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端午节作文
导航

咸鸭蛋,美文

2020-12

篇一:《月光饼等美文》

汪曾祺永远怀恋童年时在端午节“挑鸭蛋”“玩鸭蛋”“吃鸭蛋”的情景;琦君永远怀恋小时候母亲亲手酿制的“春酒”;鲁迅先生也曾感叹“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同学们,你一定也有过与此相似的体验,也许心里一直怀恋着一段生活„„

请你以“怀恋_________”为题,写下自己最难忘的那一段生活,也许那将是你一生中最纯净最深沉的一段情感。

月光饼

琦君

月光饼也许是我故乡特有的一种月饼。每到中秋,家家户户及商店,都用红丝带穿了一个比脸盆还大的月光饼,挂在屋檐下。廊前摆上糖果,点起香烛,和天空的一轮明月,相映成趣。月光饼做得很薄,当中央上一层稀少的红糖,面上撒着密密的芝麻。供过月亮以后,拿下来在平底锅里一烤,掰开来吃,真是又香又脆。月光饼面积虽大,分量并不多,所以一个人可以吃一个,我总是首先抢到大半个,坐在门槛上慢慢儿地掰开嚼。家里亲友们送来的月光饼很多,每个上面都有一张五彩画纸,印的是“嫦娥奔月”、“刘备招亲”、“西施拜月”等等的图画,旁边还印有说明。我把这些五彩画纸抽下来,要大人们给我讲上面的故事。几年的收藏积蓄,我有了一大叠。长大以后,我还舍不得丢掉,时常拿出来看看,还把它钉成一本,留作纪念。

我有一个比我只大两岁的表姑,她时常在我家度过中秋节,她喜欢吃月光饼。有一次,她拿了三张五彩画纸要跟我换一个饼,我要她五张,她不肯,两个人就吵起来。她的脸很大很扁,面颊上还长了不少雀斑。我指着她的脸说:“你还吃月光饼!再吃,脸长得更大更扁,雀斑就跟饼上的芝麻那么多了”。这句话真伤了她的心,就掩面哭泣起来,把一叠画纸撕成片片地扔掉,我也把月光饼扔在地上,用脚一踩踩得粉碎,心里不免又心疼又后悔,也就哇的一声哭起来。母亲走来狠狠地训我一顿,又捧了个刚烤好的月光饼给表姑,表姑抹去眼泪,看看饼,抬眼望着母亲问道:“表嫂,你说我脸上的雀斑长大以后会好吗?”母亲抚着她的肩说:“你放心吧!女大十八变,变张观音面。你越长大,雀斑就越隐下去了。”母亲又说又笑:“你多拜拜月亮菩萨,保佑你长得美丽。月光饼供过月亮,吃了也会使你长漂亮的。”表姑半信半疑地摸着月光饼上的芝麻,和我两个人呆愣愣地对望了好一会儿,她忽然掰下半个饼递给我说:“我们分吧!我跟你要好。”我看看地上撕碎了的画纸与踩烂的饼屑,感激万分地接过饼,跟表姑手牵手悄悄地去后院里,恭恭敬敬地向天上的月亮拜三拜,我们都希望自己长大了都有一张观音面。

表姑长大以后,脸上的雀斑不但没有隐去,反而更多了。可是婚后夫妻极为恩爱,她生的两个女儿,都出落得玫瑰花儿似的,我们见面时谈起幼年抢吃月光饼和拜月亮的事情,她笑笑说:“月亮菩萨还是听我的祷告的。我自己脸上的雀斑虽然是越来越多,而她却保佑我有一对美丽的女孩子。”

台湾是产糖的地方,各种馅儿的月饼,做的比大陆上更腻口,想起家乡的月光饼,那又香又脆的味儿好像还在嘴边呢!

中秋节,一年又一年,来了又过去,什么时候回家乡去吃月光饼呢?

《粽子里的乡愁》味至浓时即家乡

异乡客地,愈是没有年节的气氛,愈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端午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好时光。想起她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子粽香了。

母亲包的粽子,种类很多。莲子红枣粽只包少许几个,是专为供佛的素粽。荤的豆沙粽、猪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过以后称之为“子孙粽”,吃了会保佑后代儿孙绵延。包的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批,美其名曰“富贵粽”。

我最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早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灰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晚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股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治疗法。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几十年以来,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早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

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是个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乞丐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味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呢?谁又能保证下一世有福还是没福。福是要靠自己修的。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最要紧。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好吃懒做的,有的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有的是上一代没积福,害了他们。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

母亲的话,在我的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因而每回看到乞丐们背在背上的婴儿,小脑袋晃来晃去,在太阳里晒着,雨里淋着,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难过。当我把粽子递给小乞丐时,他们伸出黑漆漆的双手接过去,嘴里说着:“谢谢你啊!”眼睛睁得大大的,看我一身的新衣服。他们有许多都和我差不多年纪,差不多高矮。我就会想,他们为什么当乞丐,我为什么住这样的大房子,有好东西吃,有书读?想想妈妈说的,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心里就害怕起来。

有一回,一个小女孩悄声对我说:“再给我一个粽子吧。我阿婆有病走不动,我带回去给她吃。”我连忙给她一个大大的灰汤粽。她又说:“灰汤粽是咬食的(帮助消化),我们没有什么肉吃呀!”我听了很难过,就去厨房里拿一个肉粽给她,她没有等我,已经走得很远了。我追上去把粽子给她。我说:“你有阿婆,我没有阿婆了。”她看了我半晌说:“我也没有阿婆,是我后娘叫我这样说的。”我吃惊地问:“你后娘?”她说:“是啊!她经常打我,用手指甲掐我,你看我手上脚上都有紫印。”

听了她的话,我眼泪马上流出来了,我再也不嫌她脏,拉着她的手说:“你不要讨饭了,我求妈妈收留你,你帮我们做事,我们一同玩,我教你认字。”她静静地看着我,摇摇头说:“我没有这个福分。”

她甩开我的手,很快地跑了。

我回来呆呆地想了好久,告诉母亲。母亲也是呆呆地想了好久,叹口气说:“我也不知道要怎样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

日月飞逝,那个讨粽子的小女孩,她一脸悲苦的深情,她一双吃惊的眼睛,和她坚决地快跑而逝的背影,时常浮现在我的心头,她小小年纪,是真的认命,还是更喜欢过乞讨的流浪生活。如果她仍在人世间的话,也已是年逾七旬的老妪了。人世茫茫,她究竟活得怎样,活在哪里呢?每年的端午节来临时,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致的

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篇二:《生活美文》

温暖的兰州牛肉面

虽然我生在南方,但是小时候看过很多关于西北的描述,去西北粗犷的地域是我的愿望.所以一直想远离故乡,想去西北看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记得余秋雨写过一篇散文:《皋兰山月》里提到兰州的牛肉面和白兰瓜,那时对兰州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后来考研的时候,以我的分数,顺理成章的就找到了黄土高原上的某研究所。

那天火车到达兰州时,天已经很黑了,拖着笨重的皮箱站在了兰州的街头。秋天了,南方的女孩还穿着夏天的裙子,可是北方已经下过一次不小的雪了。我看到街上的人都穿着厚厚的外套,我竟然还是短袖.没办法只有打着寒颤,哆哆嗦嗦的拉着行李箱,肚子也开始咕咕叫了,真是饥寒交迫啊!

忽然看到对面有家饭馆前挂着一个很大的幌子:牛肉面。我想起了余秋雨散文里提到的牛肉面,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那么好吃?

走进那家面馆,带着白帽子的小伙计热情的招呼我,店里的炉子里生着一大堆火,我刚坐下,伙计就给我端来一碗热情腾腾的面汤.我轻轻的喝了一口,立刻感到身上暖和起来了,这座城带给我的第一丝温暖让我有了亲近感。

看到厨房里头戴小圆帽卷发大眼的小伙子在拉面,他双手抓住面剂子两头,一拉一折,一抻一扯,开开合合,拉出来的面条粗细均匀、不粘不断,在面条下锅前,还要展开臂膀,把面条在案板上甩两下,案子上的面粉就象云雾一样散开来,然后面条嗖的一下就被投到锅里,莲花一样在沸腾的水里旋转……整个拉面过程只有几秒钟,却叫人眼花缭乱。

过了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端到了我面前,我这个异乡人吃到了第一碗牛肉面,却是终身难忘的。

现在还记得那碗面,在一个粗瓷大碗里,满满地盛着汤和面,上面漂着一层红红的辣椒油,几片青萝卜,一小撮绿绿的香菜和蒜苗,里面还有十几颗手指肚大小的牛肉丁,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现在说起来好象只是一碗普普通通的面而已,但对于外地人初尝之下先是有种少年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牵强,辣实在难入口;等吃得入港,渐渐转入为伊销得人憔悴;未几,一碗面已毕,满口的香环绕不去,惆怅便慢慢的弥升开来,蓦然回首处那人却在灯火斓珊处已是你的突然发现。这碗面的色香味产生的是一种绝对的诱惑和震撼,留下的也将是永久的记忆。一碗牛肉面本质上是一个根源,万涓成水,记忆中的点点滴滴细流从深处漫来,化成氤氲升腾的香味。

故乡的鸡蛋汤

感谢那一碗甜甜的鸡蛋汤,感谢在新年伊始能够有机会重回故里,让我慢慢地想起了所有往事。

——题记

新年伊始,我得到机会重回惠安故里,再次踏上自己日思夜想的土地。故乡如今的变化已经和记忆中的印象不大相符,时隔六年,当我再一次站在村门口,已经认不出方向了。青石板路还在,但是多了很多条笔直的公路,多了很多簇新的高楼,多了很多很多新鲜的气息。父亲出来接我的时候,我依旧想不起前往老房子的路,只得让父亲领着自己一路走一路感受。

到了三舅家后,阔别多年的亲人已经认不出长大的我,听着父母介绍连忙把我拉近细看,连声说长大了长大了,让我感动不已。舅妈赶紧进厨房忙活了一下会儿,就端了两碗热气腾腾的鸡蛋汤出来给我们喝。我接了过来,看着碗里那两枚白乎乎的鸡蛋,略成澄莹的汤,突然想起了很多很多……

记得十年前,刚刚赶到外婆家的时候,外婆非常开心,也端了这样一碗白莹莹的甜鸡蛋汤给我喝,那时我还是一个很不懂事的孩子,很不乐意喝这么甜的汤,因为实在是太甜了。在外婆好心苦心劝说下才不得已吃了一半。妈妈说我那时眉头皱的跟七十岁的老太婆似的,一点都不懂得体谅外婆的好心。

那年,我记得外婆有点模糊的眼睛,就那样慈祥和蔼地看着我,看着我皱着眉头慢慢地喝着那碗鸡蛋汤,外婆没有说什么,但是我想当时她的心里一定是很失落。外孙女不喜欢她做的汤,外孙女已经长大,学会嫌弃了。{咸鸭蛋,美文}.

在临走的时候,外婆依旧拉着我的手,外公在床的一边坐着,我们就这样坐了好一会儿,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外公说:‚这几年有空就多回来看看我们俩老人,也许明年就看不到了。‛我却笑着说外公外婆应该要长命百岁怎么说这样的话。外婆摇了摇头,叹了口气,想说什么却没有说出口。外公又说:‚在外面要好好读书,要争气,多写点信。‛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我努力地想要记住二老的样子,我相信我一定还可以见到他们。外婆当时还很健硕,外公也很健康,所以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次见面过后我会再也看不见他们了。记得当时他们俩位老人一起送我们到村门口,外婆趁其他人不注意的时候塞进我口袋一点东西,并且按着我的口袋不让我掏出来,说是让我自己买点零食吃。我上车后掏出来看是两张很崭新的十元大钞,这在当时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我也不敢告诉妈妈,因为外婆说不要告诉别人,就这样我捂着这钱回到了三明。直到多年后我才和母亲谈起当年外婆偷偷塞钱给我的事情,母亲很难过地说,外婆一向很节俭,舍不得吃穿,攒的钱却都给了儿孙们。我当时听了懊悔的要命,要是当时还给外婆,或许还能帮到外婆买些东西。

我还从母亲口中得知,这甜汤不是一般的人能喝到的,只能给远道而来的至亲作为洗尘之食而呈上的。越甜代表越亲,在端者的心中地位越重。而且鸡蛋都是自己家下的土鸡蛋,很营养的。我听了以后,决定如果下次回来,一定要一口

气喝完。但是,我再也没能喝到外婆端上的鸡蛋汤了,这是我毕生最后悔的事。当我再次回到故乡,已经是六年前的事情了,我连最爱的外婆外公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两位可爱的老人的脸庞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可是却再也不能亲眼看到他们,去握着他们的手说出我对他们的思念了。我看到的是他们的遗像,虽然依旧和蔼可亲,虽然依旧熟悉无比,但却已是阴阳两世。当时舅舅依旧按照老习俗,端上了两碗热气腾腾的鸡蛋汤,我看着汤,掉了泪水,母亲连忙拭去我的泪水,说不许哭,回来好好的哭什么,应该高兴才是。我没敢说出我的思念,我也没敢继续掉泪,只是大口大口喝着汤,依旧很甜,可是再也没有了外婆的味道。我想起了外婆一大早把我叫醒,端了一个大海碗,笑眯眯地望着我,自己舍不得吃,让我独自一个人慢慢吃完了那只香香的清蒸大螃蟹的那段时光;我想起了外婆和我坐在石床上,她讲着故事让我睡觉,而我总是听了一个又一个,不想睡觉,淘气地让外婆很晚很晚才睡的那段时光;我想起了外公总是教我学会节俭,让我学会如何节省着用纸的那段时光;我想起了外公叼着一根烟坐在床头亲切地和我说话让我好好学习的那段时光;我想起了外公外婆盼着我回来却只是盼来零星的几封短短的信一定非常失落难过的那些年;我想起了外公外婆拉着我的手依依不舍不愿我这么快就回三明的神情……我不懂得珍惜,所以只能接受惩罚,让我失去至爱亲人的惩罚。当我懂得如何珍惜的时候,时间却难以倒流,我再也回不到小时候,我再也无法报答外公外婆对我的恩情了。我曾告诉二老会好好地找一段时间来专心陪着他们,可是当我有时间的时候,已经无法完成这个心愿了。如今,端上这碗鸡蛋汤的是已经步入中年的舅母,感慨时间易逝的同时,我慢慢地用汤匙喝着这甜甜的鸡蛋汤,用力地吸了一口气,忍着眼里正在打转的泪水……

所以,当能拥有的时候,一定要懂得珍惜,否则,一旦失去,才知道那是撕心裂肺的心痛,那将会是一辈子追悔莫及的回忆。趁我们的父母还健在,趁我们的亲人还健在,多陪陪他们,多和他们说说话,有空,一定要常回家看看。

父亲的咸菜坛子

老家的两间瓦屋里住着我年迈的父母。每次我和爱人或是孩子回去探望,总要捎回来一些老家里的东西,其中最多的是父亲亲手腌制的咸菜。

父亲曾是位厨子,方圆十里八乡小有名气。谁家有了红白喜事,需要帮厨或者做上几桌席面,总是请他。除非排满了日程,每每都是满口答应。每次给人干完活,人家过意不去,送他烟酒,他从来不要,但常常会带回来一包装盘剩余的点心给我们。看着我们姊妹几个欢天喜地,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父亲脸上总会洋溢出难得的幸福神情,帮厨的劳累也就烟消云散了。但是十余年来,由于母亲卧病在床,需要照料,加之肺心病的侵扰,他便再也没有给人家操过刀。母亲十余年来得益于父亲的厨艺,省却儿女们多少的忧心。

自联产承包以来,父亲便一直侍弄门前的小菜园子,在母亲患病的日子里也从未间断。父亲把旺季里吃不了的菜腌制起来留作淡季里食用,这样就不至于让我们在四季里有干吃馒头的时候。

父亲一生勤劳俭朴,两间瓦屋里没有一件象样的摆设。但他却一直珍爱那些少有的家什中的粗糙的坛坛罐罐,那是父亲毕生的贮藏之所,那些陶器里仿佛有他一生可以回味的宝藏。而当年的家具除了破旧的坏掉之外,能用的早已送给儿女做了嫁妆。

有几个专业用来腌制咸菜的坛子,质地很好,密封也很好,父亲很是喜爱。对于一个养着五个儿女的农家,生活的艰难可以想象得到。没有任何外援的家庭只能靠俭朴的习惯和安贫乐道了。父亲非常地习惯于过穷日子,倒也教会了自立门户的儿女们。一年四季里,父亲腌制的咸菜各色各样,萝卜条、芥菜丝、韭菜花、咸面酱、糖醋蒜、咸鸭蛋等。即使突然来了客人,也能应酬一阵。

现在仔细想来,能吃到咸菜,对于我们是多么的幸庆,曾在那些年月,有多少邻家的孩子甚至会眼巴眼望地看着一碗红红的辣椒。

父亲腌制咸菜是很讲究的。每种咸菜的腌法会有所不同,大抵是要把需要腌的菜洗净,晾晒至八成干后,再把醋熬开了放凉,然后徐徐倒入。当然还要加入精盐、白糖、味精、辣椒面、八角和花椒面揉匀,随后淋上白酒,用薄膜密封坛口,两周后即可食用。

父亲的切菜的功夫很是了不起,比如芥菜丝和胡萝卜丝放在一起,红白相间,细如丝线,每每在界墙上晾晒,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发出金灿灿的光来,邻居们看到,就会啧啧称赞。

2000年秋季,我和妻子因工作调动,小家从乡镇搬出的时候,父亲特意从老家挑着担子(父亲从没学过骑自行车),赶来送我一个装满咸菜的坛子,并且叮嘱我一定要把坛子放好,咸菜吃完了让我学着腌些,平时忙时,顾不上,就吃点咸菜,况且每一顿都炒菜也不现实的。还说,生活嘛,要学会简朴,挣点儿钱不容易,不能胡吃海喝,悠着点,留着钱好办大事。我只是不住地点头。

后来,该到腌什么咸菜时,父亲总直接或者间接地告知我。然而我终于没有腌出一次像样的咸菜。几年前腌过一次韭菜花,也因青椒没有晾干,不久就坏掉了。

再后来,辗转地搬了几次家,那个坛子也有了裂痕,加上房小屋窄,也就把它扔掉了。我却从未给父亲起说我不会腌菜和坛子扔了的事。

一次回家不知提到什么时,不小心说漏了嘴。父亲似乎有了一声叹息,然后对我说,以后我腌给你,你只管回来拿就是了。其实,父亲近几年来,体力日渐减弱,牙齿掉了不少,也根本咀嚼不了任何硬东西了。我支支吾吾地说,别弄了,蛮受累的。

以后每次回家,父亲总会准备一些咸菜,然后再配个小塑料瓶子,不知怎的,肉食吃得多了,每每吃点父亲腌的咸菜,感觉特别爽口,还会多吃下半个馒头呢。每次我也不多拿,只一小瓶。父亲也不强求,只是应和着我说,那好,就下次吧。在反反复复回家和拿咸菜的过程之中,我读出了一种父亲的期盼。

如今广大的农村,这种有着上万年历史的易熔粘土制作的陶器还会有很多,想起它们,粗糙却有细密的纹理,温厚和朴拙里透出灵动的光,形形色色的坛坛罐罐中会饱含很多的温情,贮藏很多的温暖。

父亲的咸菜坛子呀,成了他一生的最爱,成了他一生的牵挂。{咸鸭蛋,美文}.

如今父母都老了,母亲也已卧病在床十二年了,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父亲也日日为母亲操劳,为儿女们操心。也只是因为母亲尚在身边和儿女们的点点孝心平添了他一些生活的信心。如果有一天,他拿不起了菜刀,谁还会为我腌制那些可口的咸菜呢,到时,我还会读懂贮藏在坛子里的深情么!

奶奶是爷爷的眼

爷爷失明已经近二十年了,这在比手拼脚的乡下是致命的。看不见东西,就干不了活,那就是‚废物‛。爷爷赶大车、种大田干了大半辈子,忽然他的世界看不见了。他慌乱,他自责,他发怒,他沉默,好在有奶奶,这个陪了他几十年的传统女人。

爷爷看不见东西,奶奶就成了爷爷的‚眼‛。

爷爷喜欢吃辣,奶奶做好饭,都会把鲜红的辣椒夹在爷爷嘴前,说一句‚老头子,辣椒来了,张嘴,辣不死你。‛

爷爷爱听京戏,原来爷爷过戏瘾是听磁带,那个老旧的放音机不知陪伴他度过了多少快乐时光。后来,mp3盛行,我教奶奶怎么用数码产品,没想到她学城里的先进玩意很慢,唯独学mp3速度奇快。我知道,那是因为奶奶是爷爷的眼,她怕老头听不到戏心急。

爷爷爱抽旱烟,烟瘾又重又大,再好的烟他不爱抽,只抽大旱烟,说那玩意有劲,过滤嘴没味。年轻的时候,爷爷喜欢干完农活,坐在田间‚吧嗒吧嗒‛抽上几口。那旱烟比烟囱冒出来的还要浓。以前奶奶常说‚死老头子,呛不死你‛。现在奶奶成了爷爷的眼,每天要给他装烟叶,奶奶也有不老实的时候,不但每回装的烟叶少了,还会把烈辣的旱烟改成毒性小的烟叶。

爷爷是庄稼人,劳动了大半辈子,一天不活动就难受。每天,他都让奶奶牵着他的手出去遛弯,田间地头,村旁河边,留下了两位老人的足迹。

红花与庄稼留意过老人的步履蹒跚,飞鸟与鸣虫听到过老人的唠叨与缠绵。命运没有遮住爷爷的眼帘,因为有奶奶在。

篇三:《端午的鸭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