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端午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初二语文韩莉莉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情感
2、 诵读课文,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3、 了解端午风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情感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有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1、 实物展示法 2、诵读法 3、合作探究法 4拓展延伸法
教 具:投影仪
教学构思:作者汪曾祺在这
1、学生解决生字词和作者的简介
2、 学生搜集本地逢年过节的一些风俗、传说资料或具体实物:想想自己儿时最难忘的有关过节的一件事或一件物品
3、 教师搜集作者有关的资料和写作风格:组织学生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五位学生课前准备好表演)
主持人: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大家走进《鉴宝》栏目现场。我们这期节目的主题是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午、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多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由纪念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的,有人为是伍子胥忌辰的,由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的,也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的。今天参加鉴宝节目的有四位持宝人,请四位持宝人带着他们的宝物上场,大家欢迎。
1: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起源于楚国人因不舍贤臣屈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是不见踪迹,是龙舟竞渡的起源。我这只龙舟为首届屈原杯龙舟赛纪念品。大家看它的细部特征:长24.8厘米、宽5厘米、高9厘米、重120克,由红木精心雕刻而成,成为家庭收藏不可或缺之物。
2:吃粽子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我这个粽子在去年包粽子比赛中获得多项专利,外形符合黄金比例,味道更是令人垂涎三尺。
3: 端午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我这件虽普通之及,内容却道出端午节和屈原的关系。这是我国一位伟大的书法家所写,字体挺拔俊秀颇有曦之风范。
4:我这件宝物来自江苏高邮,它的母亲是土生土长的大麻鸭,经高邮人秘方腌制具备了高邮咸鸭蛋的一切优秀素质:双黄、质细而油多、有多种吃法、淡青色外壳秀气大方、鸭蛋装萤火虫好看极了!我相信我的这件宝物是夺魁的最佳之物。
(四人争吵起来)
主持人:经过专家委员会的激烈讨论,最后评定4号的宝物为本场的冠军。
(三人惊呼:WHY?)
老师:“因为汪曾祺笔下《端午的鸭蛋》就是他这个鸭蛋!我们这节课就来尝一尝端午的鸭蛋。”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思考: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为什么要先写端午节的风俗?(投影)
明确: ①、第一段以“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开头,介绍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又列举了“放黄烟子” 吃“十二红”这两种较为独特的风俗。
②从文章思路来看,先谈端午风俗很有必要。文题为“端午的鸭蛋”,因此,首先必须先写端午风俗,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于是水到渠成地转写“端午的鸭蛋”;从写作手法上,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就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
[过渡:看来在家乡端午的众多风俗中,作者对鸭蛋情有独钟,想来它必定有什么独特的滋味令作者魂牵梦萦吧。]
2、思考:高邮鸭蛋有什么特点?为何引用袁枚的《腌蛋》、否定北京的鸭蛋?(投影)
明确:①蛋白柔嫩 、油多 、黄是通红的 “双黄蛋”(总:质细而油多)
[过渡: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读出汪先生的一个心愿:让高邮鸭蛋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同学们你能否用一句话替汪先生宣传他家乡的鸭蛋。(学生交流,然后进行即兴回答)]
高油,高油 高邮的鸭蛋很多油
高邮鸭蛋 谁吃谁知道
高邮 油高 鸭蛋中的大金蛋
(评出最佳语句)
[过渡:其实,在很久以前就有人为它作了宣传,他就是袁枚。我们读读他是怎样宣传鸭蛋的。(学生读引文,然后讨论问题)]
②引用袁枚的《腌蛋》,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引用他的文句,更可以增添文章的古雅之气,避免了行文的单调死板。而且袁枚对于咸鸭蛋的见解,与作者暗合,所以作者要说到袁枚。说自己不喜欢袁枚,体现了作者率真的个性。同时也说明高邮鸭蛋历史悠久,闻名全国。否定北京的鸭蛋留露出对家乡由衷的喜爱之情。
3、思考:端午的鸭蛋着重写鸭蛋络子、吃鸭蛋、玩蛋壳,为什么写这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投影)
明确:行文活泼生动。充满童趣,抒写了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留恋、对故乡的热爱、眷恋之情。
三、品味风格独特的语言
[过渡:一个小小的鸭蛋充满了诗意情趣和作者的满怀深情。请大家再次审视课文,细细品味你认为好的语句,然后同学之间交流。]可能评析的语句如下:
1、“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这是一般人通常不会注意的,但仔细一想,却又大合情理。可不是吗?淡青色的蛋壳就比白色蛋壳更有“格调”,而鸭蛋的形状也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生活中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
2、“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等句中的“空头”“白嘴”等词语,都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
3、“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一“文白夹杂”句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
4、“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 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均是信口而出,自然而然,让人倍感亲切。
5、“高邮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在这里,典雅的文言词语与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
6、“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那种绘声绘色,那种动感,以及快感,从一个“吱”字中得到了活灵活现的表现。
[大家品析的非常好。这样的语言创作风格正是汪先生在语言上的追求]
平淡而有味
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有淡淡的幽默(投影)
四、拓展延伸
[过渡:我们知道了汪曾祺小时侯怎样过端午节怎样吃鸭蛋的。]大家看投影:
1、我们丰县逢年过节的时候都有哪些风俗?选取一样用文字描述出来。
(学生可能涉及到的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
2、这些节日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民俗文化,我们怎样看待这种文化?
明确:批判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五、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文章的内容,品味了汪曾祺的语言风格,重温了儿时逢年过节时的童真童趣,使我们认识到只有细心的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才能体验到生活的滋味,成为生活的主人,才能快乐的生活,生活的快乐。
六、作业
投影:假如你是一只充满灵性的高邮大鸭蛋,你是怎样展示你的个性?
板书设计
的
端午 鸭蛋
汪曾祺
风俗 家乡
怀恋 热爱
【篇二】端午的鸭蛋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17.端午的鸭蛋
【学习目标】
1.了解端午习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
2.理清行文思路,体会本文的文风:平淡而有味,用方言表现地方特色以及淡淡的幽默。
【课前预习】
一、预习任务
端午节的来历?徐州的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二、预习检测
1.积累字词。
系()百索子拧()成小绳门楣()苋()菜
籍()贯硝()药络()子车胤()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自学互学】
一、 自主先学
1.围绕文题“端午的鸭蛋”作者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着重写了什么?
2.说端午:说一说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
3.说鸭蛋:说一说汪曾祺的家乡过端午有那么多风俗,他为什么偏偏挑选鸭蛋来写呢?
二、交流展示:热烈交流自主先学中的问题,自信展示自己的成果。
【质疑拓展】
1.汪曾祺语言上的追求:A平淡而有味,B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C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找一找
2.说人生:在这些特有的风俗中,作者只对小小的鸭蛋感兴趣,这其中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划一划
相关链接:汪曾祺一生命运坎坷。1946年在上海失业时曾想过自杀,1958年被定为右派,下放农村改造,文化大革命期间深陷政治漩涡,但他依然有着一颗超然自在的心。他曾说:“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他用心在写“凡人小事”,引领人们达到精神境界的净土。
【当堂检测】
A.平淡而有味。
B.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C.文白夹杂,有淡淡的幽默。
(1)“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
(2)“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3)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布置作业】
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在现代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已经逐日淡化,倒是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江陵端午祭”是韩国农耕社会时期祈求丰年,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祝祭活动。在进行端午祭时,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活动,而这些都是具有韩国地方特色的。韩国方面对“江陵端午祭”非常重视,1967年将其列入国家重点无形文化财产第13号,并拟于2005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无形遗产”,学习本文后,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篇三】端午的鸭蛋端午的鸭蛋导学案(附答案)
端午的鸭蛋
知识与能力:1.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闲适自由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整体感知课文,揣摩语言,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端午文化,激起我们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
教学难点:解读文本,品味语言。
预习案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汪曾祺(qí)系(jì)百索子倘(tǎng)若咂摸(zāmo)车胤(yìn)......
城隍(huáng)拧(níng)成小绳门楣(méi)用酒和(huî)苋(xiàn)菜.....
籍(jí)贯硝(xiāo)药腌(yān)腊络(lào)子大襟(jīn).....
(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门楣:门框上的横木。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城隍:迷信传说中指主管某个城的神。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与有荣焉:与之同感荣耀。
2、理清结构你觉得这篇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分别用小标题概括。家乡端午的习俗(1)——家乡的鸭蛋(2—3)端午的鸭蛋(4—6)
3.分析结构(1)作者的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哪些风俗是常见的,哪些是特有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第一段以“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开头,介绍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
★又列举了“可能与别处不一样的风俗”:“放黄烟子”;与别处不一样的风俗:“吃‘十二红’”
★略写的是前五种风俗,祥写的是后两种风俗,因为后两种与别处可能不一样;
探究案
1、作比较,说含义:最与众不同的“吃十二红”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比如说,我们过年的时候总少不了“鱼”。-(表示希望一年十二个月“红红火火。”)
2、找句子,说特点:汪曾祺的家乡过端午有那么多风俗,他为什么偏偏挑选鸭蛋来写呢?换句话说,高邮鸭蛋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值得作家大写特写呢?请你概括鸭蛋的特点,并找出相应的语句。并以“这是------------的鸭蛋,因为-----------------(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例:①名声远播的„„,因为“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其中“肃然起敬”和“特别标明”两个词最能体现“高邮咸蛋”的名声。有点调侃,有点自豪,也有淡淡的幽默。
②与众不同的„„,因为“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还”、“不如„„多”、“成批”写出了自豪之情。“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喜不已。”
③历史悠久的„„,因为清代诗人、诗论家袁枚就曾在他的《随园食单·小菜单》里提到“高邮腌蛋”。注意有关袁枚的注解:1716-1797。袁枚写随园食单中的腌蛋一节距离现在少说也有200年了,可谓“老品牌”、“老字号”了。④质细而油多的„„,因为“筷子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造型式的语言生动写出了家乡咸鸭蛋的美味可口,让人垂涎欲滴。
⑤吃法多样的„„,因为“可以带壳切开吃”“可以用筷子挖着吃”“可以和豆腐炒着吃——‘朱砂豆腐’”„„
⑥色彩鲜艳的„„,因为蛋壳是淡青色的,蛋白是白色的,蛋黄是红色的。„„„„3、看文段,谈感情:那么,在二三两段文字中,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的咸蛋什么感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赞美,自豪)从对鸭蛋名声和特色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另外从其他语句中也能体会出浓浓的爱乡之情。如:①“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两个“多”,一个“善于”写出了对家乡人的赞美。②“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的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所食鸭蛋多矣”带有文言性质,增强幽默意味;完全不能相比和实在瞧不上从侧面突出家乡鸭蛋的好。③“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但是《腌蛋》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因为爱屋及乌,所以热爱家乡的我对不喜欢的袁枚产生了好感。与有荣焉,则写出了作者的自豪之情。④“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淡淡的幽默包含着对他乡鸭蛋有不屑,对家乡鸭蛋的自豪。小结:家乡的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与众不同的,历史悠久的,吃法多样的,色彩鲜艳的„„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美和自豪。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家
乡的思念。
4、赏文字,忆童年:说起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最难忘的要属儿时的记忆了。因而有人说,本文写得最有趣的要属四、五两段了。这两段写什么?你认为最有趣的是什么?
(写挂鸭蛋络子)小小的吃鸭蛋一事在作者的笔下显得生趣盎然。如:1)“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2)“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3)“鸭蛋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4)“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5)“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了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5、析全文,明主题:文章由“端午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层层推进,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对家乡咸鸭蛋的难以忘怀,实际上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这是人类普遍的心理。儿时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笼罩一层异样的光辉。(2)这是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小结:端午的这一天,是幸福的一天,快乐的一天。孩子们挑鸭蛋——装鸭蛋——挂鸭蛋——吃鸭蛋——玩蛋壳,多么富有童真和童趣。透露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拓展训练:说说我们家乡的端午《端午的鸭蛋》包含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家乡咸鸭蛋的难以忘怀,实际上,这不仅仅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而是人类普遍的心理,儿时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笼罩一层异样的光彩。童年岁月中富含生活的情趣,日常生活中包含人生的韵味,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的滋味。汪曾祺从小小的鸭蛋里尝出生活的真味,我相信,我们也会从一片叶,一粒沙,一滴水中咂摸品味出生活的真趣,成长的快乐。
1、我们本地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挂艾草,插菖蒲,喝雄黄酒,吃棕子,吃煮鸡蛋„„)
2、你的端午是怎么过的?在你的记忆当中,童年的趣事是什么?端午有让你回味无穷的东西吗?(包棕子,吃棕子,吃五香蛋„„)
检测案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系百索子(jì)②门楣(méi)③红苋菜(xiàn)...
④络子(lào)⑤腌(yān)⑥车胤(yìn)...
2.仿照例句,再写出三个你对“语文”理解的比喻句。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仿句:语文是色彩缤纷的花园,让人流连忘返;
语文是意境深远的油画,让人惊叹不已;
语文是旋律优美的音乐,让人听之动容。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水乡茶居(节选)杨羽仪
在广东水乡,茶居是一大特色。
每个村庄,百步之内,必有一茶居。这些茶居,不像广州的大茶楼,可容数百人;每一小“居”,约莫只容七八张四方桌,20来个茶客。倘若人来多了,茶居主人也不心慌,临河水榭处,湾泊着三两画舫,每舫四椅一茶几,舫中品茶,也颇有味。
茶居的建筑古朴雅致,小巧玲珑,多是一大半临河,一小半倚着岸边,地板和河面留着一个涨落潮的落差位,近年的茶居在建筑上有较大的变化,多用混凝土水榭式结构,也有砖木结构的,而我却偏好竹寮茶居。它用竹子做骨架,金字屋顶上,覆盖着竹蓑衣或松树皮,临河四周也是松树皮编成的女墙,可凭栏品茗,八面来风,即便三伏天,这茶居也是一片清凉的世界。
茶居的名字,旧时多用“发记茶居”“昌源茶室”之类字号。现在,水乡人也讲斯文,常常可见“望江楼”“临江茶室”“清心茶座”等雅号。
旧时的水乡茶室,多备“一盅两件”。所谓“一盅”,便是一只铁嘴茶壶配一个瓦茶盅。壶里多放粗枝大叶,茶叶味涩而没有香气,仅可冲洗肠胃而已。所谓“两件”,多是粗糙的大件松糕、芋头糕、萝卜糕之类,虽然不怎样好吃,却也可以填肚子,干粗活的水乡人颇觉实惠。现时,水乡人品茗,是越来越讲究了。茶居里再也不见粗枝大叶,铁嘴壶也被淘汰,换上雪白的瓷壶。柜台上陈列着十多种名茶,洞庭君山、云南普洱、西湖龙井、英德红茶„„偶有一两种大众化的,也至少是茉莉花茶和荔枝红了。至于那“两件”,也绝非粗品,而时兴“干蒸烧卖”“透明鲜虾饺”“蛋黄鱼饼”“牛肉精丸”之类,倘要填肚子,也很少吃糕,而多取“荷叶糯米鸡”了。在那“史无前例”的年月,因为《爱莲说》的作者是士大夫,于是“糯米鸡”外面的荷叶也被取消了,糯米饭中裹的也不是鸡肉而变成猪肉,“糯米鸡”变成了“裸裸糯米猪”。现在,水乡茶居的糯米鸡,不但恢复了传统的荷叶包裹,而且糯米饭里头的确裹着鸡肉,还拌以虾米、冬菇、云耳等珍品,色香味均属上品,百啖不厌。
水乡人饮茶,又叫“叹”茶。那个“叹”字,是广州方言,含有“品味”和“享受”之意。不论“叹”早茶或晚茶,水乡人都把它作为一种享受。他们一天辛勤劳作,各自在为新生活奔忙,带着一天的劳累和溽热,有暇“叹”一盅茶,去去心火,便是紧张生活的一种缓冲。我认为“叹”茶的兴味,未必比酒淡些,它也可以达到“醺醺而不醉”的境界。
“叹”茶的特点是慢饮。倘在早晨,茶客倚栏杆“叹”茶,是在欣赏小河如何揭去雾纱,露出俏美的真容么?瞧,两岸的番石榴、木瓜、杨桃果实,或浓淡的香气,渗进小河里,迷蒙、淡远的小河,便如倾翻了满河的香脂。也许,是看大小船只在半醒半睡的小河中摇撸扬帆来去,看榕阴、朝日及小鸟的飞鸣吧!倘在傍晚,日光落尽,云影无光,两岸渐渐消失在温柔的暮色里。船上人的吆喝声渐渐远去,河面被一片紫雾笼罩。不知不觉,皎月悄悄浸在小河里„„此境此情,倘遇幽人雅士,固然为之倾倒,然而多是“卜老”的茶客。他们“叹”茶,动辄一两个小时,有如牛的反刍,也是一种细细品味——不是品味着食物,而是品味着生活。
14.找出文中能够概括全文的句子。在广东水乡,茶居是一大特色。
15.水乡茶居有什么特色?茶居很多,不是很大,建筑古朴雅致,多临河。
16.茶居的过去与现在有什么不同?旧时的茶居,名字多老字号,用具和茶叶、食品很粗糙。现在的茶居,名字大多很典雅,用具、茶叶和食品很讲究。
17、文章结尾说“不是品味着食物,而是品味着生活。”应怎样理解?.
茶客们通过品茶来品味生活,感受生活的变迁的乐趣。
【篇四】端午的鸭蛋端午的鸭蛋阅读题及答案端午的鸭蛋4《端午的鸭蛋》课内阅读
(一)
①A.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B.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②C.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端午的鸭蛋
7.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段内容。第①段:第②段:
8.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9.文中画线的句子分别体现本文语言的什么特点?A处:B处:C处:
10.“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一句中,“吱”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11.袁枚是____________代诗人、诗论家,文中引用他的文章说明了什么?
12.文段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13.从语段的语言运用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14选段主要写了两方面内容,先写了高邮咸鸭蛋,然后写了高邮咸鸭蛋。(2分)
答案:7.①家乡鸭蛋的名声。②家乡鸭蛋的特色。8.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实际上是对儿时的生活,对故乡不能忘怀,而不仅仅是咸鸭蛋。9.A处:浓厚的口语色彩。B处:淡淡的幽默。C处:文言词语与口语相映成趣,增添了典雅之美。10.不可以,“吱”字写出了吃鸭蛋的快感,一个字就写出了特色神韵。11.清代家乡的咸鸭蛋很有名气12.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13.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句同样有韵味有情致。
14名声大质细而油多的特点。
(评分说明:只要答到关键词“名声”、“特点”即可得2分。)
(二)
11、简要概括上面选文的大意(2分)
12、你认为作者引用《腌蛋》原文有什么作用?
13、选文以从容的笔墨,对家乡的鸭蛋如此津津乐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4、汪曾祺的语言非常有特点,你能从选文中选择一句并分析吗?(3分)
15、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特产,你能简要介绍你家乡的特产吗?(3分)
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
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15.仔细揣摩加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2分)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16.选文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的咸鸭蛋什么感情?请结合文段举一例句简要分析。(4分)
答案:11、介绍家乡鸭蛋的名声和特色。
12、用事实说明高邮的鸭蛋自古就有名。
13、流露出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4、有幽默或平淡有味或方言趣味。只要分析出语言特色和内容就可
15、涉及家乡特产的名字、名声、特色、来历、做法、味道、感情等文字流畅就可
16.赞美,自豪(1分)举例说明:(3分)
示例①:“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两个“多”,一个“善于”写出了对家乡人的赞美。
示例②:“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的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完全不能相比”和“实在瞧不上”从侧面突出家乡鸭蛋的好,表达作者赞美、自豪之情。
示例③:“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但是《腌蛋》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觉得很亲切”,因为爱屋及乌,所以热爱家乡的我对不喜欢的袁枚产生了好感。“与有荣焉”,则写出了作者的自豪之情。
示例④:“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淡淡的幽默包含着对他乡鸭蛋有不屑,对家乡鸭蛋的自豪
17.材料链接
材料一: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对不少人来说,“吃”成了过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好像吃了某一节日的特色食品就算过完这一节日了。特别是每个传统节日前夕,商家为了推销节日食品,大肆炒作,为“吃”推波助澜。
材料二:端午包粽子,中秋观圆月,重阳赏菊花„„在中国古老绵长的文化书卷中,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却拥有一种相同的文化情怀。但与此同时,外来的文化和风俗在华夏大地上席卷开来。雍容的西方情人节——巧克力和玫瑰的魅力让人们忘却了七夕“鹊桥相会”的浪漫故事;狂欢的圣诞节——圣诞树和震撼的音乐让人们丢弃了火红的灯笼„„
(1)阅读了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何感受?(2分)
(2)请你就如何保护传统节日提出两点建议。(2分)
17.(1)略(2分)
(2)答案示例:①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②加大宣传力度③举行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民俗活动④学校加大对传统节日等知识的教育力度(每点1分,共2分)
【篇五】端午的鸭蛋《端午的鸭蛋》公开课教案《端午的鸭蛋》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请同学说说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每年的端午节是在什么时候?请同学再说说它的由来,及其是为了纪念谁?屈原有哪些值得纪念的地方?
2、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关于端午的回忆性文章。大家都预习过,我问一下,这篇文章是谁写自己过端午?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他的情况吗?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简介作者: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课件显示)
2、字词注音
系jì百索子城隍huáng拧níng门楣méi用酒和huî苋菜xiàn硝药xiāo腌腊yān络子lào大襟jīn车胤yìn熏xūn五毒(课件显示)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文本,整体感知:根据文章内容,将文章分成三部分,并给每部分拟一个小标题。(家乡的端午——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课件显示]
(2)看图片,知风俗:汪曾祺的家乡端午有哪些风俗习惯?(第一段以“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开头,介绍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又列举
了“可能与别处不一样的风俗”:“放黄烟子”;与别处不一样的风俗:“吃‘十二红’”。略写的是前五种风俗,详写的是后两种风俗,因为后两种与别处可能一样;)(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判断)
(3)作比较,说含义:最与众不同的“吃十二红”有什么特别的含义?比如说,我们过年的时候总少不了“鱼”。
(表示希望一年十二个月“红红火火。”)
(4)找句子,说特点:汪曾祺的家乡过端午有那么多风俗,他为什么偏偏挑选鸭蛋来写呢?换句话说,高邮鸭蛋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值得作家大写特写呢?请你概括鸭蛋的特点,并找出相应的语句。并以“这是----的鸭蛋,因为----(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小组合作,组长发言)
(5)看文段,谈感情:那么,在二三两段文字中,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的咸蛋什么感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赞美,自豪)
从对鸭蛋名声和特色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另外从其他语句中也能体会出浓浓的爱乡之情。
如:
①“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两个“多”,一个“善于”写出了对家乡人的赞美。②“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的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所食鸭蛋多矣”带有文言性质,增强幽默意味;完全不能相比和实在瞧不上从侧面突出家乡鸭蛋的好。
③“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但是《腌蛋》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为爱屋及乌,所以热爱家乡的我对不喜欢的袁枚产生了好感。与有荣焉,则写出了作者的自豪之情。
④“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淡淡的幽默包含着对他乡鸭蛋有不屑,对家乡鸭蛋的自豪。
小结:家乡的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与众不同的,历史悠久的,吃法多样的,色彩鲜艳的„„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美和自豪。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的思念。(板书)
(6)赏文字,忆童年:说起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最难忘的要属儿时的记忆了。因而有人说,本文写得最有趣的要属四、五两段了。这两段写什么?你认为最有趣的是什么?
(写挂鸭蛋络子)小小的吃鸭蛋一事在作者的笔下显得生趣盎然。
如:
1)“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
2)“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
3)“鸭蛋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4)“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
5)“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好看极了!”
小结:端午的这一天,是幸福的一天,快乐的一天。孩子们挑鸭蛋——装鸭蛋——挂鸭蛋——吃鸭蛋——玩蛋壳,多么富有童真和童趣。透露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四、小结全文:本文写家乡端午的风俗,写家乡的鸭蛋,写端午的鸭蛋,想表达的就是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热爱(怀念)。
五、行文结构特点
(1)师生共理:和外地一样的风俗——可能不一样的风俗——家乡特有的风俗——家乡的鸭蛋——鸭蛋的名声——鸭蛋的特色——挑鸭蛋——吃鸭蛋——玩蛋壳——囊萤映雪的故事。这种结构好像骑着马自由散漫地走,但又不是完全乱了套,而是始终围绕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文章的题目,题目在文章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2)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光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很随意,正体现了汪曾祺散文闲适自由的风格,你的看法呢?
(可以去掉,因为与中心相距甚远;不必去掉,因为这是汪曾祺散文自由闲适的特色。)
六、揣摩语言(找句子,说特点)
汪曾祺的散文除了在结构上闲适自由之外,语言也有特色,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A平淡而有味,B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C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你轻声朗读课文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1.“平淡而有味”例: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这是一般人通常不会注意的,但仔细一想,却又大合情理。可不是吗?淡青色的蛋壳就比白色蛋壳更有“格调”,而鸭蛋的形状也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生活中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鸭蛋于是出了名。”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后再说的神态,突出贡献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例:
“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等句中的“空头”“白嘴”等词语,都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
3.“有淡淡的幽默”例: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我实在瞧不上。”这一“文白夹杂”句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这一反问句突出了对故乡咸鸭蛋的喜爱之情,好像北京的咸鸭蛋仅仅因为蛋黄是黄色的,就连咸鸭蛋也算不上了。幽默。
七、小结:
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八、拓展训练:说说我们家乡的端午
1、我们本地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挂艾草,插菖蒲,喝雄黄酒,吃棕子,吃煮鸡蛋„„)(课件显示)
2、你的端午是怎么过的?在记忆中,童年的趣事是什么?端午有让你回味无穷的东西吗?(包棕子,吃棕子,吃五香蛋„„)
3、写作文:家乡的端午节
板书设计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说端午-------介绍七种风俗
说鸭蛋-------写家乡鸭蛋的名声、特点
端午的鸭蛋---—挑—装—吃—玩鸭蛋
情感:热爱家乡,怀念童年
结构:闲适自由
语言:平淡有味,地方特色,淡淡的幽默作业:“家乡的端午节”或其他。
【篇六】端午的鸭蛋端午的鸭蛋(阅读题)《端午的鸭蛋》
第一套:
1.你觉得课文结尾有必要写“囊萤映雪”的故事吗?为什
么?
答:有必要;作者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很随意,体现了汪曾祺散文闲适自由的风格。
2.“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鸭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其中“特别”一词去掉好不好?
答:这一句说明高邮咸鸭蛋的出名,卖咸鸭蛋的愿意借这个名声以求生意兴隆其中蕴含了作者的自豪之情。“特别”不能去掉,它起强调作用,强调乡家咸鸭蛋的出名,更好地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之情。
3.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A.端午的这一天,是幸福的一天,快乐的一天,孩子们装鸭蛋—挂鸭蛋—挑鸭蛋—吃鸭蛋—玩蛋壳,多么富有童真和童趣,透露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B.作者引用袁枚的《随园食单>》中《腌蛋》一文,与高邮
鸭蛋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高邮鸭蛋的好。
C.“一般是敲破空头吃,白嘴吃也可以。”这句话作者运用了口语化的方法,使得文章幽默生趣。
D.《端午的鸭蛋》包含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家乡的咸鸭蛋的难以忘怀。
第二套:
1.你怎样理解作者贬别处的鸭蛋“发干,发粉,人口如嚼石灰”?
答:用夸张的贬斥反衬高邮鸭蛋的精美可口,幽默而生动。
2.为什么“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这句话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由于异乡人只赞鸭蛋,会给人一种高邮只有鸭蛋,别无他物之感,所以不满:这句话表现了作者热爱家乡的真实情感。
3.对高邮咸鸭蛋出名的原因,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C)
A.高邮大麻鸭是著名鸭种,鸭多,蛋也多。
B.高邮人善于腌鸭蛋。
C.高邮鸭蛋是双黄蛋。
D.高邮咸蛋质细而油多,好吃中看。
第三套:
1.分析下列句子的语言特色。(4分)
⑴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答: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在淡淡的幽默中表现出对高邮鸭蛋的喜爱与赞叹之情。
⑵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答:文白夹杂,在淡淡的幽默中表现出对高邮鸭蛋的喜爱与赞叹之情。
2.“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这段话对文章的表达有什么效果?
答:有口语自然、朴素的特点,多短句,似说说停停接着又说的神态。
3.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D)
A.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
B.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C.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吗?
D.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
第四套:
1.文章如此津津乐道的谈论咸鸭蛋有意义吗?说说你的看法。答:有意义,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从小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是汪曾祺散文魅力之所在,另外文章的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作者对儿时生活的回想和对故乡的热爱,所以有意义。
2.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答: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还有放“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这两种较为独特的风俗。端午节这一天,是幸福的一天,快乐的一天,孩子们挑鸭蛋——装鸭蛋——挂鸭蛋——吃鸭蛋
以忘怀,实际上就是对家乡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3.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家乡的咸鸭蛋的特点是:名声久远;质细而油多,蛋白而柔嫩。
B.《端午的鸭蛋》是从端午的鸭蛋→端午的鸭蛋→家乡的鸭蛋的结构来写的,
C.作者写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这七种家乡的风俗。
D.文中第三段作者采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
第五套:
1.文章分为几部分?表达了什么内容?
答: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2.作者为什么先介绍家乡的端午节的风俗?这与写高邮鸭蛋
【篇七】端午的鸭蛋17端午的鸭蛋练习及答案17端午的鸭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城huánɡ()庙门méi()
苋菜()鸭蛋络子()..答案:隍楣xiànlào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2)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3)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4)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答案:(1)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2)形容产生了恭敬钦佩的感情。
(3)比喻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文中指吃过家乡的鸭蛋,再也看不上其他地方的鸭蛋。
(4)方言,指不搭配其他东西吃。
3.下列句中引号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
B.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
C.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D.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
解析:B项是引用,A、C、D三项都表示特定称谓。
答案:B
4.阅读下面文字,请为高邮鸭蛋写一则广告词。
高邮鸭蛋为食用之精品,口感极佳,其质地具有鲜、细、红、油、嫩的特点,蛋白凝脂如玉,蛋黄红如朱砂,且含有丰富的锌、锗、硒、钙等微量元素。高邮鸭蛋个头大,每只75克以上。高邮双黄鸭蛋久负盛名,深得消费者的青睐。解析:广告词要能概括出高邮鸭蛋与众不同的特点,语言精练准确。
参考答案:高邮鸭蛋,不一样的鸭蛋!高邮鸭蛋,营养丰富,口感极佳。
5.《端午的鸭蛋》作者是,本文体裁是。文中成语“曾经沧海难为水”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诗,诗的下句是。“囊萤映雪”分别指晋朝的和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答案:汪曾祺散文《离思》除却巫山不是云车胤孙康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6~9题。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
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6.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何表达作用?并请你就加点的一个词语进行具体分析。解析:要概括写出了什么,联系中心看表现了什么,结构上的作用也要写出,或铺垫,或作对比,或承上启下。分析加点词一定要跟文本紧密结合。
参考答案:(1)画线句从侧面描写了异乡人对高邮鸭蛋的称道,突出了高邮咸蛋的名声,并引出了下文对高邮鸭蛋特征的进一步阐述。
(2)“每逢”表示无一例外,高邮鸭蛋广为人知;“就”说明反应之快,足见高邮鸭蛋给人印象之深;“必”突出了高邮鸭蛋的品质卓越,对买家非常有吸引力。
7.作者对家乡咸鸭蛋满怀深情,但为何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你从中感受到作者心中怎样的情感?
解析:从爱家乡的角度来分析,把握本文的主旨。
参考答案:作者认为只称道高邮鸭蛋,是小瞧了家乡人,高邮可称道的尚多,岂止一鸭蛋,因此不大高兴。我感受到作者浓浓的爱乡之情,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8.高邮咸蛋的特点是什么?文章引用袁枚的话有什么作用?
解析:把握特点、体会作用都要紧扣文本,联系中心。
参考答案: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引用袁枚的话一方面再次突出了高邮咸蛋质细而油多的特点,另一方面使文章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使文章语言典雅,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邮悠久的文化氛围。
9.文中描写吃鸭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吱”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解析:要从词语的表达作用和效果上分析。
参考答案:不能。这里“吱”字表现出筷子一扎下去的动感,以及吃鸭蛋时的快感。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0~13题。
米粽之忆
雷抒雁
①一想到端午节就要到了,心里就不免浸淫出一些温馨的情绪来,一整夜一整夜都会沉进回忆里,想的都是家乡和儿时的那些事情。
②想得最多的,自然是母亲。端午的先几天,母亲便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又一针针用五彩丝线在那红布上刺绣一些蛤蟆、蜈蚣、蜘蛛,以及蛇蝎之类的小动物。那时,并不知绣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只是觉得五颜六色,绣得好看;妈妈那时年
轻,手巧眼也明亮,一边绣着一边还低声唱着歌儿,我只是趴在一旁,不眨眼地看着,一声不吱地听着。
③接着是包粽子。早一个月,妈妈就到远处的苇塘里打下一把把宽宽的苇叶,阴干在屋子里。又从路旁的马兰草上剪下一根根长长的草叶。红枣大米红红白白,泡在瓷盆里;包粽时,便一张张捋平苇叶,包上糯米和红枣,菱形的粽子包好之后,再抽出泡在水里的马兰草叶,一头用牙咬住,用另一头去捆那米粽。那时,妈妈年轻,手脚灵活,干什么活儿都利索。
④端午的头天晚上,开始煮粽子。只一阵时间,满屋里都是米的清香,枣的清香,以及苇叶、马兰草甜丝丝的青草香。从米粽一下锅,我就像只小苍蝇,总围着锅台转,怎么也轰不走。妈妈说:睡觉去吧,粽子得煮一夜,明早吃才香哩!我说:不睡,我不困。
⑤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唱歌;经不住这歌声和香味的催促,我的眼皮便开始打架。不知什么时候被母亲抱到炕上,一睁眼,却天亮了。枕头边,是母亲放在碗里的一只粽子,香喷喷的味道,直往鼻子里钻,也不管没有洗手洗脸,端起碗就吃。我想我这一生再也没吃过那么香的粽子,妈妈包的粽子。
⑥这时,父亲已站在门前,手里握着一把镰刀,要到野外割艾草去。我便三下五除二,穿衣蹬鞋,要跟父亲“趟露水”去。
⑦端午时节,已是仲夏季节,草木茂盛,到处是浓密的树叶,高深的青草。鸟儿藏在树林深处,不管有没有人走过,依旧长一声短一声地鸣叫。麦子已一片一片黄熟,心急的人家已开始开镰收割了。在阡陌上行走,不一会露水就打湿了鞋袜,打湿了裤脚。不管!那时,父亲在前边割艾草,闻着那带着苦味的草香,我便想起妈妈给爷爷熬药的味道来。
⑧一大捆艾草,父亲选了一些插在门楣上;剩余的,爷爷会把它拧成草绳。夏夜蚊子多,点燃草绳,闻着苦艾燃烧的味道,蚊子就不敢飞过来了。
⑨唉,一说到这些事,我就忍不住想掉眼泪。全是60年以前的事了。我的爷爷,那个默默劳作一生的人,1962年就去世了;我的父亲去世25年了,而母亲离开我也已近10年了。端午节其实也是个祭祀的节日,写这篇小文,想想那些逝去的亲人,也应算是一个纪念吧。
⑩我面前现在正放着几个米粽,是从超市购来的。我不想急急忙忙打开它,那形状使我想起既往的端午节,想起永远不会再有的妈妈给我煮的红枣米粽,香喷喷的,让人止不住要落泪„„
10.文题“米粽之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概括了文章所叙之事,表明文章行文线索。
11.文中作者围绕“米粽”回忆了哪几件往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解析:通读全文,抓住②~⑧段概括归纳事件;根据最后两段中的语句“想想那些逝去的亲人,也应算是一个纪念吧”“想起永远不会再有的妈妈给我煮的红枣米粽,香喷喷的,让人止不住要落泪„„”,不难体会作者的情感。
参考答案:回忆了家乡绣五毒肚兜、包粽子、插艾草的端午习俗。表达了作者对民俗、对家乡、对亲人的无限怀念之情。
12.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你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唱歌。
解析:抓住修辞手法联系上下文来品析。
参考答案: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米粽在锅里跳跃的情形,表达了作者对米粽的热切期待。
13.请结合文中的语句分析母亲的特点。
解析:抓住文中对母亲绣肚兜、包粽子、煮粽子的具体描写来体会其性格特点。参考答案:母亲是个勤劳、能干的人,她手巧,干什么活儿都利索。她爱自己的儿子,赶夜给儿子做红布肚兜,在一针一线中融入了浓浓的母爱。
1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2011年6月4日至6月6日期间,西安曲江文游集团曲江池遗址公园景区分公司将在寒窑湾举行“粽情端午聚寒窑香包传颂乐万家”——寒窑首届“印象端午”香包文化节主题活动,为市民提供一个体验传统节庆活动的后花园。本次“印象端午”香包文化节充分挖掘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将打造一台集特色香包展示、传统祭祀情景演出、端午游戏互动的端午节主题活动。通过欣赏、展示和体验,弘扬端午节庆文化内涵,让广大游客过一个开心而有意义的端午节。
(1)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2)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传统的端午佳节。然而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1)寒窑首届“印象端午”香包文化节在寒窑湾举行。(2)民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珍惜、保护传统文化,并采取措施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否则我们会在失去它时后悔莫及。
15.(2012·北京中考)分析下图,提取主要信息,并用一句话概括北京水资源的现状。
主要信息:①
现状:②
参考答案:①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国际人均极度缺水标准,甚至还低于国际人均危及人类生存的灾难性标准。②北京水资源极度匮乏。
【篇八】端午的鸭蛋端午的鸭蛋公开课课堂实录《端午的鸭蛋》课堂实录
平原二中韩淑霞
一、(出示幻灯片1)导入:播放歌曲:数鸭子。
师:听过这首儿歌的同学举手,你是在什么时候听到的?
生:小时候。
师:是不是唤起了你美好的童年回忆?是啊,在故乡度过的童年,是我们心田上最真、最美、最难以忘怀的。鸭子可爱,鸭蛋更好吃。
师:(出示幻灯片2)这鸭蛋看上去普普通通,作家汪曾祺却对它情有独钟,还特地写了篇文章,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端午的鸭蛋(板书:课题),让我们读课文,品语言,悟情感,看能否解开这个谜。(板书:读、品、悟)
二、学习新课:
师: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边读边注意圈点勾画。着重思考:这小小的鸭蛋究竟魅力何在?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找得最快最准。准备好了吗?开始!
生自由读课文。(7分钟)(学生读,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读完了。考考你,谁会读?(幻灯片3)
指名一生读,一生提示易错字音字形
师:掉色,色读shǎi,多用于口语。系百索子,当打结、打扣讲时读jì。
师:什么是鸭蛋络子呢?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生:端午的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的丝线打好了络子。
师:络子就是根据物体的形状,用线打成的盛东西的网状的袋子。装鸭蛋就叫“鸭蛋络子”。(出示幻灯片4、5)
师:不就是一枚鸭蛋吗,为什么还被装在络子里?高邮的鸭蛋名气怎么就名扬四海了?鸭蛋好,首先要归功于谁?-------鸭,作者是怎么夸赞鸭子这位功臣的?
生:(幻灯片6)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师:我只听说人多力量大,原来鸭蛋多了也出名呀!高邮鸭蛋名气有多大?假如你就是汪曾祺,你给大家来介绍一下。
生:(幻灯片7)我在苏南、浙(zhè)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师:肃然起敬?恭敬、敬仰的感情,敬仰谁呀?
生:敬仰“我”。端午的鸭蛋
师:为何敬仰“我”?
生:因为出鸭蛋。
(鸭蛋)哟嗬!不是因为我汪曾祺,原来是因为鸭蛋!大词小用——别有一番幽默滋味。
师:汪老在他的散文《我的家乡》中,也有这样一段话(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这两段文字):
江浙一带人见面问起我的籍贯,答云高邮,多肃然起敬,曰:“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同样是肃然起敬的表情,但说的话有何微妙的区别?(没有哦和叹号)本文中用上有何妙处?
生:我要是高邮人多好啊!
生:这小小鸭蛋还真了不得了!
生:高邮人真是好福气!
师:你肃然起敬地、惊讶地读一下这句话。(一生)
师:读得怎样?
生:挺好的。
师:你再来读一下。感情深呀,读还得练一练。
师:我们一起来读。“哦”一二!
师:对于“哦”字的读法,还有没有其他的理解?拖长加起伏。看手势——(师生读)(竖大拇指)别忘
了最后还立着一个叹号!再读——什么意思
生:还有一种理解——表示略作思考,恍然大悟,很是佩服,
师:采访一下,你要是汪曾祺,此时此刻,什么心情?
生:很自豪。
师:一个“哦”字,神情毕现,韵味无穷,真乃妙哉!看谁还有独到的发现?
生: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师:如果10年后你在北京上班,三年没能回故乡。在肉食店里见到“平原乳鸽”,“德州扒鸡”什么感觉?生:很自豪,很亲切。
师:德州人的自豪啊!我们因而也感到荣幸,用汪老文雅的文言说就是“与有荣焉”!真羡慕你啊,德州人!那高邮鸭蛋的名气这么大,和其他地方的鸭蛋比,有什么不同?
生:(幻灯片8)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师:汪老提起家乡的鸭蛋,就开玩笑说:打一个双黄,再打一个还双黄。比我写了几十年作品的人名气还大啊!呵呵,吃高邮鸭蛋,不仅营养价值高,还能收获惊喜啊!鸭蛋这么好,可是有人夸鸭蛋的时候,汪老啊,你是什么感受啊?
生: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师:不高兴。汪老为什么不高兴?你们也太不了解我家乡了,我们家乡不光出鸭蛋,还出过著名词人秦少游,出过散曲家王磐呢。用这个句式来夸一夸我们的家乡吧。
生:我们平原不光有琵琶湾,还有三国文化广场呢!
生:我们平原不光有琵琶湾,还有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佳话!
生:我们平原不光有秀美的琵琶湾公园,还有历史悠久的文昌阁!
生:我们平原不光有建筑精美的崔家塔,还有著名的大书法家颜真卿,大学者任继愈呢!
师:饱含什么感情呢?
生:热爱家乡。
师:这段话怎么读才能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感情呢?试着读一读。
生:(幻灯片9).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师:这段话要重读哪些词语,才能把感情表达好?试着读一读。
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师:指名读,评价:读得怎么样?生评价。
师:你这样读想表达出什么来?
生:热爱,情有独钟!
师:表达出来了吗?
师:再读,齐读。大家再齐读,读出这种热爱和情有独钟来。
师:曾经沧海难为水,家乡的鸭蛋就是好,无与伦比!“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所食鸭蛋多矣”用现代汉语怎么说?端午的鸭蛋
生:我吃的鸭蛋多了。
师:那就改成现代汉语的说法吧,行吗?
生:多了一份书卷气、风趣。
师:文言和白话,自自然然的交融在一起,很风趣。(板书:文白夹杂,引用诗句)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也难怪王老说——一起读!
(出示幻灯片12)“这叫什么咸鸭蛋呢!”用我们山东方言来说就是
生:这是吗咸鸭蛋啊?
师:什么意思呀?
生:他乡的鸭蛋不如高邮的好。
师:文中时时穿插的朴素的“大白话”,也就是口语,使文章的生活气息很浓厚。
师:别处的鸭蛋未必不好,情到深处不讲理呀!月是故乡明,鸭蛋高邮好!作者曾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文中半是家乡水。”之所以对小小的鸭蛋浓墨重彩,因为作者爱鸭蛋,更爱自己的家乡啊。
师:据说这小小的鸭蛋还有些来历呢?还有文为证。哪个资料?
生: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
师:小小鸭蛋,作者还煞费苦心考证了一番。传说,900多年以前,北宋词人秦观要给老师送礼,他的老师是谁?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这么有学问的老师,这礼物可得好好选一下,他精挑细选,挑了又挑。你们猜,他最后选了什么礼物?
生:用高邮鸭蛋做礼物。
师:小小鸭蛋蛮有文化味儿,不得了。
师:“这鸭蛋好不好,想不想吃?
生(异口同声):想。
师:我知道你想吃,可是这高邮鸭蛋吃法也很讲究,咱们先看看作者是怎么吃的?”
生: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质细油多)(幻灯片10)。
师模拟找“空头”。“磕”破?(敲)。敲出一个小口,拿着筷子轻轻地挖出一点,放在嘴里咂吧咂吧,柔嫩的蛋白,味道好极了!接着用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师:为什么用冒?
生:突出油多。
师:再读:筷子头一扎下去——一二!
师:大家读得这个拟声词吱,读长一点好,还是读短一点好?自己试试,比较一下!你选择读长还是读短?生:读长,突出油真多,冒的时间长。
生:读短,突出油多,冒得快。
师:读长、读短都很妙。怪不得贾平凹说“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笔法太老到了。
师:(幻灯片11)汪曾祺散文《故乡的食物》中有这么一处:„„大家看哪个词有异曲同工之妙?师:(生答)妙在何处?(二生)“吱、咯咯,绘声绘色,生动传神。
师:鸭蛋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吃完啦,蛋壳没用了,扔了吧?
生:不行,还可以装萤火虫玩。
师:是不是每一枚鸭蛋都能用来装萤火虫?你想选什么样的?
生:挑淡青壳的。淡青的有格调!挑形状好看的。
师:(幻灯片14)噢,有的难看,有的好看。(生反应)
(汪老可不是这么说的)蠢、秀气(意思一样吗?)
师:“蠢”怎么解释?
生:笨、傻
师:难道是说这个鸭蛋傻,那个鸭蛋聪明吗?
生:不是。蠢、秀气是用来写人的,用在鸭蛋身上,表达了作者对鸭蛋的喜爱。
师:好看、难看只是在写鸭蛋的外形,而蠢、秀气两个词就把鸭蛋人格化了。秀气一点的,就像林黛玉,如姣花照水、似弱柳扶风的。蠢一点的就像猪八戒,肥头大耳、憨呼呼的。不过,也挺可爱的。这两个词,在这里有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师:挑好了自己最中意的鸭蛋,孩子们把鸭蛋小心翼翼的装在鸭蛋络子里,高高兴兴出去玩了。你猜,他们会玩什么?端午节作者家乡还有那些好玩又有趣的事?浏览第一自然段,找一下。
生:系百索子、挂香角子、放黄烟子„„(幻灯片15)
师:这些风俗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丰富多彩,应有尽有„„)既然写鸭蛋,写这众多风俗有何意义?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同时引出鸭蛋,为下文做铺垫。
三、拓展延伸:品鸭蛋
师:端午节,风俗可谓多矣!但是,汪曾祺浓墨重彩地夸鸭蛋,讲鸭蛋的最吃法、玩法,最让他难以忘怀的还是故乡的鸭蛋。(幻灯片16)久别故土的王维牵挂着自家窗前的梅花;身处异乡的杜甫感觉故乡的月儿明亮;台湾女作家琦君念念不忘的是母亲亲手酿制的八宝酒,他们想念的仅仅是那枚咸鸭蛋、那枝寒梅、那轮明月、那杯八宝酒吗?
生:寄托着对故乡的怀念,热爱。
师:曾经沧海难为水,曾经鸭蛋还是蛋,只不过蛋里笼罩了异样的光辉:是一份浓浓的乡情啊!汪老说过:“故乡和童年是文学的永恒的主题。”那枚咸鸭蛋、那枝寒梅、那轮明月、那杯八宝酒所引发的“深深的一段情”,叫人思念到永远啊。
师:(幻灯片17)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枚小小的鸭蛋,你心中的鸭蛋是什么?在你童年的记忆里,提起故乡,你会借什么事物表达你对故乡的热爱与怀念?
生:母亲的西红柿炒鸡蛋、香香的排骨,老豆腐„„这里面也寄托着暖暖的故乡情啊
师:(幻灯片19)汪曾祺19岁就离开了高邮,花甲之年才重返故里。漫长的岁月里,他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他总能用最平凡的字眼,说最平凡的事情,却表达出最真挚的感情。走近汪曾祺,(幻灯片20)去读汪曾祺的作品,能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润,让人觉得生活的美好!
师:(幻灯片20)台湾女作家琦君也说:(学生齐读)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故乡是我们的根,故乡情则是埋在每一个游子内心深处的芽儿,一经碰触就会绽放出最美的花儿。我想此刻,那枚鸭蛋的醇香已在你心底蔓延开来。写一写你心中那枚鸭蛋的故事,曾经的感动就会变成永恒。而你也会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诗意,情趣,体味到成长的快乐。
板书:
端午的鸭蛋
品文
悟情