遍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不具备污水处理设施,水、污基本处于自由排放、乱泼乱倒状态;一些偏僻乡村无垃圾池,无环卫车辆,无保洁员,清扫保洁工作无法落实到位。
(四)资金缺口过大,环卫治理成果难以巩固。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资金严重短缺是制约我省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瓶颈,尽管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投入,拨出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整治,但因农村点多面广,具体到村的资金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需要。目前,我省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所需经费主要通过项目经费或者“上面给一点、自己筹一点、下面收一点、企业捐一点”的方式解决,但耗资巨大,长期保障困难。资金的紧缺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只能分村、分步进行,也决定了农村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所需工作经费大、运行成本高。单就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而言,现采用的“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模式,每个乡镇每年为此支付的费用高达几十万元,大部分无法长期承担,造成有的乡镇整治工作欠账严重。据初步估算,一个公厕的正常管理费用每年需要2万多元,其中包括水费、管理人员工资、维修清理等费用。村内环卫清扫工,每人每月约需支出800元。按一般人口村计算,拥有3个公厕、雇用2个清扫工,每年需支出8万元。加上设施正常维护费用,每个村的环卫投入平均需要10万元以上,对于我省一大批村集体来讲,目前还无力承担。这是村级环卫状况至今难如人意的经济原因。由于乡镇财政较为窘迫、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特别是近几年镇村在国家生态县创建工作已投入了大量资金,镇、村两级难以安排较多资金用于环境卫生整治。由于资金短缺,现有的管理机构、人员都是临时组建和抽调的,部分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根本配不起保洁员,有的即使配了保洁员,但保洁员工资待遇得不到保障,工作积极性不高,清扫垃圾间隔时间长,有的困难乡镇只有在上级检查时发动群众突击打扫,缺乏开展长期整治的规划及有关的监督、考核措施。总的来说,农村的环境卫生整治很大程度上停留在集中整治、临时应对阶段,尚未建立长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机构、人员、经费三个根本性问题得不到解决,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很容易出现反弹现象,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成果难以巩固。
(五)管理机制不全,部门协作缺乏统筹兼顾。
农村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非自扫门前雪就能取得成效,必须建立健全一个统一管理机制。由于我省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起步较晚,加上以往主要关注市区环境保护和工业污染防冶,忽视农村环境的整治和保护,在管理上,完全把城区与农村区分开来,缺乏统一规划,在资金投入、项目实施、部门力量整合上也缺乏统筹兼顾,城乡一体的整治局面没有形成,存在城乡二元分割现象。各地还没有把环境卫生整治当成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没有真正形成良好的长效工作机制,整治工作仅停留在应付性、临时性的层面,“一阵风”现象比较严重。导致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机制不健全,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较为突出。一是缺乏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总体规划。农村环境卫生涉及到环保、农业、林业、畜牧、水务、建设、交通、工商等多个部门,而相关部门工作职能有所交叉,没有一个总体规划进行统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很难全面、协调、有序地开展。二是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力量薄弱。农村保洁队伍的参差不齐以及机械装备的缺乏,有的村挑选保洁员是出于对老弱病残人员的照顾,而不考虑此类人员能不能担负起职责;有的村虽然配备了专职保洁员,但是疏于管理,缺乏监督考核,干好干坏一个样。三是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未深入。受人力、资金等条件限制,保护农村环境的宣传教育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
三、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增强农民群众环境卫生意识。
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成效,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各级党委、政府责无旁贷。要把农村环境卫生问题当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事来抓,要认识到农村环境卫生差不仅会影响农村的村容村貌,而且有可能造成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危害生态环境。要改变农民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需要长期的宣传、教育、引导和管理。一是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在早、中、晚时间反复宣传,利用报刊、展板、宣传标语等形式强化宣传,使环卫知识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二是与开展“改陋习、树新风”和健康教育活动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农民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定期组织村民参加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自己动手美化生活环境,努力营造大家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四是建立对环境卫生文明户的奖励机制,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五是在中小学开设环保、健康教育课,加强对青少年环卫意识的培养,通过“小手牵大手”,带动家长去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科学的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长远成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镇村建设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长远成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规划不合理,势必影响农村的后序建设与发展。一是要高度重视镇村规划工作,将其纳入政府工作的大盘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真正实现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进行农村村镇建设规划,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结合当地农民群众发展养殖、堆放柴草等生产生活实际,综合考虑道路、水沟、公厕、公共场所、公益事业设施、绿化美化等多种因素,标准要高、要实用、要注重体现人文特色和生态特色。二是各市、县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科学的规划配置本区域环卫基础设施,建议由市治理办牵头,对各市农村环卫基础设施情况进行一次摸底检查,对不达标的县(市、区)要督导其迅速将缺失设施建设纳入财政预算,对镇、村缺损的基础设施由各县(市、区)财政根据其财力状况按比例从专项资金中给予补贴,并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分级管理。三是在新村建设规划时要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综合考虑道路、水沟、公厕、公共场所、公益事业设施、绿化美化等多种因素,使村庄建设科学合理,整洁美观;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