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记
导航

[《合同法》]《叔本华的治疗》读书笔记

2020-12

《叔本华的治疗》读书笔记

《叔本华的治疗》是一本带有浓厚哲学意味的书。

这是我所阅读的欧文亚龙的第三部小说(前两部《诊疗椅上的谎言》、《爱情刽子手》的读书笔记见之前的博文),也是比较烧脑的一部小说。我也发现了自己在哲学方面太需要补课。

作者在哲学方面必定是做过大量的阅读和思考。从伊壁鸠鲁、康德、尼采到叔本华,这些绝顶聪明、思想深邃,对人生具有深刻洞察力的哲学家,其思想影响了弗洛伊德等一众心理学家,也促使作者形成存在主义的治疗假设。

心理医生朱利斯在一次例行体检中发现自己罹患黑色素瘤,只能再活一年的时间。经过了癌症病人常见的恐慌、抑郁之后,他决定运用最后一年,继续以治疗师的身份,帮助他人在生活中有所收获。

他回顾了自己的旧病人,一个失败的案例吸引了他。菲利浦是他22年前的病人,朱利斯治疗他3年,但看起来菲利浦并没有任何改变。他决定跟菲利浦再度联系。

菲利浦本来是中上阶层家庭的独子,13时父亲自杀,他在学校独来独往,狂热地沉浸在课业中,没有亲近的朋友,跟母亲也几乎不联系。他曾经是成功的化学家,但感兴趣的是哲学,他的生活离群索居,和任何旧识都没有交往。他的困扰是对性欲有强迫性需求,热衷于追逐女性,短暂性爱之后便另寻新欢,性行为之后他便能够平静舒适地阅读哲学书籍。

菲利浦告诉朱利斯,朱利斯的方法对他“毫无用处”。真正治愈他,提供“无与伦比的治疗”的“完美咨询师”,是亚瑟•叔本华。

菲利浦现在也称为一名咨询师。他认为叔本华可以帮助朱利斯得到慰藉,他愿意教朱利斯学叔本华,而朱利斯要做他的督导。朱利斯的条件则是要求菲利浦参加团体治疗。故事就此展开。

书中有两条线索,一条线索讲述既是病人也是心理咨询师的菲利浦参加一年团体治疗的故事,另一条线索讲述叔本华的生平及其哲学思想。

(一)哲学思想如何治疗一个人的心理困扰?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曾经提出一个情绪ABC理论,也就是说人们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C(consequence)表面上是由某个事件A(Activatingevent)引起,实际上是由大脑中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Belief)引起的。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所以当改变了信念,就会改变情绪和行为。

菲利浦深深困扰自己沉迷于性中,但他读到叔本华所说性驱力是令人敬畏十足的力量,是使我们活下去和繁衍后代的意志,这个理论无法用理性压抑。性渗透到每一件事中。菲利浦感觉自己被理解(强迫与反强迫,反强迫的力量越大,强迫的反弹力量也越大,继续变本加厉地强迫会造成更大的心理困扰,因此当视性的追求为正常人都有的现象,不再强烈谴责自我,就可以把力量用于改变)。

叔本华说渴望某种东西、得到它、享受短暂的满足感,然后很快就觉得无聊,接着必定追求下一个“渴望”。满足欲望的方式是没有出路的,必须完全跳出这种循环。把目标放在纯洁的理想世界,菲利浦以每日阅读伟大思想家的思想,下棋或听音乐冥想,使自己最终摆脱了性的沉迷。

对于生活和人性的理解,无论是国外的哲学家,或者中国的孔孟庄子,其实都有很多富有智慧的真知灼见,我的一个朋友说过“困惑是因为书读得少”,确实如此。

我们大脑中的信念,多数是从小被父母或老师植入,或者对人生经验的不完全的思考所得,但有很多信念是限制性信念,阻碍我们幸福快乐,所以提升智慧,人就的困扰就越来越少。

(二)关系对人重要吗?

菲利浦是一个没有幽默感、跟人疏离的人,他刚参加团队的时候,从来不看着任何人,说话的时候总是很冷静不带任何感情的声调,动辄引用叔本华的哲学思想。

他现在居然做了心理咨询师,一个没有同理心,不愿意跟来访者建立关系的人,能做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吗?

我在学习焦点解决(SFBT)的时候,学到的经典问句,非常典型的就是关系问句,例如:

l如果你的爱人看到你的行为,他/她会怎么说?

l当他/她这样说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你会怎么做?

l如果你的朋友想要给你一个建议,他/她会说什么?

之所以会这样问,是人际关系的支持对个人是非常重要的。本书中的人大都是因为和别人的关系出现了问题才参加的团体治疗。在现实生活中也一样,亲密关系、亲子关系、上下级关系、婆媳关系、师生关系、医患关系……人离不开关系。

我曾受益良多的李中莹老师创办的“简快人生”成长版就由四个关系组成:“与父母的关系”、“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系统的关系”,这四个关系涵盖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全部关系。

作者借心理医生朱利斯的口说“如果想当咨询师,就必须进入人际世界”。“必须成为这方面(人际关系的)专家。”

(三)怎样算治疗有效?

李中莹老师经常说一句话“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书中菲利浦总是以叔本华的各种道理来回应团体的议题。然而他只是选择性地接收了叔本华的观点,全然没想到这些道理对现实中人们的意义。

比如,叔本华曾说过“如果我们走入任何墓园,敲一敲墓碑,询问住在里面的鬼魂是否想再活一次,每一位都会断然拒绝。”团体里8个人都想要再活一次,除了菲利浦。

菲利浦曾引用几位哲学家对死亡或孤独的看法,却不曾提起同样的哲学家也谈到友谊的喜悦。亚里士多德把朋友定义为“促使彼此更好、更健康的人”。

叔本华虽然帮助菲利浦解决了性的困扰,却并没有让他获得人际关系上的进步,也不能帮助他称为一名有同理心、关心来访者的咨询师,所以在某些方面,叔本华的治疗有效,在另一些方面,则是无效的。

菲利浦说自己是“怪物,掠食者,孤独的昆虫杀手,内心充满盲目的愤怒,我是一个别人无法接触的人。了解我的,没有一个人会爱我。”哲学也无法帮助他解决这些痛苦。反而是团队治疗帮助他打开,以温暖而强有力的支持帮助他疗愈。

李中莹老师经常说人生成功、快乐、轻松、满足,按照哈佛教授本•沙哈尔的说法,幸福的人生是快乐+意义,也许这是平常人的理想,并不是哲学家的理想,然而我们不都是平常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