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端午节作文
导航

回忆端午

2020-12

第一篇:《端午的回忆》

端午的回忆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节分端午自难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正端午到了,记得以往的每逢这时都要来个雨纷飞的。今天的日子却充满过灿烂的阳光,炎热还是室内空调的爽啊。例外!O(∩_∩)O哈哈~想必传说的“小龙女”口渴吗?知道你都很期待下雨的的天空,尤其是今天„„.

走在街上,几分的思念,粽子的飘香,算下,感觉我都有三年在家里度过端午节了;想必现在家里的人都在尝着:正所谓五月糯米粽加红糖的美味。可怜的(⊙o⊙)哇,今天没吃福啊,

能在梦中慢慢享受了!

再说明天可是全国高考的开幕,789.记得在2008年06月06日,即是回忆中三年前的今天,正也是端午节,记得当时那天也是下雨的天空,呵呵,是一场暴雨充满大家的激情„也是即将要走进励青的考场的关键时刻,正所谓考场如战场!另外,印象至深,还记得离考试的前一晚,宿舍都熄灯了,O(∩_∩)O哈!在我宿舍中九位同学在听着岳贤吹水;在讲他少年伙时的一次偷摘人西瓜被追的“英雄事件”,当时听使大欢欢的乐笑声„„当时却招来周主敲门来喊早点睡觉了。岳贤同学你吹水有两下,不知多年不见,你在部队发展到前生!

想起当时高考好回来的路上,大家都很疯狂的高歌呐喊,真痛快的伙!而今这群同学各自东奔西走,而我却刚从博罗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脱离出社会上工作,却要意味着以后„„2011/06/06那种温情只

第二篇:《回忆儿时的端午节》

回忆儿时的端午节

曽中富

每到端午,内心总不免会有些空空落落,不自觉地想起小时候端午节的情景来。以前孩堤时总是盼着端午节的到来。每到这节的前一墟,母亲便会早早的去赶墟,买几扎粽叶和棕榈枝回来。端午节前两天的晚上,父亲就会在母亲的叮嘱下趁夜浸好糯米。次日下午,母亲便会笑呵呵地把前夜浸泡好的糯米倒入竹匾,连同筷子、剪刀等一系列包粽子的用具摆开在大厅的八仙桌上。这时候,我的任务就是坐在八仙桌旁,檫干净桶里用开水消好毒的粽叶,然后一张张递给母亲。一边继续灵巧地转动着手里的包米的粽叶和困粽子的棕榈枝。最诱人垂涎的是一个个粽子挂满椅子后背的时候,仿佛看见它们正在大锅里热腾腾地煮着,忍不住会馋涎欲滴地凑上鼻子悄悄闻上一下解馋,母亲见状总不免微笑地呵斥一番。当天晚上,父母总会惯例地“加班”,他们忙着往灶膛添柴火,我忙着催他们揭窝盖看。有时我在灶旁等累了,不知觉睡着了,他们也会继续耐着性子烧火,直到将粽子第一遍煮熟,然后叫醒我,等我吃饱第一顿粽子他们才满意地消停下来,让慢火自个去煮。第二天早上,仿佛全村预先暗地里约好的一样,村子里就会冒出一大群用单筷高举着沾满红糖的粽子,满脸充满喧耀的儿童。以前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甚至有时还嫌父母动作太慢,现在才知道其实一片薄薄粽叶里面包裹着多少父母之爱。每逢端午过节这顿饭,平时节衣缩食的父母就会像所有重大节日时一样奢侈一回。一顿鸡、鸭、鱼和大块猪肉组成的“大宴”丰盛地摆满八仙桌上,大门的门沿上高高插着一两枝母亲当天从河边采回的艾叶草,等一阵爆烛声“噼哩叭啦”响过后,肌肠辘辘的我这才可以抓起早已“望眼欲穿”的鸡腿。同时,

还可以享受一下节日才有的“特权”——喝甜酒,每家小孩都可以在过年过节破例喝甜酒,这也是无形规定,只是没在村里发文形成文字而已。喝甜酒一直以来是我们这样的儿童最羡慕的事,仿佛可以找到于大人同醉的感觉。只是端午的甜酒最独特的就是第一碗会被父母强制性地拌点雄,说是辟邪与壮胆,喝了这个酒才能更快长成男子汉,一听这说,自己也一扫眼中的无奈咕噜咕噜喝下去。中午饭后,就可以看到一个个红通通脸蛋的儿童,或手拎着残余的粽子,或手持着鸡腿,每个人嘴角都是油乎乎,乌黑的眸子里带着节日的醉意,偶尔还会相互交流下什么“地转的好厉害”之类的“醉酒”心得。在那时,这一切都显得无比的奢华而让人向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肉类食品也很普通地走入百姓日常生活,甚至似乎再花式的菜肴都有点难刺激味觉神经了。曾经每端午必喝的雄黄,现在显然也有点跟不上现在市场节奏了。一度风靡的甜酒也不知为何在村里消失了,被一瓶瓶更加昂贵、清醒的饮料所替代。遥想儿时的端午,不能不说时过境迁,有些物是人非了,短短二三十年就足够让人不识来时路,一脸惊讶了。倘若用一生的时间去打量从前又会怎样?用几代、几百代人的光阴去打量从前又会是怎样?再叫那位端午时节让我们无比缅怀的爱国诗人看现在又是怎样?望着端午微风徐徐的时节,不能不生出些怀念与感伤来。怀念那时金色的回忆和粽子的馨香,感悟吃粽子的我已是人到中年,煮粽子的父母却是白发苍苍。

第三篇:《回忆端午》

回忆端午

“端午香,粽子香。吃黄酒,插艾草”

“端午甜,香囊甜。避邪瘟,最香甜。”

家乡的端午歌谣仿佛回荡在耳边,把我的思绪又拽会儿去年的五月初五。去年端午,我随妈妈一起回老家安徽过端午,公公婆婆见了我们满心欢喜,连忙招呼我们坐下。但我却是一点儿也坐不住的,早在进门前,我就被那迷人的粽子香味馋得口水直流三千尺了。进门后,那粽子香更加浓郁,搞得我更加迫不及待了。“婆婆,粽子可好喽啊?”

“伢子,别急,就好了!就好了!”我却没有那个耐心,三趟两趟地往锅边跑。只见那些绿色的粽子在锅中蒸煮着,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颇似一个个可爱的粽娃娃冲着我笑。当我第六次跑向锅边时,婆婆也急忙的跟了过来。她看了看过了锅里,而我却眼巴巴的望着婆婆,希望她能早点盛出粽子。婆婆瞟了我一眼,好像猜出了我的心思。她微微一笑,盛出了可爱的棕娃娃,变魔术似的摆满了一桌。我无法抑制心中的渴望,手也不洗,随手抓了一个大大的粽娃娃,剥开皮儿,一口咬下去——呀!真甜!我一个接一个地把棕娃娃塞进了肚子中,风卷残云似的。公公婆婆在一旁笑着对我说:“伢子,又无人跟你抢,慢慢吃,别烫着哩!”

他们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享用完了可口的粽子,婆婆把自己早已缝制好的五色香囊递给了我,我闻了闻,还真香哩!婆婆讲:“伢子,快戴上,可以避邪哩!”我迟疑着戴上了。嘿!还真别说,配上香囊的我还真挺漂亮的呢!我走出家门,同孩子们一道在月下奔跑,一边还唱着歌谣:

“端午香,粽子香。吃黄酒,插艾草”

“端午甜,香囊甜。避邪瘟,最香甜。”

教师简评:首尾呼应,文章结构十分严谨,语言生动有趣!

南京市光华门小学五年级:闻舒辰

第四篇:《关于端午的回忆》

关于端午的回忆

又是端午,因工作的缘故,又是一个人的节日。单位离家虽不远,但来回奔波也颇劳顿,加之工作未竟、同事均在,我作为年岁稍长之人,自然是不好独自回家。

端午,一个由来已久的传统节日。旧历五月初五,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五节”,乡俗也叫作“五月节”。对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那时家庭的境况普遍不好,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所以那时正值儿时的我们便对各种节日特别敏感,常常在节前很久便开始盼望着、盼望着,节日临近,便掰着手指算哪天是什么节,因为唯有节日才有好吃的吃,纵是家庭条件再差的同,也要想法改善一下的。可是毕竟年节有限,所以那时的我们对每个节日都记得相当清楚,不外乎春节、端午和中秋了(还有小年、元宵节等,因靠近春节的缘故,权且忽略不说也罢)。

老家在农历五月前后,有两个节日,一个是农历4月28日,一个便是端午。听老辈人讲,4月28是家乡的庙会,庙早被破四旧给破了(或者更早,未作考证),但过4月28这个节日的习俗却没能破得了,年年相传一直沿袭下来,这个节日颇为隆重,家家不管条件如何,都是炖肉的,家有姑奶奶的还要请回来的,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一年中能有肉吃的时候,也不外乎上面提到的那三个节日。

4月28过了,便到了端午。因为端午,使得我们早早记住了屈原这个古人。因为家在北方的原故,老家过端午没有赛龙舟之类的活动,在我的记忆中只有包粽子、采艾叶挂在门口,似乎也有驱五毒的说法,但却印象不深,不敢妄言。

粽子是个麻烦且讲究的吃食。要早早地去赶集买来包粽子的粽子叶,实际上就是苇叶。买来的苇叶是干的,还要浸泡软化以后都能用,包粽子的米也要先泡好,各种准备工作就绪后,便可以开始包粽子了。进入农历五月,农事也开始忙起来了,但因为节日,往往是早起早早地到地里干活,然后回家开始包粽子。当然,这些事情多是母亲们的事情。那时奶奶还健在,也能帮着妈妈包粽子。那时农村是不见有卖粽子的,几乎家家的妇女都会包,有包不好的邻里亲戚间还会想到帮忙,说说笑笑间,倒也其乐融融。{回忆端午}.

粽子的米须是粘米,家家都是自家自留地边垄上种的粘高粱和黍子,包产到户后各家地里也多种这两作物,主要就是用来端午包粽子、过年时作炸“丸子“(即炸糕,我们老家称作粘丸子)。黍子是类似谷子的一种作物,脱粒后色泽金黄,俗称黄米,也是一种粘米。黄米包的粽子颜色金黄、口感糯腻,看着便让人食欲大增。相比粘高粱做出来的就显得粗糙了些,大家都喜欢黄米粽子。但因为黍子产量低,加之年年收获不够麻雀啄食的,已经很多年没见过黄米了。那时糯米是很金贵的,因为老家的水少的原因,地里不能种这类作物的。

妈妈包的粽子有纯米的,还有里面放有蚕豆及各种豆类的,吃起来有米香还豆香,在我印象中最爱吃的是一种米里包有豆馅的,不过那种做起来尤其复杂,只有农活不太忙时才有可能做。因为那要先将豆用小磨磨碎,然后再用大锅烀熟,很费功夫的。

包好的粽子往往是一串十来个,为了区分各种不同的粽子,每种还要做上记号,纯米的是哪个、带豆的又是哪个。

粽子包好后,接下来便开始烀了。因为一年才包一次粽子,每次便尽可能的多包几个,且烀粽子很费火,一般都要烀一两个小时都能熟。先用大火烧开锅,随着锅上的蒸汽,整个院子里便有粽子的香味弥漫开来,有粽叶的香,还有米的香味,便惹得年幼的我们围着锅台开始打转转了,不时地问什么时候粽子才能熟,盼着能早点饱餐一顿。

粽子熟了,准备好白糖,然后把粽子用凉水激一下降温,包好两盘子,因为天气热了,吃粽子的同时,还有水粥,自家腌的咸鸡蛋,一家人团座一桌,那种感觉非常亲近、温馨,人生乐事,怕是莫过于此吧。多余的粽子母亲便会凉起来,吃时再回锅热了,要吃几天都能吃完呢。{回忆端午}.

可惜现在因了生计的原因,我经常要在外面奔波,已经有年头没有回家和父母一起过端午了。尽管自己回不去,但母亲总会将粽子或给我们捎来,或是给我们留着。其实,能不能吃到粽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承欢膝下,阖家共享天伦之乐。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温饱基本已经不再是问题。农村集市也有很多卖粽子的,超市里更是早早准备好各式粽子,各式口味、或荤或素、或甜或咸,可谓琳琅满目。儿时的印象中粽子就是蘸糖吃,甜甜的,糯糯的,一口咬下去,一直甜到心底,浓得化不开。可是,现在吃过了许多样式的粽子以后,不知怎么的,却再难找到儿时的那种感觉。

今天此时,父母应该已经吃过了自家包的粽子,但是他的儿子却在异地……此刻,我唯愿父母安好!诸事安好!

第五篇:《端午节的回忆》

端午节的回忆

我生在离成都只有八十多公里的一个小村里,我那里属于丘陵地带,从小到大,在我的印象里我们那里的端午节一定要喝雄黄酒(在头一年将中药雄黄浸泡在酒瓶里,到了第二年端午节就可以用喝),小孩还要在额头擦一点雄黄酒.同时在当天中午自家要煮吃鸭蛋,记得小时候每年我们都要吃2个,因为我家条件不好,平时是很少有机会吃到蛋的,那时的我挺喜欢过这节,因为不光可以吃鸭蛋,还要吃粽子,虽然从小到大我都没有看到过我妈包粽子,但是我们姐弟俩却从来没有少吃一次,每年都是吃外婆送来的.

记得我家刚建完房子的那一年,由于家里的储蓄全用完了,还欠了不少债,父母只好从节约上出发,那一年,我婆也到小姨家去过节了,我想肯定吃不了,结果邻居家的大妈专给我们姐弟俩送来几个,从那以后我对粽子和鸭蛋总是百吃不大厌,甚至到了现在,我都爱吃这两样食品,条件好了,我也工作了,有能力购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了.也就是在去年,我苏州一个朋友结婚,去她家才真正第一次看到包粽.因为她们那里有一种习惯,结婚时要吃粽子.

还有一次,那是在我过生日的时候,我一个人在外地读书,那天我特想吃粽子,就去超市里买了几个粽子和鸭蛋,同时请我同学吃,她们还笑我说,那有这样过生日的人呀,太对不起自己了,同时也说我小气,不请她们吃大餐.而今天也是我的生日,我却不能吃到粽子,虽然有太多好吃的东西,以及礼物,但是,从内心来说我还是想吃个粽子.可是没有会请我吃,所以我昨晚专门去买了粽子,做为自己送给自己的生日早餐.

第六篇:《端午节的回忆》

端午节的回忆

我生在离成都只有八十多公里的一个小村里,我那里属于丘陵地带,从小到大,在我的印象里我们那里的端午节一定要喝雄黄酒(在头一年将中药雄黄浸泡在酒瓶里,到了第二年端午节就可以用喝),小孩还要在额头擦一点雄黄酒.同时在当天中午自家要煮吃鸭蛋,记得小时候每年我们都要吃2个,因为我家条件不好,平时是很少有机会吃到蛋的,那时的我挺喜欢过这节,因为不光可以吃鸭蛋,还要吃粽子,虽然从小到大我都没有看到过我妈包粽子,但是我们姐弟俩却从来没有少吃一次,每年都是吃外婆送来的.

记得我家刚建完房子的那一年,由于家里的储蓄全用完了,还欠了不少债,父母只好从节约上出发,那一年,我婆也到小姨家去过节了,我想肯定吃不了,结果邻居家的大妈专给我们姐弟俩送来几个,从那以后我对粽子和鸭蛋总是百吃不大厌,甚至到了现在,我都爱吃这两样食品,条件好了,我也工作了,有能力购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了.也就是在去年,我苏州一个朋友结婚,去她家才真正第一次看到包粽.因为她们那里有一种习惯,结婚时要吃粽子.

还有一次,那是在我过生日的时候,我一个人在外地读书,那天我特想吃粽子,就去超市里买了几个粽子和鸭蛋,同时请我同学吃,她们还笑我说,那有这样过生日的人呀,太对不起自己了,同时也说我小气,不请她们吃大餐.而今天也是我的生日,我却不能吃到粽子,虽然有太多好吃的东西,以及礼物,但是,从内心来说我还是想吃个粽子.可是没有会请我吃,所以我昨晚专门去买了粽子,做为自己送给自己的生日早餐.

第七篇:《回忆儿时的端午节》

回忆儿时的端午节

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节日之一。记得小时候,母亲常说“四时八节”,端午节便是这“八节”之一。过去家乡的端午习俗可谓既温馨又忙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挂艾草菖蒲、做香袋、饮雄黄酒,当然,印象最深的还是空气中弥漫的那股粽子的清香。

端午节的前一天,我常会围坐在圆桌旁,母亲总是很麻利地拿一片毛笋壳一折,然后抓一把湿湿的糯米,再塞上一颗大红枣作馅。我们家贫穷,做得最多的是番薯干粽。粽子做好后,母亲就把粽子放在土灶的大锅里,煮熟。头天晚上烧熟,灶里仍堆火,直到次日早晨。此时,掀开锅盖,满屋子都是粽子的清香。那时,我们这些孩子总会围在锅边,翘首以待。{回忆端午}.

吃完了粽子,母亲就把早已准备好的艾草菖蒲悬挂在门楣和窗棂上,然后将调好的雄黄酒喷洒在房中四处,剩下的雄黄酒,便在孩子的额上勾一个大大的“王”字,保佑孩子平安无事。

那天,父亲也会告诉我们一些关于端午的故事。父亲说,菖蒲是剑,能驱魔祛鬼,艾草和雄黄酒是药,能辟邪杀毒。这些在《本草纲目》上都有所记载。

编织的香袋,多挂在小孩儿的脖子上。袋里一般装着樟脑丸、薄荷、冰片等,香气浓郁、清醇,既可装饰,也能避除污秽。

时光荏苒,我这一生也过了无数的端午,许多亲人都已经在时光中消逝了身影。但每每到了端午,那些粽子的清香就会从记忆深处飘出来。

第八篇:《每每端午节总是不自觉的回忆起年少时过端午节的情景》

端午节的记忆

每每端午节总是不自觉的回忆起年少时过端午节的情景,挺有趣的。

分鸡蛋。记得小时候鸡蛋虽不是稀罕物但不是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冬天寒冷夏天炎热母鸡便罢工了,只有春秋两季可以有鸡蛋吃。而且那时母鸡生育能力极差,产一段时间的蛋就产不出来了。记得家里养了六七只鸡的样子每天3-5个蛋,妈偶尔也煮鸡蛋每人一个,吃得甜嘴麻舌,更多的蛋是积攒起来腌咸鸡蛋或做炒菜。

只有端午节妈会很大方端来满满一盆鸡蛋,有大有小,白皮蛋居多,圆滚滚放满一锅那么招人喜欢。煮好后热得烫手,左手串到右手右手又串到左手烫得要命却舍不得放下,属于自己的鸡蛋共有5个,然后趁热一口气吃了两个,鸡蛋黄真香啊!吃急噎得上不来气直瞪眼,也真要命啊!口袋揣着余下的热蛋便出家门,时不时摸着兜里的蛋,乐颠颠的脚步格外轻快。小伙伴早已街口等着交流的话题都是与分鸡蛋有关。“你家每人分几个蛋?”玩伴们互相了解彼此的情况,一般的个数都是10以内的数,各家情况各不相同。妈妈在分蛋上特别不求进取,每一个端午节我的鸡蛋个数都是会被小朋友比下去,最让我羡慕是邹莉,她家三个女孩两个男孩姐弟五个,居然每人分10个蛋,同姓大妈家的孩子也是10个,虽然我那时还小但知道这俩家条件不是很好,邹家是北大荒那边搬过来的孩子又多生活条件差,人家餐桌上炒黄豆她家炒苞米;大妈家也是5个孩子,7个人挤在一间半的小下屋也挺拮据的。人家都分那么多我家为啥不分10个鸡蛋?想想就生妈的气,尽管这样我还是装作若无其事,其实心里不痛快也没有心思听他们在说什么,撒腿就往家跑。到家里见到妈就把每个伙伴家里分蛋个数向妈回报了一遍,临了还有一句“人邹莉家都能分10个,咱家咋不能?”妈咋回答的我也记不清了大概意思:条件不允许当时没那么多的鸡蛋,其实从小到大我都不能一下子吃掉5个鸡蛋别说10个了,但妈只分给5个鸡蛋事一直耿耿与怀。

后来长大了邹莉、英子姐也嫁人,忘了啥时起也不分鸡蛋了爱吃多少吃多少,直到现在每个端午节妈煮的蛋还是那么多,这时妈都会叫我:“鸡蛋煮好了,趁热吃”我每次都很顺从剥个鸡蛋一边吃一边“抱怨”小时分鸡蛋的事,全家人都笑着听着,重温30多年端午节那段难忘的记忆是我的传统保留节目,如今我仍像小时那样说起往事,白发苍苍的妈会温柔地说:“今天大家都不吃,都给你分给一人吃,让你吃个够!暗暗的想:这要是30多年前那多好,可如今的鸡蛋。。。。我不说你懂的。此时便无语了,全家人都笑了,我也笑了。

艾蒿水洗脸。记得故事发生读中学时端午节的前一天,课间几个女生在一起谈到端午节的话题:戴五彩线、挂门饰桃枝艾蒿。。。其中有个女生叫林秋肤色很粉嫩文静腼腆的女孩,她瞅着我们几个女生说:“你们知道不端午节早上用艾蒿水洗脸好,老清凉对眼睛好,我每年都洗。“一群”麻雀“叫开了”咋做艾蒿水?“”把艾蒿连叶带梗剪成小段倒上清水浸泡一宿,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洗了一股清香味“。对林秋的话我深信不疑。

放学回到家里割了墙角新鲜的艾蒿,剪成寸段倒进多半盆清水,艾蒿漂在水面枝叶显得更加翠绿,艾蒿特殊的香味弥漫开来,真的很喜欢艾蒿的特殊难以描述芳香。看着盆里的艾蒿感觉量不够,如果多放些味道一定会更浓郁,艾蒿有的是多多益善。然后又剪了两棵,看着上面覆盖艾蒿的水盆心满意足地等着明日的到来。

第二天早早起床捞出水中艾蒿,轻轻撩起绿莹莹碧玉一般的水,艾蒿的芳香沁人心脾。双手浸泡水里凉爽舒服,然后泼洒在脸上轻轻揉着,捧着水拍打着脸让艾蒿的味道进入到皮肤的每一个毛孔里,一遍又一遍。在这美好的端午节能用驱除污浊的艾蒿水洗脸真是享受。这么清凉的水一定有明目作用,最近眼睛疲劳看东西模糊,洗后说不定就清晰了。于是把脸扎进水盆作为重点部位把眼睛洗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亮亮晶晶的才离开水盆。可是令人不解的是不但没清脑明目还不如往日了:白眼球布满红血丝像两颗烂桃似的,最添烦的是眼睛像长了层膜蒙了层纱,揩一下还那样总像有东西擦不净,照镜子一看果然有东西在眼角,色泽发黄、发粘丝长、团大量多、源源不断,火气攻到眼睛了,都过端午节了哪来这么大的火?这一天有事做了--手里拿着手绢这个擦啊,爸妈发现了眼睛的变化知道缘由笑着说:”你是听风就是雨自找苦吃,你可真行啊,没事过两天就好了。“

后来查资料知道了艾蒿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保胎等功能。艾蒿水有抗菌消毒止痒的作用,也听说艾蒿有驱寒药用,日常生活中有的妇女体内寒大经络不同就用艾蒿入药,但实践告诉我洗眼睛万万使不得。每每端午节家里人想起来便调侃:“今早艾蒿水洗脸了没?”我便装着没听见的样子忙别的事情了。心里偷着乐:那个丫头咋那么傻?现在的小朋友可能不能理解那时端午节那事,但我想说时代演绎了特有的故事,生活永远都是鲜活而生动,它如一本书让我学会知识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第九篇:《端午节的段落》

端午节端午到了。栀子醇厚的香气是上苍赐予端午节特有的香味,山野里到处都是,弥漫了整个天空,袅袅袭来,直浸心脾,全身都被这香气盘活,身上的闷与沉消的无影无踪。闻到栀子花的香味,人们便开始按照风俗与程序干起属于端午的那份活。于是,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插上了菖蒲和艾蒿,为了驱蛇,农夫还沿着屋墙撒下生石灰,……。女人们便开始浸糯米,等糯米完全湿透水浸胀后,加上腊肉或绿豆、豇豆等料理,用箬叶包出不同口味的粽子。箬叶的香味从锅里的溢出,爬上树梢,站在屋顶,向正在欢天喜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